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怎样让中国去“苏联化”的?(下)
文章目录
毛泽东是怎样让中国去“苏联化”的?(下)
——题记
上一篇去苏化(中),很大瓜友没看到,纷纷在留言。
这里给有些瓜友简述一下上篇(中)的重点。
其实没什么,就是解构分析毛用“五马进京,一马当先”来“一石四鸟”,之前那么多党史专家都分析了前2个,没分析后面2个,是因为没有将高岗问题置于中苏关系这样宏观的国际框架内,所以浅尝辄止。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中苏关系是最大的关系,苏联是否对中国伸出援手,援助多大,中国代价如何,这都是被西方世界围堵的新中国能不能站的住、站的久的关键,因此,中苏关系是中国提纲挈领的政治问题,是**“最大的政治”。而斯大林和苏联又对以打倒党内苏派起家的毛泽东态度微妙,在中苏谈判中,斯大林对毛泽东用各种手法试探、敲打、极限施压,假意演戏**,毛泽东则各种巧妙回应,将计就计,虚情奉承,坚守底线。
斯大林利用这个要“将东北并入苏联”的高岗,对毛泽东虚情假意,投石问路,而毛泽东干脆将计就计,他重用高岗,让高岗“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主持中国经济内阁,反手一个回首掏,接受苏援搞经济工作。
这的确是高招,如老子所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利用苏联实现中国工业化,在这一过程中随时警惕苏联对中国政经的控制渗透,并埋下伏笔待以后“去苏化”。
比如高岗的被捕,中国对外封锁消息,毛丝毫没有通知苏联,直到斯大林去世后,才正式告知,就是因为高岗事件牵涉中苏合作,毛怕产生大规模连锁反应。
高岗这位一度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不过是毛泽东和斯大林这两位巨人,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第四只鸟就不多提了,可能是因为这个才发不出去的,好吧,岱岱写文章也像农民伯伯一样,要靠天吃饭。
下面,进入正题,去苏化的终结篇。
一、趁火打劫
斯大林走了,毛泽东长松了一口气。
赫鲁晓夫来了,毛泽东不怀好意的笑了。
的确,赫鲁晓夫无愧**“20世纪特朗普”**的历史定位,他的上台,给了中国两次机会,而毛泽东充分抓住这两次机会。
首先,赫鲁晓夫并不是斯大林指定的接班人,他是在苏共权力斗争后上台的,对苏联权力控制的虚弱,导致他不得不借助中国和毛泽东的威望来帮他镇住国内异动,巩固他在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
当时的西方世界,也一片看衰赫氏上台
然后,斯大林奉行的是共产主义理想包装下的大国沙文主义,他对苏联国家利益的追求是置于所谓的共产主义国家兄弟联盟之上的,而赫鲁晓夫没有完美继承这一点,他可能比较信奉共产主义,而且在权术上面更是远逊于斯大林,远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而毛对赫鲁晓夫这一切,心里有数,了如指掌,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时一次机会,他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周年这个机会,邀请赫氏访华,和赫氏合作,敲定了中苏第二次合作协约。
虽然中苏国力对比依然悬殊,苏联占据主动,但赫鲁晓夫个人有求于毛泽东,毛泽东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赫鲁晓夫中国谈判时,主动放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归还了旅顺基地,斯大林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只有50个,赫鲁晓夫却承诺了286项。
难得苏联领导人有求于人,毛泽东充分利用机会,在那次访华中一再要求苏联给中国提供核工业,这是中国迫切需求的,也是苏联军方严重反对,赫鲁晓夫毕竟不是傻子,他没有对毛泽东交出这最后最重的筹码。
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主动问毛泽东:“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也不客气,说:“我们对太阳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毛泽东的要求出乎赫鲁晓夫的预料,对于核武器这样的尖端技术他不能给中国,又不好拒绝。他考虑了好一会儿才搪塞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
毛泽东没有回应赫鲁晓夫,当时的其他中国领导人也不说话,会场一片寂静。
赫鲁晓夫接着说:“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反应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这是一个切实可行办法,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
毛泽东回答说:“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
毛泽东退让一步,见好就收。
然而,赫鲁晓夫后面的操作失误,给了毛泽东又一次机会。
1956年2月24日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着全球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做了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从**“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到“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尺”(毛泽东语)。**
