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18_开大会的学问
文章目录
瓜友们,晚上好。
三次庐山还在搜集整理资料中,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开打会的学问。 助理
大会和小会是不一样的,小会随时能开,流程也更简单,大会更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经常一开好几天,鞍前马后的事更是多。 202℃
要开大会,首先要有会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分三种,提出大会主要议题,设立工作统筹小组,安排人下去调研。
大会前必有小会,小会是高层小会,讨论得出大会主要议题。
两会这种议题是没啥争议的,三中全会这类每次都有不同的主微
题,就需要讨论取得共识。 理
一般是最高领导人拍板,“1970年3月8日,他在武汉让汪东兴回京向政治局传达他关于准备召开四届人大,修改宪法,以及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3月17日至20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问题,到会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建议。”
甚至围绕大会议题,还会产生重大的政治斗争,比如著名的十X
一届三中全会,就是邓小平在大会前扭转了既定的大会的议
题: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有个惯例,每次召开中央全会之前都要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作为预备会。全会的议题和议案都须经工作会议充分酝酿,取得共识。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不×能不说到在全会前于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所言:“在全会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为全会作了充分准备。”按照原定的安排或设想,中央工作会议和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讨论经济问题。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会议的三项议程:一是讨论农业问题;二是商定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安排;三是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
此时已是中国马年的岁末,奔忙一年、“到处点火”的邓小平已经对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成竹在胸,他的一些主张已得到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的支持。因此,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之前,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建议在三中全会上讨论自1979年1月1日起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同时,对“两个凡是”问题和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做出结论。邓小平认为,公“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邓小平的提议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大多数常委的赞同,华国锋被迫接受,同意工作会议在进入原定议程之前,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
除定调大会议题外,我们还要安排人搞一个会议筹备小组,比如每年的两会,都有专门开一个小会安排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小组负责大会的一切准备工作。
朱德当人大委员长多年,就有此类描述:“尽管他年事巴高,每一次人大常委会议召开前,他都要对审议的议案和会议程序,认真地进行研究和安排,并提前到会,详细了解会议的准备情况,同副委员长们商谈有关问题。”
让大家开会讨论议题,大家手里没资料信息怎么开,所以还要人去各处各部委调研,搜集相关信息整理成材料,到时分发给参会人员当开会材料。一般各地或者各部委,在上面派人下来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些也会被筹备小组写进材料里。
一第一次庐山会议前,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家计委等曾派出11个工作组到上海、北京、天津、太原等大中城市的工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微信
不仅千部要调研,其他大佬为了开好这个会,也会在大会前下去研究问题准备材料。
邓小平主持了庐山会议的筹备工作,当时的主要矛盾是粮食短缺,降低重工业高指标”是突破口。李富春承担了重工业“高指标”的主要责任。9月2日,他在庐山会议上作《关于工业问题》的报告,回顾了三年“大跃进”发展的三个阶段,对经验X教训作了全面梳理。
一李德生回忆,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我到生产落后的安徽淮北去搞调查研究将近一个月。接到会议通知后,就从安徽直接上庐山。
每逢这个大会,上下都要动起来,当然你也可以不动,让大会相关部门的人过来开个会了解情况也行,不一定非得是下基层的形式,叫人来开会和下基层是相辅相成的。
毛泽东在云酿《论十大关系》就是自己下去看了一圈然后在北京挨个叫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来了解情况,这就是两者结合。
-1956年春,毛泽东以苏共二十大揭开苏联问题盖子为契机,以到各地调研、听取34个部委汇报、听取并收集各省市自治区情况作基础,以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背景,毛泽东对听取汇报、调研了解掌握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总结规律性认识,先后于4月25日、5月2日,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大会前就已经很忙了,大会开后,更忙。
首先,是大会开幕上的发言。
大会开幕上,是上百号人齐坐一堂,安排谁来发这个言,谁的发言内容如何,都有学问。
一般能大会开幕发言的,都是核心高层,甚至可以从发言顺序位置安排来透视高层位次。比如三次庐山会议开幕上,陈伯达还有主席台的位置坐,闭幕会上主席台上已经没有陈伯达了,他也的确被打倒了2
大会发言人基本都是围绕自身负责领域,说一些本次大会的话。比如谈经济就少不了总理的讲话,如果谈特定领域的还要负责该领域的副总理补充讲话。 微信
当然也有更深入的发言安排。
之前李克强还在的时候,2022年5月,地方债压力特别大,地方对中央兜底的呼声特别犬,李克强就开了一个全国各省都参加的电视会议,规格很高,会议上李克强特别安排了财政部央行等几个讲话,才分有学问:
看头,是主持会议开场,然后,让发改委、财政部、央行依次发言。
再轮到二号发言。
主要干货是二号,前面三位头佬的发言基本不咸不淡,常规言论还有些甩锅的意思。 关泽
比如财政部刘昆这几段:
${1\sim4}$ 月全国财政支出增长 $5.9%$ ,明显快于收入增幅,到规模退税超预期。截至5月23日,累计退税约1.15万亿元,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集中发力,
大白话就是,你们别说我财政部不给力没撒钱,用数据事实说话,我财政
部很给力,给了地方好多钱,利率也降低了,我该做的都做到了,经济这20
样不是我财政部的锅。
然后央妈的易纲也说了,我也很努力的: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二社会融资规模、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保持在 $10%$ 以上。1~4月,企业新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4.39,是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
央妈财政开头就对地方说,你们别怪财政政策啊货币政策不/直接数据甩给你们地方看,我们的确给力了,经济搞成这样,主要不是央妈不是财政的锅,不是中央的锅,是你们地方没有落实好!
