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_爱恨情仇_2020-6-2
文章目录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岱岱 吃瓜群众专栏 pro 今天
鹏城 大鹏翻身海天际 扶摇直上垂云翼 四十年来驮日月 再挟泰山九万里 香江风起云涌,湾区物是人非,放上一篇去年旧文。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的 $60%$ 来自港口海湾地带 , 搞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大战略,上面的确寄以厚望,吹风不断。毕竟,粤港澳大湾区潜力很大,对标学习的世界三大湾区,也都是金光闪闪、财富横溢,如果粤港澳大湾区如愿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对珠三角对中国,都是莫大好事。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湾区的定义
当然,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需要全新的开放平台。特别是上海自贸港被叫停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最前沿的开放平台愈显重要。
2、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中国制造 2025,科技力量必不可缺,深圳的定位,就成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4、一带一路倡议。是的,珠三角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和支柱,还有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助力的人民币全球化。
5、稳定香港的需要。近年来香港经济增长不断放缓,加上贫富差距拉大、阶层流动性趋弱等社会问题有所加剧,还有对大陆的偏见,这些都影响了香港社会稳定和人心回归的大局,如何再振香港,保证“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就得研究将香港自由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再振香港,
岱岱早早就关注着粤港澳大湾区,纲要甫一公开,众人弹冠相庆,然而岱岱看完纲要全文后,却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探讨下。
一、世界三大湾区介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首先,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下成名已久、金光闪闪的世界三大湾 区。
东京湾 产业湾区
东京是日本首都,有“首都效应”加持光环,还拥有六大优质港口,填海面积达 252.9 平方公里(著名的东京银座,以前就是海)。有京滨工业带,京叶工业带,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地带。佳能、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索尼、东芝、富士通。东京湾区 GDP,占日本 GDP的三分之一。
东京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摩肩擦踵,小津安二郎对东京有句很文艺的话:
“东京这么大.有的人一不小心走散了.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了。"
纽约湾金融湾区
纽约大名,如雷贯耳。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因此被誉为“世界之都”。其金融业、奢侈品业和都市文化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拥有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美国 7 大银行中的 6 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 险和外贸机构等近 3000 家机构总部也设于此。全美最大的 500 家公司,1/3 以上的总部设 在纽约湾区,堪为“金融湾区”。
关于纽约有这么一句话,一句同意适用于广大北上广青年的话:
“这就是纽约.年轻人为之笑.为之哭.却依然会生活在纽约。"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旧金山湾区科技湾区
拥有世界知名的硅谷以及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的 20 多所著名科技研究型大学。这里同时也是谷歌、苹果、英特尔、Facebook、Tesla、Nvidia、Gilead、Uber 等科技巨头企业全球总部所在地。旧金山湾区人口超过 700 万, 其中高科技人员约 200多 万,是世界各地科技精英聚集地。
旧金山因为三面环水,加上加利福尼亚寒流,所以是典型的凉夏型地中海气候,位于山口的旧金山,冰冷的海风直吹,夏天最高温度也就二十度左右,晚上直接十度以下,的确避暑圣地,9 月反而才是旧金山最暖和的月份,如此怪异反常的气温,让曾在旧金山夏天穿短袖的马克吐温受尽苦头,他幽默的吐槽说:
“我经历过最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
粤港澳湾区数据对比
简单了解完三大湾区后,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
湾区立足的根基——湾区交通基础设施
放眼国内: 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快速轨道、广深港高铁,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 铁的开通,彻底打通了珠三角东部“深莞惠”与西部“珠江中”两大经济圈,广州、香港、澳 门为几何支撑的“大湾区”核心区融入“1 小时生活圈”。
