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03_05工作报告和乌克兰
文章目录
两会报告出来了,写几句。
首先是凡尔赛,岱岱去年通过年末的经济会议措辞,就预判出明天两会的两个走势:一个是增速会调低。
一个是楼市会依然“因城施策”
这个是岱岱去年的旧文:
首先,是对今年的困难的表述。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 |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
形势判断 |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 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 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 ·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 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 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 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 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 济下行压力加大。 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大变 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 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
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个是新表述。
谈了三个问题。
需求收缩,是高房价多年叠加疫情的 cpi 涨价,大家都没钱消费了,或者有钱的也因对明天不乐观而存钱克制消费,导致今年内需基本是雪崩的状态,差点 0 增长。
供给冲击,谈的是美元放水大宗涨价,让 ppi 居高不下,这个大宗从年初谈到年尾,比较庆幸的是后续预期比较好,比内需消费好搞
些。
预期转弱,这句话基本就是承认“打脸”了。
年初一票经济学家很乐观,说中国抗疫完成了,经济恢复会很快,加上利好外贸,中国今年增速很乐观,中国经济走一个 $\mathsf{v}$ 字图都有可能。结果经济恢复消费没起来,外贸是火爆但都被大宗航运给搞没了利润,疫情又零星复发拖累经济。
这句预期转弱,意思是我们承认“年初的预期过于乐观了”中国对疫情时代的残酷认识的更清楚了,明年乃至几年都不会以为全球中国梦一家独好。
年终的最高级大会提预期转弱,基本铺垫了在明年两会上,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定的更低调务实——给大家交个底吹个风。
岱岱去年说众多有关机构和学者,对增速这事过于乐观,被三四季度给打脸了。
然后,今年,各个机构和学者,就开始吸取去年乐观冒进的教训,纷纷调低预期。
中科院:预计2022年中国GDP增速5.5%左右
5.5%
去年 8,我们 5。
是的,这个数字的确十分的保守低调。
但不会引起人心浮动。
因为去年年末我们就吹风了,看懂去年会议的各方,在年初也纷纷调低预期,让我们好下台。
这个是第一个开光嘴,gdp 增速。
第二个,就是放水的事了。
去年年末,岱岱分析:
第三个干货。
基本上从去年到今年,宏观政策论述都没变。
依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clubsuit$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clubsuit$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Bumpeq$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clubsuit$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clubsuit$ 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clubsuit$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clubsuit$ 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唯独有两次有点灵活,开了口子。
一次是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
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 稳定性、可持续性。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是的,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说好的不搞大放水严防死守大水漫灌,但开了个口子,那就是如果为了经济恢复,那么必要时是要上支持力度的。
去年工作会议的宗旨是这个,留了后门,所以今年降准的是不是还可以,年终经济很难看,就又来了一次一万多亿,对应了去年所说的“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不是不可以放水,经济太难看了不得不放水时可以放。
这个是去年的论述。
而今年和去年一样,也留了一个口子。
那就是这段话。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手里还有弹药,经济又很难看,或者危机到来,那么我们可以提前把弹药打出去。
当然,这个授权,不是你可以用加特林一个劲的突突突,而是你可以用左轮手枪节省弹药的嘣嘣嘣。
靠前是可以靠前,但要适当靠前。
而且这个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没有特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这句话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放水也好,财政政策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也罢,都在我们预留的口子里。
有这句话留了口子,大家明年可能会看到,国家打左轮手枪了。
去年年末的措辞,就魔鬼细节的铺垫放水的可能。
随后,今年报告更进一步,多了两句话。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
适当靠前大家都理解,及时动用这句是今年新加的。
怎么理解呢?
岱岱一言以蔽之:
什么是储备政策工具呢?货币政策各种粉,财政工具各种债置换,行政工具各种巴拉巴拉。
不是准备工具,而是动用工具,说明以上这些工具已经拟定准备好了。
不是动用工具,而是及时动用工具,说明我们预判未来有场冲击,要第一时间及时抵抗住,不能行动迟缓——说的就是老美的加息了第三个开光嘴,就是楼市了。
岱岱在去年给大家解读了一个名词。
就是因城施策。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如果说“策发力适当靠前”和“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是财政货币政策的留口子。
那么因城施策,就是对楼市政策的留口子。
这句话岱岱大白话说就是——十八线三四线的楼市半死不活,我们要不要开口子救一救?
房住不炒,不救!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楼市如果要蹦,我们要不要开口子救一救?
要因城施策,救!
