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仿佛阴差,好似阳错

2018年

又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年初旧文《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不知不觉中,2018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而就在上个月的月末,中国又来了一次货币放水。

8,“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贸易战近期不乐观,货币会再放一次水

嗯,上个公众号的,“绝笔”……自己给自己,默哀三分钟……

半年来,中国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即目前中国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怪一刀切的去杠杆,如大面积的企业债违约金融坏账,流动性不宽裕下的股市暴跌。

想起了黄奇帆的话:“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甚至高善文还提出了这样的比喻:

去杠杆就是给这个病人做手术,边学边做手术,病人喊痛了还捂嘴,而这种情况下,病人是很可能直接死在手术台上的。

岱岱个人也认为,去杠杆是必要的,但追求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的确有失偏颇,而从一刀切去杠杆到结构性去杠杆的政策微调,大约是在6月到7月的时候进行的。

5月央行操作MLF时,关于流动性的表述,还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到6月份,就变成了“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

从“合理稳定”,变成了“合理充裕”。

于是我们看到,央行的MLF操作,从4月的3千亿变成了6月的6千亿。

这是货币政策,还有财政政策。

虽然18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早就将18年的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松紧适度”,但半年多过去,中国经济半年成绩单却是这样的:

今年上半年超过10万亿元的财政盈余、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

政府赤字率从去年 $3%$ 下降到 $2.6%$ 对于这样的财政表现,经济学里有对应的一句名言:

任何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都是耍流氓嗯,财政政策到底“积极”不“积极”,一目了然。

7月中旬,半年成绩单已出,财政部一看,10万亿元的财政盈余、 $0.4%$ 下降的赤字率,头都大了,傻子都知道你财政部在“耍流氓”啊。而一刀切的货币政策更被体制内人士痛批,高善文直接比喻成“蒙古大夫做手术”,于是,这两个注定要在年中会上被各方集火痛批的难兄难弟,进行了撕逼大战,开启了甩锅模式。

于是我们吃瓜群众,在年中国常会和政治局会议召开前夕,看到了那场财政部和央行的历史性大撕逼。

央行VS财政部这一轮激烈互慰到底在说什么?腾讯财经腾讯网

虽说央行和财政部早有争论,不过如此直接"互喷”真的非常罕见。原子智库为您梳理这场经济争论经过,以及各家的看法。
https://finance.qq.com/origina..Va - 直度快照

所以,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下半年进行方向调整,都是必然的。

政策转向的时间点,就是7月末的国务会和政治局会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和往年政治局会议先于国务会不同,因最高领导人外访,今年的国常会在年中政治局会议之前召开。

重磅!国常会一锤定音全面宽松基本确认!(附解读)

货币政策不再提“中性”,而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财政政策也从年初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转变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两大重大转向。

也是7月23日,国务会的当天,央行在未开展逆回购操作的情况下,开展5020亿的MLF操作,规模和举动均出乎市场意料。

当然,重头戏不是国务会,而是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

毕竟,“府院”之间,还是前者的话更管用。

对于国务会的会议精神,人民日报是这样报导的:

人民日报: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2018-07-23 14:41:04来源:智通财经网

而在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精神,是这样的:

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这样看来,中国关于货币放不放水,是没有异议的,有点争论的是放多少水的问题。

可是大家最怕的是,在经济结构性矛盾未能解决情况下,在货币刺激越来越见效低的情况下,只要开了货币水龙头的口子,不管你是多么想“滴水慢灌”,最后都会演变成“大水漫灌”……

这几乎是个死结。

除了放多少水是争论的问题外,房地产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未提去杠杆和房地产 国常会释放稳增长信号

2018年07月31日09:06 来源:时代周报 王心昊

[手机看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稿]

而政治局会议的精神是:

国家出手: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是我见过的最严厉的表态…

来源:A股那些事丨2018-08-0113:28

房地产是争论的焦点,而这个焦点的核心,就是房地产税。

关于房地产税,写的已经够多了,可以看下今天发的旧文。

只能说,府院不同的时候,就看前者。

明年,也就是2019年,落地房地产税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放多少水上面有争议,房地产税上面有争议,那上面有没有没争议的政策呢?

有,那就是“放弃保外汇”。

是的,之前在评论里曾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年底很大概率会破7,如今,随着这轮“战略性放水”和毛毅战的深入,已经美联储越加明朗的9月加息,可以说,今年人民币汇率破7,几乎已经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

经济学家大卫阿罗诺维奇在《平行世界》中,有过这样一个比喻:

国际金融体系就像一个水泵房,彼此精巧地互相连接。

在这个体系里,金融资本在众多的水管和水罐中来来回回,永远以追寻高回报、低风险为目标。

就在今年的6月14日凌晨,美联储毫无悬念地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区间抬升了25个基点。而当天美联储加息完毕后,市场反应不大,大家都在看欧洲中国日本的表态。

都不跟美联储!继中国央行、欧洲央行之后,日本央行也按兵不动!

