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_真的不用来解决大宗上涨问题
文章目录
瓜友们,周末快乐。
昨天重发了大宗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文章,带大家了解了下目前金融界的论战。
之前既定的调子,为大宗上涨是暂时的,不打算继续涨汇率来抵御,然后有主张对美敲闷棍的强硬派,将争论捅出圈,引起论战。
而关于这事的后续,在昨天,好像在起变化。
昨天,两院院士大会,二号发表讲话谈大宗。
:注重用市场化办法解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新浪财经发布时间:05-2820:30丨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这已经是半个月内,我们第五次谈大宗了。
频率有点太高。
而这次发声一出,大宗就涨了。
这个“市场化办法”的表述,的确有利多的感觉。
以至于出现这个段子:
现在卖个铁得看:
1金融,2看财经,3看中钢协,
4看碳中和,5看产量,6看库存,
7看钢厂利润,8看焦炭,9铁矿
10关注中澳关系,11关注美国印钱,
12关注常务会议,13关注中美关系,
@尚必如
14关注通货膨胀,15看A股,
16看投资,17看工地进度如何,
18看人口增长,19看天气,
20等等等的看,
关键还看不准
之前我们,有点行政化办法解决大宗的样子,如果交给市场为主,不是很容易压住涨势。
当然,这种两院院士大会的场合,是比较高级的,不是前几次那样,院里大会拉上几个部委讲,这个两院院士大会是各位领导都到场的,措辞绝对是要斟酌再三的。
怎么体会这个“市场化办法”的表述呢?
岱岱告诉大家,解读文件,要述往事才能知来者。
半个月四次发声和多次提出:
第一次,5月12日,院开会。
表述是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分析:当时主要是市场调节,未提人民币汇率上涨来抵御输入性通胀。
第二次,5月19日,大宗商品价格议题仅隔一周再次登上院的议事桌。
表述是,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行为并公开曝光,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分析:提供解决的策略是保供稳价,属于行政手段,另外提出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基本否决了动用汇率武器这事。
第三次:5月23日,五个部门召开会议,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
表述: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本轮价格上涨的原因既有国际传导因素,也有许多方面反映存在过度投机炒作行为,扰乱正常产销循环,对价格上涨产生了推波助澜作用
分析:这属于用行政这只看的见的手,来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弊端。
5月24-25日,在浙江舟山港考察。
表述:要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坚持扩大开放,进一步推动通关便利化,更好融入国际市场,开展自由公平贸易,更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他要求发挥好宁波舟山港区位、航道和江海联运等优势,抓紧下好优化布局这盘棋,用市场化办法做好大宗商品进口、储运、交易,增强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
分析:去地方考察,围绕的也是大宗问题,以舟山港为主体出发,用市场化办法做好。
第四次:5月26日召开院会,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
表述:多措并举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支持大型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分析:这些依然属于行政手段。但提出了支持大型企业用市场化办法保供稳价,可以看出,26号会议和24号25号的舟山视察,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看到,直到26号前,国家的四次表述,都以行政手段解决为主,在26号提出大型企业市场化办法保供稳价,主体是大型企业不是国家。
再到28号正式提出“主要用市场化手段”,侧重点正式从行政手段转为市场手段。
可以说,24号25号两天的舟山之行,改变了国家解决大宗涨价方法的侧重点。
这一句要圈起来,划重点。
24号25号两天的舟山之行,改变了国家解决大宗涨价方法的侧重点。
不知舟山考察给了二号怎样的触动,使其一回京就再度召开大宗问题会议,开始战略转向。
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大致猜到。
毕竟,舟山是港口,是对外第一大港,负责进出口的。
视察这个地方能看到的数据无非是围绕进出口的数字,以前我们的行政手段大都围绕打击囤货,金融帮扶小微,属于国内产业链的调控,这次去港口能有如此震动,毫无疑问,震撼出在进出口数据上。
“5月24日上午,考察浙江,首站来到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港。在码头听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汇报,远眺港口布局。”
可能,就是在舟山港,我们在前线实地考察问询,发现这波行情的成色,以及发现行政化手段对大宗问题,真的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
于是,26号一回京,再开会,首提大型企业市场化手段,然后28号更高级的场所,升级调子“注重用市场化办法”。
那么“市场化办法”解决大宗上涨,具体有哪些法子呢?