仿佛惊天霹雳,会议大厅里鸦雀无声,报告没做完,两个人当场休克,波兰共产党总书记贝鲁特心脏病复发送去急救,后来死在莫斯科了,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辫子一翘,死了拉倒。
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思想、政治一片混乱,斯大林的老家格鲁吉亚率先对赫鲁晓夫发难,掀起反对赫氏的独立运动。波兰也接受不了最高领导人被赫鲁晓夫害的客死莫斯科,反对苏联控制波兰,匈牙利更进一步,以反斯大林为名直接造反独立,并寻求美国介入保护匈牙利。
匈牙利十月事件
西方国家趁此机会大造攻势,分化瓦解攻击社会主义阵营,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毫无招架之力,风雨飘摇,赫鲁晓夫个人局势严重恶化,党内和国际上都陷入严重孤立,翌年夏天苏共莫洛托夫等元老甚至密谋要推翻赫鲁晓夫。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毛泽东充分利用了赫鲁晓夫莽撞的失误,做了两个大动作。
第一个大动作,中国在思想舆论上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插手东欧,迅速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
“那时候东欧各国的思想非常活跃,批斯大林以后,双方在争论什么问题,最后争论不下去的时候,就一句话结束,就是我们等等,看看中国怎么说,看看毛泽东同志怎么讲。”
岱岱去苏化(上)已说,略表不提。
第二个大动作,就是毛趁火打劫,再度向赫鲁晓夫索要核援助。
上次赫鲁晓夫不给,是因为这是他手里最重也是最后的筹码,然而,这次赫鲁晓夫自己栽了这么惨的跟头,将苏联国内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闹得人心惶惶,**离下台只有一步之遥的赫,**比上次更加急需国际上威望大涨的毛泽东的扶持,赫氏强烈要求毛泽东访苏为他站台。
就像岱岱在去苏化(上)埋的伏笔那样——
赫秃子这个20世纪的特朗普给中国创造了巨大机会,让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社会上都大大提高了地位威望,有地位有威望,那事就好办多了。
什么事呢?
要核力量。
这一次,赫鲁晓夫算栽在毛泽东手里了。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军方坚决反对,于1957年7月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导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其交换条件则是毛泽东访苏对他表示支持。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苏联再援建102项重点项目。
当然,后面苏联撕毁条约,撤走专家,对我们影响十分之大,所以我们中国的核工业的确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搞出来的,当然,我们也要辩证性的看事情,苏联留下“半拉子工程”,毕竟比我们自己白手起家要好得多。中国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两弹一星”,主要是自力更生的结果,附带上一些苏联早期帮助。
这点上,中国,是真的赚发了。
时间线:
1956年2月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 ,自己挖坑往里跳
1957年7月,赫鲁晓夫向中国提供核援助,帮助建立核工厂,再度跳进毛泽东挖的坑里
1957年11月 毛泽东应邀访苏,在61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为赫鲁晓夫,为苏联站台。
想当年老毛第一次访苏,是如何的憋屈,没要员接驾,住郊外,“软禁”十多天。
第二次访苏,老毛又是如何的意气洋洋,全体苏共领导接机,住克林姆林宫,一切都是最高标准的接待。
毛说:“你赫鲁晓夫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二、“战争狂人”?
虽然,赫鲁晓夫糊涂一时导致苏联国运共产主义运动受挫,但他毕竟也是个久经风雨的政治人物,即使苏联人造卫星比美国更先上天,但毕竟国力损人心失,他及时调整了苏联对西方的政策,寻求苏联和美国的接触和解,来缓解苏联的国际压力。
在那次全球共运大会上,赫鲁晓夫就提出要和西方和平共处。
赫鲁晓夫认为,既然我们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帝国主义,我们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我们不通过战争就能战胜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你看我发展这么快,我们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靠力量就能够战胜他,并且在谈判桌上我们也有实力。 所以他要继续坚持和平竞赛的外交方针。
然而,毛泽东的态度观点截然相反,他不顾中苏情面,坚决反对赫鲁晓夫这样的政策:
毛泽东说,既然我们力量这么强大,我们还跟他谈什么,打就完了,说敌人不打是不倒的,扫帚不到灰尘照样不会自己跑掉。必须要打,通过革命的手段,通过武装打败他,既然你的力量这么强大,还谈什么,所以什么“绞索政策”都是在这样的观念下提出来的。大不了就是核战争,核战争有什么了不起,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亿,我怕谁去。
这个话一讲完,全场鸦雀无声,很多人没听懂,说毛主席怎么了,死3亿人不算什么,下面喝茶的时候都议论纷纷,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拿着咖啡的手直打哆嗦,说中国6亿人,我们小国才2000万人啊!死不起啊!