是的,一般开这种经济会,都会让二号先讲义然后央妈财政接着收尾讲些话,但这次上来就让央妈财政讲,上来就让央妈财政用事实证明自己做的给力。
果然,话筒交给二号后,二号在大讲一通后,在后面抛出了一个行动。
在这里我明确说,为了加快政策落地,国务院决定派出12个督察组,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组长。
今天我们也请各督察组的组长到会了,赴各地了解督促惹中央治国务院政策的落实,你们自己配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落实情况来分析,能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形成专题报告,我们还会根据情况来适度的预调微调。
让央妈财政开头讲话果然是用心良苦啊一锅不是财政的,不是央妈的, 等于锅不是中央的那经济还搞成这样,锅就是在地方,在地方没有落实好中央的决策。
现在我要设督察组了,要像反腐一样督查各地的经济落实情况,你们回去后就自己立军令状!
参与这个大会的地方诸侯懵逼了,他们来开这个会前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我擦,开这么大阵势的会啊,这次一定要搞大的吧!发债发债!印钞印钞!!" 助理
“我就说了,中央早点大放水,放水解干愁,何必苦熬呢?我下个月公务 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什么?央妈财政一上来就说他们做的很到位,什么?二号说了一大堆,是要搞督察组要我们立军令状?“n
“这个会不是放水大会吗?怎么说着说着经济不好的责任在我们地方了,怎么开成了督查大会啊? 群众
是的,这个会开的很妙。
央妈财政止莱不动声色的甩锅,铺垫好了后来二号的问责,是妙一。
二号没有明白的指责地方)但在洋洋洒洒的论述不时夹杂着对地方工作的不满,最终顺势得出督察组军令状的举措,杀了地方一个措手不及。
二号的稿子我很想知道是哪个高人写的,写的如此之好。
那次电视大会,李克强和财政部央行等部门的开场讲话,就十+助理
分的有学问。
更别说三中全会上林彪的开场讲话了,学问更大,挖坑更深,这个后续岱岱再写
政治嗅觉敏锐的人,通过大会开幕的各人讲话,都能看懂很多高层的事,给自己在大会上如何发言如何站队作出参考。
大会开幕讲话结束,就进入小组讨论环节。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也和西方不一样,我们这边是小组讨X
论。
因为人太多了,如果和西方国会议会那样上百号人集会开会,每人都说不到几句话,而且十分容易争吵闹哄哄,西方国会议,会一言不合打架的事太多了。
我们这边是分小组开会参考第一次庐山会议的分组安排
一7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会议确定了要讨论的19个问题,印发给与会的所有人员。
一7月3日,与会人员开始按地区分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北、华东等6个大组,围绕着19个问题座谈讨论。中央机关的人分别编在这6个组,朱德被编在中南组。
小组任何人的发言,旁边都有记录员记录,然后小组组长和几个副组长,在小组会结束后,搞出一个小组会议简报,发上去。 微信
黄克诚回忆,18日到19日开小组会,讨论彭德怀的那封信,不少人发言同意彭的意见。我也在19日发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支持了彭德怀的意见。当时组里除罗瑞卿、谭震林二人外,其他同志似乎都对我表示有同感。谭、罗发言批评我,我又反驳他们,争论了一通。这篇发言本应有详细记录在简报上印发,但因我乡音太重、说得太快,记录同志记不下来,整理时感到为难,就要求我自己整一个书面发言给他们。但形势变化很快几天就形成了斗争局面我已无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这个材料。所以简报中就只有一个简单的发言记录致使有些同志后来感到异,怎么庐山会议被斗争的主要角色之一,连个较全面的发言都没有呢?
