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6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的冲突
文章目录
今天,继续政经。
聊一聊有自媒体说的60万亿城投债。
有人说60万亿是估高了。
有人说,不止60万亿,甚至低估了。
众所纷纭。
但可以肯定的是,地方债不仅包含城投债,总体而言,地方债务超60万亿是肯定的。
这等于全国财政不吃不喝3年才能还完本金,加上利息要不吃不喝4年。
怎么办?
只能凉拌。
只能欠钱不还。
比如遵义。
如何看待遵义最大城投宣布「156亿债务展期2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
财经五月花 已认证账号
多位银行方债权人表示,这样长的期限前所未有:
“就是借新还旧,可是20年这么长的,前所未有。”
“之前是有心理预期的,也知道(遵义道桥)没钱还,但展期20年,太夸张了。银行贷款还好,只要趴在账上付利息、不违约,银行的报表不会受影响,但如果这个政策放宽到非标债务,那真的就相当于赖账了。”
是的,全国也就遵义这种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这么耍流氓了。
茅台其实遵义都吃不到多少肉。
茅台的利润基本输送给贵州了。
贵州省府吃人嘴短,也得为遵义站场。
之前还聊过贵州李炳军。
他去贵州是不情不愿的,人家在赣南干的好好的,去贵州接烂摊子。
要是10年前去贵州,那就是乘势而起的好地方。
贵州是透支了未来50年来发展那十年。
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了,让李炳军去拆雷。
人家也难受。
有产业有茅台的遵义,都没办法只能赖账。
全国广大没产业的三四线十八线,债务也高企,他们能怎么办呢?
他们只能拐着弯赖账了。
对了,多提一句,城投债是打包成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卖给了我们人民。
所以他们赖账,还债的其实是人民。
城投债的暴雷会引发连锁反应
大部分普通民众并不直接投资城投债,他们主要是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方式间接投资,这些金融机构投资渠道丰富,会将城投债作为投资工具之一。
理财产品、信托是没有刚性兑付要求的,一旦其投资的城投债违约将导致产品本身发生净值大额亏损,“受灾”范围扩展至全国,因为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不受地域限制,现在网络发达,只要符合购买条件,在任何地方都能购买。
这两年与房地产开发商有关的理财产品纷纷暴雷,城投债的规模远大于房企融资数额,难以想象暴雷后将会牵涉到全国各地的多少投资者。
单位:亿元币种:人民币
银行名称 | 综合授信额度 | 已使用情况 | 剩余额度 |
农村商业银行 | 5.06 | 4.71 | 0.35 |
民生银行遵义分行 | 30.20 | 11.60 | 18.60 |
光大银行 | 23.15 | 21.40 | 1.75 |
兴业银行 | 5.00 | 4.50 | 0.50 |
贵阳银行遵义分行 | 17.66 | 17.66 | 0.00 |
工商银行 | 7.00 | 6.26 | 0.74 |
中信银行遵义分行 | 82.25 | 65.33 | 16.91 |
贵州银行 | 70.03 | 34.69 | 35.34 |
重庆银行 | 6.43 | 0.87 | 5.56 |
华夏银行 | 5.00 | 3.50 | 1.50 |
交通银行遵义分行 | 4.00 | 3.27 | 0.73 |
中国建设银行 | 1.00 | 1.00 | 0.00 |
厦门银行 | 7.80 | 2.70 | 5.10 |
遵义新蒲长征村镇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 | 0.52 | 0.52 | 0.00 |
浙商银行 | 12.82 | 7.82 | 5.00 |
农业发展银行 | 30.98 | 3.44 | 27.54 |
汇隆村镇银行 | 0.12 | 0.12 | 0.00 |
黔兴村镇银行 | 0.20 | 0.20 | 0.00 |
邮政银行 | 12.00 | 4.87 | 7.13 |
村镇银行 | 0.10 | 0.10 | 0.00 |
合计 | 321.30 | 194.55 | 126.76 |
应该除以该行的总资产分母,这样算的话,最危险的是贵州银行,贵阳银行,黔兴银行。
河南村镇银行400亿还有南京银行,可能就有这个原因。
包括之前米哈游买什么信托被坑,也是因为信托产品是房企融资,锚定的房企要倒了,买了该信托的米哈游就亏死。