中苏对西方的分歧第一次如此巨大,如此大白于天下,毛的言论如此激进,甚至因此被戴上“战争狂人”的帽子,毛泽东这是为何要这样做呢?
要知道,就在几年之前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的时候,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是这样说的啊:
“如果我们能有20年的和平建设时期来发展经济,那么战争的危险性就会减少很多,甚至可能打不起来了。
过二三十年后,如果帝国主义要打,那就是结束帝国主义存在的时候了。”
毛想和平发展20年,想不主动挑起战争,然而短短几年后,毛泽东却态度180转变,他要赫鲁晓夫打核战争?
毛泽东是脑子秀逗了吗?
看起来是,其实不是。
赫鲁晓夫上次否定斯大林的时候,没有和中国毛泽东通气,这次在全球共运会议上,提出改变策略和西方和平共处,还是没和毛泽东通气,敏感的毛泽东一下就嗅出了危险的信号:
“美国是老大,苏联是老二,我中国是老三,只有老大和老二打起来,才有老三发展的机会。
更何况,我们中国刚接受了大批援助要再搞建设,要造原子弹,你们老大老二这时候讲和了,就会对我老三注意了,那我老三怎么发展啊?”‘
毛泽东和中国要发展,**就是要唯恐天下不乱,老大老二最好斗的你死我活,才有中国左右逢源的发展。**所以赫鲁晓夫在会上试探的提出不讲“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时,老毛坚决要求继续“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就是要把苏联继续架在火上烤。
而且,毛泽东当场在会议上旗帜鲜明的反对苏联和平政策,并抬出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坚决斗争的宗旨,把老祖宗抬出来压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玩笔杆子,赫鲁晓夫是玩不过国民党宣传部毛部长滴。
实际上,赫鲁晓夫等一众人,也是有点呆逼,要知道,毛泽东如果真是那种为了解放全人类要和西方拼得你死我活的战争狂人,那他为什么不打香港?
是的,毛为何不打香港?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最好的回答是反问”,**赫鲁晓夫其实完全可以这样反驳毛:
“就你牛逼,就你是真真正正的马克思主义,你要和西方决一死战,那你怎么不打香港啊,香港是西方资本主义啊,你中国动动小指头都能收回香港,你怎么不打啊?你这难道不是给自己留后路啊?”
赫鲁晓夫说:“老毛,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
嘴上说的都是主义,心里装的,其实都是生意。毛其实和斯大林一样,共产主义面纱掩盖下的,其实都是国家主义。
苏联出于本国利益要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和平相处,中国也处于本国利益要美苏继续斗法,中苏分歧,始于此。
后面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敏感不是错误的。
赫鲁晓夫从未甘心把核武器交给中国的,他提出和西方和平共处,一方面是鉴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想搞“曲线救国”,和西方合作,谋求废除中国“核力量”。
果然,随着赫鲁晓夫和西方缓和关系,苏联开始有计划撕毁中苏核条约。在戴维营会谈前夕的59年6月,赫鲁晓夫借口苏美正在讨论签署禁止核试验条件,背信弃义片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和西方和平相处”只是幌子,不甘心的赫秃子要收回中国的核力量才是目的。
随后赫鲁晓夫访美,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核平衡等一系列进行了谈判,形成所谓的“戴维营精神”,其中关键性的一条,就是防止核扩散——美苏联手,剑指中国。
“美苏和解了,你中国没有必要拥有核武器了,你再敢搞,美苏一起搞你。”
毛泽东很气愤,“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美苏戴维营会谈时,毛泽东指示,炮打金门。
炮声轰隆,狼烟突起,以为大陆要动手的台湾当局一片惶恐,十万火急跪求美国干爹出手,收到紧急消息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邹着眉头对赫鲁晓夫说:“你说你们共产主义要和我们资本主义和平共处,怎么现在中国炮打金门,你们一点诚意都木有啊!”
