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迷失在历史进程中的遵义_又名_你不知道的_省内强藩_2018_12_3
文章目录
迷失在历史进程中的遵义
这是《闲话九州》的第七篇文章。
今天,我们继续跳出贵州看贵州,荡开一笔,看看全国各地的类似情况。
过去两篇文章,我们聊了贵州林同志的高铁再造贵州的大计,一出当代官场的博弈好戏。
首先,林同志一到贵州,就力排众议地推翻了多年来贵州走广西出海口的战略方向,选择了广州做出海口。
其次,贵广线插队而来,铁道部支援有限,西南各省更是妒火中烧,虎视眈眈,导致贵广线标准一降再降,林同志这回没有选择硬钢,而是用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意以低标准获得通过,后不断跑部申请上调标准,最终瞒天过海,保住了贵广线高标准建设指标。
林同志既原则坚定,又手段灵活,这点令人印象深刻。
然后,贵广线耗资甚多,广西又不肯出钱,没钱汉子难的林同志,一方面合纵连横,抱住住广东大腿抵消广西缺口,另一方面以极大的魄力集全省之力攻坚,举债用杠杆修高铁,还不惜为此砍掉遵义两大建设项目。
随后,林同志以高标准能直达广东出海口的贵广线为资本,并牺牲贵州水城利益,说动云南修建贵昆线,贵广、贵昆在手的贵州,已牢牢占据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
当然,就像上文中暗示的那样,即使林同志对贵州做出了突出贡献,即使林同志有朱首长的特别青睐,但林同志最终还是不得不黯然离场,不到退休年纪即退居二线。
功绩彪炳却如此下场,很多瓜友都想问为什么?
很多人将林的结局,大部分归于与搭班子的石书记,就是那个主政宁夏多年,让宁夏外号“沙特飞地”的石,就那个笔杆子出身主搞意识形态的石,就是那个只会写“醉美多彩贵州”不懂搞经济的石。
是的,一二把手不和,的确是最直接的导火索,这一点在贵州也是人尽皆知。
对于这种人尽皆知的事,岱岱就不费笔墨了,岱岱想说说主因下的次因。
首先,文章介绍了,作为外来户的林同志,一来贵州就推翻贵州多年的原定战略,抛弃广西选择广东,鲁迅说过:“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都是要流血的”,林同志有损前任和现任威望的战略大转弯,虽然不至于“流血”那么夸张,但终究埋下了贵州高层不和的第一颗种子。
然后,林同志牺牲水城利益,成全贵州云南的贵昆线,牺牲铜仁利益,拉直贵阳长沙高铁的,也让这两个地方的班子对林同志的态度,很是微妙。
更让岱岱为林同志感到抹一把汗的,就是林同志为了集中资金修高铁,不惜砍掉遵义市两大建设项目,并在他当政的那几年,持续压制遵义发展,让遵义班子对
外来户的林十分不满。
要知道,贵州林同志带队在北京向国家要贵广线,各种跑步前进,人脉应酬,而遵义市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茅台酒地处遵义,据说那时遵义运往北京的茅台酒,不是以箱数,也不是以车数,而是以火车皮数……
贵州能拿下贵广线,遵义付出很多,劳苦功高。
然而,拿下贵广线后,林同志非但没有给遵义论功行赏,反而“翻脸不认人”,以贵广线为由大砍遵义建设项目,这样巨大的反差,你觉得遵义接受的了?
“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遵义扎心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你是遵义市委班子,你也很难接受这样的不公平待遇,很难不对林同志有怨言。
当然,贵州没钱,修高铁要集中力量,要咬紧牙关,因此也要遵义做出牺牲,理由还是很正大光明的,遵义班子虽然愤懑,但也无可指摘。
然而遵义的“命运”并未就此结束。
首先,林同志在遵义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时,一字一句地说过:
“有一位同志告诉我,当初把遵义医学院搬到珠海是如何成功。说实话,我本人并不希望把遵义的东西搬出去,难道把大学搬出去办就成功了?
