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_30谢谢马老师送的新财源
文章目录
这些天,大事不断,欧美拉着日韩在开针对中俄会。
韩国尹锡悦的热脸贴冷屁股的名画就不说了。
美国还拉着日韩一起开会,要两家停止撕逼,合作对中。
结果会开的尴尬,日韩两家没话好说,25分钟这个美日韩会议就结束了。
看来拜登也搞不定日韩的矛盾。
以及,我们的港岛庆典。
其实,11月之前,去的几个地方都是有讲究的。
数下我们这些年,干了几件大事,出了几个好成绩。
南海对峙,我们赢了,这个肯定算一个。
海南建设自贸区,算一个。
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就是海南必去。
疫情抗战打赢了,而武汉湖北是战场,所以武汉必去。
香港暴乱我们防御反击成功,维护了稳定,所以香港必去。
还有长江经济带的提出,雄安的建设,雄安现在成绩不多 ,不知道去不去,长三角会选一个城市去,之前肯定是选上海的,但疫情那么乱象,可能去别的地方看看了。
加上反腐,选一个不忘初心的革命纪念地去看下。
这样一圈走下来,就等于我们列出这些年取得的伟大成绩。
嗯,这样就好开会了。
以上这些,都是大事,却有一件小事被掩盖了。
一份文件被审议通过的小事。
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一个文件的事,有必要岱岱专门写一篇文章吗?
还真的有必要。
因为这个文件所代表的行业趋势和规则变化,岱岱早就用不止一篇文章的写过了。
是的,大数据。
还记得马老师出事后,岱岱如何分析顶层设计对阿里对支付宝的动作吗?
第二条,是以周老人为代表的,主张大数据收归国有。
央行媒体刊文:大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更易触发系统性风险
原题为《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周翼/金融时报客户端摘要:
这个是千秋大业,一旦放开,就不仅是阿里挨刀,腾讯等巨头也要紧随其后,目前阻力最大是就是这块,很难。
消息指中国拟要求蚂蚁及腾讯等交客户信评数据全国共享
中国政府拟要求阿里巴巴(9988)旗下的蚂蚁集团、腾讯(0700)和京东(9618)等大型科技公司,共享消费者贷款数据,以防止过度借贷和欺诈行为。一旦计划实施,将有效结束政府对行业的放任态度。
蚂蚁对抗央行?外媒传借口隐私拒不上交完整数据
2021年03月11日17:12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蚂蚁集团已同意向政府支持的一个数据库提供其5亿名贷款客户的部分信息,包括他们的个人身份、每月借款金额和债务偿还状况。
但该公司只分享了非常少的数据。
第四,明确数据权益归属。中国政府已明确将数据列为与劳动、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数据确权是数据市场化配置及报酬定价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各国法律似乎还没有准确界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拥有数据的控制权。需要尽快明确各方数据权益,推动完善数据流转和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数据价值,依法保护各交易主体利益。”
字字句句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也如岱岱之前所言:
“周翼们的潜台词,很虾仁猪心
不管是蚂蚁的大数据也好,还是微信的大数据也好,亦或是京东白条的大数据也罢,我们可以用国家信息安全人民数据隐私的理由,从资本的手里拿回,没有多大必要听任资本以此为筹码讨价还价。
是的,在2020年11月外滩讲话后,我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垄断。
这个行动的一大重点,就是将数的归属权。
“数据确权仍存在诸多争议,主要体现在数据权利主体以及分配的界定上。数据可以由数据所有者提供,或者可以由数据收集者支配,又在数据管理阶段被各类新增主体支配,因此数据从出现到产生经济价值的全生命周期中有多个不同支配主体,直接造成了数据权属确定的困难性。”吴琦说,数据权属不单是归属问题,它还是数字时代诸多问题的起点,关系到个人隐私保护、数字经济发展、国家主权安全。
为此,岱岱专门了写了对资本的夹学,两头夹,论述了这个趋势。
我们未来对互联网资本的夹心饼战略,依然会夹两头。
一头是大数据。
另一头是金融
是的,大数据是新基建的核心,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的命脉,马总统宁愿交出支付宝给国家,也不愿交出大数据,这就很说明关键所在了。
而各大巨头收购这收购那的,我们也不好像对实业资本那样设立这些那些的壁垒。
我们直接以人民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的理由,拿回人民的大数据,即可。
毕竟
到底是资本来保护人民的隐私安全?还是国家来保护?
人民群众生产数据生产信息,这个数据信息的所有权是资本的还是国家的?