赫鲁晓夫一脸冒汗:“这个老毛……”
三、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国内风云
上面讲的,都是毛的高光操作,仿佛苏联对中国没有多少反制手段,实际上,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当时的中国国内,就知道苏联和赫鲁晓夫可能对毛泽东本人没什么手段,但对中国国内,却影响甚大。
1956年4月,赫鲁晓夫掀起全面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股思潮很快就将蔓延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未雨绸缪针对国内情况,做了两个动作。
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毛一直都对斯大林计划经济有清晰的认识,认为他不是“万能的”,他之前就找了几十个部门的部长,研究讨论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随后提炼出他”以苏为鉴“的“论十大关系”。
这个思想他酝酿了很久,但斯大林在世时如日中天,如果贸然公开提出,对外引起苏联猜忌,认为毛是在哗众取宠,想取代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老大哥的地位。对内也会动摇人心,毕竟,苏联的顾问专家在中国各个部门都有,全方面指导中国经济建设,等到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后,反斯大林有了国际基础后,毛才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抛出这个“论十大关系”。
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和以苏为鉴的“十大关系”共同出炉的,还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政策”
这一点,的确是老毛在未雨绸缪,引蛇出洞了。
“双百方针”全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在讨论十大关系过程中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看起来这是毛很开明的举动,但是,岱岱列举几个信息,大家就不言而喻了。
1、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亚历山大,有民主党派人士和一些其他知识分子认定新中国必输给美国,台湾反攻指日可待,于是合谋里通外国,做带路党,甚至已经拟定好毛下台后内阁人员的名单,幸被及时侦破,牵连很多。
2、当时思想界一切以苏为真理标准,如认为“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苏联专家介入中国思想界,如有某专家反对毛《新民主主义论》的论断。
3、
4、苏联对东欧几个国家的控制不太稳定,但慑于苏联淫威不敢贸动,全面否定斯大林思潮从苏联传导到东欧后,干柴加烈火,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借打倒“斯大林”这个旗帜,反对苏共,谋求国家民族的独立。
匈牙利先烧斯大林画像,后反对执政当局,谋求国家独立,应了毛的判断:“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一是揭开了盖子,这是好的;二是捅了娄子,全世界震动。如何对待这一事,是一个大问题。”
东欧有干柴,碰上“全面否定斯大林”这把烈火,就干柴烈火烧起来了,那中国就没有干柴吗?赫秃子捅这么大娄子,烧这么大的烈火,中国就不会如东欧一样发生动荡吗?
毛考虑的就是这一点,他未雨绸缪,在国内没有采取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宣传,提出斯大林功过三七分,削弱“烈火”。另外,在思想方针上提出“双百方针”,鼓励全国上下大鸣大放,允许提意见,鼓励提意见,主动发现“干柴”。
双百方针具体历史,大家可百度,这里不提,岱岱不想文章发不出去。
随后,双百方针转向“反右”运动,在活动中提的意见很大的那批人,被打为右派。
1957年1月,毛泽东向各省市自治区一把手交了底:
“苏共二十大的台风一刮,中国也有那么一些蚂蚁出洞。”
**“**在一些教授中,也有各种怪议论,社会主义不好呀,如此等等。他们有这么一些思想,过去没有讲,百家争鸣,让他们讲,这些话就出来了。”
“他们不搞什么大民主,不到处张贴标语,还不晓得他们想干什么。他们一搞大民主,尾巴就抓住了。”
那篇社论这样说道:“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
是的,毛以匈利亚事件为鉴,为了稳固新中国,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国内“干柴”碰上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烈火”,他“阳谋“的掀起了反右。
1957年6月8日,毛在一份内部文件《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中说道:
“现在我们主动的整风,将可能的‘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使之分割在各个机关各个学校去演习,去处理,分割为许多‘小匈牙利’,……利益极大。