哪有这样的道理,说到底还是一种传统思维。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从区域协调的角度出发,把遵义建设得更有特色,让人家进来,而不是把什么东西都搬出去。”
嗯,林同志说的很好,说要把遵义建设好,不要把遵义的东西都搬出去,然后,林同志一转头,就拍板遵义061基地工厂,从遵义搬迁到贵阳。
遵义的061系统,是什么呢?
三线建设时,贵州地处大西南,是三线重点省份,承接了很多国防建设和工厂转移,而贵州省会贵阳,地小粮食少,黔北的遵义是贵州的主要粮食区,又是红色革命老区,遵义远比比贵阳更有优势。
最让老一辈遵义人自豪的是,三线建设时期,有3个国家大项目,都争着落户遵义,分别是航空工业部的011基地,电子工业部的083基地,国防部五院(航天部前身)的061基地。最终,时任国防办副主任的赵尔陆上将拍板,把遵义这个香饽饽分给了061基地。
三线建设给遵义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集中在遵义境内的061基地等其他三线厂家,早早为遵义建设了上百公里的公路,新增了多座电厂,拉动了厂区周边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061基地给遵义一年营收几十个亿,再加上在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国酒茅台以及一系列茅台生产链,遵义经济还颇拿得出手。
“茅台国酒+红色旅游 $^{1+}$ 三线工厂”,我们因此看到,在贵州省内经济格局里,遵义仅以微弱差距,位于省会贵阳之后。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4季度 | 增长(% |
贵阳市 | 3537.96 | 11.3 |
遵义市 | 2748.59 | 12.1 |
毕节市 | 1841.61 | 11.7 |
六盘水市 | 1461.71 | 11.1 |
黔南州 | 1160.59 | 12.1 |
黔西南州 | 1067.60 | 12.5 |
黔东南州 | 972.18 | 5.2 |
铜仁市 | 969.86 | 11.5 |
安顺市 | 802.46 | 12.3 |
当然,遵义的061基地已成往事,06年,初来咋到的林同志一锤定音,061基地和人员从遵义搬到省会贵阳。
061基地新地址,新地址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园区 。
这一搬迁, 遵义一年几十个亿就没了,几万人拉动经济的效应也没了,贵阳倒是赚了一笔,而当时新闻这样报导遵义园区的冷寂:
搬迁后,当地菜市场一天一头猪都卖不完,搬迁前,一天能卖掉十五六头。
嗯,06年,是林决定遵义输血贵阳,然后在09年,林到遵义开会,还对遵义班子这样“信誓旦旦”地说道:
“说实话,我本人并不希望把遵义的东西搬出去。
“把遵义建设得更有特色,让人家进来,而不是把什么东西都搬出去。”
想到被搬出去的061,想到被大砍的两大项目,再看下台上林同志信誓旦旦的发言,台下坐着的遵义干部,估计一巴掌拍死他的心都有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何况林同志久处广东,贵州初来乍到,遵义不可能得罪林同志什么,那么,为什么林同志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对遵义“使绊子”呢?