这个,就要问专家。
岱岱只知道,人民币汇率上涨,属于 “解决大宗上涨的市场化办法”,之一……
人民币,的确又涨了。
5月26日交易日的结束,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6.4元关口,我们正式迎来了6.3时代。
6.3720 - 0112(-20 1755%)
2021年3月30日起,对美元汇率创出6.5793新低以来,攻守之势瞬间逆转,开启了长达两个月的涨幅趋势,下跌有限,涨幅趋势明显,近几日交易更是屡创新高。
然后,央行又有人出来喊话了。
似乎在提醒国际炒家不要想当然:
“不要赌人民币升贬值,久赌必输”!重磅会议罕见示警,坚决打击恶意制造单边预期行为!人民币升破6.38之际,这一汇率不应忽视
“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对汇率的表态较为少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会议认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
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这已经是七天内三次提汇率了。
人民币升值到6.3!7天3次重磅发声,释放啥信号?
来源:中国新闻网丨2021年05月28日16:04
“5月21日,金稳会召开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23日,副行长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指出,人民银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向企业喊话: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背景下,通过人民币升值以帮助对抗输入性通胀的呼声渐高,而26号,二号提出注重用“市场化办法解决大宗”后,人民币升值就更成了可用工具之一,再度上涨。
然后第二天,官方就出来泼冷水了。
“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这句话,如果视为对院讲话的补充,那么就很契合。
半个月4提大宗问题,7天内3提人民币汇率,时期又是如此重叠,可以看出, 是否用人民币汇率解决大宗问题,实际上一直是在上层有严肃思考的。
26号说,要主要用包括升值在内的市场化办法,刚给升值开了一个口子,27号就定调汇率升值不能用来解决大宗,把口子关上了。
26号,27号,一前一后,紧紧跟随,这是急于打消美国的疑虑吗?
岱岱不知道,岱岱只知道,27号的讲话看起来是关上了口子,实际上,还是开了一个后门。
是的,后门。
昨天会议的表述,虽然斩钉截铁的说我们不会用升值来抵御输入性通胀,但是也话里有话的说了这样一段:
“尽管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强劲,创下近三年来的高点,但市场的注意力过度聚焦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而忽略了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表现,后者才是反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更重要指标。
即便是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明显升值的近两个月,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4月以来的升幅仅有0.32%左右,远小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幅。
这个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是什么呢?
“这个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CFETS货币篮子,具体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挂牌的各人民币对外汇交易币种,样本货币权重采用考虑转口贸易因素的贸易权重法计算而得。包括24种货币。”
划重点,金融口说人民币是否升值不该只盯着美元,要盯24种货币,才更实在。
再用大白话翻译下,就是—
“你们都说人民币涨的很快, 可我怎么觉得实际上没涨多少啊!
所以,昨天的会议,不要只听到了前一句“我们不会用升值来解决大宗”,还要听到这一
句:“人民币其实没涨多少啊”
结合两句话和26号定调的改变,你听懂了吗?北向资金,倒是听懂了。
毕竟百年建党在即和预期汇率升值,北向听懂了。
想一想也是,中国就算最终决定出这一招,也不能明着打着解决大宗的旗号来升值,因为这样等于给美国敲闷棍,是公开和美国进行金融战。那么,可能就选择“言行不一”了。
岱岱之前说过, “言行不一”常常是个贬义词,但是对政治家来说,往往是个褒义词。
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吃瓜群众2021
人民币升值,真的不用来解决大宗上涨问题?
见字如晤
公众号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