上面的政治局常委们和各个小组,都是能看到各个小组简报的。 理微
这样大家都知道你那个组今天谈了什么,大家今天谈的怎样疗。
而小组的组长权力很大,小组组长是主持小组讨论的,有权决定谁的发言能上小组简报,甚至有权决定不让谁发言。
比如彭德怀的例子:
一“神仙会”的和谐氛围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彭德怀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据随彭一起上山的军事参谋王承光回忆:“约过一周,彭总的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说笑少了,参加小组会也少了,不时闷着头在走廊上来回走动。一天下午,他说,这几天小组会实在没有味道,我不想去了。老总问我,这几天会议简报你都看了没有?我说都看了,他说,我在小组会上讲了一些意见,简报都没有登,简报上也看不到。显得很不高兴。”原来,工作人员在整理简报时,出于好意,将彭德怀在小组会上发言中最尖锐的、直接涉及毛泽东的词句删掉了。
彭德怀是元帅,威望资历在,想不让彭德怀的发言上小组简报是办不到的,他只能删减掉一些敏感的不团结的话。
而比如万毅这种威望资历一般的中候补,小组组长镇得住的,就干脆不让万毅发言了: 2.6入
一在八届八中全会大会上,我作为中共中央的一名候补委员,争取到一个发言机会想解释一下我在小组会上的那个发言,可是我刚一开口,那天主持会议的李井泉就打断我的话说:“不能叫万毅发言,他不老实,也不交代他的问题」”我只好尴尬地坐下了。坐在旁边的薄一波可能觉得李井泉的话过于生硬,便打圆场地说:“万毅同志,回到军委会上讲吧!
小组组长权力很大,能决定你的发言上不上如何上小组简报,换言之,各个小组的组长就是控场的干活。
确保利于大会团结的发言上简报让大会其他人看到,确保过滤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所以大会前高层要开个小会,决定小组如何划分,决定谁当这个小组组长。 2026
你是总控场, 你要安排信的过的人,党性强的人,让他们在下面帮你控场。
你看欧美开会就经常对骂乃至打架,我们这边开会其实也一样闹哄哄的,争论很多,但我们为什么感觉上面团结统一,观感好多了?
一是我们老百姓信息差,不透明这东西,吵了你也不知道。
二是分小组讨论,争论产生后能有小组长控场,就算组长控不住,一个小组吵翻天也不至于十几个小组都吵翻天。
小组讨论是十分好的制度设计。
当然,除了小组长控场外,高层大佬时不时的也要控场的。
大佬在小组讨论期间,控场的手段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亲自下场小组讨论:亲自控场。
比如每年两会,七长老都要下组讨论。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七位政治局常委真的很忙。按照惯例,除了参与自己所在代表团的审议,他们还都要“下团组”,参加不同地方代表团和政协的联组讨论,足迹年年“遍布全国”。参加全国人代会的共有35个代表团,包括内地31个省市区代表团、解放军团和香港、澳门、台湾代表团。今年,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向党中央看齐,除澳门团和台湾团以外,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的足迹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地方代表团。
2013 | 3.5 | 3.6 | 3.8 | 3.9 | 3.11 |
上海团 | 辽宁团 | 江苏团 | 西藏团 | 解放军团 | |
3.5 | 3.6 | 3.7 | 3.9 | 3- | |
上海团 | 广东团 | 贵州团 | 安徽团 | ||
3.5 | 3.6 | 3.8 | 3.9 | 3.12 | |
上海团 | 江西团 | 广西团 | 吉林团 | 解放军团 | |
3.5 | 3.7 | 3.8 | LL1 3.10 | 3.13 | |
上海团 | 黑龙江团 | 湖南团 | 青海团 | 解放军团 |
李克强
2013 | 3.5 | 3.6 | 3.7 | 3.9 | 3.10 |
山东团 | 湖南团 | 贵州区 | 河南团 | 吉林团 | |
3.6 | 3.6 | 3.7 | 3.9 | ||
山东团 | 青海团 | 云南团 | 山西团 | 江西团 | |
3.6 | 3.7 | 3.7 | 3.8 | 3.9 | |
2016 | 山东团 | 河北团 | 四圈 | 黑龙江团 | |
3.6 | 3.8 | 3.9 | 3.10 | ||
山东团 | 福建团 | 重庆团 | 广东团 | 新疆团 |
张德江
2013 | 3.7 | 3.7 | 3.8 | 3.9 | 3.11 | |
香港团 | 澳门团 | 广东团 | 陕西团 | 海南团 | ||
3.5 | 3.6 | 3.6 | 3.7 | 3.9 | 3.11 | |
浙江团 | 香港团 | 澳门团 | 福建团 | 广西团 | 河北团 | |
3.5 | 3.6 | 3.6 | 3.8 | 3.9 | 3.10 |
另一个是派亲信嫡系去小组讨论这就涉及到窜组讨论了。
我们现在,一般是不怎么允许小组之间串组讨论的。
你是这个小组的就在这个小组讨论,跑去别的小组干嘛啊,搞串联吗?还讲不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了?
