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一直是很容易撕逼的话题,群里几次都因聊这个聊到人身攻击,最终一地鸡毛。

岱岱之前写过中医适应我国国情,今天文章写写西医。

虽然文章有中西医对比,但文章的主旨不是讨论中西医之争,而是将西医和西方经济学想比较,阐述一些岱岱个人的想法。

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后的群讨论,能避免中西医撕逼的怪圈。

岱岱在看经济类咨询新闻时,会不知觉的想起了西医,因为西方经济学和西医实在是太像了。

先聊西医。

西医的理念在治已病,遵循循证医学,重数据,重精确,重型重器,生化指标,血液,细胞,器官。将一切身体变化都以型附之,需要借助各种仪器检查,以数据得证。

中医的理念在治未病,遵循辩证疗法,把身体看作一个大的阴阳系统,将身体分为有形和无形,躯体发肤为有形为器,血液,筋骨,肌肉。精气神为无形,藏于有形体内。以望闻问切得症。

是的,西医是将人体看成一堆数据的集合,西医几百年最大的成绩,就是各种测量仪器的发明,西医用标准化来精确认知结果,便于对认知结论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和经验分享,还方便同行进行重复验证和质疑。

举个例子,抽一管血,能查哪些?

1、 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状兄、各种白细胞的比例。
2、 生化指标:钾钠氯钙。
3、 心脏:心肌酶,肌钙蛋白,查看心脏是否有损伤。
4、 肝胆:肝功能,甲胎蛋白,看肝有没有损伤,工作正不正常,有没有癌的可能。
5、 肾:肾功能,看肾能不能正常滤出血液有害物质。
6、 肺:血气分析,看心肺功能,同时也能看胃肠道导致的酸碱失衡。
7、 胰腺:血糖值、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与胰腺炎、胰腺癌有关的血淀粉酶。8、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卵巢、甚至胎盘等等功能正不正常。
9、 肿瘤标记物:识别各种脏器肿瘤释放的特征物质。
10、 出于医学目的的胎儿性别坚定、胎儿基因有无缺陷。11、 染色体、DNA、基因片段,可以查出有无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癌症。

西医通过大数据,知道了人体在健康正常时期的各项数据区间,然后通过对病人做检查得出一堆人体数据,哪些人体数据在合理区间的就是没有问题,哪些人体数据在不合理区间的就是有问题,就是有病,然后通过现代医学的手段和药物让这个数据回到合理区间,这个病就算是治好了。

而中医是将人体视为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宇宙,有道有阴阳,阴阳万化,有五脏有五行。

这个在西医看来的确是匪夷所思的,中医不把脉,如果直接要仪器出体检报告,请问仪器什么指标跟把脉把出的阳虚,风邪等相对应?

常见病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哪一条现代医学仪器检测得出来?

至于中医常说的阴阳五星和全身经络,就更没有科学仪器能探测的出来。

西医的人体数据和中医理念是对应不上的。

所以一些西医认为中医近乎巫医,和人类历史上消失的其他文明医学是一个路数。

比如藏医讲的“风火土”、“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7要素,欧洲的古代的“4体液”、古印度的“空、风、火、水、地”五大元素、古埃及的河流理论,古巴比伦的小宇宙医学理论。

这些医学都是人类在没有科学工具对人体进行大数据化时,试图用简单的概念来解释复杂的人体。

从科学的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最基本的认知工具就是测量仪器和设备,用标准化来精确认知结果,便于对认知结论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和经验分享,还方便同行进行重复验证和质疑。

中医完全和这个可验证的路径背道而驰,是反科学的。

用西医的眼光来看,就是中医连砖头都不知道怎么造,竟然就想搞出高楼大厦?

但让西医很诧异的是,中医这种似乎纯经验无科学的医学,却实实在在的治好了很多病,保障了一个文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存续。

因为同时,科学上也有一个定律,那就是微观上的无规律并不会导致宏观上的无规律。

由于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过于复杂,人类又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行为绝对无法预测。然而当众多个体集合成群时,却又会显现某些规律,正如同在巨观尺度下,气体必定遵循统计方法所导出的定律。

– 《基地三部曲》

微观上的粒子是测不准的,但宏观上却遵循万有引力和相对论,这是类似的道理。

西医对人体各项指标数据熟练的很,千头万绪的想整合出人体规律,但一直工程量浩大,浩大到西医只能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去突破这一天花板。