答案,实际很简单。
因为遵义是—
省内强藩
强藩的三种成因
关于“藩镇”这一时政概念,岱岱在16年广东系列文章里,就浓墨重彩的刻画过。
当时写这个的概念角度,是从中央视角看地方,也即中央角度下,岭南,黄浦,泰岳,大草原等各省与中央的微妙态度,他们,都属于“地方强藩”。
当然, 太祖有言,“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一国之内有,一省之内也有,即一省之内也有某市某地区,在该省中地位微妙。
如今天介绍的遵义,就是贵州不折不扣的“强藩”。
“强藩”地位的成因,大致有三种:
1、经济高地 2、政治优势 3、特殊情况。
1、经济高地
经济高地很好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这一不平衡,既有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更有一省内发展的不平衡。
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沿海地区像欧洲,西部地区像非洲。
城乡发展不平衡,如城市发展像欧洲,农村发展像非洲。
一省内发展不平衡,如粤南发展像欧洲,粤西发展像非洲,鲁东发展像欧洲,鲁西发展像非洲。
GDP是官员考核的核心指标,也是官员做事说话的最大底气,更何况省内财政统筹管理,有的市经济发达,有的市经济落后,穷市要靠富市的财政转移,“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省内经济发展越不平衡,就越可能催生“省内强藩”。
对此,山东济南的瓜友,肯定很有感触。
因为在省会城市普遍GDP领跑全省的大环境下,山东省会济南却长期不是第一,青岛毕竟是计划单列市,济南比不过还情有可原,像广州就不如计划单列市的深圳,可是济南比不过青岛也就罢了,还不如烟台,长期稳坐省内第三的位置。
2017山东各市GDP排行榜
排名 | 省市 | GDP(亿元) | 同比增长 |
1 | 青岛 | 11037.28 | 7.50% |
2 | 烟台 | 7338.95 | 6.50% |
3 | 济南 | 7201.96 | 8.00% |
如此尴尬的经济地位,作为省会的济南怎么能有“定于一尊”的地位?省内其他市县怎么可能去维护济南的“领导核心”?
济南的经济实力和省会地位,有多么的不匹配?王文涛说的就很直接:
扎心啊,济南老铁……
2、政治优势
强藩形成的政治优势,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给的政策优势,一种是频出高官成pai系的官员优势。
如众所周知的计划单列市,就是国家政策的产物,五大计划单列市,广东的深圳,山东的青岛,浙江的宁波,福建的厦门,辽宁的大连。
这些计划单列市,不仅中央给予了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且其地方财政都是对接中央财政的,也就是省内是收不了计划单列市的钱的,当然也有时候“单列不脱钩”,对省内缴纳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
计划单列市的领导班子,在各省内部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如中央每次发给省委文件时,都同样发给这些城市的市委,国务院、发改委、各小组讨论央地政策时,单列市领导一样受邀参加。
因此,计划单列市被誉为“半个直辖市”。
受国家政策的倾斜照顾,计划单列市的名分,几乎等同于“省内强藩”的地位。
(除了浙江宁波,下面会谈)
这是是国家给的政策优势,还有一种是频出高官成派系的官员优势。
GDP是官员升职的核心指标,经济高地也往往成为政治高地,高官频出,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和干部的拉帮结派,一个因地域划分的派系往往就诞生了,也更加维护该地区“省内强fan”的地位。
举几个例子。
岱岱曾用8篇文章写山东,专门讲过山东胶东,因为山东大业从胶东起步,三野解放济南市之后,山东的广大中层干部主要就来自胶东,从此,只有山东 $20%$ 左右的人口的胶东人,在山东政坛占了半壁江山,胶东各市的发展,也因此大为受益。
胶东籍官员在济南省市两级政府乃至山东各地市的占比,有点过大,以至于莱西jiang春云之后,上面对山东有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青岛su记不能升任省长,青岛人不能任职su记省长!
