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01_07_成本转嫁论丨中国还会给美国接盘泡沫吗
文章目录
开头,习惯性看下国际。
今天这个新闻。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2-1-711:16来自微博weibo.com【白宫:#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共存】美国白宫发言人坎贝尔(KurtCampbell)表示,美国公开声明,无意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起主导作用,而是希望与中国和平共存。
白宫: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
岱岱一言以蔽之:
这是美俄乌克兰谈判,美国缓和中国,无非是缓兵之计,想主要搞定俄罗斯而已
中国外交部不会高度评价美国这个表态的高度评价热情回话,就是上了美国的套,就是给毛子捅刀子
关注岱岱备用号随后,今晚。
我们就致口信了。
嗯,哈萨克这边,中国是不接受任何挑拨,和俄罗斯手牵手下场了。
后面,我们多聊些干货。
之前岱岱在《地方债》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一个知识点,所谓“内债不是债外债债”的辨别分析,发现大家很感兴趣,觉得这个点很有干货,令人耳目一新。
加上这个,岱岱又想了几个常识点,基础性认识,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关于内债和外债。
世纪初的美国国会老爷们,曾对华尔街搞过一场听证会,表示担忧美国国债不断攀升,要求华尔街金融家们给出回答。
那些华尔街金融家,就在国会上给那些官老爷科普。
科普的说了一大堆东西,才让国会官老爷们们知道。
哦,原来美国国债高企,不是啥大问题。
因为,因为美国种种的全球领导力(也就是美元霸权的全球铸币权)所以美国欠中国日本那些国债,美国其实是不需要还的。
华尔街说,你们国会老爷们是瞎操心。
国会老爷们一听来劲了,还有这样好的事啊,借别人的钱不用还,他们忍不住就问了,既然美债不用还,那么我们美债是不是可以无限制的印下去?
华尔街金融家认真的想了想,回答,不是的。
有一种情况,给美债规模设了上限。
什么情况?
那就是——
美国要能还上国债的每年到期利息,这个国债才能一直加。
如果连到期利息都还不上了,美国就相当于国家破产了。
是的,所以那些说外债才是债、内债不是债的话,是很不准确的。
首先,对没有全球铸币权的国家来说,外债当然是债,中国等广大国家有外债,就有可能要还本付息。
其次,即使是拥有铸币权的美国,看起来美债不是债,可以不还本,但外债超过一定天花板,连利息都付不起了,也一样会被压垮。
所以,华尔街告诉国会老爷,美国美债那么大不用怕,因为不用还本,但是要还利息。
岱岱告诉吃瓜群众,中国地方债那么大也不用怕,因为不用还本,但是要还利息。
任何国家的债务,都是要还利息的,只要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大于债务利息增长速度,就能不断有信用背书的举新债还旧账。
而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最粗暴有效的措施无外乎三种:
1、增发大量货币
2、征税还债
3、出售地方资产还债
债务这个话题引出来了,下面,岱岱就给大家剖析下债务经济。
08 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靠的是制造业和出口,需要加的债务有限,
08 年以后全球经济熄火,中国内需又没培育起来,靠家电下乡无法填大窟窿,中国庞大的生产力找不到需求端,怎么办?