放眼全球: 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世界第三的深圳港、世界第五的香港港和世界第 七的广州港)、空港群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大湾区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总额、港口集 装箱年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已然跻身国际一流湾区行列。
在旧金山湾生活多年的 IDG 资本创始人熊晓鸽,第一次俯瞰港珠澳大桥时,曾感叹:“ 旧金山湾区的 5 座大桥长度加起来还不到港珠澳大桥的一半。 ”
湾区发展的发展之基本盘 ——湾区面积
放眼国内: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广东省 9 座城市和香港、澳门,俗称 $^{66}9+2^{,}$ ,相当于珠三角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经济。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放眼全球:
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 5.6 万平方公里,比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个经济区的面积总和还大。
湾区的实力指数— GDP 总量和增速
放眼国内: 粤港澳大湾区 17 年 GDP 突破 10 万亿大关,仅凭 0.6 $%$ 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 $12.57%$ 的
GDP 总量,特别是深圳,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产值全国第一,论GDP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 同为武林至尊。
放眼全球: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 GDP 总量与纽约湾区相当,不过仍与第一的东京湾区有不小的距离。 但在经济增速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速为 $7.9%$ ,东京湾为 $3.6%$ ,纽约湾$3.5%$ ,旧金 山湾才 $2.7%$ ,就经济增速而言,粤港澳是其他三大湾区的两倍之多,居世界四大湾区之 首。
如果按目前的发展势头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只需 6 年,即可超越东京湾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未来可期。
湾区的潜力指数——湾区人口
放眼国内: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规模占全国约 $5%$ ,创造了超过 12%的全国 GDP 总量,且人口虹吸效应 显著。
放眼全球: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 11 城人口之和达到了 6956.8 万,接近 7000 万大关,是世界四大湾区中 人口最多的。
更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较年轻。
不仅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经济发展历史上,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区域.能在老龄化泥潭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庆幸的是,基层宗族势力顽强的广东,计划生育执行的不彻底,沿海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孔雀东南飞”的年轻人口虹吸优势显著,未来老龄化的中国中,珠三角独享年轻人力资源红利, 这点上还珠三角还优于长三角。
人口年龄中位数,是衡量老龄化的重要指标,而年轻, 就是未来。
年份 | 中国 | 东北 | |||||||
2010 | 36 | 40 | 38 | 32 | 45 | 44 | 41 | 37 | |
2015 | 38 | 43 | 41 | 47 | 46 | 38 | |||
2020 | 40 | 46 | 43 | 37 | 48 | 47 | 45 | 6E | |
2025 | 42 | 50 | 46 | 39 | 50 | 48 | 39 | ||
2030 | 45 | 52 | 49 | 42 | 51 | 49 | 49 | 40 | |
16800233413323 |
放眼国内,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5-64周岁的人口规模为5181.23万人,占总人口的$76.22%$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 3.72 个百分点,未来中国老龄化挑战愈加严峻的时候,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可想而知的将更加巩固加强。
放眼全球,粤港澳大湾区的年轻人口红利,仅次于旧金山湾区。没办法,毕竟硅谷是全世界一个小时车程区域内人口平均年龄最低的地方,要知道, 硅谷人的平均年龄, 是惊人的27.5岁.而"40岁者死".是硅谷各大公司用人的潜规定….
湾区经济的第一推动力——教育科研力量
放眼国内: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国内不必待言。
放眼全球: 人才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大湾区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密集程度远超其他地区,全球 100 强大学数量,粤港澳有 4 家,东京湾有 2 家,旧金山湾有 3 家,纽约湾有 2家,而且粤港 澳大湾区的专利发明数量和增速也有优势,超过了其他湾区。