而中医别看在人体各项基本数据上根本一问三不知,但直接从宏观入手整合出阴阳五行规律用来治病。

等于我不需要知道怎么造砖头但我就是能造出高楼大厦——反常识,但成立。

所以有个段子说,西医治不好,是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治的好,是让人不明不白的活。

中医有很多很多的弊端,需要改革甚至从头建设,而现在的西医的发展也遇到了2个天花板。

1、 西医分的太细了,而人体却是一个整体西医的专业划分细致固然保障了细分领域的治病水平,但一旦病症需要从整体治理时,在细分领域穷其一生的专家们就会束手无策,摸不到头脑。

而中医培养的医生本身就是从整体出发,再往细分领域拓展。

西医分的越细,整合就越难。

所以西医樊代明院士提出了西医向中医学医的,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全称整体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HIM),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是一种不仅看“病”,更要看“病人”的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从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出发,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并将人放在更大的整体中(包括自然、社会、心理等)考察,将医学研究发现的数据和证据还原成事实,将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共识转化成经验,将临床探索中发现的技术和艺术聚合成医术,在事实、经验和医术层面来回实践,从而形成整体整合医学。

西医院士樊代明为什么力挺中医?

2、 对因细菌病菌产生的疾病的处理手法过于单一而无法持续人体很多病是因为细菌病菌产生的,对这类病西医一直是消毒杀菌的思维。

但抗生素基本上10年才能迭一次代,而细菌病菌5年就能产生耐药性,抗生素越来越贵,对手却越来越耐抗,对人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大。

即使屠呦呦的青蒿素效果显著,但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耐药性的疟原虫,青蒿素效果在逐年走低。

抗生素激素滥用给病人乃至社会带来很多后遗症,超级病毒细菌越来越频繁出现,这就变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不可持续的医疗模式。

中医这边则有更大的问题:

1、 无法量化无法标准化,导致治病的不确定性太强了

有网友打了个很好的比喻:

“你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然后某天你想去餐馆吃个蛋炒饭。可进店一看,这家店菜单也没有、价码也不见,全凭老板一张嘴收钱。

你敢在这地方吃吗?人生地不熟的。

是我,肯定不敢,扭头就走。

中医就是这样的啊,你遇到一个骗钱的中医,摸了病人一把脉搏,然后高价卖了一碗绿豆汤给你,你有啥办法吗?”

是的,一个病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西医要是赚你钱,可以为了一个找不到成因的小毛病给你开一大堆全身检测,花你很多钱,但这至少是量化的,是明码标价的天价菜单,中医是完全没有这个菜单。”

所以说找中医是需要运气的,遇到好的中医需要运气。

2、 中医无法对行医者进行有效保护西医对行医者的保护,用的是西方的程序正义。

人体是很复杂的体系,要想“基本搞懂”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但是现代医学有一个本事就是“统计”~~舍弃小概率取大概率,舍弃共性取个性。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学医不久(相对于了解人体全部最新科技信息来说)都能行医,并且只要照着册子上的程序走就“基本合格”。

(疫情放开后那段时间人手紧缺,其他科室不是学感染科的哪怕是牙科的医生,都能让他们临阵磨枪看几本书,顶上去接待新冠患者,他们也照着册子开单开药)

医生初上岗,有一堆数据就能按着手册来操作,大差不差。

患者哪个人体指标数据高了低了,就开出对应的药物来治这个数据,治错了治死了发生医患纠纷,上面一查,医生全部按规范操作的,仍然是“我们尽力了”,不是医生的锅。

记得一个知乎回答,警队新人埋怨办个案子要填这填那,要办各种手续搞各类留档,浪费时间导致办案效率低下,警队老人宽慰新人说:

“这些复杂的规章程序搞出来,不是你想的那样,是为了为难你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在保护你。

一旦出了什么事要查,查的就是程序,只要你按规章程序办事,出事了也怪不到你头上来。”

这个和西医的程序正义是异曲同工。

西医对医生个人的保护是中医无法达到的。

因为中医没有量化没有标准,一个病有千百种治理方法,这是中医的优势之处,但同时也让中医无法构建出西医这种程序正义。

中医没法对医生覆盖个人保护,中医不解决这个问题而铺张开来,医患矛盾会很突出,可能会直接打击中医事业的传承。

聊完中西医,我们再看看西方经济学。

岱岱主业是时政,偶然看下经济类资讯,看多了就发现,西方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可以说是和西医完全一致。