这个只能靠政府来提供需求了。
只能政府加杠杆
而且,主要是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提供需求。
2008 年后地方债务增长加快、两年时间接近翻倍;2014 年修正后的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大规模置换债务等,带动地方显性债务快速增长。
“总结一下,2008 年以后的增长模式实际上是以软预算约束为条件,无节制地进行基础设施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一阶段,据专家估计,银行贷款的 $60%$ 投向了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开发,此时制造业已经得不到金融的有效支持了,对制造业产生了较大的挤出效应,这大大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与质量。”
是的,08 年后,我们主要靠的是地产基建,大量的加杠杆推动经济。数据显示,日本这 10 年左右时间非金融私人部门减少了 1 万 5 千多亿美元债务,“欧猪五国”也在这段时间经历了痛苦的去杠杠过程。
而 08 年后金融危机这 10 年左右时间,中国非金融私人部门负债增加量是美国 4 倍左右,冠绝全球,直到 16 年提出去杠杆。
他们是真实的去杠杠,不像中国只是在转移杠杠,把企业部门的负债转移到居民部门上面,这个过程中债务还是在增加的。
是的,最微妙的一点,那就是地方所搞的土地财政,最终是对居民部门搞转移杠杆。
因为楼市,不仅是货币的蓄水池,更是另一个水龙头。
说到楼市是蓄水池,这个大家肯定不陌生。
说楼市还是水龙头,大家就比较陌生了。
转发一篇文章:
楼市不是蓄水池,它就是水龙头!兼论资产泡沫形成原理(深度好文) 播报文章 关注岱岱备用号
市面一直流传一种“楼市是中国超发货币的蓄水池”的讲法,还经常成为某些网红经济学家为高房价辩护的借口,但事实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 2010 年的事了,当时面对正在涌入中国的海外热钱,会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大的干扰?引起了周小川的关注。他提出了一个“热钱的蓄水池”理论,有人认为它就是股市,有人则认为是楼市。于是楼市是超发货币的蓄水池的讲法以讹传讹地流行开来了。更是成了某些网红经济学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那为什么这个理论能大面积传播开来呢?其实跟普通老百姓的感官认知比较相符合。不是专家都说了吗?今年货币又放水了多少。但是奇怪的是没见物价上涨很厉害呀?肯定是有个池子把它存储起来了咯,否则物价早就水涨船高了。某种意义上还得感谢楼市的“蓄水”功能,压制了通货膨胀?
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其实楼市虽然有部分“蓄水”的作用,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其实就是个超大“水龙头”!
一、此话怎讲呢?这就跟我们现代信用货币发行机制有关了。大家都知道银行是可以通过客户抵押资产来创造“存款货币”的。尤其当房价上涨时,房地产按揭交易本身会创造出大量的“存款货币“。
举个简单例子,甲花了 100 万购买了一套房,过段时间房价上涨到200 万。因某原因,乙以按揭的形式从甲手中把这套房买了过来,乙首付 3 成,60 万,银行贷款 140 万,甲得到 200 万。如果过段时间房价涨到了 300 万,乙又转卖给丙了,丙首付 90 万,银行贷款210 万,乙得到 300 万,乙还清银行贷款 140 万,剩 160 万。
交易前 | 交易后 | |
甲 | 100万 | 200万 |
乙 | 60万 | 160万 |
丙 | 90万 | 90万 |
总共 | 250万 | 美面备用号 |
最终,房子还是那套老破小,但是经这么一折腾,社会货币总量从250 万增加到了 450 万。可见,在资产价格保持上涨的情况下,以按揭贷款的形式交易会创造大量的”存款货币”,而随着货币总量(M2)的大量增加,资产价格上涨预期进一步加强,房价继续上涨,形成正反馈,推动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说楼市是个超大“水龙头”了吧。
二、再说说房产有蓄水功能吗?还是有的,因为在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有多余钱都愿意投资房地产,比如甲买了一套房 100 万,涨到 200 万,卖掉获得 200 万,这两百万他也消费不了多少,继续按揭两套新房。于是这货币兜兜转转还是留在楼市领域。那问题来了,万一他有天想开了,开始及时行乐了,花去买车泡妞了呢?货币不是流入到商品市场了吗?不是会推高物价了吗?
