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

哪一次股灾?

615股灾。

615股灾如何呢?

2015年6月是个可以载入资本市场市场历史的月份。

6月12日沪指最高摸到5178点。过了两天周末6月15日市场开始下跌,当日下跌 $2%$ 次日又下跌了 $3,47%$ 。到7月4日的前一天沪指报收3686点。短短15个交易日市场下跌1492点,下跌 $28%$ 。期间反弹力度弱,下跌强度大,监管部门连出利好都没有节制下跌势头。这在杠杆资金推涨的行情下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股灾。

8月26日,股指跌到2850.71点,广大投资者短暂地享受了牛市带来的市值增长之后,还没来得及“落袋为安”,就被屡屡发生的千股跌停击倒在地,恍如黄粱一梦。

到年底,A股市值蒸发25万亿,按1亿股民计算,人均损失约25万元,这几乎已相当于一个中产阶层家庭的年收入了。

千股停牌满屏绿,百万股民遍地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大家好,我是岱岱。

今天,我们继续久违的股灾系列。

一切,还得从08年开始说起。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美谈妥,美国搞了3轮量化宽松,中国祭出四万亿。

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会出清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和积累过多风险的企业公司,经济低估一段后又因活力焕发走出低谷。

然而四万亿的出台,让市场逆周期的无法出清风险,这些企业公司依然能顶着低竞争力高风险度拿到救命钱,继续扩大生产,进一步拉低了整体的市场效益。

而最关键的是,银行放出去的水,是需要还的,至少,要还利息。

如果整个市场因为无法去沉疴持续保持低效益的话,那么当经济增益覆盖不了债务利息,被大放水一时掩盖的系统危机就再也掩盖不住了。

如果整个市场因为放水得到喘息之机,诞生了新技术新赛道,提高了整体市场效益,产业升级成功换挡,社会增益成功跑赢债务利息,大放水就实现了成功续命升级。

是否能苟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覆盖危机,这就是软着陆和硬着陆的区别所在。

08后短短几年,中国银行总资产,增加了20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时期内的银行总资产增加了2.7万美元。

中国远远高于美国。

直到2019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33万亿美元,是GDP的3倍,而美国银行总资产规模只有16万亿美元,是GDP的0.9倍,日本银行资产7万亿没有,是GDP的1.3倍。

银行总资产是银行借给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贷款,也即是银行对社会放出的的债务规模。

这是社会的债务规模,而债务,都是要还利息的。

所以,那几年银行赚的盆满钵满,以至于有这样真实的故事,民生银行董事长早在11年就说了这样一段凡尔赛的话:

“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银行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四大行用实力秀了“肌肉”:利润是茅台的27倍

利润惊人四大行去年净赚9000亿

中国经济,在08年后大跨步进入债务驱动时代。

岱宗岱

08年之前,中国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债
务大概需增加1.5个百分点左右
08年以后,中国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债
务需要增加3个百分点,甚至以上
08后中国接盘美国泡沫,走负债发展经济道
路,一道分水岭
所以,现在我们还能接盘美国吗?

卖房子的欠一屁股账,买房子的也欠一屁股账,更玄幻的地方债卖地的也欠一屁股。。。。

我真是不知道咋说了,太玄幻了。

这是第一个情况,负债驱动经济。

当新的经济增长点没出来,做实体是亏,导致印出来的钱没有去实体,转头去了虚拟经济里空转。

这就导致了明斯基时刻。

早在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德曼,就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了明斯基时刻。

什么意思?

“货币政策放出去的水,都在空转,根本不可能有效补血实体!”

