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开一笔,聊聊面相和中医的有趣比较(中)

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了解到五行学说和"反射区原理"在中医和面相中的相同运用。

不仅中医和面相有相同的五行理论基础,中医的望诊、推拿和面相的十五官二宫设定不谋而合,俱是通过对人的外在可见征象来推断人的内在健康情况和命运性格。

中医面相中密密麻麻的"反射区"设定,一如飞机上密密麻麻的显示仪表。

IMG_256{width=“4.947916666666667in” height=“4.958333333333333in”}

当然,中医面相的相同之处,不止于此,相学之精髓,也不是几张十二宫图和百岁流年图能概括的,下面让我们继续探讨下中医面相的想通之处。

三、中医面相的整体性思维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具有深厚的整体性观念,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需从整体认识出发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一个整体,如脾要完成消化饮食和运化水谷的过程,就需要胃、大小肠、肝胆等过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协同工作,同样的,在病理的变化上,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也因此,资料局部的兵变,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采用适当的措施。

例如,最常见的口舌糜烂,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口舌糜烂是小肠上火的表现,治口舌糜烂先治小肠上火,因此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

而西医是没有"上火"这一概念的,西医治这个靠消炎,靠吃抗病毒口服液和螺旋霉素等。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华各脉文化都有的主要观念,中医亦然。《灵枢》曰:“人与天地相应也”,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亦然,在四季的变化中,季节不同,发病也常不同。

《黄帝内经》曰:“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春天容易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

中医认为人体和大自然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对立统一的整体。

这是统一整体性思维在中医的体现,而在面相上,这种整体性思维则演化成了一个经典术语——

IMG_257{width=“4.65625in” height=“0.9895833333333334in”}

相学很细致的将一张脸分为五官十二宫百岁流年图,并和财富、功名、婚姻等一一对应,如果这就是相学的全部,那小学生靠死记硬背都学的会。

虽然**“七尺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但相学的理念还是认为,人的脸是一个整体,五官也好,十二宫也罢,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局部的好坏不能决定整体的好坏,还需要综合五官一起看。

如看财富,十二宫中鼻子是财帛宫,一般财富看鼻子,鼻子分为山根,准头,鼻翼,鼻孔,这四个部分又各有划分。山根主祖财,准头主进财,鼻翼主理财,鼻孔主漏财。

一般而言,山根不起且有纹路等,代表家庭无力,需自己奋斗,鼻子起节者中年凶厄运,准头肥大者财源广进,但准头向下人中深厚则"土水相克"不善投资,鼻翼外张者善理财,有痕有痣者理财需谨慎,鼻孔大者漏财多,花钱大手大脚。

这是十二宫的基础性认识,而实际上,很多有好鼻子的人并非就都财运发达,那些塌鼻子的人就不见得一生穷困,因为财运不能单看鼻子,还需综合颧骨、嘴巴、耳朵等一系列部位来看。

如看耳朵,古人有耳朵薄者易破财的说法,还有耳朵贴面不起有福的说法,即"对面不见耳,问是谁家子”。

还有看嘴巴的说法,古人云**“口大容拳,福贵双全”**,好像娱乐圈的杨颖能口大容拳。

IMG_258{width=“4.770833333333333in” height=“4.78125in”}

还有看手的说法呢,女的指要长,男的手要小,“女人指长能抓钱,男人手小抵万金”。

当然,和鼻子一起看的最多的,还是五岳理论。

面相把额头、鼻子、左颧骨、右颧骨和下巴统称为"五岳",认为一个人的这五个部位如果都饱满圆整,则她无论在事业或财帛上都会有非凡的成就。

如马云,就有五岳朝拱面相。

IMG_259{width=“4.1875in” height=“2.8125in”}

其中,**额头象征长辈的助力,下巴象征个人的意志力,“颧"字通"权”,颧骨象征同事下属的助力,鼻子则是自我主义的象征,**和鼻子关系最紧密的,就是颧骨。

有鼻无颧不兴,有力之鼻,也须要有力之颧为辅,比如,生就一个好鼻子但颧骨低平不起,导致山根的最低点高于颧骨最高点的,依然是无多财运。因为自我意识过强,难以得到下属同事的助力,成**“孤峰高耸"之相**,主中年易败业损财,也主孤克,君臣不相配也。

(女生颧骨有痣者,对另一半的控制力很弱,易被横刀夺爱。)

看鼻子,往往和颧骨一起看。

看眼睛,则往往和眉毛一起看。

眼睛有所谓的三白眼、三角眼、桃花眼、内眼角鹰钩等等,就不多说,眉毛有所谓的断眉、草里藏珠、扫把眉,也不多说,比如眉毛和眼睛单看都生的好,但是距离太小,成眉压眼之相,主人内心压抑,计较得失,情绪难以稳定,即使眉眼单看都生的好,也不是吉相。