答案是:接盘他房子的房奴乙通过省吃俭用帮他把这部分超发货币通过月供的形式还了回去,变相起到了“蓄水”功能。
但是不管怎样解释,楼市放水的速度都比蓄水的速度快多了。
一头放得多,一头流得少,那泡沫就会越吹越大。其他资产泡沫的形成原理其实跟楼市也差不多。
一切问题的根源出在我们现有的“现代信用货币发行机制”上,以虚高价格的资产作为抵押物创造“存款货币”这个弊病如果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资产泡沫这颗毒瘤就永远无法根除,它会在经济上升期间不断膨胀。
所以,土地财政这种地方加杠杆搞基建的模式,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变成了对居民部门不断的转移杠杆。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全球人民消费率平均水平为 58%,我们中国仅为 39%。
负债驱动经济的本质,除了国内的转移杠杆,还有一个国际的成本转嫁。
吃瓜群众,肯定看过这样一张图。
卖房子的欠一屁股账,买房子的也欠一屁股账,更玄幻的地方债卖地的也欠一屁股。
我真是不知道咋说了,太玄幻了
关注贷货备用号
是的,按照土地财政转移杠杆的逻辑,土地财政是羊毛长在羊身上,是在没有培育出健康内需情况下,通过各种机制逼出六个钱包强行推动需求推动经济发展,那杠杆怎么搞也是转移的,也不会搞的三方没钱啊。
肉烂也是烂在锅里啊,怎么大家都没钱了呢?
宇宙万物,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人类经济活动不过是宇宙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局部,一样遵循这个定律。
2020年9月26日08:23
当买卖双方都得利或者失利的情况下,一定有个第三者失利或者得利的前提,这就是信用货币全球化的杠杆作用。 关注齿岱备用号如果恒大欠一屁股债,地方欠一屁股债,六个钱包上车的人民也一屁股债,那么就肯定有别人,赚了这三方的钱。
比如穷庙富方丈向掏空恒大向海外转移千亿资产的许皮带。
比如坦言“中国房地产是这个时代财富积累最快的行业万达有幸”然后海外买买买出海并购的王首富。
比如前脚甩卖大陆资产后脚入主英国的李超人。
比如,当年一年就下降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魔幻历史。
货币不是一潭死水。
全球化时代,钱是长脚的,会主动去资本认为最有效率最安全的地方。
有时候,他们追求最效率。
有时候,他们追求最安全。
岱宗岱
08年之前,中国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债
务大概需增加1.5个百分点左右
08年以后,中国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债
务需要增加3个百分点,甚至以上
08后中国接盘美国泡沫,走负债发展经济道
路,一道分水岭
所以,现在我们还能接盘美国吗?
卖房子的欠一屁股账,买房子的也欠一屁股账,更玄幻的地方债卖地的也欠一屁股。
我真是不知道咋说了,太玄幻了。
2020年9月26日07:28删除
2020年9月26日10:53
财富一小部分去了五大银行,大部分都以美元的方式到了华尔街以及供养不事生产的美国人。 关注岳齿备用号
08 年后的趋势,很清晰了。
从国际上来看,是货币霸权的国家,对其他国家的代价转嫁。
从国内来看,就是国家内部从部门到人民的转嫁。
这就是温铁军提出的“成本转嫁论”
第一,现实的发展,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特别是资本化与金融化是有成本的,或者说天然是包含负面作用的,发展不是完美的,问题是成本或负面作用怎么处理?往哪儿转移?一个国家若是能够有效地实现了这种转嫁就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否则反之。
第二,在国际范围内,发展的成本由发达国家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包括国家的治理问题乃至政治危机,因此形成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第三,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成本由城市转嫁给乡村,由工业转嫁给农业,由大资本乃至中产阶级转嫁给农民。
四,实现或构成“成本转嫁论”的动力就是资本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制度与机制,包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前者主要或较多地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后者主要或较多地体现在国际上,总体上看,现实越来越是一个被(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
温老的所有学说,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成本转嫁论”可以说,这是温老的一生所学。
岱岱一言以蔽之:
在金融资本主导的游戏规则下,成本转嫁国际上就是强国吃弱国,国内就是上层吃下层。
和自然界大鱼吃小鱼一样的道理。
有人评价:
“温可以说撕开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号称’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所有面纱。解释了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解释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解释了制度成本经济成本的去向,解释了制度收益经济收益的来路,解释了现代金融是怎么玩的,解释了一头牛怎么一边喝着牛奶一边拔两张皮。”
