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怎样让中国去“苏联化”的?(中)

IMG_256

——题记

上一篇文章,我们了解到在中苏关系的微妙,在苏联中国看似兄弟情谊的背后,是苏联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变成他的附庸国、卫星国,像控制东欧小弟一样控制中国。

岱岱云:“建国后中苏合作不断加深的过程,就是苏联不断对中国套紧箍咒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反抗苏联套紧箍咒的过程。

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血海刀山中洗刷百年屈辱的他们,是绝对不可能接受中华民族再度沦为别国附庸。

不然,他毛泽东又和蒋介石李鸿章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建国史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有个叫“苏联”的幽灵,徘徊在中国大地的上空,而毛为了去“苏联化”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全方面斗争,了解这个大背景,我们瓜友才能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一系列大事件的本质。

岱岱十分推崇,清末状元实业家张骞的那句名言: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

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

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诚如斯言,很多人看不懂历史,看不懂现在,摸不清事物发展的主线矛盾,是因为他们的眼光格局太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没有将一系列事物的变化发展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分析,就注定要迷失在信息的洪流和变化的莫测上,也就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认知困境。

只有“自缘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而读懂了历史,我们也就读懂了现在,因为,“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惊人的相似”

好的,岱岱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开始本篇的正题。

上一篇,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在外交领域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斗智斗勇,这一篇,让我们潜入冰山之下的深水区,看一看,在幽灵盘旋的大背景下,老毛又是怎样在内政领域“去苏联化”的。

看看当年老毛,是如何的步步为营……

看看那个时代,是如何的步步惊心……

IMG_257

毛泽东思想出台和延安整风

一开始的我党,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由苏共派人来中国一手操办下建立起来的,是苏共领导下的共产国际所属的一个东方支部,所重用的领导者都是苏共最相信的人,苏共相继除掉本土人士陈独秀、瞿秋白和李立三后,便通过变相政变在党内扶植起了完全听命于他们的忠实代理人王明及党羽。

那时的苏共对中共,有两个强大的武器,“经济上的控制,思想上的控制”。

特别是斯大林对李立三的手段更是直接,斯大林一挥手,停掉了苏联对中共的一切财政支持,我党工作难以为继,揭不开锅啦,李立三立马下台滚蛋——可见当时苏共对我党的“控制程度”有多深。

“经济独立是一切独立的基础”,苏联掐住了土共的经济命脉,就成为土共的太上皇,中共根本不能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

为了经济上独立于苏联,毛泽东自创绝学——打土豪分土地。

IMG_258

打土豪分土地,钱就有了,我党在经济上就不必仰人鼻息,斯大林对我党领导人再也不能像对李立三一样,挥之即来招之即去了。

这是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明明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路线,却在当时承受了党内苏联派和苏联方面的一致批判的原因,毛被大加批斗,甚至发展到毛被下职去权的地步。

有人一直以为,苏联和王明他们不认可农村包围城市,仅仅是因为书读多了教条主义发昏失去判断能力。

这太天真了,他们“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斯大林他们心里清楚的很,**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关键点不是什么意识形态。**因为城市里革命闹罢工罢学的中共,没有充足财政收入,在经济上就会依附苏共,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泽东路线,用“打土豪分土地”的另类办法解决了经济问题,中共就能经济独立了,就不用一切看苏联眼色行事了。

这才是斯大林和党内王明们一直拿马克思主义圣旨批判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本质原因。

他们**“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后来王明作为苏联在中共的代言人,拥有“马克思主义最终解释权”,有“共产国际”太上皇撑腰,结果把中共革命搞的一团糟,不得不长征,最后,毛泽东及其支持者本土派,在遵义会议上否定王明错误的附苏路线从王明集团手中取得中共领导权。

然而,打倒一个王明,是没有用的。

苏联对中共的控制有两点,“经济上的控制,思想上的控制”,就算经济上失去控制后,拥有马克思主义正统地位的苏联还可以派千千万万个王明来中国,还在可以在党内寻找扶持千千万万个王明,继续打着“马克思主义解释权”的旗号遥控中国革命。

