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常用的数据结构了解多少?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你的前端课老师朱德龙,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第 26 课时的内容:“常用的数据结构了解多少”。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中组织和存储数据的特定方式,也是对基本数据类型的一种高级抽象,它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操作数据的方法。
数据结构不仅是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础,对于前端工程师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 Web 应用的快速发展,前端工程师面临的场景也越来越复杂,无论 React、Vue 这些框架,还是大型 Web 应用,都离不开数据结构的支持。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将数据结构列为面试考察点,所以掌握数据结构,是高级前端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这一课时我们就来分析最常用的 5 种数据结构:数组、栈、队列、链表、树。
数组
高级语言的原生数据类型一般都提供了数组类型,所以数组结构并不需要特别的实现方式。
数组虽然看似简单,但基于它可以生成一些更复杂的数据结构,比如多维数组、栈、队列等,本课时如无特殊说明,数组都指代一维数组。
数组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索引来快速访问特定的元素,尤其是在有序数组中,比如要在一个升序数组 arr 中找到第 6 小的元素,那么可以直接通过下标 5 获取。
大家在工作中对数组应该比较熟悉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只介绍一下数组的实现原理。V8 引擎将 JavaScript 数组分为两类:
FixedArray,使用连续的内存进行存储,可以使用索引直接定位,新创建的空数组默认为 FixedArray 类型,当数组超过最大长度会进行动态地扩容;
HashTable,以哈希表的形式存储在内存空间里,存储地址不连续,与 FixedArray 类型相比,性能相对较差。
这两者之间在实际使用时可以相互转换:
FixedArray 转 HashTable,当新增元素的索引值相对于数组长度大于等于 1024 或者新容量 >= 3 × 扩容后的容量 × 2;
HashTable 转 FixedArray,当 HashTable 数组的元素可存放在 FixedArray 数组中且长度在 smi 之间且仅节省了 50% 的空间时发生转换,其中 smi 值在不同操作系统下有所不同。
小结一下,FixedArray 数组通过牺牲空间来提升操作效率,HashTable 数组则相反,不必申请连续的空间,节省了内存,但需要付出效率变差的代价。
栈
栈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结构,限定只能在尾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尾部被称为栈顶,而头部称为栈底。向一个栈插入新元素又称作进栈、入栈或压栈,从一个栈删除元素又称作出栈或退栈。这种受限的操作方式让栈元素的入栈出栈遵循一种特殊的原则——先进后出(First In Last Out,FILO)。
栈的应用非常广泛,这里列举 3 种:
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它的前进、后退功能就是一个栈操作;
V8 中的函数执行过程采用的栈结构;
JavaScript 在捕获代码异常时,详细信息会以调用栈的形式打印。
栈可以通过数组来实现,下面的代码实现了一个栈结构:
|
|
队列
队列和栈一样也是操作受限的线性结构,但和栈有所区别的是,队列可以在头部和尾部进行操作,但尾部只能插入,头部只能删除。这种受限的操作方式让队列元素的插入和删除遵循一种特殊的原则——先进先出原则(First In First Out,FIFO)。
JavaScript 在处理异步操作时经常会用到队列,比如宏任务队列、微任务队列、回调函数队列。
队列的实现也可以通过数组来实现,下面的代码实现了一个队列结构:
|
|
链表
链表是在存储空间上具有一定优势的线性结构。因为它的有序性是通过指针来实现的,即每个元素都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链表末端元素可能指向 null),所以它不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从而可以节省内存的占用。例如 React.js 的 Fiber 算法就是基于链表实现的。
下面的代码实现了一个基础的链表,包括链表的查找、新增和删除功能。
|
|
栈、队列由于操作受限,无法像数组一样通过下标来访问,查找某个元素时只能逐个进行操作,操作效率并不算高。链表由于指针的存在,使得在操作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指针的方向上考虑,既可以单向也可以双向,那么就可以形成具有两个指针的双向链表,还可以让指针的头尾相连,形成双向循环链表。在一个双向循环链表中查找元素,就可以同时往两个方向查找,这使得在查找速度方面会略优于单向循环链表。libuv 中就使用到了双向循环链表来管理任务。
从指针的数量上考虑,还可以通过增加指针的方式来提升操作效率,跳跃表就是这样一种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
下面是一个跳跃表实现原理的例子,在一个链表中建立了 3 层指针。最下一层指针,跨 1 个元素链接;中间一层指针,跨 2 个元素链接;上层指针,跨 4 个元素链接。
|
|
