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7解读大会
文章目录
终于,开会了。
今天,开了25人会。
虽然是既定的四季度谈经济的局会议,但大家都十分瞩目。
如果是论经济,那么这个会没必要过多关注。
因为岱岱之前说了,马上就有一个更重要的会,百人规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岱宗岱
比如曾有一年四季度25人会,提出了需求侧改革,当时同行各种发文解读分析,写了好几篇文章,岱岱一篇都没写
然后几百人会议时,需求侧改革变成了需求侧管理,岱岱才写了一篇文章
指出25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代言,他们支持的需求侧改革利好他们不利好欠发达地区,所以放到几百号人的年终会议上,有很多不同意见,最终上面降低调门,改革变成管理,大事化小,最终没怎么搞
这就是年底两个会的正确分析方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22/11/24
岱宗岱
四季度是吹风性质,这个圈里就没人点破
11-24 21:03:44
岱宗岱
四季度和年终要结合起来分析
11-24 21:03:55
岱宗岱
趋势一致,那个方向才稳
11-24 21:04:06
所以,今天这个会虽然谈经济,但经济啥的没必要多解读,还有变数的。
是否有定论,还得看后面的百人大会。
今天这个会最关键的,其实是疫情。
这是新20条出后,各地有的躺平有的还在坚持共存后的,第一个局会议。
这个会怎么评论疫情,引起各方关注。
因为联播没有画面,不知道这个会有没有扩大,请25人以外的干部过来,比如重磅省会干部或者卫生部门。
但里面的表述已经很明显了。
这是前后对比:
2022年4月29日 | 2022年7月28日 | 2022年12月6日 | |
总体 |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 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 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 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 奥会。成绩来之不易。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 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性、不确定性 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做好经 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要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要加大宏观 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 |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 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 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 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成绩值得充分 肯定。同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 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 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 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 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 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 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 苹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 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 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
疫情 | 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 明确要求,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 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 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会议指出,坚持就是胜利。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 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 上 即严格该的坚决营决栏庆战。要坚决认直贯 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要做好病毒变异眼踪和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疫苗新药物研发 | 作,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出现了疫情必须立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 、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 彻党中关定的新冠品炎防控政装举错,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 |
房地产 |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 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 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 稳健康发展 | 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 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无 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 |
货币财政政策 | 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 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 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 量和见余度。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 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要 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纤困帮扶政策。 | 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 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 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 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要提高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 |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 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 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 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 牢民生底线。要看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 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 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 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 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是的,在前两次局会议中,我们依然还是坚持动态清零,因为阻力大的主要是经济发展和动态清零的矛盾。