建国后老一辈革命家是泥腿子出身,自由惯了管不了这么多,而且战友同袍一大把,平日里散布全国难得见面,开一次大会战友们都来了实在难得,可分在别的小组,老一辈就十分喜欢在大会期间,窜组讨论。 助理
其实也就是老战友见个面。
这种老革命的窜组行为,没有得到政治局的背书,是不允许在别的小组发言的,你就和你老战友一边抽烟聊天去,你可以听我们组的发言但你自己不能在我组发言。
但大佬派人就不一样。
比如毛泽东几乎没有下组讨论过,他掌控大会进度要么通过看每日小组简报,要么是派身边人去各个小组看,回来给他汇报。
毛一般派自己的秘书或者汪东兴下组。
这些人基本都会在小组里发言,然后他们的发言会被视为毛的态度旨意。 26
现在的情况也是,大会期间没多少人窜组,能窜组的一般都是奉命窜组,基本是七大长老的传声筒或者信息员。
比如16年那次,李克强就让副总理下组讨论了—两会知多D|原先只限常委的动作现在扩大到副总理了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2016-03-14. 2029
今年为何特殊?长安街知事探查到了权威消息。国务院副总理S
刘延东在参加全国人大北京团审议时说,今年两会期间,国务
院领导班子成员将首次参加多个团组审议,广泛听取意见,对X
各地方团要实现“全覆盖”,基本上每人都领到了四五个省份的
“任务”。 2028
10位国务院领导成员都是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各自的工作经历,分属某一地方团。李克强与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每年参加多个团组审议已属常规,其他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往年则很少如此。
职务 | 姓名 | 所在团 | 参与的其它团 guaer |
总理 | 李克强 | 山东团 | 福建团 |
重庆团 | |||
东团 | |||
副总理 | 张高丽 | 天津团 | 新通团 广西团 +助理微 |
甘肃团 西藏团 | |||
陕西团 | |||
北京团 | |||
副总理 | 刘延东 guaer2026入 | 河北团 | 宁夏团 |
湖北团 | |||
副总理 | 汪洋 | 安徽团 | 浙江团 |
四团 | |||
副总理 | 吉林团 | ||
山西团 | 贵州团 | ||
辽宁团 | |||
理微信 | 江西团 |
其实那一年,杨晶就有出问题的迹象了。
16年两会,李克强开口子,让国务委员都下组讨论了,就杨晶和军队的一个没动。
国务委员 | 杨晶 | 无 | |
国务委员 | 常万全 | 解放军团 | 无 |
国务委员 | 杨洁院 | 海南团 | 河南团 |
香港团 | |||
国务委员 | 群 | 广西团 | 贵州团 |
郭声琨 | 湖南团 | ||
国务委员 | guaer2026 | 西藏团 内蒙古团 | |
王勇 | 黑龙江团 | ||
青海团 | 上海团 |
两会这种会,枪杆子去其他组,没啥好谈的,不窜组无所谓,可杨晶正儿八经从地方上来的管经济的国务委员,他没和其他国务委员那样窜组,就有问题了。 上助理
杨晶还是内蒙出来的,怎么说也应该去内蒙代表团看看吧,内蒙他都没去。
16年杨晶就有失势的苗头了。
后来经过拉扯力保,杨晶降至为正部级待遇,没有权力了但也算平稳落地了。
通过亲自下组和派人窜组讨论,大佬们能及时准确掌控小组讨论,这是开会的大学问。
所以你是小组成员,或者你是小组组长,你看到有人来窜组了,他的发言他的态度你就得上心,看是否有最新指示,他如果没啥表示只是想了解你这个小组的情况,那你发言就长点心,你的话会传到上面大佬的耳朵里的。
当然,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大会总是有不顺的时候。即使你是大bosS,万事也不可能顺着你心意,强如毛泽东,一次三次公庐山会议还有七千人大会,都开的磕磕绊绊差点翻车。
如果矛盾争论在小组讨论中发酵,突破小组传递到了其他小组,怎么办呢?
