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九州 (陕西、湖北篇)

原创:岱岱 吃瓜群众岱岱 plus

最近陕西高新和秦岭别墅的事件,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沉睡于西陲之地的省份,貌似有了地震的前兆。

而之所以写陕西和湖北一起写,也是因为两个省份之间很很高的相似度和可比性,放在一起,我们能更多一些全局性思考。

首先,我们先分清陕西和湖北的异同。

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中西部省份,深处内陆,而身处内陆的地区,其官吏干部一般都难脱“保守固化”之陋习,当地少新产业,干部少新思维。

如有一次中央领导到陕西视察,省里一二把手当面汇报的重点,是近几年陕西发展的龙头产业,如三宝双喜,505 神功元气袋等(都是陕西生产的男性滋阴壮阳的产品),领导很是无语啊,他在别地方听的产业汇报,都是高大上的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来陕西听到的却是满耳的“生殖器官”……

中央领导看着一脸自得自满的陕西省一二把手,说了那句经典的话: 你们陕西

这几年, 就搞了个球!

还有湖北官场,如武汉低效的城建效率众所周知,“曾经解放大道循礼门要进行地下通道改造这么小的一个工程,就硬是扯皮拉筋花了 2 年多时间”,这样懒政怠政的情况,直到拆迁狂魔满城挖主政后才得到改善。

另外两省经济都不是多好,陕西在国民心中长期有“少边穷”的印象,而湖北武汉,堂堂的一省之省会,更是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城乡结合部”。 陕西和湖北,

都是有历史欠账的省份,都是要加劲追赶的省份。

湖北陕西, 除了官场风气和经济欠发达类似, 还有一个相同点很多人注意不到。

就是省委和市委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钱穆那句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贯穿中国两千年政治的主线之一”,嗯,这句话岱岱已经给吃瓜群众重复了 $\Nu+1$ 次了,大家肯定都听腻了,对央地关系肯定心里有数。

但是,陕西湖北和他们各自的省会,这样另一种意义上的“央地关系”,大家也许比较陌生。

是的,陕西、湖北类似中央,省会西安、武汉类似地方,央地关系有困局,陕西和西安、湖北和武汉也有类似的困局。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7 年,西安人口 960 万 ,GDP 7469 亿 ,财政总收入 654 亿
2017 年,陕西人口 3810 万,GDP 21898 亿 ,财政总收入 2000 亿

西安人口占陕西比例为 $25%$ ,为四分之一。 西安经济占陕西比例为 $34%$ ,为三分之一。 西安财政收入占陕西比例为 $32%$ ,近三分之一。

看到这样的数据,吃瓜群众就知道西安对陕西的重要性了。 也能知道,为什么西安不可能直辖了。 陕西社科院张宝通一针见

血: 陕西只有一个蛋黄,西安直辖,陕西就成了空壳。

是的,西安不仅不可能直辖,而且如果西安有直辖的愿景和行动,甚至会导致省上对西安进行一定的遏制,不利于西安自身的发展。

这是西安的夜景:

这是西安的表情包:

好气哦但是要保持乖巧

再看武汉的数据:

2017 年,武汉人口 1100 万 ,GDP 13410 亿, 财政总收入 2677 亿。
2017 年,湖北人口 5880 万 ,GDP 36522 亿,财政总收入 5441 亿

武汉人口占湖北比例为 $18%$ ,近五分之一武汉人口占湖北比例为 $36%$ , 为三分之

武汉财政收入占湖北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49%$ !湖北省级财政基本全部挂在武汉

武汉以占全省 1/5 的人口,1/3 的 GDP,贡献占全省一半左右的财税收入…

怪不湖北省的人常常感叹说:

这是湖北的武汉,还是武汉的湖北? 这是

武汉的夜景

这是武汉的表情包:

你还觉得武汉能直辖吗?

你还觉武汉追求直辖对武汉有利吗? 如果说西安是陕西的重中之重的话,那武

汉就更是湖北的重中之中了。

湖北和陕西都有省会过强、其他地方过弱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甚至政治地位上,西安和武汉都在无形之中给省委不小的压力。

然而政治,终究是平衡的艺术

两省是怎么平衡呢?

我们慢慢看。 省市困局比较重的,不是陕西和西安,而是湖北和武汉。

因为西安人口占陕西 4 分之一,武汉人口占湖北 5 分之一,西安比武汉人口占比 更多,陕西面积 20 万平方公里,西安 1 万平方公里,西安占比约 $5%$ ,湖北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武汉 0.84 万公里,武汉占比 $4.5%$ ,西安占比比武汉多,不论 从人民数量还是发展面积看,陕西都比湖北更有理由发展好自家的省会。

另外,陕西共有 10 个地级市,湖北共有 12 个地级市,湖北大家庭的人口比陕西 大家庭的人口少,地市多则省内关系更复杂,而且湖北有武汉、宜昌、襄阳这 三个国家钦定的省中心城市,陕西只有西安、宝鸡 2 个钦定的省中心城市,在省 会资源倾斜方面,湖北更需要做出公平公正的省内决策,而家中长子的武汉, 话语权也更被一定削弱。

还有一定的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西安能和临近的咸阳,搞经济联系紧密的“西咸一体化”,(类似广州佛山的广佛一体化),但是武汉只能和黄石、鄂州等,搞经济联系次一级的“武汉一小时大都市圈”,就带动周边发展、向省委壮大自身资本上,西安比武汉更有优势。

所以,按理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西安武汉同为省会,陕西和湖北要发展经济,资源肯定要优先倾斜省会,省委肯定要集中力量发展省会城市,但是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省会城市的很多要求,省委是不会满足也不能满足的。