整体来看,对比下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港口、机场旅客,百强大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是人均 GDP、500 强企业数量方面和东京、旧金山、纽约三大湾区仍存在较大差距,综合实力仍有待提升。
占地积 | 人口 | GDP | 人均GDP | 港口集装箱 吞吐量 万TEU | 机场战客 | 第三产业比 重 | 代表产业 | 世界100强大世界500强企 学教量 | 业总部数量 | |
粤港湾湾区 | 1.36 | 2.04 | L&S | 62.2 | 金融、航运 电子、互联 网 | 17 | ||||
东京湾区 | 3.68 | 4347 | 4.14 | 766 | 1.12 | 82.3 | 装备制造 钢铁、化工 | 2 | ||
旧金山湾区 | 1.79 | 715 | 0.8 | 11.19 | 227 | 0.71 | 82.8 | 物流 电子互联 网、生物 | 28 | |
纽约湾区 | 2.15 | 2340 | 1.4 | 5.98 | 465 | 1.3 | 89.4 | 金融、航远 计算机 | 2 | 22 |
“除了上帝.所有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这些数据,看着很美,粤港澳大湾区的名头,很美。
然而,吴宇森说的好:“如果数据能解释一切,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三、隐忧之体制隔阂
下面这几章,我们就来谈谈数据解释不到的东西。 首先,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最大的不同。
东京湾也好,旧金山湾也好,纽约湾也好,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治体制一个市场机制,然 而粤港澳大湾区,却是一国两制……
是的,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但内部的经济体制却十分复杂。不但拥 有一国两制方针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而且还有深圳、珠海两个经济
特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包括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经 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重经济体的混乱叠加形态。
这样子, 行政指令也好, 市场运转也好, 相比其他三大湾区的顺畅的如臂使指, 粤港澳大湾区处处都有隐形的隔阂, 粤港澳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两个简单的栗子。
虽然我们建造的港珠澳大桥十分宏伟,“旧金山湾区的 5 座大桥长度加起来还不到港珠澳大桥的一半”,但大陆私家车可不能随便上这条大桥,只有内陆十分少见的跨境私家车能通过。
还有广深港三港口所覆盖的腹地,2017 年全年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550 万标箱,广州2050 万标箱,香港大约 2000 万标箱,三个地区的港口吞吐量不分伯仲, 而三个港口所覆盖的腹地均有重叠 ,如何合理区分三城腹地范围,协调三方之间的角力,换言之, 如何划分深圳广州香港的港口物流蛋糕 ,免去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内耗性竞争,也将会是个考验各方政治智慧的难点。
湾区经济体,讲究经济协作,讲究上下生产链集聚贯通,而粤港澳湾区经济体,横跨一个省、一个经济特区、两个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市场机制、意识形态多种多样,统筹兼顾,越显重要。
参考当年横跨几省的三峡水库建设和三峡移民个工程,为协调好各省工作,中央特意设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还有一样的南水北调工程, 中央牵头各省对应负责人设立的南水北调工程委员会办公室。
粤港澳大湾区情况复杂,很需要顶层设计,很需要决策共商,所以,我们仿造旧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职能披露
滋滩 澎缘新闻 02-18 22:26
由副总理担任组长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职能范围包括:研究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等。
港 , 如何培养香港大陆人才交流运行机制, 对粤港澳大湾区长远发展很重要, 另一方面,在香港贫富差距、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让越来越多香港有才的年轻人 去大陆发展、奋斗出阶层晋升,也成了维护香港社会稳定的重点。
更深一层的含义,岱岱在群聊里这样指出:
岱宗岱
归化香港,任重道远
岱宗岱
除非香港选市委书记,不然永远和大陆若即若离
岱宗岱
当然,粤港澳大湾区这块肉,还是很肥的,港澳都忍不住
岱宗岱
中央特意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这是首次有港澳特首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
岱宗岱
这是个信号意义都很好的开头,换作之前,对大陆心高气傲的港澳,肯定以违反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为由拒绝参加任何中央领导的小组的
岱宗岱
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肥肉和中央削弱深圳的安抚下港澳还是往坑里跳了
岱宗岱
我们离选出香港市委书记的那天,迈出了第一步
因为有这些体制隔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步,就在通过推广“大湾区人才卡”“大湾区英才计划”等政策,在税收、出入境、执业资格等多个方面消除壁垒,建设人才保税区和“人才飞地”,允许大湾区三地人才在‘飞地’自由出入境,创新创业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便捷合作流通的合作机制,
