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岱是一个很喜欢讲段子的时政博主,虽然行文嬉笑怒骂,但话题选择挺严肃正经。

岱岱很少聊娱乐圈的事,很少追时事热点。

但今天岱岱想和大家聊一聊话题度拉满的网红,聊一聊现在火热的网络微短剧。

关于网红,大家有很多争议。

第一个争议是,这些网红没有创造价值,反而很多是不正能量的人。

这个就太多了。

辛巴骂人搞假货。

天佑喊麦歌词里有吸毒情节。

牌牌琦这帮精神小伙更是打架斗殴。

某平台更多一票主播搞网络赌博。

至于女网红更是一票黑历史。

大部分女网红,都是社会小太妹出身,抽烟喝酒滥交乃至打胎,多的是。

毕竟网红兴起时,也就小太妹外形条件好,喜欢玩也能豁出去,赶上风口。

连王思聪追不到的孙一宁也是小太妹出身。

网红经济中后期,才有一票大学毕业的良家妇女入场。

至于什么游戏主播,中专大专毕业一大堆,直播三句话就带个你妈,不说脏话就不会说话。

还有快手一批精神小伙主播,社会大哥主播,直接就是打着这些标签去树立人设吸引流量。

还有一些是装疯卖傻,假装癫狂搞黑红,比如阿giao,铁山靠。

这些网红都是形形色色,都是游离于社会主流群体之外,小太妹精神小伙网吧青年社会大哥癫癫狂狂,这就导致社会对网红这个群体很是排斥。

认为网红是下九流的代名词。

第二个争议是,这些网红明明如此下九流,怎么能赚的这么多。

这些人甚至赚的可能比明星还多。

一个月500万,鹿晗本人也赚不了这么多吧。

还一个外号叫佛山张翰的,抖音粉丝比张翰本人还高。

第三个争议是,以前都是明星看不起网红,现在是明星赚钱还不如网红,纷纷转型想当网红。

之前的网红,都是以转型娱乐圈当明星为荣。

比如快手有个大网红叫天佑,高光就是去浙江卫视压轴跨年。

比如冯提莫当网红赚够钱后就去上综艺节目想转型。

甚至还有退役电竞选手游戏主播的诺风,和娱乐圈拉关系,他攀附杨颖陈赫,给杨颖结婚随礼几十万,就是想进入娱乐圈。

网红兴起的头几年,是网红被视为不入流,拼命攀附转型明星的。

大众认知里也认为网红咖位远远不如明星,混的好的网红应该去转型明星。

结果现在这几年反了,明星赚钱还不如网红多,一大群明星放下身段,去和网红抬轿子,乃至下场带货成为网红。

比如快手一哥辛巴结婚婚礼,竟然请到成龙!

三只羊的小杨哥开演唱会,也请到一票明星。

一众明星去给网红捧场乃至下场当网红的就更多了。

甚至nba 的篮球巨星也来带货了。

甚至有网友调侃,现在明星里还没有去直播捧场的明星,也就周杰伦等少数几个天王巨星没直播带货了,要是连周杰伦都下场去带货,那世道真彻底变了。

但网上已经很多人当网红和天王巨星相提并论了。

这三个争议,大家相必都是有的。

第一个争议是,这些网红没有创造多少价值,反而很多是不正能量的人。

第二个争议是,这些网红明明如此下九流,怎么能赚的这么多。

第三个争议是,以前都是明星看不起网红,现在是明星赚钱还不如网红,纷纷转型想当网红。

这三个争议也引发了众多连锁反应。

1、坏人傻子网瘾青年当个网红不事生产就能赚钱那么多,有道德感大众定义下的好学生好青年好人,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相比下赚钱差多了

社会群众是真正的质疑当个好人有啥用,勤劳是否能致富。

2、明星现在都不如网红了,之前年轻人是想当明星,现在年轻人是想当网红。

特别是东北,东北重工业烧烤轻工业喊麦,东北很多十几岁的小年轻理想就是当网红,那些网红还当师父收徒弟,有模有样的。

3、网红经济到底有利有弊?