所以遵义这次事,是一个警告。
大家买信托买银行理财的时候,还是瞄准大行,不要贪小银行的高利率。
另外,岱岱一直说的中国负利率时代要加速到来。
除了坐庄楼市的需要,应对老龄化的需要,地方债高企也是负利率加速的原因之一。
趁着现在大额存款利率还行,大家可以把一小部分现金存定额,23年肯定会下调不止一次存款利率的。
之所以不推荐大部分现金,是未来黑天鹅很多,手里有粮不怕不时之需。
23年的楼市政策,就两个预判。
1、 三条红线会松动,就看是名存实亡还是直接破产说名存实亡,是因为毕竟是不歪搞的。
如果要彻底否认,会有对不歪打脸之感。
就看新班子如何了。
但不管如何,三条红线在23年是坚持不住的。
2、 全国限购会实际性破产
这个大概率是名存实亡那一套。
毕竟这个直接破产就是打脸房住不炒了,boss 的原话。
这个会搞出各种因城施策,绕开。
3、 信贷会宽松
贷款等优惠等优惠政策会进一步放松。
让居民好上杠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预判,因为上面有数据。
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8.82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增加了10万亿。
在上面看来,人民不是没钱。
是两极分化。
因为疫情,很多人没钱。
但有些人还有点钱,但他们不消费,都存起来了。
如果让人民不存款拿钱消费,上策当然是提供社会保障体系,让人安心花钱。
但这个属于见效慢,现在做起要五六年才能有效果,黄花菜都凉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
上面只能拿出夜壶,各种放宽,然后加速负利率,诱惑居民把银行存款投入楼市,拉动消费。
银行存款增加,是上面觉得居民还有空间上杠杆的最大原因。
至于股市,也有可能。
拉动股市,让居民存款投入股市中,是有可能。
但当务之急的是地方债务,股市要输血地方需要绕很多道弯弯,最终只有一部分才能到地方口袋中。
不比拉楼市直接输血地方。
可能就地方财政钱袋子的地方白酒企业,是比较直接的输血了。
既然地方债务危机大于实体经济危机,所以拉楼市的优先级是比拉股市的优先级高的。
但是大家心里也明白,再让居民接盘也接不动了。
所以税收改革让地方广开财源(房产税现在不太敢上了)也要跟上。
税改+居民接盘,如果能稳住楼市。
那么上面就不至于倾向于大放水。
这个观察的时间点,应该是23年下半年 。
23年下半年,等上半年数据出来后,才能谈上面是否会考虑mmt理论。
上半年不是讨论mmt的时候,这个战略定力上面是有的。
毕竟,22年最惊心动魄的,除了恒大差点引爆的楼市危机外,就是外汇危机了。
是的,人民币贬值,打了好多次人民币保卫战,才稳住了,撑到了美元加息的末期。
如果22年在美元加息的周期国内搞大放水,人民币保卫战是怎么都打不赢的,资本外流就更彻底。
外国市场有一个乐观预计,美联储会在23年上半年退出加息,然后美国在23年进入经济衰退,最早在年末会考虑重新放水。
中国大放水的最大的两个阻碍,一个是贫富分化,另一个是汇率贬值资本外流。
为了减轻资本外流,中国大放水只能看美国周期择机行事,才能守住汇率。
2016年我们棚改大放水拉楼市,短短几个月就放完,一年之内就拉高全国楼市,然后年底出台房住不炒,锁死流动性。
人民有怨言是正确的,因为16年拉的太快太急,很多人蒙头转向,没来得及上车。
但在国际上来看,是成功的打了个时间差。
美国在15年通过里应外合,引爆中国股灾,资本大量外流。
吸血中国后,美国无惧加息股市会崩,成功在15年12月,08危机后美联储时隔十年后第一次加息。
随后美国的加息是肯定要跟上的。
但中国出招,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拉爆全国楼市,锁死资本。
直到2016年12月,美联储时隔一年才再度加息。
如果16年那波爆拉耗时不是半年多是一年多。
那么美联储进入美元加息周期,人民币汇率是很难守住的。
我们赶在美元二次加息之前,不到一年涨价去库存拉高全国楼市,短时间内锁死了沉淀在楼市的巨额资本。
这些钱在美元加息的时候就无法资本外流了。
通俗点说就是,我们用七伤拳快速打自己,抗下了美国的吸星大法。
美国这波经济衰退要走出去,继续放水是没办法的事,最早也得23年年末。
刚好和上面契合了。
所以说,23年上半年不用想也不用谈mmt的可能。
唯一存在可能的是下半年。
看上半年成绩单及格没及格,看下半年美国是否要放水。
这个是一个点,明年下半年,才有mmt讨论的可能。
其他政策的可能,就有很多可能的变动了。
涉及到政治的因素。
岱岱讲一个陈年往事,大家就懂了。
88价格闯关失败后,发生了春夏之交风波。
这个事大家都知道。
温铁军告诉了大家一个不知道的事。
那就是价格闯关失败,经济过热,这时候应该收水,放慢经济发展速度。