这样,中华民族依然不能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道路,依然要成为“儿子党”、“卫星国”,成为苏联的棋子、

对于这一点,毛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毛的斗争策略简单直接——夺取马克思主义解释权!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思想的出台和延安整风。

IMG_259

七大指出: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IMG_260

经济上的独立,才是最基础的独立,思想上的自由,才是最大的自由。

为了对抗苏联思想的控制,毛在刘少奇等人的帮助下,凝聚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强大的理论武器,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打击孤立了一批为为苏联代言分子,极大的团结了党的共识,削弱了苏联的控制,为我党独立自主夺取中国革命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思想”和“延安整风”的本质,这就是它们一脉相承的本质联系。

IMG_261

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这一招,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解读的不深刻,几乎所有人,包括学界专家,都是从国内形势分析“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而将其置于中苏关系大背景下的深刻分析,岱岱没有看过一篇。

可以说,只有岱岱才知道“五马进京”是毛泽东多么高明的政治手段,岱岱甚至认为,这一招堪称毛泽东政治生涯的巅峰操作之一,其举重若轻、一石四鸟的特征,让岱岱大呼牛逼,大是感叹:

“别人玩的都是政治手段,老毛玩的是政治艺术”

“老毛政治艺术,已臻化境……”

好了,岱岱把“五马进京”捧的如此之高,肯定很多瓜友迷惑不解把:“这招至于这么牛逼吗?”

至于,真的至于,不信,你听岱岱分解。

IMG_262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新中国政坛发生一件盛事:“五马进京”,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调入中央任职,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zhongxun、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

董必武称赞他们为“千里驹”。尤以高岗位高权重,统管全国经济,一度与刘少奇、周恩来并驾齐驱,故时人称为**“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IMG_263

一马当先的高岗

对于毛为何要“五马进京”集聚地方大员,又为何要“一马当先”力捧高岗,党史专家大都的分析,是这样两点用意:

1、五马进京——地方权力收归于中央

基于战争时期的特殊地方大区制,带有“分散主义”,各解放区有相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这种情况仍然在一定程度延续,大区领导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继承战时体制实行一元化领导,极具个人权威;大区拥有立法权,对于中央制定的政策法规,并非都无条件贯彻执行。

一方面,中央繁重的工作集中在少数领导人身上,且政府工作脱离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各大行政区都有一套五脏俱全的庞大机构,封疆大吏身兼数职,俨然在北京之外又有多个中央。这种矛盾形态

对于毛的这点用意,不仅后人看的清,当时的人也看得很清,比如饶漱石。

据杨尚昆回忆,“饶漱石东拉西扯地谈了大约3个小时,暴露出严重的个人主义和患得患失心理。过后,毛主席向我提起这件事,说那个晚上他听了半天也闹不清饶到底要说什么,最后才听出点眉目,原来饶怀疑中央不信任自己,找他摸底来了。”在镇压反革命、知识分子改造、“三反”“五反”等运动中,饶漱石态度不够积极,处理方法“偏右”,这些都是令饶漱石“心虚”的问题。

“高饶事件”后,饶漱石花半年时间写了份两万字检查,交代自己四个错误,其中之一是“在京休养期间半夜打扰毛主席休息”。在检查中,他承认当时自己患得患失,无端怀疑中央让他来京休养是“调虎离山”,不信任他,而想从毛泽东口中试探中央对他的态度。

呵呵,有点喜剧的感觉。

这是最浅的层面,简单一说而过。

2、一马当先——权利制衡

五位大员中,高岗得到了毛的额外垂青,他受命筹建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这个机构与政务院平行,中央所有工业和经济部门先后划归计委管理,堪称“经济内阁”,在毛扶持下火速崛起的高,隐隐有和刘平起平坐的态势。

后来,毛刘之间因经济政策发生一些争议,高错误的以为他的机会来了,便四下联络,企图取而代之。

IMG_264

高岗有些失望,毛泽东并没有明确许诺由他做政治接班人,毛尽管严厉地批评了刘少奇,也批评过周恩来,但对刘、周依然那样信任,那样有感情。他还想试探一下,便有意识地说:“过去皇帝老儿立东宫,也是为了解决接班人……”

毛泽东会意地一笑:“高岗同志,是不是想立你为东宫太子啊?对不起,你我同党不同姓。不搞父子相传、皇位世袭那一套。接班人应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经过锻炼和考验来形成。”

这第二点,也是大家看在眼里明在心里的。管理的本质是保持权力的平衡,这样做无可厚非。

然而,关于“五马进京,一马当先”后面两点用意,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哪两点用意?