实体经济是基本面,在基本面不好的情况下,建立在实体经济上的虚拟经济,却热火朝天,上演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奇观,这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就是不可持续的。

这是第二个情况,放水脱实就虚,不健康不可持续。

而就在12年以后,中国开始了金融新一轮改革周期。

这个周期的两大关键词,就是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对外开放。

当互联网遇到金融,本来以为是普惠的,然而,却变得越来越逃避监管,掀起了热钱涌入和场外配置的热潮。

此处,引用几段话:

“2014年,某银行改变了这一切。我们都知道我们经济处在NB周期,银行信贷政策有了调整。某银行发现,比起实业信贷,股票配资的风险实在是很小,资金完全可控,只要做好了风控,风险也完全可控。

于是,对配资业务大开绿灯,敞开供应。信托公司最开始做解决方案,就是用伞形信托的形式,将银行的资金批发出来,拆分成最少一百万的规模,零售给融资人。

他们凭借低利息、规范的操作;瞬间引爆了市场。而信托公司做这件事的账户工具,就是homs系统。他的子账户管理系统,能够把信托账户,拆分成多个独立的账户单元,可以独立的从事证券交易。对于民间配资业务而言,第一次没有资金和账户的限制,在强大的需求面前,市场疯了。银行借钱给信托公司,收 $6%$ 一年;信托公司批发出来$7-9%$ ,配资公司直接给客户, $24%$ 起。暴利吧。”

“恒生电子,这个云计算平台就会成为不受监管层控制的代替券商的通道。客户只需要连接阿里云计算平台,就可以参与炒股。随着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量化交易在中国的发展,金融IT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阿里云计算平台的优势也能随之体现。券商到那时候,只能收最可怜的一些通道费用(也就是现在的万二万三)。”

钱龙官方: 关于伞形信托,最近,配资公司变得很热,关于它跟伞形信托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引起广泛关注,但这…“分仓单元实现了基金管理人在同一证券账户下进行二级子账户的开立、交易、清算的功能,其本质是打破了券商和中登公司对证券投资账户开户权限的垄断权限。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账户是"阅后即焚"的,不会在金融机构系统中留下一点痕迹!

一个交易权限的开通仅仅需要配资公司在Homs系统中做一个简单的操作,他的交易就会像过江之鲫一样掩盖在同一账户下其他人的交易中出去,达成目的后,悄无声息的离开,而他所待过的房间将立刻焚毁(资金清算、账号注销),配资公司将搭建一个新的房间(产生一个新的分仓单元)等待新人。第三、配资公司 $+$ Homs系统 $+$ 信托/民间P2P账户,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券商结构!配资公司在给投资者分配完分仓交易账户后,能通过信托配资/民间融资,直接让客户在自己账户上做高杠杆融资业务!

这是一个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没有牌照、不受监管,但却能实现几乎所有券商功能的体系!传统金融防线失守,原有的金融控制方法均失去了意义!”

这轮股市的牛市正式基于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甚至有大量的P2P信贷同时做场外配资,风险中的的风险,本来低于开户门槛的那些无法承受风险的散户一拥而入推高了股市。

而这些逃避监管集聚风险的金融创新,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皮,堂而皇之的登堂亮相,即使有人提出异议,也很快被否决。

李剑阁,这位朱相的高徒引用自己在券商的工作经历说:

“原来的同事都跟我讲在去年年初,恒生电子系统直接接入交易市场是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 $^+$ ,作为监管部门提倡的。

说都互联网+了,你们还不接,大家不接就觉得落后了。

到清理的时候,就说谁让你们接,赶快撤。

证监会有些派出去的干部坐在那儿说你今天必须掐掉,不掐我不走。

我不说杠杆本身出了问题,就是前后执行尺度剧烈变化,造成去年的股市(波动),原因非常多,至少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为加剧了波动,先拼命往上拱,受不了了又一下往下砍,去年股市断崖式下跌,这至少是一个方面。”

这还仅仅是互联网金融这一单方面,还有金融开放穿插其中。


“811汇改”两周年:一万亿美元的教训不要重来

从当天起,央行不再指导制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而是将定价权交给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由市场的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定价。

实际情况是,8月11日当天,人民币汇率开盘大幅度贬值1136个基点,一次性贬值接近 $2%$ ,在随后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连续贬值,3天内贬值超过 $3%$ 。此举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料。

11汇改”的影响之大,不光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超出了央行自己的预期。

人民币的连续贬值引发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跟随贬值,而且幅度更大,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等,全球投资者担忧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重现。

全球市场都在盯着人民币,都在问:人民币汇率到底要贬值到多少?现在要不要抛售人民币资产?股市汇市双杀,中国经济出了什么问题?