假设现在要在链表中找到数字 8,对于简单链表而言,需要查找 8 次。而在上述跳跃表中,只需要 5 步:
使用上层指针,找到 5,8 比 5 大,继续;
继续使用上层指针,找到 9,8 比 9 小,回退到 5,并且指针层数下移;
使用中层指针,找到 7,8 比 7 大,继续;
使用中层指针,找到 9,8 比 9 小,回退到 7,并且指针层数下移;
使用下层指针,找到 8。
总的来说,跳跃表通过增加链表元素的冗余指针,使用了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来提升操作效率。在著名的缓存数据库 Redis 中就使用了跳跃表这种数据结构。
树
树型数据结构在前面的课程中已多次提到,比如(虚拟)DOM 树、抽象语法分析树,大家对于它应该都不陌生。总结起来,树就是有限节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因为它看起来非常像一棵倒着生长的树,根朝上叶朝下,所以命名为“树”。
树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比如有序树(树中任意节点,比如,点的子节点之间有顺序关系)、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 2 个子树)、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所有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等。
其中,二叉树是最简单且最基础的树。说它简单,是因为每个节点至多包含两个子节点;说它基础,是因为二叉树可以延伸出一些子类,比如二叉搜索树(BST)、平衡二叉搜索树(AVL)、红黑树(R/B Tree)等。
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二叉树的查询操作——遍历。
树的遍历操作分为两类: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其中深度遍历按照遍历根节点的顺序不同又可以分为 3 类: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它们的遍历顺序如下:
先序遍历,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
中序遍历,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后序遍历,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广度遍历,逐层从左至右访问
实现深度遍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递归,下面是具体代码:
|
|
广度优先遍历的实现会稍稍复杂一些,因为每次访问节点时都要回溯到上一层的父节点,通过其指针进行访问。但每一层都是从左至右的遍历顺序,这种操作方式很符合队列的先进先出原则,所以可以通过队列来缓存遍历的节点,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
|
总结
这一课时我们介绍了和前端最为贴合的 5 种数据结构,包括数组、栈、队列、链表、树。讲解数组时,JavaScript 引擎通过两种数据结构实现数组,包括 FixedArray 和 HashTable,FixedArray 在时间上有优势,而 HashTable 在空间上更有优势。
栈和队列都是操作受限的数据结构,底层实现都可以借助数组,分别遵循 FILO 和 FIFO 原则。链表由于采用指针连接元素节点,所以可以使用不连续的内存地址,在空间上更有优势。链表有一些变种,包括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双向循环链表及跳跃表,其中跳跃表通过增加指针,达到了空间换时间的效果,能增加查找效率。
树是应用最广泛的非线性结构,子类很多,其中二叉树最为重要,对于其遍历方式需要重点掌握。
对于前端工程师而言,数据结构的实用性是明显高于算法的,而且也是算法的基石。所以为了帮助大家巩固和理解,对于每种数据结构都精选了一道算法题:
数组,三数之和
栈,有效的括号
队列,滑动窗口最大值
链表,环形链表
树,相同的树
可点击这里查看答案。
OK,这一课时就讲到这里啦,如果你觉得这个内容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探讨学习。下一课时我将分享算法相关的内容,记得按时来听课哈。
-– ### 精选评论 ##### **贵: > 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解起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当理解并能付诸实践解决问题时,那种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也许这就是编程的魅力。 ##### *杰: > 单链表删除用一次遍历可以的,prev拿到之后,prev.next就是待删除的元素,再find一次有点浪费🤔 ###### 讲师回复: > 嗯,通过 prevNode 来获取 currentNode 也是可以的,但从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角度来考虑,优化提升并不明显~ ##### *忠: > 栈、队列由于操作受限,无法像数组一样通过下标来访问这里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链biao操作受限 ###### 讲师回复: > 感觉你很可能把队列和数组混淆了,虽然说队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数组来实现,但并不等同于数组,比如可以用数据库表、用链表来实现一个队列,这时候是不能通过下标来访问的。 ##### **民: > 学无止境啊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