毛泽东对苏联的用意。

先让我们看看苏联与高岗的关系。

IMG_265

高岗主政东北多年,和苏联方十分亲密,甚至有过极端的言论:“中国是我们的出生地祖国,苏联是我们的阶级祖国”,他在苏联公开讨好苏联“将中国东北并入苏联”。

高岗希望东北并入苏联的发言,被苏联方面的翻译准确而同步地译成俄文。他的话音刚落,参加会议的苏共委员们立即热烈鼓掌,他们非常高兴,实在难得有这样不顾中国利益而一心一意维护和扩大苏联利益的人。

他们认为,高岗才是真心对苏联友好,而刘少奇则与苏联争这争那。他们更考虑到高岗虽然说是发表个人意见,但他是高层,又是主政东北的第一书记。高岗是代表中国高层内部的亲苏联力量的。

如果说延安整风后,党内还有亲苏派,那高岗是不折不扣的铁杆亲苏派了。

然而,面对高岗当场表示要送东北给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不愧是大政治家。

斯大林在会场上数秒钟的沉寂后,突然面对高岗说:“张作霖同志!”

听斯大林讲这句话后,高岗惊呆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也惊呆了,会场上又是一片沉寂。之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都明白,斯大林这是嘲讽高岗,把高岗比作投靠日本、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当上东北王的张作霖。

随后,高岗不死心,继续攀咬刘少奇以对苏联表示忠心。

高岗回到驻地,把科瓦廖夫叫到一边,用很生硬的俄语对科瓦廖夫说:我想在一个秘密场合向你报告中共高层领导内部的一些情况。高岗还特意夸大其词地说,中共中央内部有许多对苏联不友好的人,有的人亲西方,刘少奇就是一个亲西方的人。毛泽东周围很多支持者都受托洛茨基影响,他们主张改良和保守,有的人反对斯大林同志,有的人反对苏联。他说,我要在一个秘密而适当的场合,向斯大林或者苏共中央某个主要领导同志单独反映一个很重要的关于中共某些领导人对待中苏关系的虚伪态度和反苏行为的问题。他暗示,这个人就是刘少奇。他还说,他自己是对伟大的中苏友谊十分尽心的人,他要为维护和发展中苏友谊而同中共党内反对苏联的势力进行斗争。

关于高岗在苏联的一系列“反动言论”,毛泽东后来肯定是知道的,他对高岗的态度很气愤。

毛泽东取道东北区苏联访问的路上,看到了东北亲苏的迹象,严厉批评了高岗!

IMG_266

看到高岗给斯大林送一列车的礼物,毛泽东很不高兴,告诉沈阳市委书记:我的专列不给高岗挂车皮,把高岗送给斯大林的礼物还给高岗。

毛泽东还说了这样的话:“你告诉高岗,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要想着拿领土去向斯大林效忠!”

可以预料,民族感爆棚的毛泽东,肯定是十分不待见软骨头的高岗的,以他老人家的脾气,高岗这样卖国求荣的人,他肯定不会手软,要严肃处理,杀鸡儆猴。

本来,高岗的命运已经注定,然而,在毛泽东访苏中,斯大林的一顿骚操作,意外的“挽救”了高岗的命运。

什么骚操作呢?

斯大林接到手下关于高岗表明忠心的言论后,他将这些文件全部和盘托出给访苏的毛泽东!