当然,811汇改也不是一无是处。

“总的来说肯定是成功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从一潭死水,终于逐渐演进成为一个具备国际化潜力的活跃市场。”一股份行交易员称。

但是,首先一点就是,在时机的选择上值得商榷。

2015夏天股市暴跌,一度引起相当大的恐慌,而此时人民币汇率狂贬
1000点,很容易造成股汇的联动效应,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二点操作手法太过于激进,民众和很多进出口企业接受不了一次性贬值。

当前市场温和的贬值,效果就要好很多;与市场沟通不够也导致改革的负面效果被放大,引起市场恐慌。

一股份行交易员表示,811汇改这种闪电战的做法不是特别专业。美联储加息能放风放一年,而别的国家在进行改革之前也都会和市场沟通,但中国央行与市场沟通还很不够,就导致了811后市场的疯狂。

索性央行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通过不管推高人民币背书的领导层级,强行顶住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但在此过程中外汇储备大量的流失,人民币国际化事实上开了倒车。

在重大汇率政策调整之时,央行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管,在汇改之后的2年里,央行和各级监管机构疲于修补外汇管制上的漏洞,而无数企业也利用这种漏洞,不断地套汇输出海外。

这里,岱岱举两个鲜明对比的例子:

2016年9月22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由日本大企业高层等组成的经济界访华团230余人来到中国,要求中国政府设立接访窗口,缩短多部门行政许可时间,统一简化处理日本海外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时的手续。

从日本经济访华团一事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这种行政限制、拖延外资汇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日本企业的不满,日本企业希望更高级别之间的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外资的出走和民众的换汇,国内是百般阻扰;而对于安邦、万达等根正苗红的资本,则是一路大开绿灯,畅通无阻。

其中万达,复星,安邦和海航4家公司是典型代表,被合称为出海四子。

这些企业,不管是在国外抢购房地产、酒店、农场,还是在国外并购、设厂,只要能想得到的名目,基本没有不批的。

中国企业高歌猛进“出海”并购之际,中国资本外流最为严重之时,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

万达怎么了?王健林在哈佛承认海外投资就是资产转移

据当时的中国外汇储备3万亿人民币计算,王健林一个人转移出去的资产就占外汇储备的 $1.1%$ 左右。

这就形成了极度鲜明的对比。

为何对外汇管制的区别待遇如此巨大呢?

大概,和人有关吧。

另外,给股灾加一把火差点造成中国股汇双杀的8.11汇改,也不是真的中国自己打定主意搞的。

中国那时候已经615股灾,再搞汇改十分危险,为何中国还冒险一试呢?

因为国际因素。

811汇率改革前后的时间节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考虑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重要时间段,因此适时通过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争取让人民币获得国际化基因也变得异常重要。

是的,是美国对我们,威逼利诱了。

正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有关部门才没有等到股灾缓和,就兵行险着搞了811汇改,损失近乎一万亿甚至股汇双杀。

15年8月汇改跳入坑,15年12月,中国成功进入这个sdr篮子。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可以自由使用的货币。热烈祝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属重大利好消息!