生活成本高昂而人才不断挤压外流的香港,还有意和珠海这个花园城市合作,为优秀人才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嗯,“香港上班.珠海生活",画面美滋滋。
然而,在一国两制下,香港长期以来的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都对大陆扭曲,对中 gong 妖魔化,香港的年青一代,对大陆的态度依然比较观望。
调查显示,仅有 $15.45%$ 的香港年轻人愿意赴广东省求学,愿意去就业、创业、居住的比例均为 $20%$ 左右。
而深圳大疆公司的案例,也很值得深思。
创立大疆公司的汪滔,受教于香港,发迹于深圳,曾感慨的说道:“ 假如我没有去香港,便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假如我留在内地或者去了美国.也不会创立大疆创新。“因此情怀,大疆曾把一批大陆本科毕业的学生,送到香港读硕士,深造期间给他们发补贴, 毕业了再让他们回去为大疆工作。而香港对大陆的宣传基调,大家都知道,所以, 有 些年轻学生, 就以为在香港看清了中国的真相 ,所以变得很偏激,变得反 dang 反大陆。于是,就有部分大疆苦心栽培的大陆学生,就被洗脑般的拒绝回到大陆,坚定的要留在香 港或者将来移民。
一把屎一把尿的培养人才,结果去了香港就被洗脑不回来了,大疆真是人财两空啊。 怪不
得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曾感叹道:
“我们并不需要怎样特殊的扶持政策, 只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有效的政策, 把人才吸引到深圳就行了。 ”
所以说,粤港澳湾区的人才合作要想长远,仅仅“大湾区人才卡”、“大湾区英才计划”、“两岸社保医一体化”或者“香港、珠海一小时生活圈”,还是不够的。
成龙曾说过:“我慢慢觉得.原来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
实际上,岱岱慢慢觉得:“ 香港人, 也是需要管的 ……”
(这句话写出后不到半年,一语成谶)
四、隐忧之内耗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粤港澳大湾区,这么多城市凑到一起,如果没有一个龙头城市来进 行带头和分工,那就是一盘散沙,谈不上什么资源整合和竞争力的提升。
而深圳、香港、广州三座城市,实力接近,在竞争粤港澳龙头城市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内耗。
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厉无畏的话,一针见血:
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同, 珠三角整合的最大难题是, 香港不象上海那样便利地发挥作用。
深圳香港广州, 实力太过接近, 谁也不服谁。
关于三座城市的事,岱岱写过很多了,毕竟,这个问题,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最大 阻力。
首先,我们看深圳和广州的矛盾。 深圳的问题是缺地。
深圳面积,其实不小,深圳缺地,还真是自己弄自己的 一个是生态控制线,这个是深圳学香港的:
2005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了 974.5 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以期严格对城市生态环境做出科学保护。
一个是工业用地红线,这是深圳自己弄的:
深圳市 2016 年出 《 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 ,提出加强产业用地统台
筹管理,确保中长期内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不低于 270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 $30%$ 。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深圳的高尔夫球场,很多哦。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四张图依次是:沙河名商高尔夫、深圳中心公园、农科公园、香蜜湖度假村、中心高尔夫、华侨城人工湖。
来自瓜友魔蛋的分享
深圳市高尔夫球场面积与社区公园面积、行政面积之比较
深圳各区 | 行政面积 (平方公里) | 高尔夫球 场面积 (公顷) | 社区公园 面积 (公顷) | 球场面积 VS 社区公园面积 | 球场面积 VS 行政面积 |
福田区 | 78.8 | 140 | 44.4317 | ≈3:1 | 1:56 |
南山区 (含内伶仃岛、 大铲岛) | 182 | 330 | 172.8619 | 2:1 | 1:55 |
宝安区 (含龙华新区) | 733 | 2026 | 263.8153 | 7.6:1 | 1:36 |
龙岗区 (含大鹏新区) | 844.07 | 479 | 285.6959 | 1.7:1 | 1:176 |
盐田区 | 72.36 | 250 | 31.345 | ≈8:1 | 1:29 |
光明新区 | 156.1 | 120 | 73.528 | 1.6:1 | 1:130 |
目前深圳建成以及在建高尔夫球场共有25个,总面积达到3345公顷。而深
圳各区社区公园的总面积却只有926公顷。高尔夫球场总面积是社区公园总面积
的3.6倍。 深圳伦运szbbs.sznews.com
其实深圳缺地这句话,不是多么正确的概念,深圳真想腾出土地,还是有很办法做到的,只是深圳不去作罢了。
富豪们玩乐的高尔夫球场面积达到 3345 公顷,是社区公园总面积的 3.6 倍,换成住宅区的话,按容积率 3、一套房 100 平算大概是有 100 万左右的套房能上市,能解决 300 万人的住 宅问题。
单说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该有的样子吧…… 这样营造自己缺地的表象,也许
也是希望上面给深圳吞并惠州东莞开口子吧。
既要保证工业用地超过 $30%$ ,还要保证生态环境不低于 974.5 平方公里,还有保障这么多的高尔夫球场,其他城市要是给自己装上这三顶紧箍,就算土地面积比深圳多,也早闹用地荒了。
那深圳怎么解决用地荒?