当然,岱岱仔细搜了下,这个成本转嫁,最早提出的人不是他。
是一个埃及学者。
一个埃及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温铁军在国际学术交往中,学习借鉴,并推陈出新。
因为埃及那个学者,主要是用这个理论分析国际。
埃及学者是新马克思主义者,用这套理论各种分析发达国家是如何剥削后发国家的,论证全球化经济秩序是不公平不平等的,埃及学者并没有多么着眼于国内的成本转嫁。
但是温铁军不一样,他的本行是三农,是专注国内的。
他在埃及碰到这个理论,就将其移植到国内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中国每次发展经济,都是从三农提炼剩余价值,这个是成本转嫁,中国每次遇到危机,也都以三农为历次危机软着陆的资本,这是也是成本转嫁,提出中国发展经济解决危机都要靠三农这个后盾,然后写了八次危机。
埃及学者,主外。
温铁军,主内。
成功的将成本转嫁这个理论,打通了国际国内的任督二脉。
岱岱补充这点,不是挖温老的底,只是充分介绍。
再说了,这种学术跨国交流在第二国焕发第二春的事,很多的。
马克思和他的阶级论就是这样的。
现在,人们一谈阶级,就想起马克思。
实际上阶级论不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的。
是法国几个学者最先提出的阶级论。
因为法国的社会阶层划分太明显了,高中教科书都写了法国三个等级。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因为法国情况太鲜明了,所以法国学者最先提出阶级概念,并且最先搞学术研究。
然后身在德国的马克思,在吸收全欧洲思想时,get 到了法国小圈子流行的阶级论,立马如获至宝,将其推陈出新成自己学说中的核心地位。
这才有以阶级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前有马克思借兵法国阶级论,立万世师表。
后有温铁军贯通埃及转嫁说,成一代大家。
你看,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吧,所以,岱岱要大家不仅看道德经这类的国学,更要有国际视野,这样才能打通任督二脉神功大成。
介绍完债务经济,已经债务经济背后的本质,国际国内的成本转嫁论,那么,就要聊到解决的办法了。
是的,就是财政。
美国急财政,中国也急财政。
这是任何债务驱动经济体,都急的事。
关于财政,岱岱旧文介绍的很多了。
很多人都告诉你,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岱岱会告诉你,财政是最重要的政治。
经济都是有周期的,一个国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经济困境,经济危机,可能会经济崩溃,但只要财政不崩溃,政府就不会崩溃,就能撑过这轮经济周期,春暖花开。
历史上多的是因财政崩溃而崩溃的国家,少见因经济穷困而政府倒台的例子。
所以——
政治有一个高纲领,发展好经济;有一个低纲领,稳固好财政。
举个例子,当年清末时期,清朝人口四亿,全球第一,更号称占据全球近 3 分之 1 的 GDP,大英帝国当时虽然工业化,也远远不及大清,1840 年鸦片战争前,按苏联式工农业总生产值 MPS 算法计算,中国约为英国的六倍,法国的十倍,日本的五十倍。
是的,中国的钱比英国的多了六倍,那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也是英国的六倍呢?
恰恰相反。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在 4000 万两左右,其中,兵饷一项就超过 2000 万两。
史料记载:清朝常例军费“占其岁出大半”,乾隆奏章批示曰:“兵饷一项,居国用十分之六七。”
而英国呢,同期的 1840 年,大英帝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接近 9000 万英镑,折成中国当时库平银,约为 2.4-2.7 亿两,是大清的六倍。
是的,按工农业总生产值比,大清约为英国的六倍。
然而,按照政府财政收入比,英国约为大清的六倍。
历史,原来是魔幻现实主义。
为何呢?
对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满清来说,它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田赋收入,占到 $60%$ 以上,而田地是固定难以增加的,商业税和矿税要么没有,要么有也难以落地征收。可以说,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一直都是在分存量蛋糕,有明显的天花板。
而英国那时已迈入近代社会,工业化机器轰隆巨响,国民丰衣足食,除了农业税和商业税,英国还有消费税,并首创所得税,税基多税率稳,分的蛋糕有存量有增量,国富而民足。
更令人无语的是,同时期英国的军费预算,正好与大清的年度财政收入相当。也即是说,物资丰饶、天朝上国的大清,全年的财政收入只够英国政府的军费支出。
财政之重要,已经不言而喻。
财政之奥妙,需要一探究竟。
大清和英国强烈的对比,告诉吃瓜群众。
农业国的财政税率,远低于工业国。
如今,全球国家基本都步入工业化现代化时代,没有的也是在摸门槛。
现在地球上的情况是,大部分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在 GDP 的 17%-22%之间。
这个 22%,基本是工业化国家在现有体制现有技术下,财政的天花板。
还能再加吗?