毛的确本意是好的,也达到了未雨绸缪的目的,没有让国家出现匈牙利那般的动荡
但是,反右被极端扩大化,原定的5万指标被地方严重超标,55万右派被带帽,而且主要是知识分子……
唉。
这是反右的国际背景,庐山会议也有很深的国际背景。
赫鲁晓夫在毛二次访苏的那次会议上,提出了超越美国的目标,中国随之也提出了超越英国的目标,这一思路在国内不断演化,最终酿成了“大跃进”。
关于大跃进,岱岱举几个历史材料:
毛几次说过“我们这么多年,就不知道以钢为纲,今年才知道这一条。你把钢铁提起来了,其他东西都可以解决,都可以跟上来了,1
958年8月17日至30日会议上,毛泽东说:“钢由五七年的530万吨翻一翻,达到1100万吨,有完不成的危险”。
他把几个省市的负责人和冶金部负责人找到小会议室,一起开会。在会上,毛泽东详细地询问钢铁产量1070万吨这个数字到底可靠不可靠。由于不放心,他采取的方式是一个人一个人地问。大家都说行。
毛泽东问到了钢铁“大总管”——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王鹤寿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这次会谈,足足有两个钟头,结果大家都说行,所以主席也相信了,并按照的建议在报纸上发表。
毛泽东对这个数字还是不放心,又找陈云谈话。陈云告诉他说:“我与冶金部的同志算了细帐,看起来是有希望的。”
6月17日,有关部门报告,说1959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除电力外,都将超过英国的生产水平。也就是说1959年钢产量达到2500万吨,超过英国。
——袁宝华
还有亩产万斤。
钱学森七论“万斤亩”
在1958年4月至1959年9月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钱学森曾经六次从科学的角度撰文谈及所谓“万斤亩”问题。
“秀才”们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怎么也相信了亩产万斤呢?”毛泽东说:“我也是受了人家的影响。有人说只要太阳能多利用一点,农作物就可以大幅度增产,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这场唯心主义闹剧,终于以极其惨烈的教训而告终。
大炼钢开始后,不懂专业知识的毛,也被带动的热血澎湃,最终在李达的“冒死进谏”后,头脑开始冷静下来。
他深入湖北农村时,有人汇报“挑灯夜战”,他不像在卢沟桥时候那样“保护群众积极性”了,批评说是劳民伤财,夜里干了白天就没劲,承认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他开始泼冷水了。
王任重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毛泽东问:“有什么新闻?”
王任重说:“朋兴乡有一块试验田,亩产水稻上万斤。”
毛泽东摇头:“我不信。”
王任重说:“这是农村工作部长王良来验收的。”
毛泽东说:“验收的也靠不住,除非派解放军站岗放哨,单收单打才能算数。”
1958年11月28日,进一步纠左,指出:不应当无根据地宣布农村人民公社“立即实行全民所有制”,甚至“立即进入共产主义”。那样做“将大大降低共产主义在人民心目中的标准,使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受到歪曲和庸俗化,助长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倾向”。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冷热结合的精神,会议初步降低了北戴河会议确定的1959年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其中钢产量由原定的3000万吨降到1480万吨。
虽然亡羊补牢,但是大错已铸。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就弄成了这样的局面。
然而,虽然过比功多,但是毛依然不肯否定这三面红旗——因为苏联。
中国有关“三面红旗”的宣传品从各种渠道流入苏联,特别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广泛流传”开。赫鲁晓夫在激动不安地对他的同事们说:“必须立刻加以制止。中国人这些改革的口号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认为这些想法的种子不会在我国找到肥沃的土壤,那就错了……”
赫鲁晓夫在1958年秘密访问北京之后,从宣传上封锁了来自中国的有关“三面红旗”的各种消息。
如果不是苏联方面对“三面旗帜”这么深恶痛绝,如果不是三面红旗上升到中苏意识形态之争,可能毛还会另起炉灶,但**“敌人赞同的要反对,敌人反对的要坚持”**的毛,选择修改方法、修改执行,继续打三面红旗。
这,就害死了彭德怀。
1958年12月以后,赫鲁晓夫批判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受此影响,中国国内思潮涌动,庐山会议召开,毛正打算检讨政策的时候,刚结束对外访问,在阿尔及利亚和赫鲁晓夫碰过头的彭德怀,也上万言书,批判人民公社。
前脚刚有外国的赫鲁晓夫批判,后脚就有了国内的彭德怀反对声音,这也太巧了吧?而且,彭德怀刚在阿尔及利和赫鲁晓夫会晤……
这,是否是苏联的“里应外合”?