西医将复杂的人体分解为一堆数据来量化。

西方经济学将复杂的经济分解为一堆数据来量化。

西医为了可量化而不遗余力搞出各种仪器探测。

西方经济学为了可量化而不遗余力搞出各种研究机构得数据。

西医通过各项数据来观测人体健康情况,哪些数据不合理预兆哪些疾病。

西方经济学通过各项数据来观测市场经济情况,哪些数据不合理预兆哪些经济问题。

西医以数据模型为治疗诊断依据。

西方经济学也以数据模型为调整决策的依据。

复杂的人体有混沌效应,但部分呈现出规律,可用来治病。

复杂的市场经济有混沌效应,但部分呈现出规律,可用来政策指导。

你会发现,西医和西方经济学简直是异曲同工。

西方经济学是将市场经济这一宏观视为一个人体,学西医那样量化观测,找出关联,并研究如何对症下药。

重要经济数据概览
编号数据重要性发布时间数据影响
1GDP★★★预先估计分别在1月、4月、7月 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 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CPI★★★每月第2个星期公布,预估会在 每月10一15日重要的通胀指标
3PCE物价指数★★★每月20-31号美联储最青的通胀指标
4生产价格指数 PPI★★★每月月中重要的通胀指标
5美国初请失业金 人数★★★每周四就业市场好坏重要指标
6NFP,美国非农 数据★★★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就业市场好坏重要指标
7小非农,ADP就 业数据★★★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就业市场好坏重要指标
8美国零售销售数 据★★★每月11日至14日公布有“恐怖数据”之称,判断国家经 济现状和前景的重要指标
6十年期国债收益 率★★★随时变化其他资产风险与收益的“锚”
10全球各国央行利 率★★★各国不一样,美国一 次查有 FOMC会议对股市、汇市、债市等金融市场都 具有重大影响

你会发现,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说,对市场经济能量化的基本上都量化了,其量化数据反应的何种市场走向和政策可能也基本都研究出来了。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近似科学又不是科学的学科。

怪不得懂金融的人都对数字有一定敏感,这类似西医要对人体各项数据指标敏感一样,都是必备天赋。

巴菲特就说他没别的什么天赋,就是对数字敏感。

“这个体重6磅、早产5周的小男孩从降生到世上以来,似乎对数字就有一种本能的迫切渴望。在小时候,巴菲特就会到朋友鲍勃·拉塞尔家玩,坐在拉塞尔家的门廊前,静看门前的车水马龙,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码。

天黑之后,这两个孩子就会跑回家,在桌上摊开《奥马哈世界先驱报》,记下每个字母在报上出现的次数,在剪贴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算术列式,就好像他们在算欧几里得的数学难题一样。拉塞尔会拿出一本年鉴,大声念出一些城市的名字,巴菲特则会一个接着一个快速报出每个城市的人口有多少。

棒球得分、赛马胜率..任何数字都是这个早熟的大脑的养料。”

朱云龙是气象学出身,半路转行搞了金融,他说他入门没啥的,就是抱着历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年鉴看,里面各种数据各种模型,看完一大推后后经济就入门了。

这相当于一个学医菜鸟抱着厚厚的病例处方单看,看完一大推后就无师自通可以去行医了一样。

西医和西方经济学,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但是,一个人体就近乎混沌系统,人类无法彻底掌握人体规律,更别说更复杂更宏观的市场经济了。

是的,西方经济学和西医一样,有很明显的弊端。

这些弊端和西医不同

1、 人体检测数据基本为真,机构检测的经济数据却能掺水ct机不会造假,但有关部门却能造假。

这种造假不分中美,比如中国cpi里不列楼市失业有灵活就业一说,比如美国gdp有重复统计甚至将灰色经济都纳入。

就昨天的美国通胀都被爆出是美国官方掺水了,骚操作一通才搞的预期内通胀。

就如同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会计律师等职务一样,因为这类职务的最大作用是背锅。

经济毕竟是政治经济学,有各方面的考量,人类能保真的得出人体的真实数据,但关于经济的真实数据却存在一定失真的。

这种失真用专业术语美其名曰,叫统计口径不同。

在西医来看,没有一个保真的人体数据,他们就无法对症下药。

西方经济学无法超脱政治而独立存在,没有完全保真的经济数据,其决策依据和市场趋势也自然就失真了。

2、 西方经济学也过于细化,没有整合西医在努力从人体这个混沌系统整合出规律,西方经济学也在如此努力。

我们通过西方经济学四大流派的名称,就可知道:

