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看起来很复杂深奥,其实就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生产,一个是消费。

西方有谚语:如果会说需求和供给,鹦鹉也能成为经济学家。

全球经济,是广大其他国家原材料能源输出地, 中国中低制造世界工厂,欧美高端制造主要消费市场。

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都是靠外头,消费市场,也是靠外头。

所以,有种概念是能源安全。

因为西方企业家一算账,发现中国进口量的确很大,但是基本进口的都说能源和原材料乃至芯片,剩下一些奢侈品。

真正适用于人民消费品的进口额度,是很低的。

有种说法是中国14亿人只有2亿人有消费能力。

中国提振消费最有力的时代,不是新时代,而是上个十年。

上个十年,提了三次最低工资。

2003年,中国最低工资是600块。

2013年,中国最低工资是1500。

2022年,中国最低工资是2200。

上个十年,最低工资增长, $150%$

这个十年,最低工资增长, $46%$

这个十年,的确没有补上历史欠账。

广大人民,没有享受到发展红利,导致内需十分不足。

13年后,不是没有意识到内需的问题,但是上面走了一条别样的提振内需路线。

就是普惠金融,消费贷。

用泛滥的消费贷,去透支年轻一代的消费,13年后曾有过三四年时间, 中国消费异军突起,然后戛然而止。

就是消费贷的泛滥,90后平均负债12万。

统计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万,入不敷出的背后,是财商教育的缺乏 播报文章

导读:2019年的一份调查资料中显示,在90后一代的负债结构中,消费类信贷是占比最高的信贷类型。


数据来源:尼尔森《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2019年11月)》

在个人上发展消费贷,在家庭上 搞房贷,这样法子的提振内需,最终是竭泽而渔。

导致现在中国内需,是完全的惨不忍睹。

其实,除了房贷消费贷外, 中国内需不振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帮错了人”。

上个十年,重点是帮农民工。

这个十年,重点是脱贫攻坚。

老一代人经历过上山下乡,他们对农民是很有深厚感情的,是很自觉的补历史欠账,一棒接一棒,把老乡们戴起来。

上个十年,帮农民工。

这个十年,帮农村贫困户。

但是,农民工和农村贫困户,经济属性是不一样的。

1、农民工比农村贫困户人数更多,规模更大。

2022年,中国还有2.9万亿农民工,如果算上产业工人,十年前农民工更多。

而农村贫困户有多少人呢?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亿。

农民工,近三个亿。

农村贫困户,一个亿。

前者是后者的三倍,人数更大。

2、财富积累不同。

上个十年,房地产黄金发展,吃肉的是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喝汤的是房地产。

但是,国家也让农民工喝上了汤渣。

房地产大火后,大学生赚钱比不上工地搬砖一天几百块的农民工。

上个十年总理出马帮农民工讨薪,导致工地老板欠谁的钱都不敢欠农民工的钱。

甚至,莆田医院对内洗脑医生说,你别看农民工穷,人家一年能攒七八万,比你们大学生还有钱呢。

是的,上个十年的楼市火爆,是一场几十万亿的财富盛宴,农民工就算是只喝到汤渣,那也能保证一个农民工在当牛马十年后,至少能攒下20万-50万的积蓄。

如果是一对农民工夫妻双双挣钱,他们当牛马二十年,只要不赌不生大病,这辈子就稳了。

回老家建一栋房(自家宅基地不用钱,就建造费和装修费,50万能建农村豪宅了)

一辆代步车(国产车10万出头)

供孩子读到大学(寒门子弟读书10万多)

留自己基本的养老钱(农村种菜养鸡自给自足,养老钱有10万即可)

这是大部分农民工的人生轨迹,辛辛苦苦二三十年,赚个七八十万辛苦钱,他们可以有房有车有养老钱,能供孩子上大学。

只要这一对农民工夫妇不生大病,只要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后不要父母的养老钱去大城市贷款买房。

这一对农民工夫妇,就能用二十年的吃苦,换来人生最后二十年的岁月静好。

而这个群体,有三亿。

这三亿农民工,通过国家的政策针对性倾注分配后,就变成了有效的购买力。

他们要在老家建房,刺激了需求。

他们要买代步车,刺激了国产车的发展。

他们要供孩子上大学,贡献给了教育产业。

乃至08年后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内需不足要刺激经济,上面也是想到养了10年的农民工兄弟手里有钱。

纷纷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优惠农民。

那时候为什么能各种下乡?