理论告诉我们,还能。
因为,当农业国进化为工业国,财政之于 gdp 的比例会大大增大。
当工业国进化成信息国呢?
是的,信息时代,大数据,大大降低了征税成本,只要你愿意,可以用技术让大部分偷税漏税无所遁形。
比如金税四期。
用信息技术,把之前偷税漏税的补上,全球最高 $22%$ 的财政 gdp 占比,就能再多几个百分点。
当然,财政收入占比,不是越多越好,那样是国富民穷,越加边际效益越低,到了临界点后,对国家利益甚至能是负效益。
所以,我们有分寸。
吃瓜2021/12/23 16:13:55
电商征税去年还是什么时候就喊过,不是有人说实际没有实施吗,情况到底如何啊?吃瓜2021/12/2316:13:55
电商征税喊了几次,也被叫停了几次,因为大部分电商是挣扎在温饱线上,而且电商前些年刷单成风,一旦大数据查税刷单的也必然要加税,那些中小的可能都死掉,所以叫停了几次搞不下去,这次是借刀杀人,借着吴亦凡掀起的文娱圈整顿,将网络主播直播带货那些巨头查税了,杀肥羊不搞小鱼小虾,至今也没有大规模的电商普征,可能要搞,也会搞一个很高
的免征点吧
看到薇娅的新闻,特地去税务机关询问了一下,我们这种电商小户要怎么缴税,税务机关在查看了我们的营业额后,给我们申请了500元的电商贫困户补贴 ,并一再嘱咐我们,要活下去
湖州市·国家税务总局湖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2分钟前
而美国,就没有我们中国这样有分寸了。
贩毒、抢劫,要交税?
)播报文章关注岱岱备用号
最近,在美国国税局(IRS)的《2021 年联邦所得税指南》中增添了新的条例——“如果你偷窃财产,必须在你实施偷窃的那一年的收入中报告它的公允市场价值,除非你在同一年将其归还给财产的合法主人。”
此外,因进行非法活动,例如贩毒、受贿等所得的不法收入也必须上报给国税局
NEWS
WATCH NOW 三
TAXES
Don’t forget to declare income from stolen goods and illegal activities,IRS says
“If you find$1 on the street or embezzlefrom your employer,that’s all taxable income,aswell asyour paycheck from flipping burgers at McDonald’s,one taxpreparersaid.
美国这吃相啊。
简直没谁了。
所以今年年终奖少了的瓜友,不要多埋怨,看看美国的吃相。
中美其实都是债务驱动,财政都抓急。
最后,聊下 08 年那件事。
岱岱可能是时政圈最早说 08 接盘的事,后来各个时政号都聊 08 都聊接盘了。
20 年 8 月写的文章。
而有这一章,含金量可能更高。
因为这一章,岱岱要讲最近以及未来可能尘嚣甚上的“中国救美国
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泡沫严重,中国当时有几千亿美元的两房债券利益,中国如果抛售,无异于让美国跌的更惨,而且那时俄罗斯方面已经和我们北京沟通了,要中俄联手,看美国玩火自焚。
美国收到中俄可能异动的情报,保尔森飞到北京进行战略游说,待了很久,而且是几小时就直通白宫汇报最新动向信息。
当时我们内部有人说“救美国就是救中国”,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拒绝了普京,大放水承接了美国泡沫,中国房市一路飙升,社会投机性更加严重,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而中美携手,也只是将08危机延后掩盖了而已。
一直延后掩盖到今天。
而现在,再也掩盖不住了,又到了美国泡沫危机的时刻了。
当年,我们做了苟住一波接盘发育的国运选择。
如今,美国加息在即,还有人要我们继续接。
高盛:拯救世界的重任再次取决于中国,维持“超配中国股票”
相比美国,高盛认为中国经济在疫情背景下表现最优,中国财政政策的可实施空间还很大。高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达到了65%的峰值。在目前相当于GDP的37%的水平上,如果以之前65%的峰值为上限,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似乎还有扩大的空间。
呵呵,又想让中国大放水接盘美国泡沫啊。
与此同时,美股历史性泡沫,正逢我们会议敲定对美关系转向,所以美国方面和国内一些亲美派,仿佛都看到了中美破镜重圆的曙光。
各种配合美国方面的言论都出来了。
比如重点唱衰中国内循环不行,内循环是被逼的,是过苦日子,中国还是要拥抱世界拥抱美国。
中国被迫启动内循环会带来什么?