除了五官要结合一起来看外,还要结合各种其他情况来看。

比如鼻子起骨节,鼻子为土骨节为木,鼻子起骨节为木土相克,主中年凶厄也,但木形人以多骨节为入形之格,所以木形人鼻子起骨节不犯忌讳。

同样的还有淡眉毛,眉毛淡且短的人,早运不起,性格方面会比较情绪化,但相书上还有一句**“瘦可无眉,胖无眉凶”**,意思是瘦子没有眉毛还尚可,但胖子眉毛淡就是凶相,感情方面会很不顺利,因为自我意识过于强大。

俄,这里不是特指某某……

同样还有法令纹,法令纹深长者有权威,说话有威信,陈抟老祖所著的《铁关刀》曰:“为官者,宜法令深长也”,张艺谋的法令纹,真是牛逼的法令纹,但是,古人同时也指出,法令纹当在中年后出现,如果早年法令纹就显现,非但不是有权威宜为官之象,反是早年穷困之兆。特别是女性,女性令纹早现,称为“犯孤神”,配合鼻子笑起来有纹路,一生情感多艰。

同样的还有手相的千变万化,有的人手相呈"川"字型,陈确的《六爻相术》直言:**“女川事事福,男川事事难。右川代代福,左川累累金”,**也是因人不同,因掌不同。

甚至一个小部位的细微程度的不同,都有不同的征象。如大鼻孔,大而往前露的鼻孔(正面能看见露鼻孔)表示漏财,而大而往下露的鼻孔(正面看不见露的鼻孔),则正对着象征子孙的人中,那种鼻孔就不会漏财了,反而是进财,但是透支子孙福禄的进财,土盛克水,怕刑克子孙。

同样的还有内眼角外眼角的差别,外眼角正对夫妻宫的奸门,内眼角正对子女宫的泪堂,同样是眼角下耷,外眼角下耷还能算个性柔和保守,配上下耷的嘴角就是衰相,而内眼角鹰钩下耷,则是对教育孩子没多少耐心,也犯克子孙。

还有很多很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细微差别而异的面相理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见,死记硬背所谓的五官十二宫,百岁流年图是没有多少用的,面相和中医一样,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四、中医面相的辩证思维

中华几乎所有的文化理论,都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维,可以说,从周易发源而来的"否极泰来”、“阴极阳生"的辩证深深根植于我们国人的思维中。

中医对辩证法的运用,太多了,像什么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辨证,三焦辩证,太多太多,这里不一一列出。

中医认为,”**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以出现同一证",这一点是西医无法理解的范畴,所以,西医也无法理解中医竟然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的例子,指由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反应的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也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例如感冒的"同病异治":

感冒:夏季——感受暑湿——治疗用芳香化浊药物

感冒:冬季——感受风寒——治疗用辛温散寒药物

又如麻疹

初期——麻疹未透——发表透疹

中期——肺热明显——清肺解毒

后期——肺胃阴伤——养阴清热

还有"异病同治",比如内脏下垂、脱肛、久痢,都是因为中气下陷导致,所以都可以采用"提升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从"症"、“证”、“病"三者的辩证联系,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辩证论治,再到现在用的比较少的"以毒攻毒"疗法,中医理论从内至外都散发着辩证法的思维光芒。

面相中也有辩证法,最经典的代表,莫过于"五露格局”。

面相如果有审美的话,那就和风水近似,面相和风水都认为藏风聚气为佳,所以**“眼大露睛,鼻孔仰露,唇不盖齿,双耳露廊,头顶露骨”**这五个无法藏风聚气的面相,都被认为是破相,是衰相。

如果人有这五个破相中的一个,破相无疑,有其中的两个,就是衰上加衰,有其中的三个四个,那就是彻底的衰相凶兆了。

《柳庄相法》诀云:“一露二露,家无隔宿,三露四露,命常短促。”

占有一项两项,主其人家里贫穷无积蓄,占有三项四项,那就是命途短促的面相。

但是书中突然荡开一笔,如果一个人五个露相都占全了呢,是什么命?

书曰:“五露俱全,福禄绵绵”

是的,相法认为,五露之象,占一个是衰,占两个是惨,占三个四个是大凶,但是五个全占了恰恰应了易经的那句**“否极泰来”**,于是反而成了富贵之象。

这就是辩证法在面相中的运用。

易经曰:

否极泰来

相法曰:

五露俱全福自来

二露三露反为灾

之前岱岱以为五露俱全之象只在书里,后来见到了合生创展的朱孟依,才知古人之言有些意思。

IMG_260{width=“4.729166666666667in” height=“6.135416666666667in”}

否极泰来之五露俱全

中医辨证,面相辨证,中华文化各大脉,辨证法都无处不在。

除了五行学说和反射区设定,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也是中医和面相异曲同工的地方。

中华文化看起来博大精深,一个支系学问就能耗尽人一生光阴,“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但幸好中华文化是"大一统学问",**拥有相同的理论逻辑架构,**各支各脉之间融会贯通,入学之人能触类旁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认清并且抓住主要矛盾,即使"生有涯而知无涯",也能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下一篇,最终章,写完后,笔杆严控阶段,也差不多该告一段落了,是时候回归时评正业了。

最终章,敬请期待

IMG_261{width=“5.363194444444445in” height=“5.3375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