一牛财经百家号丨06-1512:46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晚美元由跌近 $0.4%$ ,到一口气上涨 $1.45%$ ,逆转了1.85个百分点。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从那天开始的人民币8连跌。

离岸人民币八连跌2016年来最长连跌记录

金融界百家号 06-25 08:50

由此可见,人民币跌,尤其是最近的下跌,完全由美元的强势回归所造成。

美国可以支撑更高的利率,而中国与欧洲跟不起了,更何况美国动用了“加息 $^+$ 缩表 $^+$ 减税$^+$ 贸易战”三把利剑,这就在全球金融水泵房中产生了水压,推动着资金流向美国,从而给美元提供支撑。

于是美元强势升,人民币八连跌。

当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人民币贬值导致的资本外流压力可以通过资本管制来缓解(隐性外汇管制)。

因此,政府并不会太在意人民币的贬值。

不过这个贬值速度过快,并形成大贬预期,就不是国家能接受的了。

英媒:中国央行出招稳定汇率人民币应声反弹

2018年08月05日11:43参考消息

A

报道称,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8月3日收跌320点,与中间价均创逾14个月新低,盘中一度下跌逾660点报1美元兑6.8965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盘中亦最低触及1美元兑6.9120元人民币。

(几乎破7)

不过在央行的消息传出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反弹,一度升破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

虽然从6.9拉了回来,但考虑到美联储今年可能的的两次加息,人民币汇率也许会在10月份破7。

(市场预期中,美联储在18年9月25日和18年12月18日两个时间点加息的可能性,分别是90%和67%。)

开完年中会,国家在“保汇率”和“保房价”中,终于做出了选择。

值得庆幸的,汇率破7对我们老百姓影响有限,另外,也是很少有人想起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

惨的就是某证券大佬了,在国家越来越严厉的外汇管制下,想向外转移资产只能偷运黄金去香港了。

惊爆!某一线券商大佬偷运1500万黄金到香港!被海关查获!

2018-08-03 18:22:04 来源:华尔街前沿

现在的高压管制下,曾经的海外并购风潮是偃旗息鼓,想转移大量资产,除了赴美赴港上市公司,出售股票大量套现外,还真只剩下偷运黄金这一条路了。

想起了4月份写的那篇《海南自贸港》,我们得庆幸国家没有按照既定方针,搞“超过国际预期的扩大开放”,没有放手让上海落实自贸港。如果不是在上海即将落地自贸港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不是借海南自贸港这一噱头放了一个空炮,忽悠了虎视眈眈的西方各国,那中国剩下的那些外汇储备,是真的保不住了……

自贸港:实行自由汇兑制度,本地资金和外国资金可以完全的自由进出。

中国暂缓了准备已久可以马上落地的上海自贸港,代之以2025年规划的海南自贸港,非但没能证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反而透露了中国在贸易战和金融战紧绷的严峻情况下,对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持有的强烈戒心。

雪球:

宏涛-大西洋

刚刚跟上海朋友核实,上海确实都做好了宣布的准备。可.海南那篇文章分析得有道理,是哪个公众账号,请老师指点啊哈

05-06 19:52

凸赞 打赏 回复

还是让权威人士搞国企改革吧,这个他更有把握些。

“放弃保外汇”,“进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这是上层达成的共识,还有吗?

还有一个共识,也许大家不太乐意看到。

那就是“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这轮货币放水后,加上原油上涨预期,各种“喜迎物价全面上涨”的文章论调,是层出不穷,那些文章的确也把内在的经济逻辑和演化进程讲的很明白,这里岱岱就不再赘述。

岱岱也认为,明年甚至下半年就可能有一些通胀,这对老百姓生活的负面影响会比较明显。

不过岱岱不认为物价会“全面上涨”。

毕竟,1988年“全面上涨”了一次,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达到 $18.5%$ ,全国民众是恐慌性地抢粮抢物。

那时候,恰逢国家气氛不对劲,于是,不到一年,就发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所以,“喜迎物价全面上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伪命题,再来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也是国家不能承受之重。

通胀会有,也可以有,但不能,也不会触及危险线,只会有一个比较温和的通胀。

毕竟,在房地产税即将落地的关头,再给国人加经济负担,真是要官逼民反了。

而中国建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历次通胀都伴随着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分析,在1994年中国高通货膨胀启动因素中,首当其冲就是农产品价格。1994年农产品上升对 零售物价变动的影响达 $70%;1995$ 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 $33%$ ,在零售物价提高中占12.7个百分点。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基础价格上涨所形成的成本冲击型通货膨胀是当年通胀的主要特征。

这就是海里所言的“一粮带百价”。

我国历次发生的通货膨胀,都与农产品价格的走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粮带百价”是我国历史上的惨痛教训。

所以,7月23日的当天,国务会召开的当天,在上层达成“略微放开通货膨胀”的共识后,政府就立马着手开始查粮。

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定了这两件大事

2018-07-2408:09来源:中国政府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国办: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

然而,历史教训告诉中南海一个成语:

“一粮带百价”

现实经历告诉中南海一部电视剧:

《天下粮仓》

全国多地粮库传言失火均否认与粮库大清查有关

华夏时报08-0411:29 跟贴45330条

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所以说,争论的两点是:

1、“放多少水”:就怕越放越多
2、“房地产税”:19年落地

共识的两点有:

1、“放弃保外汇”:汇率年内破7

2、“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褥点羊毛……

只能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件事,即不管是高居庙堂的肉食者,还是身处江湖的吃瓜群众,在中国面临巨大的战略挑战期时,都是这三个字:

难!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