当时的长者李鹏也是这个经济思路,想收水慢点发展,不然就滞涨了。
但是,当时的政治气候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因为春波过后,国内外一直认为中国会暂停改开步伐,会怕倒台而放缓经济发展。
长者李鹏的经济思路,在经济上是正确的,但在政治上无异于迎合内外对中国的预期。
你看,果然不敢搞经济了不敢改开了,在收水放慢发展了。
所以那个时候,老邓是心急如焚的。
后来老邓亲自出马,搞了南方讲话,并在广州军区发话,谁不改革你们就把他轰下台。
长者李鹏没办法,硬着头皮继续放水继续搞经济。
然后国内外因南方讲话而重新确认中国是继续改开的。
温老就感慨,本来92年那时候就应该收水调整经济结构的,但因为政治因素而继续放水。
这虽然渡过了政治危机,但埋下了更深的经济危机。
这波逆经济规律而行,最终在98年因为东南亚危机而盖不住了,开始爆发危机。
然后就是大家熟知的铁腕宰相力挽狂澜。
这点,历史很有趣。
朱相是得到邓的赏识才上去的。
没有邓,朱终其一生没有发挥历史作用的大舞台,十年黄门侍郎。
邓感叹,朱这个人我们发现的晚了,一定要赶快用他。
但也是朱在98的力挽狂澜,拯救了中国经济,乃至拯救了邓的政治声誉。
如果98年经济危机我们没顶住,那么追究危机责任,92年老邓不顾经济周期搞南方讲话强行继续放水种下更大危机,肯定是他要负第一责任。
所以老邓和朱相是互相成就的典型。
朱相拯救了经济危机的中国,等于拯救了老邓的改开路线。
这个故事有趣就在于,里面的各个人似乎都没有错。
长者和李鹏当年不想再刺激经济,从经济周期来看很正确。
老邓为了改开路线强行放水刺激经济,从政治周期来看,也正确。
中国就是这个国情。
经济是有周期有规律的。
政治也是有周期有规律的。
但两者往往不是契合同步,甚至经常冲突。
而每当这个时候,在中国往往是政治周期优先,而不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98年还好有朱相。
但实际上98年的危机是直到01年加入世贸后,才得到解决的。
98危机的最大后遗症就是放水过多不良资产太多,银行破产,国家负债累累,朱相剥离不良资产成立四大公司,让银行重装上阵。
然后01年加入世贸年均两位数的经济高速发展,让不良资产迅速得到稀释。
但是,肉眼可见的是,我们就算复制朱相的剥离银行不良资产,也不可能有01年后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发展了。
所以朱相当年的结果不会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这次,更可能是远超60万亿的地方债务,成为银行不良资产,然后不良资产被全民用时间来接盘稀释。
岱岱之前推荐过丁兄的文章,他对比中美银行股,得出中国银行股长期低估。
那篇文章岱岱点赞转发朋友。
佩服的是文章的中西视角和数据翔实。
但是,观点岱岱是不认同的。
因为中美银行最大的不同是,中国银行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是国企的钱袋子,美国银行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中国银行有很多政治任务。
中国银行业看起来光鲜,实际上底子都被地方政府和僵尸国企给吃的差不多了。
多少僵尸企业一旦银行停贷就是直接倒闭关门,就是社会危机政治危机,银行只能硬着头皮送钱,利息都难指望。
供养着地方政府和僵尸企业,中国银行何德何能能高估值?
美国崛起银行股起飞,是美国国情,中国国情不同,无法简单的复制。
当年,是老邓的政治周期冲突了长者的经济周期。
23年,就是各方势力都不满的新班子,急于证明自己能力来服众的新班子,急于用经济发展掩盖突击无序疫情放开罪过的新班子,他们的政治周期。
冲突了几十年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显露爆发的经济周期。
23年的这个冲突,中国在多方博弈下到底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我们拭目以待吧。
岱岱官方微博号:吃瓜岱宗岱/吃瓜小众2022压缩文件密码统一为:36903690或者3690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欢迎瓜友的关注。
也可加入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历史文章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备注来意)
QQ:1771703150(QQ群完全免费,会逐步分
享岱岱以前的文章)
编辑日期2023.01.09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