参考 2011 年合肥和芜湖、马鞍山的三分巢湖,参考成都为了新机场的建设吞并资阳的简阳,参考今年济南的吞并莱芜。
然而,深圳在 1992 年,其下属唯一县宝安县就改成了区,近几年看着其他大城市纷纷吞并自己下属的县,深圳早已无县可改了。
so,三顶紧箍,加上无县可改,深圳用地十分紧张。
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 900 平方公里。早在 2005年,深圳市即将全市陆地总面积 $50%$ 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共计 974.5 平方公里。这也意味着,深圳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缺地,成为深圳最大的瓶颈所在。
所以,已经是计划单列市的深圳,那么想直辖,就是因为直辖后就有可能吞并惠州东莞啊。
(计划单列市,已经号称为“半个直辖市”了)
不过,相比之下,深圳要合并周边的东莞、惠州“却难于上青天”。根本原因在于,深圳经济财政上直辖与行政上省辖之间存在着较大冲突。广东是沿海发达地区中经济发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粤东西北地区仍十分落后。
广东要平衡东西北落后地区的发展,就需要加大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而省级财政主要来自珠三角, 但由于深圳是计划单列市, 在税收方面直接与中央分成, 不上缴所在省, 广东省级财政就主要靠广州和东莞、 佛山等地来贡献, 尤其是广州作为长子责无旁贷。
中央也开了口子,没有封死,规定计划单列市也可看情况上交省府一定税收:
“国家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与中央挂钩,但不一定就与所在省财政完全脱钩。实际执行中, 存在计划单列市仍需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和比例向所在省区上缴一定的财政收入的情况.即“单列不脱钩"。"
因此,每年深圳人大代表去广州开会,被广东各省市代表撕逼的最多的,就是“ 交钱交钱交钱…"
深圳代表也很配合,每年的回答都是“ 不给不给不给 ……所以,我们看到,在深圳计划单列的情况下,将东莞和惠州并入深圳,对广东省级财政而言,无疑是少了重要的财政贡献来源,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增大广东省级财政压力。
因此, 深圳想吃广东的心头肉, 几乎没有可能。
毕竟,深圳不是直辖市, 政策利好落实和城市扩容、基建投入这些的,都要和省一级的广东打交道,难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特别是在以前,岭南近乎水泼不进,深圳作为中央在广东的一块飞地,得到了中央的有力照顾,地方的裂痕不断被有意放大,而这些无疑产生了一定的恶性竞争。
参考下面两个例子:
在这场光谷产业的城市博弈中,广州拥有省会城市的地位优势,而深圳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为其支柱产业,对光产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高新技术交易会和中国光电博览会都办得火红。
两个城市都在争夺广东光谷领导权,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协调交流和统一规划,导致了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等不良后果。
——广东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博士
背景:
很多人都知道武汉光谷的大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广州也有一个光谷,且成立时间比武汉光谷早两年,曾经是“全国第一”。
然而, 曾经领先武汉的广州光谷, 在 $1999^{\sim}2013$ 年 10 余年间, 因为和深圳就“广东光谷”的领导权争夺,内斗严重产业耗散,广州和深圳都渐渐落在人后,武汉光谷因此反超压制,笑到最后。
三大机场合并后,广州机场已有的国际航线,深圳不必再开设。
——广东省国资委某官员
背景:
广州白云机场是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是广州建立世界级航空枢纽的最大依仗,然而从 2013 年至今的 4 年中,深圳机场有 3 年增速大大高于广州机场,广州航空枢纽的地位在深圳机场的强势崛起前,岌岌可危。
因此,广东省有意对广州、深圳、珠海三大机场进行一体化重组,并将其交由广东机场集团统一管理。
如果执行上面广东国资委提出的政策执行,深圳机场现有的 38 条国际级港澳台航线中,将有 32 条都“不必再开设”,深圳机场将从国家规划中的“国际航空枢纽”,一步退到国内三线机场的地位,所以深圳方面对此十分不满。
看到机场,岱岱就不禁想到了东京湾的羽田机场。
东京湾过去的国际机场是成田机场,而不是现在的羽田机场,当时羽田机场主要是国内通航。在羽田机场国际化过程中,利益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是成田机场所在地千叶县,但是,在东京湾发展的大局上,千叶县没有抵触,而是服从安排。
参考东京湾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再看看广州要深圳机场自废武功,粤港澳大湾区要学习甚至超过东京湾,一定不能有内耗啊。
这还是深圳和广东方面的矛盾,还有深圳和香港的矛盾。
一向靠金融吃饭的香港,十分忌讳深圳的金融城市建设,而且,深圳实力强劲,gdp 超过香港,隐隐有问鼎珠三角扛把子之势,深圳也很自信,渐渐以珠三角龙头城市自居,想升级直辖,发挥自己粘合剂的作为,将港澳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紧紧联系到一起,这也犯了各方的忌讳。
是的,大家也许不会想到,第一个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构想的地方,不是中央,不是香港,不是广州,而是自居为珠三角龙头的深圳。
郑新立,曾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曾向中央提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议的那位,告诉记者:
“粤港澳大湾区, 最早是深圳提出来的,因为这个区域有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人员流动也有阻碍,所以深圳想提出用湾区的概念突破发展难点。”