IMG_267

斯大林拿到我国驻满洲代表寄来的并附有他与高岗谈话记录的几份文件之后,干脆就把它们转送给毛了。

——《赫鲁晓夫回忆录》

是的,面对高岗背地里的“忠心投靠”,斯大林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毛泽东。

所以赫鲁晓夫才会在回忆录里那么抓狂:“无论怎样高岗是站在对苏友好的立场上的,然而斯大林却把这些文件交了出去!”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认为:也许是斯大林知道高岗不能成事,也许是斯大林明白毛泽东御下的手段,于是,斯大林选择完全光明磊落的把高岗抖露出去,换取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和感激,换取中苏关系“坦诚相待”的深层发展。

然而,实际上,这表面是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示好,深层次里,这是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试探!

IMG_268

中苏刚建交,两国在历史上有过如此多的爱恨纠缠,以打到苏联代言人起家的毛泽东本人,对苏联的现在态度如何,一直是斯大林摸不清底细的。

外交场合都是一片中苏友谊万岁的掩饰,斯大林要摸清毛泽东对苏的真正态度,就是他在认清高岗不能成事后,选择把高岗抛出了,以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

换言之,斯大林的算盘是这样打的:

“我直接告诉你毛泽东,你的高岗是极端的亲苏派,你毛泽东回去后要怎么处理高岗呢?

我看你毛泽东如何处理高岗,我就知道你毛泽东对我们苏联的真实态度了。

如果你严肃处理了高岗,我就知道你对我们苏联的猜忌了,那后面我们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就要看情况了……”

IMG_269

套路,一切都是套路。

那么,毛泽东对斯大林这一深层次试探目的,看明白了吗?他应对了吗?

毛泽东明显看明白了,也明显做应对了。

要知道,他在访苏之前对高岗的态度是怎样的?

“你告诉高岗,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要想着拿领土去向斯大林效忠!”

“不要想着拿领土去向斯大林效忠!”,杀气腾腾啊这那句话!

然而,在斯大林表面光明磊落实际投石问路的试探后,毛泽东回到中国后,按本来计划对高岗批判指责了吗?对高岗动手处理了吗?

没有!完全没有!

毛泽东不仅没有打击处理高岗,没有处理这个东北挂斯大林不挂毛泽东的高岗,没有处理这个要拿东北献给苏联的高岗,他反而五马进京,让高岗一马当先,重用这个极端亲苏派的高岗!!

IMG_270

为何老毛对高岗的态度前后反差如此之大??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老毛完全知道斯大林看似光明磊落实际投石问路的试探,他知道斯大林在演戏在试探,为了保证后面苏联援助中国没有顾虑,我老毛就将计就计,陪他演戏演全套!

“我回去非但没处理这个最大亲苏派的高岗,我还重用他,让他主管经济,斯大林同志啊,我们中苏友谊是完全经的过考验的哟!那苏联援助……”

斯大林一看毛泽东回国后对高岗的态度待遇,可以预料,他心里对毛对新中国是放心多了。

IMG_271

大佬之间,全是套路

这,就是为何民族情结强大的毛,会对高岗不合常理“重用”的原因,这就是为何毛在访苏前后对高岗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原因。

老子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斯大林把高岗当棋子,试探老毛对苏的真实态度,毛将计就计,演戏演全套,反过来也将高岗当棋子,拿他化解住了斯大林对毛对中国的怀疑忌讳,让苏联对中国去除了芥蒂和顾虑,为后面中国最大量接受苏联援助解决了信任问题。

历史也表明老毛这一做法的回报,在一五计划期间,毛泽东任用高岗主持经济内阁,全面负责接收苏联各项援助,这是多么的高明一棋,因为高岗是苏联心目中最铁的亲苏派,是苏联心中的“自己人”,因此苏联承诺的各项援助都保质保量不打折扣甚至超标的给了中国。

IMG_272

“高是国家副主席,又是国家计委主任。国家计委与政务院平行,实际是经济内阁。高很得意。

有一次,他见到我,对我说:李锐啊!你看,我这个人管经济啊。啊唷!非常得意。”

斯大林看见是亲苏派在掌控中国经济大权,是自己人,肯定要大力支持亲苏派的工作啊,肯定要让自己人“非常得意”啊。

IMG_273

是的,老毛就是要利用高岗这个最大的亲苏派,这个苏联认为的“自己人”,从苏联那里最大程度的掏东西建设新中国!