关注岱岱备用号

我们冒着如此大风险如果还没能进入这个sdr的篮子,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亏到姥姥家了。

“811汇改”两周年:一万亿美元的教训不要重来

我们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教训,可能就是这个811汇改。

明知是坑,还不得不往里面跳。

最后被美国成功收割。

大国博弈,都是明牌。

美元霸权是美国的根本,金融是美国的强项,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走的真是一步一个血坑。

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这样惨痛的教训了。

中国顶级智囊公开反思金融改革,称811汇改选择的时机是错的

2017-10-30 23:56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金融领域改革推进的是很快。在金融领域犯的错误就是2015年的“811汇改”。

汇改本身没有错,应该让我们的汇率更加灵活,但选择的时机是错的。在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时候搞汇改,这个时机选错了,造成了金融对外开放的反复。外汇储备大量减少,其中显然有很大一部分是热钱,是资本出逃,而不是我们正常的对外投资,其后不得不进行外汇管制。

是的,汇改助推了外资热钱出逃。

是的,外资热钱出逃前中国刚发生了高位出货的股灾。

是的,外资热钱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恒生电子等规避监管进入中国股市。

是的,外资热钱涌入中国埋伏已久。

这个时间顺序一逆推,是不是很心惊?

外资热钱涌入中国埋伏已久——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恒生电子等规避监管进入中国股市——中国刚发生了高位出货的股灾——汇改助推了外资热钱出逃——中国股汇双杀

从互联网金融对股灾的催热,到美国威逼利诱的811汇改对股灾的二次攻击和热钱出逃,多么完美啊,听着多么顺耳啊。

这方面的联想,不要太多。

也不敢太多。

还是借用温老的话说吧:

“温铁军教授认为,2013以后,中国开始大规模转向西方模式的金融资本经济,在这个阶段上当局大力推出“融资融券”、金融期货、场外融资等利于衍生品发展的交易工具,才自己主动地制造了海外金融资本有条件做空中国的历史性的机会。

你们都应该知道,近2年来1万亿美元的热钱已经悄悄进入中国,这是另外一个特洛伊木马?谁能够让资金大规模逃离?

是美元外资和中国的内资互相结合,由于二者本质属性完全一样,配合起来也就真是天衣无缝。

亦即,这并不是内外资本在某个投资家的主持下开了会、大家在主观上要密切配合,而是中国的金融资本要按照金融集团的利益要求搞“深改”,在推出能够大量吸纳过剩货币的衍生品交易之后,终于发生了符合金融资本市场、符合虚拟资本运作规律的内外配合,所谓“扳机”,不过是只要有人启动做空操作。”

08年后选择接盘泡沫负债驱动经济——放水钱都脱实就虚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在没有基本面支持上空转——在互联网金融的逃避监管下热钱不断涌入吹大泡沫股市走高——最终股灾泡沫在刻意选择的时间点6.15上被刺破形成股灾——股灾救市过程中借由外部威逼利诱的汇改再度股灾并对中国造成股汇双杀——外资热钱高位套现成功接着汇改出逃随后部分企业大肆出海买买买美元资产——中国汇改损失1万亿美元、 股灾蒸发25 万亿、 外汇储备降低1 万亿美元——美国或成最大赢家——美国或成最大赢家

这就是6.15股灾爆发前后的故事。

如何,不让人心惊胆战?

中国汇改损失1万亿美元、股灾蒸发25万亿、外汇储备降低1万亿美元!

37万亿这样天量的钱,平摊到14亿中国人头上,每人都要出2万6千!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是一个宏观的背景,岱岱言简意赅又事无巨细的写给了大家。

还有一个微观的背景,那就是这场股灾的前后哪些人通过那些事催生引爆了股灾。

这是岱岱准备的资料草稿。

放水和场外配资
掩盖股灾的假象
股灾爆发
救市的灾难
811汇率改革
内鬼
反思

岱宗岱 是的,所以我准备写股灾系列22/1/8
岱宗岱22/1/8
因为我从金融反腐噢到问道了
22/1/8
岱宗岱 味道了,可能要翻当年股灾的旧账

那些人的名字,我们要记下。

那些人的手法,我们要警惕。

那些人的血账,我们要奉还!

那些人的那些事,岱岱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和盘托出。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编辑日期2023.01.08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备注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