历史上这种情况发生多次了,最著名的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本来讨论经济的结果陈云等人的在小组发言,直接说要讨论翻案,要给老干部翻案,小组发言一下逆转了整个会议方,向: 理微
一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华国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宣布了会议要先进行关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的讨论,但只字不提在全国热烈展开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也没有表示“两个凡是”应该否定。引起了到会代表的不满。 理微
开幕式之后,中央工作会议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6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11月12日,刚刚开始分组讨论,在中国政坛沉默已久的陈云在东北组作出了第一次发言,便使整个大会为之震动!
陈云在东北组的发言中讲道,从明年起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我完全同意中央这一意见。安定团结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关心的事,干部和群众对党内是否能够安定团结,是有所顾虑的。对有些遗留的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广的问题,是需要中央考虑和做出决定的。
陈云提出要把“文革"大案“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翻过来,因为他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7年,深知这一案件内情,认定“薄一波等61人出反省院是党组织和中央决定的,他们不是叛徒”。接着陈云对“文革”中的大案一一陶铸以及王鹤寿案件提出尖锐意见:“这些同志,现在或者被定为叛徒,或者虽恢复了组织生活,但仍留着一个尾巴,例如说有严重的政治错误。...我认为,专案组所管的属于党内部分的问题应当移交给中央组织部,由中央组织部复查,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这些结论都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情况去考察。像现在这样既有中央组织部又有专案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应该结束。”同时,陈E
云为彭德怀冤案提出平反。随后,他又提及了最敏感的话题一一“天安门事件”,认为“这是几百万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不同意批判邓小平同志的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而且在全国许多大城市也有同样的运动。中央应该肯定这次运动。”最后,陈云还提出*康生同志的错误是很严重的,中央应该在适当gua
的会议上对康生同志的错误给予应有的批评”。原因是,康生在三年前病死时,中共中央在讣告中给他戴了三顶荣耀的桂冠,公即“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光荣的反修战士”。 +助理
在1977年3月,陈云为了支持邓小平复出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过一次书面发言,但是他的发言被打入“冷宫”没有在大会简报上登出。因为,这次会议开幕式上华国锋提议“畅所欲言”,使得陈云的发言终于在大会简报上登出,使全体出席者都很快地知道他在东北小组会上的“爆炸性发言”。他的发言,使出席会议的代表们意识到,必须解决一系列大是大非的问题,X必须解放思想、冲破“左”的禁。只有先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讨论其他具体的工作问题。大家群起响应,会议气氛一下r202子活跃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先锋的就是东北组东北组除了陈云开炮,还有张震开炮。 理微
一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张震被分在东北组。陈云也编在这个组,大家讨论得很热烈。12月4日的小组会上,张震再次谈了自己对真理标准讨论的认识:“我认为,我们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对毛主席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在革命实践中深切地认识到,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并不是说毛主席没有缺点和错误,我们不能要求他的每条指示都百分之百的正确。在战争年代,毛主席作出战略决策,从来都是根据实际来决定的。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他总是及时改变决心,修改计划,作出合乎客观实际情况的决定。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主席发现自己的决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也能够及时改变。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看到小组发言简报,邓小平称赞说:“张震懂得在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这个部长懂政治!看来,总后的思想路线也对头了!”