一直警惕苏联对中国渗透控制的毛,他的疑心病,这下犯了,而其他人趁机落井下石,这下坏了。
在庐山会议,为了证明彭德怀有“里通外国”的问题,竟有人拿出一个小本子,煞有介事地念了几段彭德怀出访中会见苏联赫鲁晓夫时的讲话,作为彭德怀“里通外国”的证据。
彭反驳说:“苏联人说话我听不懂,我说话苏联人听不懂,我怎么里通外国?”
此人说:“有一次你和苏联人谈话,没有中文翻译在场,只有苏联翻译,谁知道你给苏联人说了些什么?……彭老总呀!我真没想到你会里通外国呀!”
彭德怀满怀气愤却语气平静地回答:某某同志呀!我也没想到彭老总会里通外国呀!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处理一些领导人的“冤假错案”时,有的同志说,别人的错案可以平反,只有彭德怀的案子不能平反,困为他有一个“里通外国”的问题,有国际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原彭德怀办公室主任王焰告诉我说,在上报处理彭德怀案件的第一份报告中说,**因为彭德怀犯有“里通外国”罪,建议处以“死刑”。**对这个报告,**毛泽东没有表态,也就是说不同意。**在第二份报告中,毛泽东也没有表态,就是说也不同意。这样,彭德怀的“里通外国”的案子一直拖下来了,长期未能结案。据我所知,对彭德怀的案子,毛泽东一直主张想作为党内问题来处理。
如果仅仅是毛彭个人的恩怨,以彭的威望和大局稳定的考虑,毛还不至于如此彻底打倒永不翻身,但是,三面红旗在当时被上升到中苏意识形态之争,彭在无比微妙的时候,触碰到了这一点,他和赫鲁晓夫万分巧合的同步言行,给毛一种“里应外合”、“苏联化”的错误判断。
真是冤。
另外,墙倒众人推,“只见锦上添花,无人雪中送炭”,历史如此现实,现实如此残酷。
更是冤。
彭元帅的遗言是,死后不葬八宝山,归葬家乡。
——他对人性,彻底失望了……
民族英雄彭德怀元帅像
三、中苏最终的决裂
大跃进后,中国国力国力孱弱,苏联趁火打劫,赫鲁晓夫翻身农奴把歌唱,提出各种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
苏联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要建立中苏联合舰队,很明显,中国海军力量几乎没有,所谓的中苏联合舰队不过名头好听罢了,控制权都在苏联那边,这样苏联就能抢夺中国的远东出海口,在中国海域布置他的军事力量。
深层次而言,苏联说是联合舰队的核弹头是对准美国的,但在其离华盛顿和北京距离比较下,貌似,苏联的核弹头,离北京更近些……
而且,如果中国放苏联海军力量大大方方地进入中国近海,一旦中国不听苏联的摆布,中苏爆发战争,就算毛周等人能在北京进行紧急疏离,但几乎没有海军力量的中国,无法抵挡苏联海军,整个中国沿海都将毫无防御之力,而且,苏联能从东北边境线和近海海军两个方向夹击,不费力的吃下东北,吃下当时是中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甚至通过长江,直插中国腹地。
后来美苏战争威胁中国,毛泽东就针对性得做过这样的防御部署。
毕竟,一生靠军事起家的战略家毛泽东,对苏联的包藏祸心,看的是再清楚不过了。
这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种军事殖民,如美国对日本那样的军事殖民。
当然,苏联能开出的价码也很诱惑,“还债延期”,“继续提供援助”,“中国还没搞出核武器是吧,没关系,苏联提供核保护伞”……等等一系列的价码,这对大跃进后民生凋敝内外交困的中国,诱惑的确很大。
只要毛泽东肯点头,接受这种变相的苏联军事殖民,经济就能大大好转,外交困境就能摆脱,甚至他个人因为大跃进等事损失的个人威信,也能得到弥补改善。
但如果毛泽东接受了,他就不是毛泽东了。
在中国内外交困的境地下,面对赫鲁晓夫伸出的友谊之手,毛泽东说了一句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话:
毛泽东说:“你们有些人,把苏中两党关系看成了父子党、猫鼠党的关系。”
毛泽东继续抨击说:“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这两个问题都是涉及中国主权的政治问题,我这些话你们听着不舒服,感觉不好听,你们可以说我是民族主义,可以惊呼怎么又出现了第二个铁托,如果你们这样说,我们就可以说,**你们就是要控制我们,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漫长海岸线,这实际上是要租借权。**向我们,在我们的领土上提出所有权各半,这不是政治问题么?要讲政治条件,在我毛泽东这里,半个指头也不行的!
