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界,父辈的行为选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辈。

讲几个小故事。

薄老和陕西老人。

薄老和刘邓走的亲,也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但他在那个十年被打倒了。

十年后,开始搞平反,要帮主持。

薄老那时候就不倚老卖老了,很卑微的几次找要帮这个晚辈说自己平反的事。

要帮没有怠慢薄老,很尽心尽力,帮薄老平反,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后来,要帮被一众老人商议,不再适合那个岗位。

邓陈授意大家开会给要帮一个体面。

是薄老第一个开炮,也是他最猛烈开炮,数落要帮的劣迹。

打的要帮一个措手不及。

在场只有陕西老人没有说要帮,还帮要帮说话。

但陕西老人受到警告,再护着连你一起打倒。

陕西老人不敢说话了。

要帮黯然落幕。

后来,要帮说,这些人批判他,我都不怪他们,当时形势就是 那样,陕西老人能帮我说话实在是太难得了。

但唯独薄,我不认他,当年薄的平反大会都是我主持的,后来却是他第一个跳出来对我开炮,做人怎么能这样扭曲不讲人性呢?

要帮对薄的记恨,留在心里,传了下来。

传给了胡温。

薄老长寿,在时还能镇住后辈,庇佑家族。

当年不厚仗着自己red后身份,院里架空分管的副总吴仪师太,爆发激烈矛盾。

师太几次找胡温控诉,碍于薄老情面,都无法动。

儿子不厚本满心怀喜的准备接副总之位,07年薄老去世,副总之位黄了,被发配去重庆。

当时,任命下来,帅哥磨蹭半月不去赴任,还在想争取,最终无奈南下,走向了风雨如晦的重庆。

要帮对陕西老人的感谢,也留在了心里,传了下来。

传给了胡温。

若干年后,陕西老人有一子,在福建,改革有为,在福建却过的很不如意。

几次被排挤,仕途关键一跃,中候补选票之时,被地方投了下来。

如果当年和中候补失之交臂,等于仕途被阻碍几年,会落后第一梯队一截,沦为第二梯队。

上个十年在翻阅奏折时看到了福建的名单。

他想起了陕西老人对要帮恩师的仗义执言,想起了恩师对陕西老人的感念。

诚如陕西老人所言:“我这一辈子都是被人整,但是我从来没有整过人,这是我给孩子们留下最好的家风口碑。”

上个十年对着名字朱笔一圈,中候补失而复得。

第一梯队晋级成功。

历史在那一刻,走向了一个微妙的未来。

在中国,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有时候是当时就还,有时候则是父债子还。

在中国,最好还是多行好事,做人留一线。

这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政治信用取信于人,本人后辈都会受益无穷。

重庆和福建两位不同的人生境遇,在父辈那代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哦,还有几个类似的故事。

月月鸟有很多功绩,也有一些败笔。

其中最大的败笔,他不认为是春夏之交,他认为是价格闯关失败。

毕竟,先有闯关失败,后有春夏之交。

88年闯关的主要决策人之一,正在87年年末走马上任总理的月月鸟。

但这个锅太大了,要上史书的,他不想背。

他甩给了两方面。

一方面是胡乱建议的专家。

一方面是当时的副总yao依琳。

月月鸟0几年出一本回忆录,就讲闯关失败的责任,分给了这两个人。

甩锅给专家,没事,的确专家的建议很鬼扯。

但甩锅给副总姚,那就只能说,姚是去世的早。

死人不会分辨,无法解释。

但死人,也是有后人的。

月月鸟欺负姚家没人甩锅姚老的时候,没想到,姚家后来会出个很牛逼的女婿。。。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粟裕。

粟裕是军事天才,却是职场菜鸟。

得罪了几乎所有和他共事的人。

也因为是教员的嫡系,粟裕被彭德怀打倒后,刘周都没有伸出援手。

除了叶帅维护过粟裕外,其他人基本都踩一脚。

就这样蒙受冤屈了多年,知道那个动乱十年结束后,粟裕都没有平反。

当时粟裕去求杨尚昆平反,杨说你得罪了两个半元帅,很难平反。

这两个元帅,一个是彭德怀,因为粟裕越级打报告视彭帅为无物,得罪了。

另一个是聂荣臻,粟裕不懂职场当聂荣臻副职的时候,主席对粟裕很满意对聂不满意,让聂很不快,觉得粟裕这个人看起来老实实际上有心计,想对他取而代之,这个也得罪了。

半个元帅是陈毅。

陈毅和粟裕打交道太多了,粟裕这种职场菜鸟不可能不得罪陈毅。

但陈毅也因为交道打的多,知道这个人就是这样轴,不是有心计,吵架都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私利。

所以陈毅对粟裕。

每次粟裕被其他元帅批斗检讨后,陈毅都会借机帮粟裕说下话,说粟裕检讨的很好,我个人认为可以过了。

叶帅是真的难得,完全和粟裕无亲无故,却会在批判开始检讨之前就帮粟裕说话。

怪不得岭南叶和陕西老人是那个圈子里人缘最好的两位,是各方都接受认可爱戴的前辈。

其实除了两个半元帅,还有韦国清。

韦国清当时管的就是平反工作,但粟裕是他的老上级。

打淮海的时候,韦国清这类老将就不服粟裕,要靠着陈毅出面才能镇住韦国清。

粟裕安排韦国清去打的都是苦差事,都是硬仗,都是不见功绩的阻击支援战。

韦国清觉得被粟裕穿小鞋了,因为不服你你就故意在任务分配上刁难我。

韦国清后来管平反,就死活不给粟裕平反,你是我老上级,但你也有今天啊。

其实这个时候,粟裕还可以找老邓。

但可惜。

老邓是这样一个人。

听说下面有导演要拍大型电影,重现淮海战役。

电影都拍好了,老邓把导演找来谈话,说关心文艺指导工作。

说了半天,老邓最后说了一句话。

“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导演心领会神,回去就把已经拍好的电影给改了。

之前是粟裕组织指挥淮海战役。

改后就是老邓坐镇指挥,神机妙算。

粟裕找老邓平反?

没用啊。

就这样,粟裕至死都没得到平反。

粟裕平反,靠的三代。

三代的叔叔,是华东,有个恩师汪道涵, 也是华东。

华东野战军军工部部长的汪道涵,曾在淮海战役胜利后,大声疾呼:“粟司令了不起!”

是正儿八经的粟裕迷弟。

后来,汪道涵发掘了老战友江上青养子的三代。

汪道涵专门给三代讲过很多粟裕的战绩,对粟裕的遭遇愤愤不平。

三代记在了心里。

三代当魔都一号的时候,指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代名将粟裕》。

还多次派同为华东系统出身的庆红,前往粟裕家中看望。

三代还对庆红下过指示:“只要是粟老总的事,我都办。”

后来,三代去了北京。

等到三代能真正大权在握的时候。

华东出身的三代,启动了粟裕的平反工作。

三代还破格,以三代核心的身份,为全军召开的“粟裕军事思想研讨会”亲笔题词:

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三代唯独对粟裕如此隆重。

而后,三代掌管军队十多年中,之前坐冷板凳的粟裕后人也因此重回主流。

粟裕吃苦吃亏一辈子,终于在后人这得到了弥补。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天在看的。

岱岱官方微博:吃瓜岱宗岱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

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备注来意)QQ:1771703150 (QQ群免费,会分享岱岱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