主席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IMG_274

岱岱曰:“回首掏,鬼刀一开看不见”

IMG_275

套路,一切都是套路啊~~

这,就是老毛“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另一种用意!

这么看来,毛泽东的确厉害,这一招使出来,不仅收权地方集权中央,不仅在中央布置权力制衡,而且将计就计的消除了斯大林对毛对中国怀疑忌讳的试探,保证了斯大林对中国保质保量的援助建设。

可谓是一石三鸟!

瓜友且慢为毛主席喝彩,因为岱岱上面说过,这招是“一石四鸟”!

是的,老毛要打消斯大林对他对中国的顾虑,只要回去不处理高岗就能做到,他可以重用高岗搞经济,但老毛为何要把他捧到接班人竞争序列呢,这不是没道理的用力过猛吗?

IMG_276

你如果觉得这是毛用力过猛,那你看不到毛“一石四鸟”的第四个“鸟”了。

是的,毛只要照常信任任用高岗,用他管经济,就能应对苏联方面的试探,就能回首掏苏联的援助,但他没必要将高岗拔高到抗衡刘少奇的地步,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是老毛最深层次的用意了。

岱岱也曾经想不透这点,直到看党史看到刘少奇和苏联的关系后,直到看到“谁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之后,才知道毛的最深层次的用意。

原来,刘在毛心中,其实一直是“亲苏派”的啊……

原来,毛退居二线,一线的高刘相争,这个历史概念,其实完全可以转化成另一个历史概念——

“两个亲苏派之间的斗争”

岱岱懂了,懂了老毛用力抬高他进入竞争序列的原因了。

什么叫**“分化敌人”?**

什么叫**“借力打力”?**

什么叫“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什么叫**“坐山观虎斗”?**

什么叫**“政治艺术”?**

“举重若轻”、“不露痕迹”、“一石四鸟”……

“已臻化境”

这一切联系起来,我们也就能理解后面毛对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了。

后来,随着苏援的大局渐定,随着高的越跳越高,一直“放任”高岗的毛,也就顺从了众人对高岗调查的意见,开始裁决“两虎相斗”的那一头虎,当然,刘周等人要给高岗定一条里通外国的“叛国罪”,毛不同意。

他还在顾虑苏联斯大林的感觉。

然后,斯大林逝世,这个20世纪唯一一个可能能力压毛泽东的巨人,终于走了。

毛原定的部署可以摆出来了,比如,东北乃至全国,在轰轰烈烈纪念斯大林逝世活动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步取下斯大林的画像。比如,终于顺从刘周意见,给高定性“反党”的罪名,高压力过大,自杀。

当年要拿国家领土孝敬斯大林的高岗,终于还是在毛的手上,得到了他几年前应有的结局。

后人有诗曰:

欲知天理即私心,切莫将来两处寻。

翻手为云覆手雨,只今犹昔昔犹今。

1953年3月5日,那个曾让老毛让中国吃到大亏的斯大林,终于走了。

老毛和整个中国,终于松了口气。

IMG_277

随后,赫鲁晓夫走上了苏联最高权力的舞台。

IMG_278

老毛笑了:“走了一个王者,来了一个菜鸟。”

IMG_279

岱岱笑了:“20世纪的特朗普,你终于来了!”

IMG_280

特朗普哭了:“我就是当年赫鲁晓夫手里的玉米……”

IMG_281

一篇史记重读罢,眼底吴钩看不休

赫鲁晓夫时期的中苏关系,迎来了怎样的变化?

王者实力的毛泽东又是怎样花式碾压菜鸟赫鲁晓夫的呢?

毛推行反右运动是怎样的目的呢?

庐山会议的彭德怀,又为何会坠入深渊?

还有四清运动与后面文革千丝万缕的关系,又如何理清?

新中国和毛泽东,又是怎样的乐极生悲,走上了历史的另一条路呢?

这一切的一切,步步为营。

这一切的一切,步步惊心。

只有“自缘身在最高层”

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一篇,完结篇

敬请,期待

IMG_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