因此,我们前两次用了很长的篇幅,作出说明,给出指示,论述经济发展要,清零也要。
特别是上个7月会,几乎将清零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说出了先算政治账后算经济账的说法。
然后,四个多月后,我们的论述发生了重大改变。
1、 没有坚持清零了。
2、 抗疫的内容占比很少,几乎只有一句,其他都是提经济发展这个变化的含义,不言而喻。
是的,解读会议不仅要看会议提到了什么,还要看会议没提到什么。
上次岱岱从央地各种矛盾的细节中,看到央地上下都对共存有不同态度。
比如刚出20条,河北理解为躺平,就地躺平,然后中央派人训斥河北一番,河北又骨碌碌爬起来清零。
结果没过半个月,xj危机爆发,蔓延全国,广州上午还在继续发坚持清零的话,下午就得到上面通知,要求放开,广州一脸懵逼。
又因为未经讨论,所以有地方抵触,深圳暗中不肯躺平,锦州更是发文说能清零而不清零实在太可惜了,然后被胡锡进骂锦州不得不躺平。
就在大家以为锦州等地不代表上面意见时,接着上面一个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又明确署名和老胡开始骂战,让吃瓜群众更是无所适从。
这到底是清零还是共存,央地和吃瓜群众都撕裂了。
央视新闻
原创
【专家解读:#奥密克戎毒力接近季节性流感##阳性病例现在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针对本轮疫情传播特点,有关专家做了进一步解读: $\textcircled{1}$ 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textcircled{2}$ 广州收治了16万多例感染者,没有死亡病例,重症病例仅4例。 $\textcircled{3}$ 现在阳性病例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会全身痛或腹泻。 $\textcircled{4}$ 无症状患者、轻型患者或普通型患者大多数5天左右就能转阴,少数患者10天左右转阴。详」(总台记者史迎春陈旭婷黄东旭)口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央视新闻
原创
微博视频号
【专家解读:#奥密克戎毒力接近季节性流感##阳性病例现在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针对本轮疫情传播特点,有关专家做了进一步解读: $\textcircled{1}$ 奥密克戎毒力明显减弱,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textcircled{2}$ 广州收治了16万多例感染者,没有死亡病例,重症病例仅4例。 $\textcircled{3}$ 现在阳性病例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会全身痛或腹泻。 $\textcircled{4}$ 无症状患者、轻型患者或普通型患者大多数5天左右就能转阴,少数患者10天左右转阴。详←(总台记者史迎春陈旭婷黄东旭)凹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现在,今天的25人会上,肯定对疫情经过一番讨论交流。
当然,因为是经济为主体的例会,所以无法大篇幅的论述为什么要躺平共存。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公文出来,没有清零。
那么参会的地方诸侯,理解支持也好,不理解支持也好,都等于对共存路线做了背书。
这其实是一个进步。
终于开会,终于在顶层上好好敞开说了这件事。
岱岱只是觉得很可惜。
这个会应该提前至少一个月开的,提前一个月开一个主题是疫情路线转变的局会议,然后再上行下效到各地执行。
这样就不会出现后面那么多人心惶惶和央地撕裂了。
很多人在近期因为路线转变,甚至都对他产生了动摇怀疑。
不得不说,今天这个会开晚了。
希望下个百人会议,也就是出访沙特后回来的那个年终经济工作会议,能在更大范围内讨论路线,传达精神。
所以我很想知道,今天列席的有哪些人。
是否有扩大,是否扩大的部门有卫健委的人,请他们列席讨论给出数据,那么就基本可以得出,这是一对多的进行共存路线说服工作。
目前这个信息没有得到,所以还不能确定。
到时等百人工作会议时再看是否有进一步的魔鬼细节。
今天这个会,因为需要后续百人大会连起来看,所以价值主要在疫情而不是经济,就讲到这里。
今天重点是给大家分析下人事。
11月,有三省出现变动。
两天两省省委书记调整!目前最年轻省委书记是他 )播报文章
张不再兼任辽宁,郝同志任辽宁。
张履历:
2008.10-2013.04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兼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董事长 |
2013.04-2016.12重庆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
2016.12-2017.01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
2017.01-2017.12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
2017.12-2018.01天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 |
2018.01-2020.08天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
2020.08-2020.09辽宁省委书记 |
2020.09-2021.01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
2021.01-2022.10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
2022.10-2022.11中央政治局委员,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6][8-9] |
2022.11-中央政治局委员,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8] |
郝履历:
1994.03-1995.08中航工业兰州飞控仪器总厂广长、党委副书记 1995.08-1999.02中航工业兰州飞控仪器总厂厂长、党委副书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 |
长 |
1999.02-2000.08甘肃省经贸委副主任(正厅级) |
2000.08-2002.02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正地级)(1997.09-2000.12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系统工程专业学习) |
2002.02-2003.11甘肃省兰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