2020-08-03 17:01
世界工厂能够内循环吗?
文 $/$ 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内循环,实际上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心关注岱岱备用号
岱岱一言以蔽之,打击内循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为中国和美国接盘做舆论铺垫。
就像年初两会前鼓吹无限放水的财政货币赤字化一样。
说到底还是像我们中国再和08年那样,大放水为美国接盘。
财联社电报
2020-08-1620:26星期日
人民币大新闻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肖钢: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
财联社8月16日讯,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表示,中央强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具有枢纽地位,凸显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这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实现经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肖钢设想,中国资本市场将会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可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在 2020 年,岱岱就写文,明确了。
岱岱再一言以蔽之我们的主张:
我们只想和美国约炮
美国却想和我们结婚
那我们怎么回应呢?
一张图送给美国华尔街:
当然,有人说,还是大放水接盘美国泡沫吧,中国不是需要高科技吗,不是需要芯片吗,和美国谈嘛,大放水换取美国高科技,和自己的发展时间,这样不动刀动枪,多好。
唉,真的是政治天真。
08 年我们大放水接盘美国,谈的一个利益交换,就是我们在南海的
正当利益,结果美国有放任我们在南海的正当扩张吗?没有,重返亚太,拉拢菲律宾,搞个 tpp,美国拿了我们的好处后就是翻脸不认人。
更别说什么高科技转移了,美国就是渣男本渣,拔屌无情,08 年我们上过一次大当了,还要上当?
大放水承接美国泡沫,美国高科技也不会给我们,最多就是争取到
一段中美和平发展期,还是要我们自己努力攀科技树,然后大家十年后再大战一场。
然而这段用国家利益换取的中美和平发展期,可能对我们战略意义不大。
岱宗岱
跪是不可能跪的
岱宗岱 08-14 19:4
跪了美国也不会给高科技
岱宗岱 08-14 19:±而且跪了大放水,人民财富转移分化
岱宗岱 08-14 19:4大家都投机
岱宗岱不去做科技
08-14 19:2
岱宗岱 08-14 19:2任正非说的好,房地产害死人
岱宗岱 08-14 19:4
那些说我们大放水救美国一把,争取到发展时间来升级科技
岱宗岱是不现实的
08-14 19:4
岱宗岱 08-14 19:4大放水,都去投机了,没人安心做科技 关注岱岱备用号
岱宗岱
格力空调说是中国造,后来还不是买了好多房子?
岱宗岱
08-1419:4
这是人性,爬科技树本来就是前有狼后有虎的时候才怕呢岱宗岱 08-1419:5
大放水不等于能点亮科技树
岱宗岱
08-1419:5
适当且方式正确的放水,才是
岱宗岱
08-1419:5
防水承接美国泡沫一要不到美国科技,二社会投机自己也无法沉下心爬科技树 关注岱岱备用号
08 年约过一次就算了,还约?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或者3690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备注来意)
是的,面对 2022 年的加息风暴,面对美国对中国的威逼利诱,面对国内一些人的居心叵测的不断鼓风,我们该怎么选?
我们是跪着当狗,还是站着做人?
一张图说话:
关注岱岱备用号 吃瓜群众,见字如晤
公众号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