是的,楼市必救,仅限于一线,因城施策开了口子。
另外,救也是托而不举,救市不是炒市。
因此泡沫太大了,卖掉深圳能买下十分之一的美国,一线房价的基数在那里,拉高一线城市的成本是很高很高的,需要天量的货币效应。
救三四线十八线固然容易,但中央没必要救除了地方,一线是必须救的地方也无力救只有中央,但拉高太吃力,地主家也没余粮,所以我们必然是托而不举。
岱岱去年说的,因城施策再度出现在年末重要会议上,就是给明年两会吹风。
楼市这个不会再管死,要松一松,去年年终就在酝酿了。
然后,两会前有人放风:
郭树清: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果然,今年会上继续加入因城施策。
2020 年,有因城施策。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1 年,没有因城施策。
2022 年,因城施策又回来了。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一线房地产,到底是要托住的。
岱岱在去年 12 月的预判,是正确的。
然后,就是今年的区域发展,有点变化。
去年是这样的:
一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
15
快推进现代化。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今年是这样的: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
19
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今年多了几个。
多了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这个是没有想到的,看来北方经济靠天津是靠不住的,只会继续加码北京圈。
多了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
这个要和下面多的这句结合看。
多了经济大省要带动全国,经济困难省要用好政策。
看来,区域发展上是更加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了,今年专门多了两句这样的话。
有意思的是,成渝竟然没被提到,这个岱岱是想不明白的。
再说下今年对教育产业的后续安排。
重要的圈起来。
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市民入学难的问题,这样也会导致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集中。
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在教育资源集中城市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必然不行,于是我们想办法补上这个窟窿,这三条都是给村镇教育兜底的。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说的就是砍教培不能松,帮人民省读书钱不能松。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长要有觉悟,继续辅导作业被气死的觉悟。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果然想走德国教育路线,多培育蓝领。
另外,去年那句也延续到了今天会上。
去年:
第三个细节,关于许家印那类人。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这个有两点。
一点是房企不能总奢望国家救。
真人说出来的话是,房企合理的资金要求可以提,没说出来的一句话是,不合理的资金要求就不要提了。
一点是一些房企老板脚底抹油,要出国甩锅。
这个就是皮带了。
所以本次会议上特意加了这一句。
为真人背书,也对皮带杀鸡猴。
据央视财经消息,据港交所文件:依据强制处置事项,许家印2.778亿股恒大 股份被出售,持股比例从61.88%降至 $59.78%$
是的,皮带的身家性命到底如何?
这句“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决定了皮带的身家,最终是要还给国家人民的。
皮带的性命如何,就看他后续表现了。
今年,我们继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句话,中国没有大而不能倒。
今天会的看点没啥的,底线意识危机意识,一直再提,越来越明显且动作都准备好了。
聊完今天会,聊下乌克兰。
乌克兰局势没到关键节点上。
虽然现在已经是 3 月 5 日,是 3 月初。
离乌东一滩烂泥没几天了。
离美联储 15 日会议也没几天了。
普京的确有泥潭战的隐忧。
看情况是,问题出在了会和上。
南北穿插合围乌军,南方因为有克里米亚有提前堵住地中海,南方的军队推进的很顺利,已经到了预定地点。
但是北方的推进不顺利,迟到了好几天,导致普京的合围计划推了好几天。
有新闻说南方的俄军早早到位结果白等几天,供应超标都跟不上,得靠当地的亲俄人民给东西吃。
就说明南方的确超过预定日期了,北方军队的确碰到硬骨头。
北方俄军部分走的是白俄罗斯的路子,这事得和白俄说,怪不得白俄罗斯总统和普京经常碰头谈军事。
就看这个延后是就几天结束呢,还是会被一直拖住。
之前,俄罗斯大概率是 3 月 4 日的打算,南部机场为配合行动,禁飞是到 3 月 4 日。
说明南北会和,应该是 3 月 4 日就会和包饺子的。
但北军迟迟不到位,就禁飞延后了。
俄罗斯南部机场禁飞延长至莫斯科时间3月8日
2022-03-0120:00
如果 3 月 8 日南北还没会和包饺子,那普京这个仗就打的苦逼了。
所以时间节点还没到。
岱岱给大家剧透下时间节点吧。
一个是看 3 月 8 日,是否会和包饺子了。
一个看 3 月 10 日,美国出二月份 cpi 美股表现如何美联储表态又如何。
一个是 3 月 15 日美联储会议,美联储是否三月份开启加息乌克兰战争是否打完。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3 个时间节点才是你需要紧紧盯住的。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备注来意)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