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留意前端开发技术的同学一定对 AST 技术不陌生。AST 技术是现代化前端基建和工程化建设的基石:Babel、Webpack、ESLint、代码压缩工具等耳熟能详的工程化基建工具或流程,都离不开 AST 技术;Vue、React 等经典前端框架,也离不开基于 AST 技术的编译。

目前社区上不乏 Babel 插件、Webpack 插件等知识的讲解,但是涉及 AST 的部分,往往都是使用现成工具转载模版代码。这一讲,我们就从 AST 基础理念讲起,并实现一个简单的 AST 实战脚本。

AST 基础知识

我们先对 AST 下一个定义,AST 是 Abstract Syntax Tree 的缩写,表示抽象语法树:

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AST),或简称语法树(Syntax Tree),是源代码语法结构的一种抽象表示。它以树状的形式表现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树上的每个节点都表示源代码中的一种结构。之所以说语法是“抽象”的,是因为这里的语法并不会表示出真实语法中出现的每个细节。比如,嵌套括号被隐含在树的结构中,并没有以节点的形式呈现;而类似 if-condition-then 这样的条件跳转语句,可以使用带有三个分支的节点来表示。

AST 的应用场景经常出现在源代码的编译过程中:一般语法分析器创建出 AST,然后 AST 在语义分析阶段添加一些信息,甚至修改 AST 内容,最终产出编译后代码。

AST 初体验

了解了 AST 基本概念,我们对 AST 进行一个“感官认知”。这里提供给你一个平台:AST explorer,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实时看到 JavaScript 代码转换为 AST 之后的产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AST 在线分析结果图

可以看到,经过 AST 转换,我们的 JavaScript 代码(左侧)变成了一种 ESTree 规范的数据结构(右侧),这种数据结构就是 AST。

这个平台实际使用了 acorn 作为 AST 解析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acorn,本节内容我们将要实现的脚本,也会依赖 acorn 的能力。

acorn 解析

实际上,社区上多项著名项目都依赖的 acorn 的能力(比如 ESLint、Babel、Vue.js 等),acorn 的介绍为:

A tiny, fast JavaScript parser, written completely in JavaScript.

由此可知,acorn 是一个完全使用 JavaScript 实现的、小型且快速的 JavaScript 解析器。基本用法非常简单,代码如下:

1
2
3
let acorn = require('acorn')
let code = 1 + 2
console.log(acorn.parse(code))

更多使用方式我们不再一一列举。你可以结合相关源码进一步学习。

我们将视线更多地聚焦 acorn 的内部实现中。对所有语法解析器来说,实现流程上很简单,如下图所示:

acorn 工作流程图

源代码经过词法分析,即分词得到 Token 序列,对 Token 序列进行语法分析,得到最终 AST 结果。但 acorn 稍有不同的是:acorn 将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交替进行,只需要扫描一遍代码即可得到最终 AST 结果。

acorn 的 Parser 类源码形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export class Parser {
  constructor(options, input, startPos) {
    //...
  }
  parse() {
    // ...
  }
  // 判断所处 context
  get inFunction() { return (this.currentVarScope().flags & SCOPE_FUNCTION) > 0 }
  get inGenerator() { return (this.currentVarScope().flags & SCOPE_GENERATOR) > 0 }
  get inAsync() { return (this.currentVarScope().flags & SCOPE_ASYNC) > 0 }
  get allowSuper() { return (this.currentThisScope().flags & SCOPE_SUPER) > 0 }
  get allowDirectSuper() { return (this.currentThisScope().flags & SCOPE_DIRECT_SUPER) > 0 }
  get treatFunctionsAsVar() { return this.treatFunctionsAsVarInScope(this.currentScope()) }
  get inNonArrowFunction() { return (this.currentThisScope().flags & SCOPE_FUNCTION) > 0 }
  static extend(...plugins) {
    // ...
  }
  // 解析入口
  static parse(input, options) {
    return new this(options, input).parse()
  }
  static parseExpressionAt(input, pos, options) {
    let parser = new this(options, input, pos)
    parser.nextToken()
    return parser.parseExpression()
  }
  // 分词入口
  static tokenizer(input, options) {
    return new this(options, input)
  }
}

我们稍做解释:

type 表示当前 Token 类型;

pos 表示当前 Token 所在源代码中的位置;

startNode 方法返回当前 AST 节点;

nextToken 方法从源代码中读取下一个 Token;

parseTopLevel 方法实现递归向下组装 AST 树。

这是 acorn 实现解析 AST 的入口骨架,实际的分词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明确需要分析哪些 Token 类型。

