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供销社很火。

10月中旬,媒体披露湖北省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基本上覆盖全省乡镇。报道指出,早于2015年,湖北省便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以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为重要目标。7年来,湖北全省基层社从696个迅速恢复至1373个。

湖北并非孤例。从湖北到宁夏,从宁夏到重庆,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紧锣密鼓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这个曾在计划经济时代大放异彩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建。

一些瓜友很担心,这是不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怎么说呢,这个感觉,对,又不对。

供销社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里,还是和刘士余有关。

2016年03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3]
2019年01月,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主任。[4-5]

是的,重要人物刘主席,从实权部门转去了供销社部门。

让一度冷清的供销社成了热门词。

还记得大连同行当时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说这样的转任是重用,不要小看供销社,这代表供销社要大发展了。

然后大家都知道,刘士余在所谓的“有大任务”的供销社任上,出事了。

涉嫌违纪

2019年5月19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士余同志涉嫌违纪违法,主动投案,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7-8]

从转任到出事,不过4个月。

这时候回看他转任供销社,就完全不是重任重用的意味,而是调离重要岗位,找一个冷门衙门等待处理的模式。

岱岱给大家捋一捋供销社吧。

供销社红火在计划经济,在改开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乡镇经济活跃的80/90年代,还算能有一席之地。

但到了加入世贸后,供销社基本就是死水,活死人墓,基本没有竞争力。

但这个供销社属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毛细血管,是国家对基层特别是农村乡镇拥有经济手段的最后保证。

加上人数也多,政治从来都是创建一个衙门容易,裁剪一个衙门困难。

所以世纪初就半死不活的供销社,一直都没有撤销。

好死不活的赖了十多年,在15年的时候,上面做国家规划,关注到了供销社。

那时候上面对供销社的考虑,还没有明确。

当时争论点在于,供销社在日渐消亡。

上面到底是放任消亡促进消亡,还是说拉一把别让这个衙门死透。

供销社还不至于冗余太大耗费钱财,上面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没办法看五年后十年后的事,万一留着供销社后面有用呢?

本着这种留着万一有用的想法,15年那时,国家走一步看一步的,决定留下供销社这个半死不活的衙门,阻止供销社的日渐消亡。

于是,2015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慢慢在农村恢复供销合作社。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了阻止供销社的日渐消亡,中办特意出了文件,供销社县级以上全部参公。

2015年4月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该《决定》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改造,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综

第15条明确规定的稳定县及以上供销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一条参公,救活了日渐消亡的供销社,留住了最关键的一口气。

开头说道的湖北供销社发展历史,就是从15年开始救活供销社的。

但是,供销社留住后,该干嘛呢?能干嘛呢?

供销社不知道,上面的决策层也不知道。

所以供销社那些年一直有个说法,说自己是守摊子,等政策。

“我本来快死的衙门,国家搞活了我,那我就总归是有用的,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我有什么用该干什么,但未来总会用到我的,我就守好这个摊子等就行了。”

这一等,就好几年。

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搞大部制,几乎全部部委都改了,供销社虽然级别是正部级,没有供销社比较大的、针对机构的改革身影。

说明国家在15年留一口气给供销社后,直到18年,都没有想到供销社这个能干嘛。

更能佐证这一分析的,是刘士余的空降。

当时要调离刘士余处理他,这种一般都选择冷门衙门边缘单位,而上面选择了供销社。

说明在19年5月的时候,国家都对供销社没怎么上心。

供销社是很难受啊:

“我15年的时候快死了,你要么就让我好好的死,要么就让我痛快的活,你救活我后却让我守着摊子吃干饭,我这一守就从15年守到了19年,这是什么事嘛!”

“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啦老大!”

别急,历史转机,就快到了。

2020年5月,和美国贸易战开打一段时期后的我们, 已经深感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去的我们,开始正视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美关系真的回不去中国没有外部市场后,中国该怎么办?