毛泽东主席“啪”地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我问你,什么叫‘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脸红着脸抱怨:“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相互合作和供应方面没有麻烦,可我们竟连这样一件事情都达不成协议。”
毛泽东主席斩钉截铁地说:
“不能!”
“英国人、日本人,还有别的许多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最后再说一遍:
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会晤,极度的“不欢而散”。
中苏裂痕,极度的扩大。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被史学家认为是中苏决裂的原因,但其实,岱岱以为,这还不是真正的决裂。
赫鲁晓夫气走了,苏联气疯了,他们没有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若干年后,基辛格解释了原因: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但是,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会站出来勇敢的保护。
以当时苏联和中国国力的对比,以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渗透,苏联不是搞不定中国,苏联只是搞不定毛泽东领导的中国。
苏联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苏联对中国极限施压,中苏、中蒙边界不断加强军事设施,部署的导弹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也不断增加,苏军当时驻扎在中苏、中蒙边境的部队达到100多万人。
赫鲁晓夫在苏联被赶下台后,并不是死脑筋一条路走到黑的毛泽东,为内外交困的中国寻找和苏联缓和关系的机会,他派周恩来去苏联庆祝十月革命四十七周年的庆祝活动。
这次外交活动上,苏联开始了他的表演。
在11月7日晚的庆祝酒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故意借“酒醉”,在一大批外国记者的包围下,试探中国二号人物周恩来,他对周恩来说:
“俄国人民要幸福,中国人民也要幸福,我们不要任何毛泽东、任何赫鲁晓夫妨碍我们的关系”
周恩来很警觉,他听了话不对头,回道:“我不懂你的话。”严肃地离开他,避免与此人纠缠。马林诺夫斯基竟还不放过,冲着周恩来后背又嚷道:
“我们俄国人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要搞掉毛泽东。”
此时,周恩来与别人正在碰杯,谁知这个马林诺夫斯基见周恩来没有理他,又找到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贺龙元帅,对他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已经把赫鲁晓夫搞掉了,你们应该学我们,把毛泽东也搞下台,中苏只有这样才能和好!”
“把毛泽东搞下台,中苏只有这样才能和好!”
图穷**,匕见**
惊涛,骇浪
贺龙元帅大义凛然的严词反抗,中国代表团在全场凝视中愤然退场。但还是无补于事,这番对话被在场的西方媒体听到了(苏联用心),第二天,各个国家的报纸都在头条上报告这一重大事件。甚至有报道称:“据苏联元帅说,苏共已经与中国达成协议,要赶毛泽东下台,由周恩来……。”
另一方面,苏联也在施放谣言,离间中国,并“举例”说周恩来对毛执行的路线表示怀疑……
周恩来因此第三次上《时代周刊》封面,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让我们感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是坚定的,友谊是坚固的。
中共代表团提前回到北京后,很少到机场车站迎送的毛泽东出现在机场,还送给周恩来一大束百合花,两人携手绕机场走一圈给围观群众看,这无疑在向全世界说:我们是团结一致的,你们的离间没用。
但是,在苏联边境陈兵百万的严峻形势下,那句话如幽灵般挥之不去,即使毛迅速调整了与美国的关系方针,但心里那个阴影,依然沉重。
一路步步为营,一路步步惊心“去苏化”的毛泽东,可以相信周恩来的为国尽忠,但他可以,相信其他人吗?
如果其他人产生觊觎,中苏实现“和平友谊”,那中国会不会成为苏联的“儿子国”,“卫星国”,那中国人民群众,会不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苏联,会找谁?
苏联,会找谁?
会找——“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
若干年后,重病在身,不久于人世的毛泽东,说道:
“我这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建立新中国,另一件事,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历史有时,总押着相同的韵脚。
中华民族,依然被他们中最勇敢的那个人,保护的很好……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