关键字:import,function,return 等

变量名称

运算符号

结束符号

状态机:简单来讲就是消费每一个源代码中的字符,对字符意义进行状态机判断。以“我们对于 / 的处理”为例,对于 3/10 的源代码, / 就表示一个运算符号;对于 var re = /ab+c/ 源代码来说, / 就表示正则运算的起始字符了。

在分词过程中,实现者往往使用一个 Context 来表达一个上下文,实际上Context 是一个栈数据结果(这一部分源码你可以点击这里阅读)。

acorn 在语法解析阶段主要完成 AST 的封装以及错误抛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了解,一段源代码可以用:

Program——整个程序

Statement——语句

Expression——表达式

来描述。

当然,Program 包含了多段 Statement,Statement 又由多个 Expression 或者 Statement 组成。这三种大元素,就构成了遵循 ESTree 规范的 AST。最终的 AST 产出,也是这三种元素的数据结构拼合。具体实现代码我们不再探究。

下面我们通过 acorn 以及一个脚本,来实现非常简易的 Tree Shaking 能力。

AST 实战演练——实现一个简易 Tree Shaking 脚本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 Tree Shaking 技术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基于本节内容的主题——AST,来实现一个简单的 DCE(dead code elimination)。

目标如下,实现一个 Node.js 脚本 treeShaking.js,执行命令:

1
node treeShaking test.js

可以将 test.js 中的 dead code 消除。我们使用 test.js 测试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function add(a, b) {
    return a + b
}
function multiple(a, b) {
    return a * b
}
var firstOp = 9
var secondOp = 10
add(firstOp, secondOp)

理论上讲,上述代码中的 multiple 方法可以被“摇掉”。

我们进入实现环节,首先请看下图,了解整体架构流程:

基于 AST 的 tree-shaking 简易实现

设计 JSEmitter 类,用于根据 AST 产出 JavaScript 代码(js-emitter.js 文件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class JSEmitter {
    // 访问变量声明,以下都是工具方法
    visitVariableDeclaration(node) {
        let str = ''
        str += node.kind + ' '
        str += this.visitNodes(node.declarations)
        return str + '\n'
    }
    visitVariableDeclarator(node, kind) {
        let str = ''
        str += kind ? kind + ' ' : str
        str += this.visitNode(node.id)
        str += '='
        str += this.visitNode(node.init)
        return str + ';' + '\n'
    }
    visitIdentifier(node) {
        return node.name
    }
    visitLiteral(node) {
        return node.raw
    }
    visitBinaryExpression(node) {
        let str = ''
        str += this.visitNode(node.left)
        str += node.operator
        str += this.visitNode(node.right)
        return str + '\n'
    }
    visitFunctionDeclaration(node) {
        let str = 'function '
        str += this.visitNode(node.id)
        str += '('
        for (let param = 0; param < node.params.length; param++) {
            str += this.visitNode(node.params[param])
            str += ((node.params[param] == undefined) ? '' : ',')
        }
        str = str.slice(0, str.length - 1)
        str += '){'
        str += this.visitNode(node.body)
        str += '}'
        return str + '\n'
    }
    visitBlockStatement(node) {
        let str = ''
        str += this.visitNodes(node.body)
        return str
    }
    visitCallExpression(node) {
        let str = ''
        const callee = this.visitIdentifier(node.callee)
        str += callee + '('
        for (const arg of node.arguments) {
            str += this.visitNode(arg) + ','
        }
        str = str.slice(0, str.length - 1)
        str += ');'
        return str + '\n'
    }
    visitReturnStatement(node) {
        let str = 'return ';
        str += this.visitNode(node.argument)
        return str + '\n'
    }
    visitExpressionStatement(node) {
        return this.visitNode(node.expression)
    }
    visitNodes(nodes) {
        let str = ''
        for (const node of nodes) {
            str += this.visitNode(node)
        }
        return str
    }
    // 根据类型,执行相关处理函数
    visitNode(node) {
        let str = ''
        switch (node.type) {
            case 'VariableDeclaration':
                str += this.visitVariableDeclaration(node)
                break;
            case 'VariableDeclarator':
                str += this.visitVariableDeclarator(node)
                break;
            case 'Literal':
                str += this.visitLiteral(node)
                break;
            case 'Identifier':
                str += this.visitIdentifier(node)
                break;
            case 'BinaryExpression':
                str += this.visitBinaryExpression(node)
                break;
            case 'FunctionDeclaration':
                str += this.visitFunctionDeclaration(node)
                break;
            case 'BlockStatement':
                str += this.visitBlockStatement(node)
                break;
            case "CallExpression":
                str += this.visitCallExpression(node)
                break;
            case "ReturnStatement":
                str += this.visitReturnStatement(node)
                break;
            case "ExpressionStatement":
                str += this.visitExpressionStatement(node)
                break;
        }
        return str
    }
    // 入口
    run(body) {
        let str = ''
        str += this.visitNodes(body)
        return str
    }
}
module.exports = JSEmitter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JSEmitter 类中创建了很多 visitXXX 方法,他们最终都会产出 JavaScript 代码。我们继续结合 treeShaking.js 的实现来理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const acorn = require("acorn")
const l = console.log
const JSEmitter = require('./js-emitter')
const fs = require('fs')
// 获取命令行参数
const args = process.argv[2]
const buffer = fs.readFileSync(args).toString()
const body = acorn.parse(buffer).body
const jsEmitter = new JSEmitter()
let decls = new Map()
let calledDecls = []
let code = []
// 遍历处理
body.forEach(function(node) {
    if (node.type == "FunctionDeclaration") {
        const code = jsEmitter.run([node])
        decls.set(jsEmitter.visitNode(node.id), code)
        return;
    }
    if (node.type == "ExpressionStatement") {
        if (node.expression.type == "CallExpression") {
            const callNode = node.expression
            calledDecls.push(jsEmitter.visitIdentifier(callNode.callee))
            const args = callNode.arguments
            for (const arg of args) {
                if (arg.type == "Identifier") {
                    calledDecls.push(jsEmitter.visitNode(arg))
                }
            }
        }
    }
    if (node.type == "VariableDeclaration") {
        const kind = node.kind
        for (const decl of node.declarations) {
            decls.set(jsEmitter.visitNode(decl.id), jsEmitter.visitVariableDeclarator(decl, kind))
        }
        return
    }
    if (node.type == "Identifier") {
        calledDecls.push(node.name)
    }
    code.push(jsEmitter.run([node]))
});
// 生成 code
code = calledDecls.map(c => {
    return decls.get(c)
}).concat([code]).join('')
fs.writeFileSync('test.shaked.js', code)

