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刺史制_今有
文章目录
古有刺史制,今有……
大家早上好,昨天俗务缠身,未能更新,不好意思。
这里先上一条百度百科,御史台的科普:
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
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作为古代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合而为一的御史台,使命重大,然而它并没有多出色的完成他的使命,汉文帝时期,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
,首创“刺史”这一官职。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派去地方检核问事的御史,就叫刺史。
文帝时期,刺史不常置,并未制度化,但这一利器在汉武帝手上大派用场。
汉武分全国为十三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在郡国之上,这和监御史地位与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这样抓贪官才放得开手脚嘛。刺史也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两个官职更不受丞相管辖,直接向皇帝负责。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学术界也有种说法,说汉武帝是“酷吏治国”。
后刺史威权更大,升级为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在三国军阀混战时期,终于异化。比如西凉刺史董卓,豫州牧刘备,即该省省长加最高司法长官加军区司令。
御史台不给力,王朝中央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监管,而一旦刺史制度化,越过地方一级监管直接上通中央,就打通了帝国的任督二脉,斯人斯绩,不亦感乎?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写到,“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贯穿中国两千年政治史的重要主线。抓住主线,就抓住了关键,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武帝处理君权相权矛盾的权谋,处理中央地方关系的做法,并用刺史制度化加强中央集权的故事,也能给我们当代人一些思考。
那么问题来了,古有刺史制,我们今有什么呢?
又到了两学一做的时候了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