是的,本来陈云不是小组组长,他的发言可以被小组组长摁住,不上小组简报,这样大会各个小组就不知道陈云的发言。
但一来是陈云资历实在是太老太硬了,二来华国锋大会开幕都说畅所欲言,三来估计陈云所在的小组组长也认可支持陈云,就让陈云和张震小组讨论上了简报一下引爆了整个大会。
华国锋急了,下场控场,试图扭转,但无效
华国锋极想尽早让大会按照他的3项议题的轨道“运行”,所以在陈云发言后的翌日11月13日,华国锋要求会议转入农业问2n8
题的讨论,并由纪登奎在大会上对两个农业文件进行了说明。可是,会议并没有被华国锋“纳入"轨道,各组在讨论时,纷纷对陈云的讲话做出强烈反响,打乱了华国锋的部署。东北组对陈云的讲话普遍支持,这是因为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和辽宁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是冲在最前面的省份之一,而吉林则是邓小平在前不久作了重要谈话的省份。陈云再次提出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一呼百应,在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声势。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都坚决支持陈云的发言。这样,华国锋不得不表示接受党内压倒多数的意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如果华国锋是毛泽东那样水平高超威望无敌的政治家,可能还能摁住这个势头,一次庐山三次庐山,都是势头不好时刻毛泽东亲自下场摁住局势的,但华国锋不具有毛泽东那般的威望,他就算亲自下场了也摁不住。 ?.r202
而邓陈则再接再厉,再度将原本不讨论的人事问题,安排进了会议议程,趁热打铁十分给力一 理微
会议进行到11月下旬,华国锋建议,从27日起会议转入对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和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的讨论。但是,尽管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了,可是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检讨,如何保证经济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与会同志还是耿耿于怀的。
根据会议的进展情况和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放手让大家讲话,真正让大家畅所欲言。会议对主张“两个凡是”的同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真理标准讨论再掀高潮。大家一致认为工作重点转移的条件已经成熟,时机也适当,并对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进行了初步云酿。本来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议题中没有人事问题一项,但在会议进行中,中央政治局接受了与会者的建议,讨论了人事问题。
-本来闭幕式一结束,中央工作会议也应该结束。但与会者纷纷要求延长两天来学习和讨论邓小平的讲话。于是,随后的两天,会议分组进行了讨论。12月15日,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才落下惟幕。
因为会议几次突破原有议题,涉及到了历史,方向乃至人事,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完全超越了它原本的意义,成为了改写中国历史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所造就的,不可复制。
大会出现异动,毛泽东亲自下场就能扭转大会风向,华国锋亲自下场结果是溃不成军,这说明,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还是得靠无形的威望啊。 微信
其实,如果开小会,华国锋不会输。
因为中央警卫局的汪东兴,站在华国锋这边,负责军队的叶剑英也有托孤情节不会反华国锋,叶剑英当时在大会上还检讨自己对华国锋的托孤情节。
这是枪杆子的威力,这是掀桌子的最大筹码。
如果开小会或者北戴河那种会,开不赢了华国锋还能动用枪杆O4子以掀桌子来威胁,开这种几百号人的中央大会!华国锋可能对这几百号人用枪杆子威胁吗?
中央委员200人左右,中候补150多人,这三四百多号人是全党十助
全军的精华啊,是朝廷百官啊。
读下资治通鉴,历史上多的是宫廷政变,可你见过把朝廷百官都一网打尽的宫廷政变吗?
这完全没法操作,这完全是自绝于天下,封建时代都没法这样RO做何况是现代社会。
所以邓陈在小会上的确是无法斗赢华国锋的,小会华国锋有枪杆子立于不败之地,开会我开不过你,开完会我让汪东兴把你软禁了像四人帮那样搞你,你能怎么办?
只有开这种百人中央大会)华国锋无法动用枪杆子这张底牌,邓陈才能借用民意民心来赢。
所以邓陈多次突破原有议题,加上历史旧账加上人事,因为大会结束开小会再谈这些事,华国锋不配合用枪杆子怎么办?只有大会才能用朝野上下的民心汹汹来把这几个问题解决,大会不能停要趁热打铁。 ?r202
华国锋毕竟是地方上来的,不比邓陈久在中央,对大会议题的重要性,对大会个小组动向的敏锐感知,对大会流程安排的设计思路,这些大会经验上华国锋是真的明显不如邓陈太多了。
所谓的政治斗争高明,所谓的政治经验丰富,其实就是更熟悉政治规则,更会利用政治规则罢了。
202大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
熟悉大会,才能熟悉政治。
懂的开大会,就是懂的搞政治。
相信我们这次的三中全会,将是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2026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十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