对于上面代码分析,首先我们通过 process.argv 获取到目标文件,对于目标文件通过 fs.readFileSync() 方法读出字符串形式的内容 buffer ,对于这个 buffer 变量,我们使用 acorn.parse 进行解析,并对产出内容进行遍历。

在遍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节点类型,调用 JS Emitter 实例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维护了:

decls——Map 类型

calledDecls——数组类型

code——数组类型

三个关键变量。 decls 存储所有的函数或变量声明类型节点, calledDecls 则存储了代码中真正使用到的数或变量声明, code 存储了其他所有没有被节点类型匹配的 AST 部分。

下面我们来分析具体的遍历过程。

在遍历过程中,我们对所有函数和变量的声明,都维护到 decls 中。

接着,我们对所有的 CallExpression 和 IDentifier 进行检测。因为 CallExpression 代表了一次函数调用,因此在该 if 条件分支内,将相关函数节点调用情况推入到 calledDecls 数组中,同时我们对于该函数的参数变量也推入到 calledDecls 数组。因为 IDentifier 代表了一个变量的取值,我们也推入到 calledDecls 数组。

经过整个 AST 遍历,我们就可以只遍历 calledDecls 数组,并从 decls 变量中获取使用到的变量和函数声明,最终使用 concat 方法合并带入 code 变量中,使用 join 方法转化为字符串类型。

至此,我们的简易版 Tree Shaking 实现就完成了,建议你结合实际代码,多调试,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总结

这一讲,我们聚焦了 AST 这一热点话题。说 AST 是热点,是因为当前前端基础建设、工程化建设中越来越离不开 AST 技术的支持,AST 在前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越来越广为人知。

但事实上,AST 是计算机领域中一个历经多年的基础概念,每一名开发者也都应该循序渐进地了解 AST 相关技术以及编译原理。

这一讲,我们先从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借助了 acorn 的能力,动手实现了一个真实的 AST 落地场景——实现简易 Tree Shaking,正好又和上一章节内容相扣。由此可见,前端基建和工程化是一张网,网上的每一个技术点,都能由点及面,绘制出一张前端知识图谱。

-– ### 精选评论 ##### *炜: > 这节有点难啊 ##### **0929: > ast相关内容怎么学习呀老师,比如traverse操作ast之类的内容,没文档,只能去翻源码吗 ######     讲师回复: >     看官网,看源码。能把官网吃透,你就是个专家了,就比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