反观在山东一直不受待见的菏泽,因为在解放时期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和胶东所属的胶东野战军不搭嘎,所以建国后菏泽受到人事排挤,加上地处鲁西南地理太差,经济在山东中发展最差,因此,在古代有“牡丹之乡”美誉的菏泽,在当代被称为“山东西藏”。
当然,自从18th后,山东西藏的菏泽,一口气出了6个中yang委员,据瓜友反映,现在菏泽的领导在省里开会都是昂首挺胸的,神气十足。
菏泽逆袭,有点励志:“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要你高攀不起”
类似山东情况的,还有陕西。
陕西给很多人的地理印象,一直是“关中地区”,实际上,陕西分为三大块地缘单位,即陕北、关中、陕南,陕西古称“三秦”,不是没有道理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从要帮时代开始,陕西就开始了“陕人治陕”,(要帮被陕人赶跑的),上面长期没有对陕西空降和输入过干部,陕西几乎是直出不进,几十年的繁衍生息后,三大区域起家的官员完全分割了陕西官场。
这点上,“只出不进”的陕西,和几乎“只进不出”的广东,是截然相反的一对。
(然而新时代沧海桑田,秦岭别墅后,陕西几十年的政治格局将被外力打破,而广东也将改变“政治围城”的尴尬地位)
三大地缘单位里,最强的是陕北。陕北有革命圣地延安,能上达天听,受中央直接关怀,革命关系多多,而且陕北有煤矿等资源,像央企神华就在神木县,神木富得流油。
最弱的是陕南,陕南在古代属于汉中,三国演义中黄忠斩夏侯渊的定军山,就在汉中市,属于陕南。陕南背靠秦岭,还有一条大巴山,经济难搞啊,在陕南人啃 着安康蒸面等着国家扶贫时,陕北的神木已经在搞全民免费医疗了, 陕西省内差距就是这么大,堪比山东。
能稍微力压陕北的是关中,关中平原一向是陕西的文明代言人,当下省府内也多是关中人,关中的省会西安,更有政策制高点虹吸周边全省资源,搞了西安咸阳的“西咸一体化”,甚至,为了更加平衡陕西力量,陕西省府还将关中平原的韩城,设置成省直属县级市,更加充实关中地区的政策红利。
为什么陕北神木的老县长张郭宝成,搞的全民医疗被省内紧急叫停,他本人也被赋闲冷落,一方面是社会舆论对全民医疗聚焦,另一方面,就是陕西复杂的派系斗争。
(从浙江到陕西地界上的王永康同志,对此肯定感同身受)
山东的胶东,陕西的陕北,这些都是因政治优势而崛起的省内强藩,山东和陕西省府在处理这一关系时,都十分小心翼翼。
3、特殊情况
除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因素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成就了省内强fan。
这一类地方,多是革命老区发展而来的红色强市。
如一开头提到的贵州遵义,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大家肯定都知道,国酒茅台的政治地位,大家更是心知肚明,因为这两点,中央往往越过贵州一级,对遵义表示特殊关怀。
五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在遵文留下了光辉足迹
2016年10月22日-原标题:五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与遵义从中央红军长征.到新中.从中央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80余年的时间里,毛泽东,邓…c.m.163.com/news/a/C3V.. $\nsim$ -直度快照
第二代领导和第三代领导,都来过遵义,而且是来了三次,曾在贵州战斗过的四代,卸任后回到贵州,遵义更是必去的一站。
(贵州老书记必然会去遵义,遵义班子也必然准备好“喊冤”)
而我们的新时代,领导去贵州的首站,不是省府贵阳,而是遵义,某人说道:“中 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当然,令岱岱办哭笑不得的是,某人飞遵义的那个机场,正是林同志大砍的那个机场:
从北京乘专机一到遵义新舟机场,就驱车来到这里,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肃立鞠躬,缓步绕行瞻仰,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
上文写到:
当年的新舟机场,历史上属于军用机场,很少客用,所以贵州人都嘲笑“ 遵义新舟机场比客运站还小”,遵义打算扩建,然而林同志主政时,给遵义机场定的规划
是2020年才到30万人,远低于遵义预期。
当年遵义要修到新舟机场的高速公路,规划送上去,林不批,说:
“坐飞机的人不会多,有路走就行。
厉害了,当年林说“坐飞机的人不会多,有路走就行了”,于是砍死新舟机场的建设规划,结果9年后,某人就“御驾亲临”了这个有故事的机场……
遵义班子在那特殊的时刻,是否向上面提及过林同志的往事,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肯定知道的是,遵义借此机会,向上面要了政策。
15年,某人到访遵义新舟机场。
16年,遵义建设遵义第二处机场,茅台机场,17年建设成功。
茅台机场31日首航乘客可获赠茅台纪念酒一瓶!
