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哲思丨东西哲学差异化原因_一
文章目录
今天,讲量变引起质变。
讲这句基本妇孺皆知的哲学术语,岱岱喜欢用上帝视角。
东西方哲学,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很多,但殊途同归,基本分三大类。
一个是自然观察。
一个是社会观察。
一个是想象观察。
自然观察很简单。
比如,周文王看着月亮的阴晴圆缺,在周易写下:“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得出了朴素的辩证法。
比如,老子指着自己的牙齿舌头对孔子传道:“舌头柔弱却长存,牙齿刚强却早凋,此柔弱胜刚强也。”
这些自然观察的智慧处处体现在东方哲学中,比如“一根木容易折断一捆木折不断”,教育人民要团结是力量,比如春夏秋冬四季节的转换告诉人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社会观察也很简单。
比如,各代儒家从秦二世而亡得出“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教育统治阶级要爱民才能统治长久。
比如,庄子指着人流不绝的路旁一棵大树说:“此是无用之木,砍伐它当不了木材,所以树能一直存活长大”,得出“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的无用之用理论。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就用“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例子,推导出人君需要广纳言论的认知。
比如,老子通过对三代垂拱而治的描述,得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好的政治形势。
想象观察,则属于庄子的特殊贡献,只有庄子是中国想象观察的集大成者,但后继无人,而西方在这个路线上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比较复杂艰涩,岱岱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我们今天,主要聊社会观察和自然观察。
哲学从来不可能是无根之木,必然是人类长期从自然实践社会实践中吸取经验知识得出的。
观察自然环境运行,观察社会历史推演,是人类得出哲学思考的最大来源。
但东西方有着很大差异。
这里的社会观察,中国哲学家最喜欢用的还是观察历史。
因为中国历史太悠久了,而且历史记载发达详细,那些历史故事又对听众来说耳熟能详,所以任何人都能从汪洋大海的历史典籍里找到他需要的历史案例,来证明他的哲学学说,听众也一听就懂这种历史典故的梗,因此论起东方哲学的社会观察,基本等同于历史观察。
而且,还是仅限于中国历史的观察。
因为中国地缘太特殊了,上面是蒙古高原,左下是青藏高原,东边是汪洋大海,就靠河西走廊和狭长的丝绸之路对外有文化交流,但因为路线过长导致外国文化影响不到中国本土。
其他的什么日韩越南匈奴鲜卑,长期是落后文化,这导致中国学者从其不睁眼看世界,不去研究周围文明形态。
的确也没必要研究,因为周边文明要么原始文明不会让华夏仰望,要么是华夏文明的次生文明懒得观察,所以中国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华夏本位理论。
用孔子的话就是,华夷之大防,用唐玄宗的话就是,贵中华贱夷狄。
这个就限制死了中国哲学的社会观察对象,只有5000年的中华文明本身。
而最最关键的,是这5000年历史并没有客观务实的记载。
三代乃至夏商周的事迹,如果能得到准确记载,那么后世的中国哲学家自然能从这种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中得出社会演化的思考。
但没有。
儒家将三代的历史涂涂抹抹,变成了禅让制,变成了垂拱而治,变成了上古时代和和睦睦的大道之行也,并且不允许人去追求历史的真相。
所以那本《竹书纪年》被斥为伪造,古文献揭穿了“禅让”是儒家编造的谎言,“真相”是:“舜杀尧、禹杀舜、启杀益。伊尹杀商王太甲”。
这种历史是更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毕竟大家都是人类,遵循同一套社会演化规律,从原始社会到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别的人类都是铁与血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推动社会进化,就中华文明是温恭贤良让的禅让,是靠圣人力量推动社会进化?
儒家这种为了维护理论统治而故意错误的历史叙述,导致了严重后果,根本不给华夏后人用历史观察来得出正确思想认知的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的社会观察,有三大特征:
1、 社会观察以历史观察为主
2、 历史观察仅限于本国历史
3、 本国历史失去真实产生误导
这三者共同导致了中国哲学迟迟突破不了儒家理论的桎梏,只能在儒家的盛世乱世理论中打转,意识不到社会演化阶级形成生产力水平等基本哲学概念。
看完东方,再看西方。
地理是哺育文明的子宫,西方文明其实是一种杂交文明。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古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文明起步落后,深受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影响。
换言之,所谓的西方文明,在千年前实际上是埃及文明两河文明的次生文明。
类似于古中国旁边的韩国越南那样。
哲学家杜兰特也意味深长的说,希腊地图仿佛一只深入地中海的手,不断的从埃及两河地区捞取文明结晶。
类似于古中国旁边的韩国越南那样。
当年古希腊的柏拉图因为雅典待不下去,就出逃,去了两河去了埃及。
柏拉图的人生经历几乎和孔子一模一样,一样的周游列国。
但孔子周游列国,还是去的一个华夏文明的列国,而柏拉图能去异域文明的埃及两河。
正是将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对比分析后,柏拉图才有了他理想国的思想结晶。
所以,西方古典文明并没有生成古典中国那样的华夏文明主体论,一直保持对周边文明的学习态度,伏尔泰等人还曾一度跪舔中国,认为中国是最完美的文明存在。
直到工业革命殖民全球后,西方才兴起那种西方文明全球第一是人类之光的脑残理论。
正是在这种杂交文明下,西方文明的哲学家的社会观察对象,不止于本国文明视角。
这是第一特征。
第二特征,是西方文明有绝佳的观察机会。
人类文明发展,是层次不齐的。
当黄河流域的炎黄祖先在转型农业社会时,西欧的日耳曼人还是原始野蛮人。
当拉丁美洲的玛雅帝国还造不出轮子时不要笑话他们,太平洋岛国上还有连原始社会都没进入的氏族部落。