网红根本没提高啥生产力啊,又不能搞芯片,就算带货电商抹平差价实惠了百姓,也间接导致众多中间商的破产。

网红经济到底是虚拟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里特别虚的那种,网红经济的兴起就是经济的脱实向虚,对经济大局整体绝对是弊大于利。

网红经济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不好,特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不好,对经济大局弊大于利,难以服务于复兴伟业,这就是社会公众对网红经济口诛笔伐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岱岱就不展开叙述了,大家都懂。

岱岱想的是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皆合理”。

网红经济如此畸形,却存在多年且欣欣向荣,甚至有反超明星经济的势头,岱岱想分析下这后面的原因。

岱岱认为,主要是这几点因素。

1、社会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在新时代的19大提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大白话就是之前,我们是一穷二白啥都没有,主要矛盾是人民没有,想有。

现在是我们有一些了,但人民还想更有更多(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想公平分配一些(不平衡不充分)

17年我们就指出,现在不仅要发展,更要分配。

然后21年照着这个思路,我们提出了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国家现在的基本国情,而这两个基本国情下,都孕育着网红经济的机会。

一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这个生活不仅是物质需求,更是精神生活。

而现在是温饱已经基本解决的时代,人民的精神需求重要性提高了。

而大家也都懂,人民的精神需求在当下很多都是靠互联网靠电脑手机解决的。

这就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网红们。

网红不是一开始带货的,而是先红了后再下场带货,他们一开始是作为短视频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的。

另一个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

文革时代有个流行说法,说古代小说戏剧都是反动的。

因为古代小说戏剧都是讲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没有讲大众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然后江青等人就大搞样板戏大搞革命文化,说要打造属于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化精神产品。

现在其实也一样。

中国不是所有人都是985211,更大部分人就是连大学都没读过的。

中国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写字楼的白领金领,更多人是工厂的打工仔乃至无业游民。

中国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大城市的人,还有更广大的小县城小农村人民。

这些人,叫做草根群众。

中国绝大部分群众是沉默的群众,是边缘的群众,是没有话语权的群众,之前社会主流的电视剧电影小说,大部分都是围绕主流的少部分人服务的,这些更大的群众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消费投票权,去让资本市场和产业链主要生产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精神产品。

而网络时代特别是短视频时代的降临,改变了这一切,直接就将江青当年没能完成的事一步到位搞定了。

网红们除了少部分是炫富跳舞走红外,基本都是靠着接地气的视频出圈的。

这些网红就是因为足够亲民,足够草根,和高高在上的明星不一样,是来自群众中的,而这些人的打游戏喊麦撕逼骂娘,虽然不雅观,但的确也是这部分群众喜闻乐见的。

我们忽略了广大的底层群众,没有针对这个庞大的群体生产针对他们的文化娱乐产品。

资本忽略这个群体不屑于生产,官方没有忽略但官方只能搞出“春晚我们一起包饺砸!”这样套路化的文化产品,吸引不了他们。

他们看春晚小品还不如看五五开直播,这些网红直播比春晚小品还更搞笑。

这一个网红视频,4000万的播放,直接在网络上成为著名的梗,无数跟风创作。

这些网红我们看来是低俗的,是不入流的,是有巨大争议的,我们想不通为什么草根群众会选择他们,为什么有月薪3千的人宁愿吃泡面也要把钱去打赏这些网红。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确够接地气,的确娱乐了广大的草根群众,草根群众和这些网红有了依赖有了链接,产生了对应消费乃至不理智消费。

就像卢本伟的那句采访一样,拳头公司在17年给卢本伟做的访谈片,卢本伟说了一句话:

“有很多人喜欢我,也有很多的人讨厌我,骂我,黑我。我也有很多很多的缺点,我不是完美的人,希望你们在看到我缺点的时候,不要忘记我曾经逗笑了你。”

