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话(四)

“三宽”部长朱厚泽。

“两硬”部长王忍之。

“两潮”部长丁关根。

背景:

朱厚泽在中宣部的任期内,提倡“三宽”宣传政策:“宽松”,“宽厚”,“宽容”。因此

被时人呼为“三宽”部长朱厚泽。

“两硬”部长王忍之,喊出口号:“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手都要硬”。因此被时人呼为“两硬”部长王忍之。

“极左派”丁关根,任期内口号位坚决管住“两潮”:管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黄潮”。因此被时人称呼“两潮”部长丁关根

反腐倡廉“未见行”

从上到下“无官正”

过去坊间对中纪委的调侃之言

背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民众对官员腐败比较不满,当时先后有尉健行和吴官正任职过中纪委书记,民间取此两位的谐音,“反腐倡廉尉健行,从上到下吴官正”,直指中纪委不作为下的官员腐败。

此处有必要补充下,尉健行和吴官正本人都是比较清廉的,尉健行女儿在外国上学,十分低调,没有接受国际投行高薪聘请,甚至为避嫌直接改姓,吴官正则是穷苦的放牛娃出身,严以律己,约束亲戚,当时组织部考察他的评语是:“清官难得”。

两位为官清廉的中纪委书记,任期内反腐却无甚建树,被坊间调侃成段子出气,不得不说,反腐需要的不是个别官员的自觉,只能是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我突然觉得脚下轻飘飘的。

我们这群人在决定中央讨论的问题!我们安排什么,他们讨论什么,如果他们一直不吭声,我们就要一直安排下去。

我这才相信了沙皇尼古拉非常沮丧地说过的一句话:“我并不统治俄国,成万的书记员在统治。”俄国的书记员的素质可能是好的,是经过选拔、考试和严格训练出来的,我们这些人行吗?

我总感到,包括我在内的这一群人的素质,连一家企业都可能办不好,却要就治理这样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发表意见,行么?我不免暗暗为那些盼著上面拿出高明决策来的人们生了许多恻隐之心。

吴稼祥《中南海日记》

背景:

吴稼祥,耀邦、紫阳智囊,曾任职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中央办公厅,处核心决策圈内,在当时推动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因步子迈的太大,春夏之交风波后被清算入狱。

这些领导人里,最难伺候的是谁我不敢说,最好伺候的就是王先生。

秘书局人士的内部评价

背景:

长者于1989年6月接班后,做的第一件组织工作,就是下令撤销胡耀邦赵紫阳设立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和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并设立他创的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常委直接领导下工作,下设经济组、农村组、政治组、党建组、文化组、苏联和东欧国家局势研究组,1990年又在时任常委宋平的倡议下,设立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联络组。

下设的每个小组,都以“专业对口”形式向具体分管这一方面工作的常委负责。

1995年,上海的王教授以一介布衣入京,历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副主任、主任,总至常委,书生从政,本色不改。

我们不管东西落到什么人手里,会被用来干什么,我们只管卖货。

美国特工录音的中国走私商人

背景:

中国大陆由红二代掌控的保利、北方等公司,垄断了国家的军火进出口贸易,暴利丰厚,黑幕屡出。

乔装成不法商人的美国联邦探员,和中国大陆公司交易,故意向中国卖方说明这些武器买进美国后,都是供应给杀人帮派集团,中国公司如是回答,被美国录音,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火走私案”。

被通缉的七名嫌疑犯,全部是中国大陆2家国营军火公司的人,即解放军总参谋部下属的保利公司的驻美代表,国防科工委下属的北方兵器工业总公司高管。

美国媒体甚至直接点出了王震长子王军,小平女婿贺平的名字,称此二人操纵着中国大陆的军火出口生意,虽然大陆方面表示“一无所知”,但这对中国国际名誉造成了很大打击。

在当年就是否给中国延续贸易最惠国待遇的辩论中,就有美国反对者出示标着“中国制造”的ak47,坚决要求贸易制裁中国。

因有此乱象,1997年邓去世后,旋即,98年军委设立总装备部,朱镕基主持国务院机构改革,改组国防科工委,国家正式将各红贵把持的军火公司进出口大权收回中央军委。

中国在提拔和安排副省部级领导干部时,有一个基本原则。

即当事人57岁还可能考虑,而58岁原则上就不予考虑。

副省部级的"七上八下"原则

在选中央委员候选人时,原则上遵循三上四不上的原则,即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者63岁可以考虑安排任中央委员,64岁则原则上不予考虑。

中央委员的“三上四不上”原则

《党政领导干部退休年龄规定》中,常委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且在任常委年满68周岁退休,67岁以下的政治局委员仍可晋升常委。

常委的“七上八下”原则同志们,前面没人,大家可以坐前面来。

胡耀邦于甘肃的一句话

背景:

70年代末期,还不是总书记的胡耀邦曾赴甘肃调研,一次与干部演讲,因当时胡耀邦受到过错误批判,所以甘肃干部对胡耀邦态度很是冷淡,当时礼堂中无人坐在前一排,都坐的远远的,令胡耀邦很是尴尬,于是他发言请同志们坐到前排来。

据称,当时只有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在众人的冷眼下坐到了前面第一排,胡耀邦演讲完,问了身边人,从此记住了那个年轻人的名字……

胡总书记,我来看您来了!

胡锦涛于江西共青城胡耀邦陵园

背景:

84年,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共青团第一书记的胡锦涛陪同下,来到江西共青城视察,9年后,胡耀邦已逝世,时任常委、身为储君的胡锦涛,再次来到江西共青城,并拜祭胡耀邦陵园。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胡锦涛在胡耀邦墓前肃立良久,眼含热泪,深情地喊出了这句话。

当时在场之人,无不因此动容。

众所周知的是,胡耀邦因犯错误,当时党内已无人敢再称他为总书记,而胡锦涛

依然毫不避讳,深情的喊着“胡总书记”。

不为人所知的是,当年在甘肃,在众人的冷眼下,坐到胡耀邦前面第一排的那个年轻人,正是胡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