这方面的困局,西安比较轻,这方面的博弈,武汉比较多。

最典型的,就是现在处于郑州的商品交易所,未落地之前各省都有一个名额去申报竞争,当时武汉是很想去争的,武汉九省通衢,区位优势优越,竞争商品交易所的成功率很高,然而湖北省不让武汉搞,让荆州去申报。

最后我们都知道结果,荆州毫无悬念的落败,商品交易所花落郑州。 这估计是武

汉的表情:

$$ \binom{2}{5} $$

嘴上笑嘻嘻,心里MMP

湖北武汉的“别扭”,一闹几十年,最终才在那位湖北“老书记”的关怀下,得到了

明显好转。

那位“老书记”处理问题,很有章法。

首先,“老书记”因家庭背景,有足够高的地位和能量,能让底下任何人不敢放肆。

然后,他一改之前省委对武汉的“压制”策略,和气对待武汉,让武汉心悦诚服。

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把原处十堰三十年的东风,都给了武汉。

2003 年 9 月,东风公司总部迁往武汉,2006 年 6 月,东风有限也将总部迁至武
汉。 至此,东风两大总部均迁出了十堰。

之前武汉一直想参加申报的商品交易所,上面连机会都不给武汉,现在来了一个新头头,竟然点头同意东风迁武汉了,完全公平公正的对待武汉。

武汉市委班子,明显感到了“老书记”温暖的目光。

爱你

然后,“老书记”从全局出发,知道省市矛盾的核心,在于湖北就武汉一个拿的出手的城市,其他城市要发展、省委就不可避免的要搞武汉的平衡,因此贡献了近半财政收入的武汉怨气难平。而如果湖北有另一座城市能拿得出手,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湖北能成为双核驱动甚至三核驱动,矛盾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因此,“老书记”铺开湖北地图,在地图上寻找那个有望实现跨越性增长的城市。

“老书记”找到了。 是的,就是上面列出的湖北两大省域副中心

城市:

宜昌市、 襄阳市

近年来,我国各省纷纷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解决该省一城独大的困境。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距离省会城市

150 公里以上远、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 其中,“老书记”最寄予厚望,也是最花心血的,是襄阳。


襄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要发展,干部队伍是首要的。因此,在 2002年反腐还是“表面功夫”,还能打招呼的时代,襄阳爆发腐败案,并罕见的没有被捂盖子,而是被一追到底,最终引发襄阳塌方式腐败窝案。

湖北襄樊发生该市最严重腐败案 74名官员落马

NEWS.S0H0.C0M 2003年10月13日08:35
红网-萧湘晨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目前襄樊市 15 名县级领导干部正在接受查处,仅“一把手”就有 12 人。74 名官员被审查,11 名市厅级高官涉案,这意味着襄樊正在经历着一次“地震”。 嗯,

那是 2003 年哦,难得有这么认真的反腐。

襄阳反腐没有捂盖,干部队伍得到净化,随后,“老书记”信任的干部,到达襄阳,开始大施拳脚。

襄阳历任市委书记:阮成发、唐良智、田承忠、范锐平、王君正、任振鹤

这期间,被省会寄予厚望的襄阳,崛起速度惊人,从 2003 年 GDP400 多亿,到

17 年突破 4000 亿,14 年间,襄阳 GDP 整整翻了十倍,发展速度惊人,虽然还

离武汉有很远的距离,但襄阳带动了周边市区发展,做到了武汉没能做到的贡献。

另外,为配套襄阳的经济发展,在省委的直接关怀下,襄阳也成为了湖北省的政治高地。

襄阳“出官”15年换了8任市委书记5人被跨省重用两人升正部

11条回复-发帖时间:2018年7月27日
2018年7月27日-曾任襄樊(襄阳)市委书记的阮成发,现任云南省省
长。(视觉中国/图(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26日《南方周末》)
bbs.cnhubei.com/thread…-百度快照

这是省域中心城市武汉和副省域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区别于其他地级城市的特别之处,这三个城市的市委书记都由省委常委兼任。

范锐平任省委常委、襄阳书记开启了省官治市的序曲。此后的王君正、任振鹤都是先有副省长履历,然后升任省委常委后兼任襄阳市委书记。

从腐败塌方地,到政治高地 时人曰:

“前后 6 任襄阳书记,共同出席 19 大,全国都属罕见。” 随后,“老书记”转过头又给了武汉一个大礼包。 什么大礼包呢?

当年上海的干部说:

“上海对重庆这些年的对口支援,最大的支援,就是送给重庆一位懂经济的黄奇帆。”

现在岱岱依样画葫芦地说:

“老书记对武汉这些年的照顾,最大的照顾,就是送给武汉一位能干实事的阮成发。”

如果说岭南有“yue 人不得主 yue”的政训,那么在省市困局上严重的湖北,早就有“武汉人不得主武汉”的不成文规定了,然而“老书记”突破藩篱,大胆起用阮成发,并在质疑声四起的时刻力挺之。

我是武汉人,我要让武汉人幸福(图)

2011-02-150122:00来源:汉网-武汉晨摄

阮成发在武汉的发言

这才有了武汉那几年日新月异的发展,才有了武汉摘掉“中国最大城乡结合部”帽子的成功,才有了武汉后来一年招商引资 2.5 万亿的硬件优势。

湖北的省市困局,在“老书记”到后,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们常常忽略的那位“老书记”,还是很有能力的。

不是所有的王子公孙,都是纨子弟

本文题目是“陕西、湖北”,为何岱岱大笔墨只写湖北、武汉,未写陕西、西安呢? 非不写也,实乃写了文章就通过不了也。

也许, 就像济南人怀念走了的王书记一样, 西安人, 也要怀念他们的王书记

岱岱官方微博:吃瓜岱宗岱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

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QQ群免费,会分享岱岱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