是的,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网络时代前,广大草根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十分短缺,而互联网时代的网红门从群众来,从群众中去,用他们的方式发掘满足了草根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

而草根群众也用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流量价值,捧出了这些流量爆表的网红,让这些网红赚钱赚到手麻。

这是网红经济崛起的巨大的背景。

2、文娱行业自身发展趋势,被互联网加速颠覆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世纪初互联网还没大行其道的时候,文娱行业就在摸索全民偶像的模式了。

发一些资料。

日本地下偶像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90年代初,由于电视节目收视率下降、流行乐队兴盛,坚持以唱歌为活动重心的“偶像”逐渐失去舞台资源。于是,在没有舞台和聚光灯的地方,地下偶像以另一种方式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直到90年代末,早安少女组在电视台表演,偶像团体重新回到主流媒体的视线,但并不是所有偶像团体都可以拥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地上和地下偶像的划分逐渐清晰。

不过也有地下转地上成功的案例。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在2005年,AKB48在优秀制作人秋元康的策划下,成功由地下偶像飞升为现象级偶像团体。只要稍了解的人,都对她们有所印象。

2010年前后,地上偶像团体的增多、全民偶像时代来临,更是吸引了众多心怀梦想的少年少女的加入。

是的,早在抖音快手还没诞生的时候,偶像产业最发达的日本,就抓住了两大痛点。

一个痛点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草根群众急需对应的文化娱乐产品。

另一个痛点就是偶像想变相吸引流量只能靠电视台节目或者电影,电视台在日本没落了电影又太贵。

为了解决这两个痛点,日本先行一步搞了全民偶像地下偶像。

全民偶像就是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发掘偶像,这样草根群众就会买账。

地下偶像就是甩开电视台,在地铁等地方唱歌跳舞吸引流量,一来电影太贵电视台没人看,这些地方人多,二来更让草根群众近距离接触更有亲密感。

日本偶像产业的摸索很成功,这股风潮也流到了中国。

是的,2004年的超级女声。

当时我们的超级女声,就是学日本全民偶像的套路,搞海选造星。

没选地下偶像套路是因为引进学习的是湖南电视台,他们有渠道流量自然选择电视台,而且2004年电视台还如日中天不像日本那样没人看。

超级女声当年是一炮而红,大家都知道。

岱岱列举这些资料,是想说明,全面偶像地下偶像,本来就是偶像文娱产业的正常摸索和自然发展。

如果没有互联网,这条已经证明走通的路会一直发展下去,会有这样那样的草根明星涌现。

但是,互联网大大加速了这一趋势。

甚至颠覆了这一趋势。

互联网加速趋势,是完全覆盖群众的彻底造星,你只要有手机就能拍视频搞直播,比超级女声的海选还彻底覆盖全民,而且不局限于唱歌跳舞,你就是没啥才艺靠吃饭都能当吃播,睡觉当睡播,骂人讲段子玩游戏探店更是层出不穷的花样。

互联网颠覆趋势,是说之前的偶像产业摸索的路是想从地下转为地上,说到底还得借助电视台电影来变成明星来变现,互联网的网红不需要电视台电影,他们有抖音有快手有小红书,打破了电视台电影对影视产品的垄断,互联网对电视台电影是颠覆的。

影视产品是信息度最密集的文娱载体,比文字比图画还密集,而且更垄断。

影视产品一百多年来,都被电视台电影给垄断,之前写书还能靠一个人,画画还能靠一个人,你要搞影视产品你没办法一个人,你得有团队得有电视台有制片商给你放。

互联网特别是带摄像头能自拍直播的移动互联网,直接颠覆了前者对影视产品的垄断权,让每个人都能制造生产传播影视产品。

可以说,互联网将电视台制片商对影视产品的垄断权彻底打破,历史上第一次让影视产品和小说画画一样,都能个人生产制造传播,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颠覆。

我们现在的网红经济,其实是一种变种。

之前行业就在摸索全民偶像地下偶像,互联网时代将这一行业趋势加速颠覆了,诞生了现在的网红经济。

3、网红经济摸索出了新的变现模式,这套模式比明星经济还直接有效

网红经济一度不被看好。

说你吃播睡播有啥用,天天不上班搞直播讲段子,能赚钱吗?