还不是因为国家调整分配关系保证农民不被欠薪,用10年养育好了这个有基本消费力的群体。

上个十年对中国内需市场最大的挖掘,不是什么3亿中产。

3亿中产的财富基本都是绑定房地产,他们的财富是虚的。

北上广深住着一千万一套房子的中产家庭,扣除房贷后的消费能力其实堪忧,现金流更是紧巴巴,因为上了杠杆。

中国上个十年真正培育出来的有效消费力,不是三亿中产,而是三亿农民工。

这三亿农民工群体,才是真正有房没房贷家里能拿出十几二十万现金的家庭。

才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根基所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15年后淘宝和京东都开始搞消费升级,买高端产品,结果一直无法突破。

最终,拼多多靠着深耕城镇农村搞低廉产品,实现了对京东淘宝的超越。

拼多多对淘宝京东的成功,本身就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根基不在城市,而是在城镇农村。

但是,这三亿农民工家庭,也被收割了。

16年中国楼市暴涨,这轮楼市暴涨的最大恶果不是北上广深翻一番。

而是广大三四线乃至十八线城市都爆涨了。

这一波直接将城镇农村人口都收割进去了。

之前那些在村镇有自建房的人,眼看县城楼市大涨,都纷纷上车,拿血汗钱去县城上车。

为什么?

因为你在县城没房子,你孩子就没办法结婚,县城有房而不是乡下有房,是县城相亲的硬条件。

因为地方政府在驱赶城镇农村的人去县城,为房子接盘,城镇乡村的学校都在合并关闭,孩子都赶去县城。

本来这帮人能靠着十几二十万的血汗钱,过好下半辈子。

但16年那波将这批最后的韭菜斩尽杀绝了。

农民工群体,在历史上接盘了中国两次危机。

一次是08年各种下乡。

一次是16年二三线爆炸接盘县城地级市楼市。

中国能渡过这两次危机,要庆幸自己当年决策房地产时,让这个群体喝上了汤渣。

但是,这个十年扶持的城市贫困户,主动无法作出这样的危机兜底贡献。

因为城市贫困户,不如农民工群体有钱。

他们本来就是农村赤贫户,就算脱贫后,一个月就是一两千的工资,能有最低生活保证,但没有多少消费力。

他们就算肯努力去工地搬砖,也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实现原始积累,存上十万级存款。

他们刚脱贫,离致富,还很遥远。

而且,农民工群体是自建房,自己花钱建的,还有装修,这是市场的消费行为。

但这个贫困户的房子,是国家分发的,装饰啥的都安排好,这是政府的决策行为。

综上所述。

上个十年和这个十年,都努力给农村补历史欠账。

上个十年是拉一把三亿农民工。

这个十年是拉一把一亿贫困户。

都是好事。

但是经济学上来看,我们费尽心思拉的三亿农民工,比一亿贫困户,更有消费力,更能承担内需功能。

乃至在接盘危机上,三亿农民工都接盘了两次危机。

而我们费尽心思拉一把的一亿贫困户,无论在创造需求还是接盘危机上,都远不如三亿农民工。

所以岱岱今天有感慨。

我们这个十年用心消灭赤贫扶持一亿贫困户,在经济意义上,对中国的经济长远发展,意义其实是很有限的。

属于是投入很高收益很少的行为。

上个十年培育三亿农民工群体,两次接盘经济危机,反而是投入很少收益很高的行为。

但是,政治不能用经济量化。

我们实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小康社会,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这样的意义,怎么伟大都不为过。

我们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

只有资本主义,才将人视为生产的机器,视为需求的一方,才将一个不能生产不能消费的人不当人。

我们是社会主义,所以即使投入高收益低,我们也要做。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

这一次经济危机到来的话,我们拉一把的赤贫户是无力接盘的。

而三亿农民老乡也表示,这盘再也接不动了。

我们得考虑其他阶层,培育其他群体。

但可惜的是,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局限。

上一代人的伟大,在于对农民群体抱有无限的感情。

上一代人的局限,也在于只对农民群体抱有无限的感情。

在那代人的经历中,农民和城市,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

只要是城市里的,哪怕是混的再怎么差,都是好过农民。

也的确,那时候奉行工农剪刀差,农村补贴城市,那时候经常说农村人吃不上饭饿死,就没听说城市里有饿死人的。

农民付出太多了。

他们经历过上山下乡,或者本身就出自农村,所以对农村抱有无限的感情。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现在的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基本达标。

你再投也提升的边际效益不太大。

而且基本固化,家族联姻,土豪垄断。

你再投,也是肥了县城门阀,肉进不到平民嘴里。

加上县城对农村乡镇吸血。

你再鼓励县域经济发展,无非是换了一层皮的鼓励县城房地产,搞虹吸,是对在农村乡镇还能安居立业的老百姓的折腾。

综上所述,岱岱觉得,不要再重点折腾农村乡镇了。

先把这些地方的门阀统治土豪垄断整治完,再去弄发展,不然越弄越是对人民有害。

但有一个群体,被大家所忽略。

那就是城市贫民。

城市贫民是啥?