ZAKER贵阳 2017-10-25
嗯,为贵州发展贡献甚大的遵义,想扩大下自家的新舟机场,省府的林同志还死活不肯。如今,林同志早已下去,遵义不仅扩建了遵义机场,还直接大气建了第二个机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4C等级运输机场的地级市。
不得不说,革命老区就是好,省府有人想压制的话,直接“上达天听”就行了。
和遵义有类似的,还有陕西的延安,以及当年毛时代江西的九江,邓时代的上海,当下河北的秦皇岛。
延安的情况和遵义大致类似,都是革命圣地,九江上海秦皇岛就不一样了,这3个 地方红色革命的烙印不重,他们能“上达天听”,得到中央瞩目的原因,是因为会议和休养。
毛时代,因毛个人喜好,庐山会议十分郑重,九江班子一力承办,奉侍左右,身价水涨船高,八一建军的南昌都十分眼热。
邓时代的上海,中央老首长们都喜欢冬天来上海过冬过年(现在是喜欢来海南),上海当时号称“冬都”,在那时“保守和改开”反复纠结的时代,上海干部能直接在旁受耳提面命,大为受益,全国都十分眼热。
当下河北的秦皇岛,大家都知道的,“北戴河”,因此秦皇岛在河北也是地位尊崇。就如北戴河那个嚣张的供水公司总经理,当地比他级别高多的人都不敢碰他,无非是他办公室上挂着多幅他和来北戴河疗养中央首长的合影。
这些地区,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在省内乃至全国有着独特的地位。
4、为什么是遵义
遵义因特殊历史原因和一定的经济优势,成为贵州省内的强藩,也成为了贵州集
中发展贵阳大战略下的牺牲。
中西部省份要发展经济,几乎无一例外的需要有龙头城市的带头作用,这个城市也无一例外的是省会城市。
然而,让贵州很难为的是,贵阳作为一省省会,实力十分不够。
林同志一来贵州,就发现了贵阳的短板,这是他在贵阳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想推荐大家看一下《贵州建省六百年研究丛书》已经出版了的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专门讲贵州区域地位的博弈,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在清末以前贵阳还不具备全省经济中心的实力。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是有梯度的,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一般来说应该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体来说贵阳多发达,就反映了贵州有多发达,但贵阳在清末以前一直不具备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实力。
二是区域市场分散。
直到现在我省仍没有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区域市场格局。比如,遵义认为他属于重庆经济体,六盘水的有钱人都跑到昆明去发展,铜仁也天天讲他们的经济中心在湖南,那么黔南、黔东南是不是应该认为他们的经济中心就在广西,照此发展下去,贵阳还有什么希望?
当然,也怪不得人家,因为贵阳的物流条件和经济实力还不具备带动全省发展的实力,全省的整个市场仍然分散,没有形成发展梯度。
三是贵阳发展的起步比较低。
元代在湖广、贵州、四川、云南共设立了400多个驿站,后来贵州建省是为了在驿站之间找一个中心地方,当时将贵阳作为省会,并不是贵阳有多大的基础可以作为经济中心或者其他中心,而是在几何位置上是中心,清末以前贵阳一直都是这个状态。
(民间有言,“贵州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历史上代表贵州文化的,一直是遵义而不是贵阳)
直到抗战,贵阳作为陪都重庆的一个屏障,日本军队到独山就打不进来了,当时贵州作为后方省之一,一些工厂和银行搬了进来,战时经济撑住了贵阳的发展。贵阳之所以现在还有点名气,首先是抗战,许多人都是因为抗战来到贵州的。
后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对推动贵阳发展作用也很大,都是好人好马上“三线”,但当时主要还是出于战备考虑,并不是系统地考虑搞好区域经济。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长期贵阳的物流条件和人居环境差,不仅留不住人,而且生产的产品也没有更多的竞争能力,整个经济实力始终没有大的提升。