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有了汇聚而来的人民大数据,和使用人民大数据的最高名义和最终解释权,那他们不管哪个互联网巨头要使用,就要通过我们国家的审核,就要在我们眼皮底下监督使用。
就要支付给国家这些审核监督的成本费。
换句话说,就是一—交钱夹学, 是一年前岱岱提出的。
一年后,国家通过了这个文件。
文件的精神是什么呢?
于数据权属问题的观点概括为主体在民、主权在国、企业开发、全民共有、共享共用。
主体在民。公民对数据的主体权利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民的数据权。这是大数据时代下宪法意义上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二是公民的数据人格权。构成个人隐私安全的基础;三是公民的数据财产权。即数据创造出价值和效益的分配权。
主权在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核心表现,也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包括数据管理权、控制权、防护权、反制权、司法权、网络战等权力。
企业开发。通过资本投入和技术手段,使分散而孤立、互不关联的数据成为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利,保证数据交易的公平合理、数据股份市场的正常发育。
全民共有,共享共用。数据是数字经济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应为全民共有,这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基础。而由数据产生的财富,应在国家、企业和公民之间,以税收、利润、收入分配等形式共同分享,同时数据也应在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社会活动中共同使用。
是的,终于定下来了。
汉武帝将铁矿盐池山林收归国有,大开税源。
现在,轮到我们将大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收归国有,大加财源。
而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预计到2024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这里,不得不感谢下马老师。
之前,我们对大数据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没想那么深。
2020年4月,只是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还没想到要数据国有。
结果下半年的10月,马老师一场外滩讲话,掀翻了桌子,让我们不得不对互联网巨头认真起来。
一认真,就有周矍铄郭诗雨等人献计,数据归国有,巨头交费用。
随后,对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开始大大提速,到了现在,正式出台文件,奠定了我国开始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基石,给数据国有铺开道路。
现在,支付宝基本已经交出数据了。阿里也对马老师剥离了,阿里基本要过关了。
网信办主编的杂志上,刊登了张勇的文章,张勇大谈企业的社会担当。
阿里董事长张勇:阿里技术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 播报文章
金台资讯
2022-06-2911:18|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关注
近日,中央网信办旗下杂志《中国网信》刊发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署名文章。文章谈到,成立23年来,阿里巴巴从最初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以技术驱动在多场景、多赛道进行探索的公司。创造客户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是科技公司与商业的关系,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要知道,网信办至今对滴滴还捏着不放呢,阿里能在这上面发文章,滴滴什么时候能发呢?
与此同时,各地的一把手都去视察阿里公司。
多地官员密集与阿里互动,阿里巴巴重回地方招商引资“座上宾”
2022-06-23 15:21:46来源:园区荟北京
举报
曾几何时,阿里这样的大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是各地招商引资疯抢的目标。但过去两年的风向,令地方政府对于阿里这样企业的“抢夺”也变得更加低调,更加捉摸不定。
走访也好,谈合作也罢,地方官员接触阿里的频率之高,时间之集中,涉及地域之广泛,过去半年里都未曾有过。无论对阿里,还是对中国的科技互联网巨头,乃至对平台经济,这无疑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特别是在阿里的大本营杭州,6月中旬,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他去了四个地方,两个就跟阿里有关,分别是阿里总部的量子实验室,和菜鸟物流总部工地。
这些动静一出,基本等于阿里平安落地的前兆了。
阿里去马云化,支付宝交出数据,换来了平安落地。
其他巨头呢?
毕竟,反垄断因阿里而起,也会因阿里而出阶段性结果。
阿里过关后,下一个过关的巨头会是谁呢?
不出所料的话,下一个低头配合合作,然后释放出平安落地讯号的,应该是腾讯或者头条。
美团的王兴比较有个性,巨头反垄断出来的时候他发牢骚说:“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而且美团和国家的矛盾根源并不是大数据使用,而是劳动者保护权益,外卖小哥没有五险一金,美团甩开责任摊薄风险只管高分成,这些和大数据无关,美团需在另一个领域花另一番功夫来搞。
马化腾和张一鸣涉及的就比较是大数据这类了,当然还有游戏的争论,不过这两人嗅觉和低调,乃至政治资源,的确是其他互联网巨头所不具备的。
也感谢马老师,提前开启了互联网反垄断的历史进程,并给国家带来了新财源。
而且是可持续发展且带有调节贫富功能的财源。
谢谢马老师,您外滩峰会上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反垄断。
谢谢推动历史进程的马老师。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备注来意)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