于是,在2020年5月的局会议上,我们正式提出了一个概念:内循环。

是的,20年上半年,全国都在探讨内循环这三个字的意味。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内循环的前提,就是中国对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去,作出了判断,也做好了准备。

而内循环提出后,朝野上下,都在摸索内循环这个东西怎么个搞法。

这时候,国家突然发现已经等了三年又三年的供销社,仿佛有些用。

毕竟,消费和投资是内循环的两个主要方向。

科技领域的国产替代,是内循环投资方向的重中之重。

而城乡经济,则是内循环消费方向的重中之重。

供销社,就是乡镇农村消费的国家抓手。

是的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消费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做好农村流通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业

于是,在2020年内循环提出后,2021年6月,中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央农办、人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对供销合作社进行改革试点,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嗯,从15年等到21年,等了6年的供销社终于乘着内循环的东风,提到了国家战略规划日程上。

而后续在2022年4年出台了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政策和内循环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再次助力了供销社一把。

所以,才有了今天湖北等省将本省供销社发展的好当功绩宣传的事。

虽然提上战略日程,但是岱岱并不看好。

很简单,供销社是服务于内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些战略的,逼格绝对够大够高。

但是,这个部门并不是一个精兵猛将的部门,部门里的人,在长年的守摊子日子中,基本都混吃等死。

除非你派一个够铁腕有能力的人去整顿一边,不然就是再好的东风也吹不起一头猪。

而岱岱看了一眼现在的供销社一号履历。

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局长;[12]

2017.12—2018.03,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办秘局局长;[2-3]
2018.03-2019.1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办秘局局长;[4]
2019.11一2019.12,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候选人;
2019.12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5]
中共十九大、二十大代表【10-1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6-7]

供销社是有企业属性的,你不从国企央企空降一个管理力领导力拉满的干将,你从老干部局从人大部门拉这么一个人来管一个企业属性的部门。

只能说,这种职位上锻炼出来的人,可能给力吗?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真的不看好。

这是其一,其二是投入。

产品的物流体系,是需要砸大价钱的。

当年京东要自建物流,张磊投资的就和刘强东说,你这样我要投就投几亿美元,几千万美元我投都不投,根本不够。

供销社也是如此,不仅需要国家给出优惠政策,更需要国家真金白银砸下去。

但是国家对供销社,没有大家认为的寄予厚望。

如果真的寄予厚望,就绝对会出台比2021年4部门联合更重磅的政策。

以国家现在的政策力度来看,只能说供销社并不是内循环战略的核心部门。

第三,是有竞争。

电商发展多年,对农村乡镇的渗透,已经真金白银的砸了很多年了,拼多多淘宝京东,都有一套完整体系乃至管理经验。

这套体系,国家绕过,重新砸一套,是很不划算的。

属于资源浪费。

你看上海疫情,各地保供上海,各地政府组建的供应有京东敢死队那样的纪律性和规模性吗?

这些企业巨头是市场竞争中摔打出来的,和国企央企不一样,你不得不佩服认可他们的能力。

你放着这些巨头的体系不用,你去搞自己的供应社,就算搞成了,估计效率上也不如巨头们。

而且,你信不过资本,可以以“德”服人,通过入股监管等方面,渗透控制他们的物流体系乃至经营体系。

渗透入主京东拼多多淘宝,没必要自己搞一个供销社重建。

最近就在传,以中信为首的财团正在洽谈腾讯南非大股东,拟全额收购其手中的腾讯股票,拿下腾讯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控股权。

这事要是真的要是成了,腾讯就真的成国企了。。

但这个思路很对。

之前国家觉得百度掌握了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很危险,国家下场,让邓亚萍搞一个即可搜索,结果gg。

邓亚萍花费纳税人20个亿做的「即刻搜索」为什么失败?

相关新闻:国家队惨败!看邓亚萍如何搞砸“国家使命”摘抄:

当时一篇重磅的《邓亚萍做搜索引擎两年花20亿被指不懂行》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纷纷传言邓亚萍负有责任,微博上大V们纷纷调侃、嘲讽,就连李开复都发微博质问:“为什么要用纳税人的钱做搜索引擎?如果当年美国民主党任命菲尔普斯出任谷歌CEO,谷歌能打败雅虎,成为搜索老大吗?“

但其实,每年即刻搜索可以获得一亿元左右的预算支持,两年多的时间里总计投入也不会超过四五亿元的规模,距离坊间传闻的20亿元相差甚远,而且钱大部分都花在了购买设备上。

只是,完全不懂技术和市场的邓亚萍,只能对上司、对技术都言听计从,完全没章法。或许,在即刻真正对决策起作用的,往往是那些隐身幕后,不为人知的人物。现身前台的邓亚萍,仅仅是风光而已。