现在道理很明白,作为一个省,如果省会城市都搞不好、实力不行,怎么去实现全省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省委、省政府都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地支持贵阳把城市规划建设抓好。
对于贵阳发展的短板,从交通到市场再到历史文化,林同志说的都差不多了,岱岱这里再补充一下,就是贵阳的市区面积。
西南各省省会的面积是:
成都:1万4千平方公里南宁:2万2千平方公里昆明:2万一千平方公里而贵阳是8千平方公里,1万都不到。
贵阳不仅地小,市区还多山,只能集约利用搞神盘模式,可供开放的面积还要少于8千平方公里。
贵阳和兄弟省会的差距有多大,不言而喻。
也因此,贵阳有几所高校都想离开贵阳了,如林同志说的:
有几所高校找到一位省领导,说准备离开贵阳到其他地方去发展,这位领导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我定不了这件事,请他们首先找贵阳市,看看贵阳市什么态度。
高校占地大,而贵阳土地紧缺,最终,还是贵阳金阳区划出了一块地给这几所高校。
所以,从省会的首位度来看,贵阳的省会首位度是西南各省最低的,省委急需提振贵阳发展。
再加上成都在四川一家独大,南宁在广西笑傲江湖,昆明在云南更无敌手,这三个省会在本省内都少有能撼动其地位的对手城市,而偏偏,贵州有一个红色资源
加茅台护持的遵义。
按理说,遵义“省内强藩”的地位,还是远低于青岛、深圳、厦门的,但没办法,贵阳太弱了,反衬着遵义的强势。
(“贵州文化在遵义”,遵义还有贵阳没有的红色文化,连文化贵阳都比不过遵义。
当年“铁路拉来的城市”郑州,传递奥运圣火的主题有“千年”字眼,被古都洛阳、开封开喷嘲讽,遵义之于贵阳,也有洛阳之于郑州的意味了……)
还是那句话:“不是遵义太强,是贵阳太弱”
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林同志一来贵州,就做出了贵州南下倒向广东的发展战略,而贵州省内,却是“各怀鬼胎”,对广东战略不太感冒:
遵义认为他属于重庆经济体,六盘水的有钱人都跑到昆明去发展,铜仁也天天讲他们的经济中心在湖南,那么黔南、黔东南是不是应该认为他们的经济中心就在广西呢?
于是,遵义在林同志的心里,和这两句话挂上了钩:
1、贵阳太弱,要帮一帮,遵义太强, 要压一压
2、贵州要南下,遵义要北上
这两项,可不是什么经费不够的问题了,而是贵州发展上的原则问题,方向问
题。
遵义很不幸的,逆反了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
所以,林同志对劳苦功高的遵义,没有论功行赏,而是自然不自然,有意不有意地说出了那些话:
“遵义坐飞机的人不会多,有路走就行,不用搞机场!”
“马遵高速的终点不能到遵义!”
很多人以为,包括遵义班子也在一开始以为,和遵义不可能有一丝过节的林,怎么可能故意对遵义“使绊子”呢?肯定还是因为修高铁要省钱,所以省府才砍遵义项目的。
随着后续贵州大搞特高贵阳发展,大搞特高南下广州,并放任贵阳对遵义虹吸后,迷失在贵州历史进程中的遵义,才渐渐醒悟过来:
原来是削藩!
“省内强藩”的故事,未完待续,其复杂性和深刻性,不是一篇文章能介绍完的,
更不是一种处理方式能解决的。
放眼九州,山东青岛,广东深圳,福建厦门,辽宁大连,这些省份这些城市的发展,在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博弈和利益纵横,甚至引来中央的侧目介入,而这些背后的风云,更对数以前万计市民的生活利益,有着潜移默化十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九州各省大力削fan的历史进程下,有一个城市,却成为暴风中的宁静的暴风眼,乱世中安静的美男子。
是的,看着九州削fan的风云涌动—
岱岱官方微博:吃瓜岱宗岱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
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QQ群免费,会分享岱岱历史文章)
宁波,笑了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