你走出家门,逛一天。

下楼,你看到大楼里的打扫卫生的阿姨,他们是城市贫民。

出小区门口,你看到的门卫保安,他们是城市贫民。

你在早餐车前买一份早餐,他们也是城市贫民

去超市买菜,超市的售货员打包员,他们是城市贫民。

走在街上,你看到的扫街的城市环卫工,他们是城市贫民。

你走进一个城中村,密密麻麻的握手楼中,住着的很多都是城市贫民。

乃至你看到街上行色匆匆风声朴朴的各种销售,除了少数业绩好除外,其他吃底薪的,也属于城市贫民。

这个群体,很分散,却庞大,他们是大城市这座金字塔广大的地基。

这个群体,却被长期忽视。

因为顶层一直是农民情节忽略了他们,因为一直以来的城乡差距固有印象疏忽了他们,因为城市光鲜的表面掩盖了他们的落寞。

所以,这个庞大的群体,被长期忽视。

如果按照联合国的计算标准,那么我们中国的穷人有10亿之多。

其中7亿在农村,3亿在城市。

可是,他们过的一点都不轻松,一点都不比农村人轻松。

直击ofo退押金现场:抱孩子的母亲流泪倾诉,我挣这100块容易吗?

2018-12-1809:04:05来源:热视频

2016年,为筹钱给儿子治病,63岁母亲跳楼骗保,却不知保险已过期

2022-09-1216:39:36来源:大王饶命 $\circledcirc$ 山西

深圳一男子失业后崩溃大哭;除了房子和房贷,我连100元都没有!

2021-01-1114:56:31来源:互联网科技周刊

举报

农民工欠薪 ,能让总理来帮讨要。

城市贫困户生活困难,有谁能帮帮他们呢?

中国城市化已经高达 $70%$ ,这个城市贫民群体,将近3亿人,堪堪和三亿农民工一体。

或者说,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农民,是背井离乡来城市工作但无法融入城市的农民。

他们的基本工资,可以提一提吗?

他们的劳资纠纷,可以重点关注下吗?

他们的住房焦虑,能通过廉租房缓解吗?

他们的消费需求长期被压抑,能通过一定的消费券和财政补贴来引导释放吗?

这个群体所在的城市,相比农村县城有更多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引导他们释放其消费需求,比引导农村更省心省力。

这个群体,本身就自带一定生产就业技能,有专业技能培育提升的空间,可以引导就业。

现在就业不行,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另一方面也是就业结构不平衡,有的行业供不应求,有的行业供大于求。

对这个群体的培育引导,可以缓解就业结构的不平衡。

不奢望用脱贫攻坚的力度去拉他们一把,只要给些基本的扶持就够了。

这个群体,是有可能复制三亿农民工那样的低投入高收益模式的。

只要拉一把,都不需要给肉吃给汤喝,给汤渣,他们都能发育起来。

中国大厦林立流光溢彩的城市里,有多少披星戴月的打工人,有多少拼尽全力才能堪堪生存的老百姓。

妻子26岁

21天内曾带儿子看病2次购买母婴产品3次,还买了7次包子

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

流调中的省钱打工人连续4天中午吃馒头

到姚寨沟口公交站附近工地卸货,11:15乘11路公交车前往盘旋路,12:00左右在汽车东站门口买馒头, 后前往盘旋路临时劳务市场,17:00左右返回江南银龙酒店附近出租屋再无外出。7月19日7:00左右骑车前往盘旋路临时劳务市场,9:00左右骑车到东江(具体地方记不清)搬家,10:30返回盘旋路临时劳务市场,12:00左右在汽车东站门口买馒头 17:00左右返回出租屋,18:00左右前往区一院给母亲提饭,18:30左右返回租住屋。7月20日7:00左右骑车前往盘旋路临时劳务市场,12:00左右在汽车东站门口买馒头 后前往盘旋路临时劳务市场,18:00左右返回出租屋。7月21日7:00左右骑车前往盘旋路临时劳务市场,7:30左右前往武装部隔壁院子干活,9:00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大。

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局限。

上代人,对农村抱有无限的感情。

但不应该只对农村抱有无限的感情。

说到底,现在9在农村有地的人,还算是有退路的小有产者。

这些在城市居无定处衣食无着的人,一个月不上班吃饭就有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70%$ 以上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贫民这个群体只会更加庞大。

我们一直努力维系农民群体的福祉,是好事。

但很怕有一天,没有人关注的这个城市无产阶级,在长期的被无视下,成为社会不稳定最大的因素。

所以,岱岱希望我们改掉之前的老思维,将视野从农民拉回到城市,拉一把这个城市贫民群体。

改革开放初期,顶层设计有两步走规划。

第一步,农村改革,端好饭碗。

第二部,城市改革,搞好经济。

岱岱希望,共同富裕这个伟大事业,也能有两步走。

第一步,我们已基本完成的,乡村振兴。

第二部,我们需要完成的,城市扶贫。

进一步,可以以人为本造福人民,也更好培育完善消费市场,为危机未雨绸缪建好蓄水池。

退一步,可以消弭社会不稳定因素,为社会安全渡过经济周期打基础。

此两者,岱之所愿也。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