结束语|做时间的朋友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乔新亮。
这是专栏的最后一讲,感谢你一路的支持和陪伴。
从 10 月 26 日专栏上线至今,我们共同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时光,在认知、管理、专业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复盘和探讨。虽然正文内容只有短短的 26 讲,但每一讲的篇幅都不短,因此专栏的总字数依然在十万字左右。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希望这些“长篇大论”,没有消磨掉你的全部热情。
我一贯的原则是“少即是多”。有好几次,撰写完的初稿只有三千多字。但在录音前,我总是忍不住四处增加内容。一则,担心内容不够丰富,给你的理解造成困难;二则,担心内容过于精炼,导致你在实践时遇到太大障碍。就这样,东改改西改改,文稿就变成了五千字,录音时长也超过了 20 分钟。
好在,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2020 年,我受邀参加了 GTLC 南京站,以及由高瓴资本或其他机构、协会举办的许多垂直会议和行业峰会,基本上,全部的分享内容,都能在我们的专栏里找到出处和更系统的解读。它们有的出自「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任务」,有的出自「风险管理」,有的出自「高可用设计」……不仅如此,入职彩食鲜这半年来,我每天都在践行这些管理和专业理念,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可以说,我在 IBM 因专业培训而收获的知识,在咨询、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在苏宁、环球易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痛苦实战,以及在彩食鲜的最新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在经过时光的洗礼后,全部浓缩为精华内容,沉淀在了这个专栏。
所以,如果你愿意耐下心来,我相信这些文章和音频,一定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以致用,终身成长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个专栏是没有课后作业的。不同于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或算法,我们很难通过一道课后习题,去检验你在认知、管理或架构思维方面的学习情况。但没有作业,不代表不需要实践。相反,专栏读完一遍还不算结束,我强烈建议你,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毕竟你都花了钱了)。
我一直认为,读书分两种,一种是读“有用之书”,一种是读“无用之书”。
“有用之书”就像各类专业课程,读完了就要在当下立刻实践,光看不用,基本就算是白学了;“无用之书”并不是真的无用,它们一般很难即时生效,但长期看来,会对你的人生造成巨大影响,比如人生感悟类内容、哲学、艺术、高等数学,等等。
插句题外话,大学时的计算机专业教材,我认为也属于“无用之书”,比如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虽然对于许多从业者来说,教材不具备短时的实操意义,但认真体会后,就可能收获更高的长期价值。因为从架构的角度看,这些内容更稳定,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教材之所以能成为教材,是有原因的。
整体来看,所谓“有用之书”,如果不能实践,就等于无用;对于“无用之书”,如果有时间的时候不学习,事到临头时,也很难“抱佛脚”。
而我们这份关于“成长”和“复盘”的专栏,则恰好将二者融会贯通。既有可以实践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内容,也有需要长期消化的认知内容。
所以,我建议你在学完之后,立刻付诸行动,在管理和专业技术领域开展实践,优先关注“有用之处”。比如说,从「管理三板斧」里找一项,跟着做,在实践中迭代、体会;又或者,再体会一下「异常设计」,从明天开始,将所有模块的状态码都管理起来,提高产研团队的整体水平。
同时,坚持长期主义:三个月后,重读一遍专栏;半年或一年后,再重读一遍专栏,持续关注“无用之处”……许多内容是常读常新,很多认知是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你可能会想,老乔这是在自卖自夸吧?可对于我而言,这样既不会给我个人带来额外的收入,也不会让专栏的「订阅数」看起来更“美丽”,意义何在?