即使是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当我们1949年建国时,东北的某些地方还有处于原始部落的鄂伦春人,大西南的横断山脉里还有走婚族的母系社会。
这些原始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在建国后都被我们暴力拉升生产水平,直接越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现代文明了。
这种大范围内的文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给观察者的哲学家们提供了绝佳的观察样本和研究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西方人拿到了,中国人没有拿到。
因为西方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将全球联了起来,不仅放眼世界还亲自去全球走了一遍,但中国人自郑和下西洋后就闭关锁国无问西东。
换言之,就算郑和下西洋持续,我们中国也很难有希望研究东南亚文明的发展状态,因为儒家的华夏主体论,让我们对其他文明不屑一顾。
却不知道即使是哪些落后野蛮的文明,也蕴藏着文明兴衰的密码,谁能解密这些密码,谁就能掌握文明进步的密匙。
全球范围内,按照文明的生产力水平划分,马克思恩格斯划分了原始社会,有奴隶制社会有封建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给全球文明制作标准。
太平洋某岛国有原始的一夫多妻制,而且当地原始宗教要求丈夫死亡后女性殉葬,西方冒险家曾救出一位即将殉葬而死的部落女性,但该女性没有感谢西方人,反而千方百计回到部落自动求死殉葬,这让西方人瞠目结舌。
这些特殊景象,融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心理学大家荣格,年轻时的梦想却是当考古学家,他曾到新墨西哥附近旅行访问当地印第安人,还去非洲探险,途经肯尼亚和乌干达等地,最后到达埃及,一路收集研究各个文明的象征意识,将考古和心理学结合起来。
最终,这趟文明跨度千年的全球旅行结束后,荣格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集体无意识”,这种“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
荣格一举超越弗洛伊德成为心理学大师,世人如此评价荣格集体无意识的伟大:
“心理学是一趟大河,弗洛伊德提出的个人潜意识是这条河的湍急的河水,可观察难掌握,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则是河水下面坚实的河床,千年不变一直在那里。”
我们中国五千年,难道就出不了马克思荣格这样的天才吗?
有的,中国五千年来,肯定诞生了不止一个马克思荣格。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马克思荣格生在中国,他们的可观察历史对象,就只有中国5000年历史标本,还是一个被涂抹的面目模糊的历史标本。
马克思怎么得出阶级社会变迁理论?荣格怎么能发现集体无意识?
没用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你就是伽利略那样天赋异禀,你没有望远镜你也研究不了天文学啊。
你再看王阳明,格物致知,对着竹子格了一天把自己病倒了都没得出什么。
但你要是给王阳明一个显微镜,让他用显微镜观察竹子的横切面,王阳明就能看到纤维看到叶绿体,就能成为植物学家!
中国社会观察长期以来的三大弊端,导致了中国的马克思荣格们手里没有望远镜没有显微镜,无法有效观察。
这就是西方哲学比东方哲学得天独厚的地方。
东方哲学的社会观察:
1、 社会观察以历史观察为主
2、 历史观察仅限于本国历史
3、 本国历史失去真实产生误导西方哲学的社会观察:
1、 社会观察不仅以历史观察为主,观察扩展
2、 历史观察升级到文明观察,全球视野
3、 大航海时代全球文明发展层次不齐对比极其强烈,提供了绝佳观察样本假设,东西方诞生的天才数量是大概相同的。
但是,西方哲学提供了更多望远镜显微镜,提供了供其成长的土壤,而东方哲学没有提供这些, 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西方哲学更新换代,而东方哲学走进死胡同。
荀子就知道这个道理: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西方哲学在社会研究领域对东方哲学的碾压,就是因为更有土壤,更能让人善假于物。
当然,我们可以自我安慰。
黑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还不是从我们老子的道德经传过去的?
西方哲学还不是偷师我们东方哲学?
这个说法当然可以自我安慰。
但这个话值得深思。
你家祖传的学问,在你手里没有发扬光大,结果被偷学的人发扬光大了,反过来还传到你家成为你的宗旨主义。
然后你大言不惭的说他们西方哲学算什么,我老祖宗当年就搞过的。
请问,这不是说你老祖宗厉害,但你这个后人废物吗?
更别说行家都知道,老子道德经的是朴素辩证法,而马克思的是唯物辩证法。
老子集中体现在三个命题上:一是强调“有无相生”,二是强调“反者道之动”,三是强调“大小多少”(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这三个命题的关键,在马克思这里都得到了重量级的拓展和进化。
“有无相生”,升级为矛盾的 “对立统一”
“反者道之动”,升级为“否定之否定”
“大小多少”,升级为“量变引起质变”
辩证法从老子发展到马克思,从一种直觉经验上的认知判断,一种简朴的观念表达,变成了精密科学的宏大理论体系。
这不是偷学不是发扬光大,这是拓展进化了。
朴素辩证法是无法指导实践的,因为过于经验化,缺乏根据及论证,无法指导实践,老子指导个人社会实践的是还是无为之治,而不是朴素辩证法。
但唯物辩证法得出唯物史观,在宏观上指导实践,成功建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请问,毛主席当年在窑洞里写出《实践论》、《矛盾论》并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三大战役时,毛主席经常翻的书是道德经还是马列著作呢?
既然辩证法源出中国,为什么不是中国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出进化升级的辩证法,反而是飘扬过海的西方哲学家搞成了呢?
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结果导向,可以导出我们东方哲学发展的路子,出现了大问题。
社会观察方面仅是其一。
其后的自然观察和想象观察,我们后续再聊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备注来意)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