2003.11-2006.06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
2006.06-2006.10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 |
2006.10-2006.11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主席 |
2006.11-2010.12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主席 |
2010.12-2011.11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2011.01兼任) |
2011.11-2012.04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
2012.04-2013.03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
2013.03-2013.04青海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
2013.04-2016.12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
2016.12-2019.0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3] |
2019.05-2022.1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1-2] |
2022.11-辽宁省委书记[7] |
分析:
首先,辽宁果然是国企改革的试验地。
前后两任,都是军工航天系统出来的少帅,本身就有央企管理经验。
特别是后者,国有资产监管委,来辽宁就是干国企这块的工作的。
这两个,属于新时代的。
人事调动:
刘不再兼任陕,赵任陕。
刘履历:
2011.09-2013.10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
2013.10-2016.02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
2016.02-2016.12四川省委副书记
2016.12-2017.01吉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
2017.01-2017.12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7.12-2018.01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吉林省省长
2018.01-2020.07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2020.07-2020.08陕西省委书记、省长
2020.08-2022.10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22.10-2022.11中央政治局委员,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6]
2022.11-中央政治局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7]$
赵履历:
2003.12-2006.11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
2006.11-2007.03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正厅级)
2007.03-2008.04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08.04-2008.05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8.05-2011.09 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09-2012.05 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
2012.05-2012.06 浙江省委秘书长
2012.06-2015.09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2015.09-2018.03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2018.03-2020.07河北省委副书记
2020.07-2020.08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 [1-3]
2020.08-2022.11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4-8]
2022.11-2022.12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府省长[9-12]
2022.12-陕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3]
分析:
刘的关键之一,是13年总工会的那个调任。
此前,刘在黑龙江整整待了21年。
45岁秘书长,副部级,是十分的年少有为了。
但是,因为地方色彩过于浓郁,再在黑龙江待下去,可能就对上面来说尾大不掉了。
如山东江苏那两个落马的秘书长,就是深耕地方多年,长期没挪窝导致被腐化,落马的。
于是,13年新时代,他去了总工会,离开了21年的黑龙江,这属于平衡地方势力的平级调动。
接着,他的去向一度十分很有学问。
四川待了10个月,不满一年即走,吉林见缝插针待了1年,立马解决了级别,55岁的正部级,省长。
10年时间,实现了副部到正部的跨越。
看起来花了十年不出色。
但是,他是在没什么大的成绩下,(各地待的时间这么短不可能有什么大成绩),实现了副部到正部的关键性跨越。
想下多少能人即使功绩能力有口皆碑,都卡在了副部到正部的这个环节上。
这位从副部到正部用了15年,也算有进步了吧
合肥要感谢金龙啊,没有他,就没有合肥的跨越式发展。
可人杰如金龙,却花了整整15年才实现副部到正部的跨越。
对比下陕西的那位,10年时间 $+$ 大成绩没有,就解决正部,有如此表现,只能说,已经很幸运了。
而后续的秦岭危机,彻底让他起飞。
秦岭违建,一直没有推进,直到刘去陕西后才打开了局面。
2017.12-2018.01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吉林省省长
2018.01-2020.07陕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2020.07-2020.08陕西省委书记、省长
当年秦岭案发时候的陕西一号,现在在笔杆子边缘部门养老。
2017.12-2018.01,陕西省委书记、省长
2018.01-2020.07,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3】[6-8]
2020.07-2020.08,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8-9]
2020.08-,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党组书记[1]
而刘作为当时的陕西二号,现在升为25人大佬。
背后的故事性不用多说,吃瓜群众可以脑补出一部官场大戏了。
只能说,危机就是危中有机。
秦岭案是陕西官场的一场大危机,其中刘作为少数派坚定站队,努力帮助打开局面,立下大功,映入上面眼帘。
秦岭案彻底起飞了刘。
后面陕西接任赵就简单多了。
虽然有图案色彩,但是之江旧部。
这次去陕西守住根基,四平八稳,故事性较少,一笔带过。
人事调动:
11月13日,周出任福建省委书记,本月已有辽宁、陕西、福建三省迎来新任。
2007年06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兼同济大学副校长
2008年11月,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局级)[4]