在过去,中央飞地的深圳,还能和广州斗个有来有回,还能和香港暗地里较劲,然而,在岭南已经归化的新时代, 深圳中央飞地的特殊地位已经弱化( 除了对 HK 的作用还有些),,因此“圣眷不再如前",渐渐的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无私奉献"的那位。
参考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方案上,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就大桥的设计方案争执不下。
一开始的方案是,珠江香港直接连通,被冷落的澳门有意见,写信给中央反映,“珠港大桥”升格为“港珠澳大桥”。
后来是香港对深圳有意见,当时香港与深圳的盐田港已是竞争关系,香港为了不过深圳而将珠江西岸的货物引流到香港,力主大桥的单 Y 方案。
当时整个香港只有李嘉诚支持有利于深圳的双 Y 方案,因为深圳盐田港就是李嘉诚的投资。
最终,为了港澳的统战大局.深圳还是被挤出港珠澳大桥方案中.为了平衡深圳.中央给了深圳“深中通道".上面算最大可能的平衡各方利益了。
——旧文《那些人那些话》
在港珠澳大桥中,香港是赢家,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更是赢家。
人民币国际化大局中,香港心心念念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被《纲要》重点肯定,而香港一向忌讳的深圳,一直心心念念做珠三角龙头的深圳,序位降到第三,且只捞到“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名号。
香港。强化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 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 和 国家创新型城市 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更让深圳憋屈的是,大湾区构想本来是深圳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制定 和公布,都是香港深度参与。
去年 3 月,是香港受命中央,率队考察珠三角为纲要为准备,今年 1 月,是香港率先透露纲要即将完成的消息,这一切都没有深圳的份。
最憋屈的是, 是为大湾区纲要做调查的香港考察团, 考察珠三角各座城市, 刻意绕开了深圳….
香港特首:粤港澳大湾区9月完成规划!去了广州珠海为何绕开深圳?
据悉,香港考察团会 到广州、 佛山、 肇庆、 江门、 中山和珠海作三日考察 ,了解各市在基础建设、城市规划和创新科技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并与各市领导会面。
这也太打脸了
(香港这事做的,怎么感觉有点小人得志的打脸报复……)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倡导者?深圳 GDP 超过香港广州?深圳想升级直辖?想做金融城市?想做粤港澳大湾区龙头?
香港笑了笑,点了一个首歌送给深圳:
张国荣的《 怪你过分美丽》
哦,不,是这首
《 怪你过分装逼》
断掉升级直辖的念想,砍掉金融城市的念想,确立香港的龙头地位,确定广州国家中心城 市的地位,套用那句标题——
《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 深圳或成最大输家》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1997 年,国务院特区办被撤销,消息传来,当时很多深圳人感慨,在 1997 年发生的两件大事——小平去世和香港回归——以后,深圳在中央心目中的分量,不复当年。
20 年过去了,深圳人,又再一次的感慨万千……
也许,也是没办法吧,毕竟,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龙头,而深圳香港广州,实力太过接近,谁也不服谁,无法整合力量,于是,只见中央横插一杠,钦定香港,深圳渐渐迷失在历史进程中。
上海官员看的很深刻,说的很隐晦:
“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同, 珠三角整合的最大难题是, 香港不象上海那样便利地发挥作用。"
上海是长三角无可动摇的龙头,如今,香港也要被扶正为无可动摇的龙头了…… 最后,再次心痛下我的深圳。
再次用王家卫的经典台词,做缅怀吧: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
“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他说喝了之后,可以忘记所有不愉快的事。 后来,我才知道,那坛酒的名字,叫“粤港澳大湾区”……
“没有事的时候,我会望向莲花山,我清楚的记得,有位矮个子的老人,在山顶上看着我。
其实,“粤港澳大湾区”这坛酒,只不过是这个世界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成为湾区龙头的时候,你反而越不可能成为。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这是一年前的文章,如今,一年过去了,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一年已恍如隔世。
在中美博弈的大局中,大湾区风云突变,香港渐渐迷失在历史进程中,成了“舍不得孩子 套不到狼”里的“孩子”,香港的未来前景,到底如何?
之前“飞地”、“夜壶”的深圳,能受到国家的再次垂青,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吗? 而一水之隔的海南那边,又在这轮历史进程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定位? 奔涌不息的黄浦江畔,又在酝酿着怎样的风云? 大局之变,浩浩荡荡,这些对未来的我们又有何影响?
岱岱官方微博:吃瓜岱宗岱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
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QQ群免费,会分享岱岱历史文章)
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爱恨情仇”……下篇,待续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