  1. 古典自由派(含第一次革命的亚当斯密和第二次革命后产生的新古典自由派)

  2. 凯恩斯主义(含第三次革命的凯恩斯本人和后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

  3. 新自由主义(含第四次革命的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和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4. 新凯恩斯主义

是的,西方经济学面对混沌系统的市场经济,也试图找出主要矛盾。

其中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等,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他们抓的主要矛盾是啥。

供给学派就自豪的宣称,他们搞懂了复杂到混沌的市场经济,就是两个关键词,供给和需求。

他们的名言是:

Teach a parrot the terms supply and demand" and you’ve got an economist.

你甚至可以把一只鹦鹉培养成一位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只需教会它两个词: “供给”和“需求”。

这让人联想到中医的阴阳理论,中医将人体系统整合为阴阳,一如供给学派将市场经济分为供给和需求。

嗯,我们中国的刘鹤和美国的里根,都按照供给学派的理论搞过供给侧改革。

当然,供给派远没有统一经济学,意味着西方经济学还是没有找准阴阳主要矛盾。

3、 人体系统和市场经济系统最大的不同,目标不同

中医也好,西医也罢,最大的追求可能也是唯一的追求,就是人体健康。

这是中西医最大的共识。

可能西医现在资本化有种不好的苗头,但医者仁心,这方面还是共识。

但市场经济不一样。

市场经济不是只有一个目标,而是有两个目标:

一个叫公平。

一个叫效率。

这两个大部分时间甚至是不兼容相对立的。

搞经济到底是应该公平为先还是效率为先,还是什么阶段选什么为主,是一直吵架的。

换算成西医,这是匪夷所思的。

等于西医要考虑,我治好这个病人,是要他白天身体健康还是晚上身体健康,反正这个人白天晚上都一样身体健康是不可能的。

匪夷所思吧。

在西医来看,同用一个底层逻辑的西方经济学对公平效率的追求取舍,就是如此的匪夷所思

中西医对追求身体健康是没有异议的,但西方经济学对公平和效率却没办法兼顾。

这给西方经济学增添了许多的争论。

3、 没有纯粹的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市场经济再宏观,也受政治这个宏观环境所影响,考虑经济得考虑政治。

西医是难以理解这点。

中医却可以理解。

因为中医有宏大的联系观,不仅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整个天地的四季是另一个小宇宙。

中医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而足方;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风雨气候变化,人有喜怒哀乐情志活动;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

人有寒热;天有昼夜,人有卧起等等天人合一观念。所以人与天地相应,自然外环境和人体内环境均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所谓的春病秋治冬病夏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三伏天艾灸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中医天然能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含义,能接受经济被政治所影响的观点。

但西医不接受中医这类春病秋治冬病夏治的理念,也就自然而然不能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复杂。

从这一点和第一点的整合论来看,西方政治经济学其实比西医理论更进一步,达到了中医高度的理念层次。

4、市场经济类似螺旋上升,人体类似和谐守恒

这个是最难理解的,但其实也很好理解。

人体是一个和谐守恒的系统,是变与不变。

就算人体要进化,也至少得花千万年时间才能看到人体的进化。

而经济的一大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外在表露,而生产力注定是螺旋上升的。

人体是一个平面的太极圆,再怎么奥妙也是平面二维的。

经济却是一个立体的螺旋阶梯,是三维的。

经济注定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化不断复杂。

不必像人体那样需要用千万年时间才有进化的可能。

你看不过百年的信息革命,就将现代经济带向了信息化金融化的时代。

下一场技术革命一旦爆发,人类经济的面貌又会随之发生巨大改变。

几百年前的西医只要掌握数据探测和对症下药,用同样的底层 逻辑依然能在百年后补课上车继续行医。

但几百年前的古典经济学家和重商主义学者,只会在华尔街复杂跳动的股市k线图上迷失方向。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和西医是共用一个底层逻辑,但两者无法简单的比拟,反而有很多有趣的不同。

跨学科的比较分析,能很好的训练我们的上帝视角和全局意识,岱岱很喜欢这样玩。

所以岱岱虽然连初学入门都不算,今天还是写出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博大家一笑,谢谢大家。

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

每日圈文 + 群聊信息+ 17~22年文章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晨光缕缕

V: sevenmona (备注来意) QQ:1771703150 (QQ群免费, 会分享岱岱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