归根结底,无非是想让你将收益最大化,确保关键认知到位,让自己的成长不受困扰、少走弯路,使自己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更卓越,成为卓越的 CTO。
说着说着,我好像找到了做中学老师的感觉:同学们,要好好读书啊,读书可不是给老师读呢。
全局视角,看到“灰色部分”
在读这个专栏的时候,要将三章内容视作一个整体,以全局视角进行审视。
寻常人看待一件事,往往是非黑即白的。但我们要看的,是全局视角下,因黑白交织而形成的“灰色部分”,也往往是理性生长的部分。
比如,可能有的同学看完了「管理的人性哲学」,就去到团队里做实验了。结果呢?团队根本无人买账,实验彻底失败。于是,这位同学想:什么人性哲学,完全是胡说八道。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也许是因为管理者在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团队对其缺乏信任;也许是因为组织激励体系没有设计好,导致团队缺乏干劲;又或者只是企业文化有问题,当前手段治标不治本。
这些就是所谓的“灰色部分”,需要管理者站在全局视角进行整体规划。
也有一些同学,在读完专栏后觉得很焦虑:乔老师说了,五年就要上一个台阶,目前学不到东西,但又不能接受其他企业的薪资,太纠结、太着急了。
其实,一个人感到纠结,常常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了。因为没有全局视角,所以容易陷入各类细节,左右为难。
我们总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想得到一个理想结果,就一定要放弃其他内容。这一认知在许多思维框架下都是成立的。比如,在管理领域,这叫“战略聚焦,舍九取一”;在技术专业领域,这叫“Trade-off”思想。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人能例外。选择考研,就等于放弃三年工作时间;选择加班,就等于放弃休息时间;过度操劳,就等于放弃身体健康;选择职业生涯上台阶,就等于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创业,那可能放弃的就更多了……
时至今日,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多,认真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职业生涯如此,管理如此,专业设计也如此。
答案一定会水落石出。
做时间的朋友
最后,在实践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是“做时间的朋友”。
你不亏待时间,时间就不会亏待你。读完专栏,找好方向,选择“有用之书”,立刻去做;选择“无用之书”,长期去做。一个月、一年不见效,怎么办?坚持去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还记得关于“研发出了生产事故,要不要罚钱”的故事吗?得出“不罚钱”的答案后,我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不断地完善和实践该认知 —— 作为企业决策者,我必须确保该答案是正确的。
成长,真是一场“持久战”。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工作了 18 年,仍然觉得“战斗”才刚刚开始。
所以,在这个专栏里,如果有你听不懂的部分,也不要着急。要善于观察你的领导和周围的专家,将他们的行为模式与专栏内容相互印证,相同的地方就要多多模仿;不同的地方就要努力思考,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
努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关注身体情况。有很多人,就是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突然查出了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导致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急转直下。
这种情况屡屡出现,让人非常痛心。
我从不认可“996”或其他加班文化。如果你还在每天熬夜加班,一定要想办法,更聪明、更高效地工作。另外,身体在出问题前,一定会给你“信号”,不要忽视它。要多多学习健康知识,人总是会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结语
最后,我想说:复盘自己,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儿。
在精神上,我需要重新回忆起,许多已经忘记的故事或知识点,并对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行查缺补漏,形成严密的逻辑闭环。
在身体上,每次专栏更新前,我需要早晨六点起床完成修改和录音,因为更新频率的问题,容不得任何意外和懈怠。
我和专栏编辑调侃过很多次:我们这是上了“贼船”了。因为,我自己好久没承受过这么大的压力了。
但同时,我又很开心。
随着专栏的不断更新,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被重新梳理。每当一章更新完,我都会觉得这部分认知变得浑然一体。那种“通透”的感觉,让人非常舒服。
另外,专栏的每一条留言我都会阅读并回复,读的时候既深受触动,又自觉收获很大。
我能感受到那些有关成长的困惑和煎熬,也因此不敢懈怠,希望这个专栏能解你烦忧;还有很多留言,写的是个人的学习感悟,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让人读之受益;当你有所收获、欣喜留言时,那种快乐也会传染给我 —— 我为你感到高兴。
到现在,应该有两句话可以形容我的感受:
-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 沟通创造价值,分享带来快乐。
就在这篇“结束语”定稿、推送之际,时间恰好来到 2020 年 12 月 25 日 00:01。窗外夜色如墨,我要祝你圣诞快乐!
希望在未来的求知生涯里,我们还能再次相聚。
也预祝你能持续学习,学以致用,终身成长。每当新的一年来临,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