初期的确,野蛮生长,就是没看到具体的赚钱方向。

大家还是觉得明星赚钱才猛,网红都是不稳定的赚的又少。

毕竟明星经济是演化了上百年的经济模式。

从美国好莱坞就开始了。

明星经济以电视剧和电影为主要产品载体,以片酬和产品代言为主要收入来源,这是十分成熟的模式。

没想到,网红经济才诞生最多30年,就走完了明星经济用200年才能走完的道路。

网红经济用直播和短视频为主要产品载体,以直播打赏和产品带货为主要收入来源,直接逆袭颠覆了明星经济的产业模式。

明星经济被网红经济颠覆的道理很简单,做个对比就知道了。

你明星拍个电视剧电影要多久,我网红拍个短视频乃至微博小红书发个自拍要多久?

你明星片酬再高一年能接几次可能每天都开工拍剧吗,我直播可以每天都直播小红书微博可以每天发自拍探店照片你能吗?

你明星辛苦拍片需要有人买票进场能有多少人,我一个头部网红直播间有几十万人这打赏你能比吗?

你明星要赚大钱不能靠片酬得靠代言,一个大明星有几十个代言就很恐怖了大部分明星只有几个代言,我网红搞直播带货可以带各种各样的货,只要能卖出去都能赚钱,谁赚钱更简单粗暴?

你明星有这么多粉丝,可粉丝想给你支持只能靠买电影票买周边,钱经过多少手才到你手里,我网红的粉丝想给我支持,直接直播点击送礼物就行,买我带货的商品就行,粉丝经济的变现谁更直接?

马云们总是说,互联网要颠覆这颠覆那的,说一大堆互联网会颠覆实体经济的话。

但马云们没想到的是,被互联网颠覆最大的并不是啥实体经济,而是明星经济。

一大批网红赚钱赚到手麻,赚的比明星还多,李佳琪薇娅一年赚10个亿,中国的成龙周杰伦这些全球巨星一年都赚不到10个亿。

一大批明星屈尊下场带货,结果带货效果还不如这些草根网红,只能含泪退出眼看网红发财。

不到30年的网红经济,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就颠覆了200多年发展历史的明星经济。

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这就是群众的力量。

所以,经过理性分析,大家别看不起网红经济了。

原因说明白了。

1、网红经济是合理的,是广大草根群众用钱和精力时间实打实的催生出来的,就算被骂下九流,就算被骂无益于复兴伟业,但也的确满足了广大草根群众的一些需求。

2、网红经济和明星经济并不是相悖的,明星经济在之前就有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只是互联网加速和颠覆了这个趋势,催生了更有生命力的网红经济。

3、网红经济能用30年时间,走完明星经济200年走完的路,利用人性和商业规则,摸索建立出一套更高效直接的商业模式,这个是网红经济不得不令人惊叹的地方——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无法不惊叹。

最终,还是回到黑格尔那句话——“存在即合理”

网红经济的确弊大于利,如此崛起壮大的确有各种不合理之处,但它的诞生和壮大,的确有各种合理的解释。

岱岱虽然认为网红是下九流,但岱岱本人其实也是个时政小网红,是吃互联网这碗饭的,是靠互联网的微信公众号时代起飞的一个幸运儿,是赶上了知识付费的好风口。

岱岱能有今天,个人能力是一,时代机遇是二,瓜友们一路的相伴支持,更是最重要的三。

观众生相,亦是观我相。

行文至此,千言万语,只化作三个字。

岱岱最想对大家说的,那三个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

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