明眼人一看就知,邓亚萍不过是一个白手套甚至傻白甜。

真正赚钱的是那些后台大佬,打着为国家安全考虑,搞这么一出。

做事是不可能做事的,但借着做事的旗号揩油致富还是可以的。

两年多花了国家四五亿,其中多少流入了那些人的口袋你懂的。

而现在,内循环提出,供销社要重建要下场,很担心是另一个大号的邓亚萍。

毕竟,供销社这个僵尸机构要焕发青春,成本资源投入堪比重建。

要供销社和已经铺陈全国多年的京东拼多多淘宝比拼,几乎等于邓亚萍即可搜索和百度搜索比拼。

岱岱说实话很不看好的。

但国家总有万全的想法的。

第一,永远不要让自己只留一个选择。

选择和资本巨头合作,用他们的渠道体系,这是一个选择,可能也是最好的首选。

但这里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供销社,让自己多一条选择,也是更老成谋国的。

第二,供销社实在买别的用处了。

15年那次选择没有让供销社慢性死亡,拉活了,就一直等着什么时候能用上。

等了9年了吧,供销社一直没有用到的地方。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内循环,总算和内循环擦边了,你要是再不用,那供销社干脆当年别救直接死了算了。

人是有沉没成本的,国家也是有沉没成本的。

国家在15年救活供销社,养了这个衙门9年,这也是一种沉没成本。

内循环战略可能是最契合供销社的国家战略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如果还不让供销社碰一碰搞一搞,那白养了它9年的我岂不傻子?

是的,考虑到沉没成本,这次供销社也要上了。

可能也因为沉没成本和前景不看好,所以至今国家都没有有两办带头的政策文件。

上次供销社给政策,牵头的是中央农办。

和中央两办牵头完全无法比。

哪天要是中央两办牵头给供销社一个红头文件,那才是来真的,供销社要真正吞掉拼多多京东淘宝的乡镇体系了。

海南自贸港就是两办牵头的,牌面十足。

但目前政策级别不够高。

只能说,我们要是不让供销社干,因为沉没成本我们心里堵堵的,供销社本单位也会有情绪。

毕竟权力和资本一样,都天然有膨胀增值的欲望。

一个部门总是给自己寻求扩大权力。

供销社遇到内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他能不争取吗?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1、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型“供销社”;
2、 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新型“供销社”;
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新型“供销社”;
4、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型“供销社”;
5、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新型“供销社”。

嗯,反正什么战略热门,我供销社就和什么战略挂上钩。

用我用我用我!给我权给我权给我权!

但是,我们要是让供销社放手大干,甚至扶持大干,我们经过理性分析后发现,又不是那么靠谱。

所以,也没配精兵猛将,也没给高规格政策,你就这样干吧,毕竟不能白养着。

万一干的不好,我至少没付出更多沉没成本。

万一这样也能干的很好,那就最好不过。

所以大家不要一听供销社就感觉是计划经济。

真没有。

供销社就是当年我们百忙之中下的一步闲棋。

在9年后恰如其分的启动了。

基本的起色,会有的。

过高的期待,不必有。

岱岱更认可的路线,是国家和拼多多京东淘宝合作,乃至主导渗透。

用他们的体系渠道和管理经验,去搞活城乡经济,给内循环打牢基础。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温老总说的农产品农民赚钱不到钱,是因为钱都被中间渠道给赚走了。

收购农产品的人要赚一笔,运输的人要赚一笔,城市里门店老板要赚一笔,乃至水果店的房租包租公包租婆也要一笔。

所以很多农产品的利润低。

直接走网购是最好的,没有收购人,没有门店费,只有运输费。

农民能留利润的大头。

但是,这又需要农民自己有淘宝开店的能力,客服的能力乃至跑流量的能力,等等。

就要求农民单纯的从一个生产者变成一个经营者,一个个体户,对农民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很高。

要求很高,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行,根本转型不了。

然后拼多多搞了助农政策,派人手把手教农民上网开店卖货搞售后做流量。

这个岱岱是很看好的。

供销社那些体制里的人,能这样教农民吗?

真不太看好供销社。

所以,合作渗透乃至主导资本巨头已经布局好的体系渠道,才是成功率更大的方向。

供销社,是我们多留一条路的闲棋罢了。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