2011年11月,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14年08月,任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副部长级)兼干部二局局长
2016年10月,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2019年05月,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4-5][7]
2022年04月,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6][8]
2022年05月,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9-11]
2022年06月,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13-14]
2022年11月,任福建省委委员、常委、书记[14】[18]
这个周,19岁浙大毕业,兼职和书磊一样是神童啊。
网上可以查到的履历:
周祖翼师从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部务委员朱夏。
2008年11月,周祖翼离开高校,转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3年后重回同济大学,担任校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当时,中组部这样评价他:“周祖翼同志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熟悉高等教育规律,注重思考,有较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强。”
2014年8月,周祖翼再次离开同济大学,进京履新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2年后晋升为中组部副部长。调任中组部时,时任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刘大为曾表示,周祖翼“经历了高校和地方多岗位锻炼,领导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意识强”“考虑问题全面细致,为人公道正派,待人谦和,善于团结同志,要求自己严格,群众基础好”。
之前,一直传福建要和台湾建高铁。
各种图乃至规划都出了。
但大家更多是调侃,因为这个工程且不说梧桐了,单难度就太高。
结果,周去了福建。。
请问现如今就纯技术角度来讲,从福建平潭修高铁到台湾新竹,是否能够修建成功?空间知识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2022年11月13日,周祖翼同志任福建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周祖翼同志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曾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国东南及其毗邻海区大陆边缘构造及盆地分析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研究重点在沉积盆地源区及沉积盆地构造/沉积耦合关系研究,利用裂变径迹、U-Th/He等低温年代学先进手段,通过对典型盆地和相关源区的物质平衡和构造沉积过程的模拟,寻求构造抬升-气候演变-物源区物源供给之间制约关系,从而为认识盆地沉积体系分布及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定量盆地模拟以及了解研究地区的古环境(包括古地形、古气候等)演变提供科学依据。
1区域稳定性对比
台湾海峡位于华南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外带。海峡地区地震活动特点是南强北弱。平潭-新竹的北线线位方案的平潭端,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现今地震频度较低,仅发生过五级左右地震,而台湾侧近海也仅发生过六级以下地震。该线位穿越的断裂有两条,系福建滨海断裂,总体来说,相对于日本青函隧道穿越9条地震断层,台湾海峡区域稳定性显然优于津轻海峡,通过设置变形缝等手段,可以满足隧道的抗震安全。
2海水深度及水压对比
台湾海峡隧道的建设规模较大,长度大于目前世界上已有的海峡隧道,但水深不是太大,北线线位最大水深约67m,比日本津轻海峡最深水位140m要浅得多。根据目前规划的方案,台湾海峡隧道最不利的施工水压为1.8MPa,比青函隧道的施工水压也要低得多。台湾海峡隧道采用深埋方式,尽量设置于砂岩、泥岩夹页岩等隔水能力较强的基岩中,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小的TBM施工,尽量保持围岩的完整性、隔水性和自承能力。因此通过一定的特殊设计,台湾海峡隧道的修建是可行的。
周祖翼任福建省委书记,成全国最年轻省级党委“一把手”,曾在同济大学执教多年 )播报文章
这个人学的专业,实在是太冷门了。
冷门到似乎只能契合这个台湾高铁工程。
这样太巧合了。
这是之前三地的人事,这次补上。
现在,又来新的三地。
三省份省委”一把手”同步调整:新书记皆为跨省履新,一位是历史学博士
2022-12-0718:01:34来源:山东商报-政东方微信公号
人事调动:
袁不再任浙江易从江西去浙江尹从甘肃去江西胡同志升甘肃这次的棋眼,就是尹。
前面说了,他从上海出来,肩负厚望,去河南本来想刷政绩,他也的确一度干得很好。
但那个永煤事件,让他托成皮。
而且河南上面的助力随着20th后将不在,河南已经无法成为仕途助推器,并且有深深隐忧。
于是,他找各种办法,他挪窝了。
还好他跑得快。
甘肃比河南当然好不到哪里去,但河南果然如他所料,出现了一系列危机。
让前来接任的楼成为今年最大背锅侠,悲剧的代名词。
但是,甘肃是当时慌不择路跑路的选择,并不是搞成绩的理想地,去甘薯就没想过扎根,还是想办法挪窝。
终于,挪窝成功,去了江西,相比甘来说稍微更好作出成绩的地方。
也是岱岱的老乡。
而岱岱也很开心,因为易走了。
唉,这个易真是一言难尽,前些年老家真的是没什么作为,还闹出了升棺发财的这种事。
甚至一度和南昌一把手不合,闹到上面去。
这样的都能去浙江。
只能说背景硬,真硬。
不知背后是哪位神仙。
但肯定是大神仙。
毕竟政见不合的南昌那位红军,可是大海的秘书,闹到御前都没事还能高升的人,说明背后神仙和大海一个级别,甚至更高。
他们两其实没啥别的是,因为发展路线争论。
一个是从广东来的,当然说江西发展要南下,要对接广东。
一个是湖南来的,自然说江西和湖南是老表是一家亲,江西向西发展,湘赣合作要搞成国家战略。
两人路线不对调,可以理解。
现在,易走了,尹来了。
估计又要换个说法了,说江西要往东看,回归柱子哥路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怎么说呢,江西地缘位置在这里,南下东进都可以其实,当然岱岱个人还是认为,江西要以南下为主,东进为辅。
长三角一体化,江西的优先级太低了,安徽都拼不过。
至于和湖南搞一起,萍乡宜春乃至吉安都可以搞,但不能上升到全省战略。
为江西感到开心,因为迎来了更有能力的新人。
当然,岱岱也对江西有自知之明。
江西难留住尹的。
能留他个五年,干五年的事,就不错了。
江西不是高地,人往高处走是必然的。
只是希望他能大展拳脚吧。
一路看下来,大家也会发现。
那就是这几年,频频发生地方一号任职三四年就调任的例子。
几乎都是三四年就走,没有深耕。
梯队建设明显加快。
加快到地方发展都受其影响的地步。
的确,这几年人事很繁杂,不比上个十年那样,基本做完5年才给你调。
现在各方都在抢人事的主动权,纷纷布局下个十年,各省调整的眼花缭乱。
这的确对地方不是多好的事,毕竟就待个几年,完全没有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发展规划,地方很难有重大起色。
希望这个问题,能随着下个十年的布局渐渐清晰(座位卡的差不多没得卡)后,得到缓解。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晨光缕缓欢迎瓜友的关注。 广东深圳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备注来意)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