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友们,晚上好,身体好些了,这几天断更了抱歉。

今天,聊下内事。

两会前夕,田惠宇被通报了。

财经网

23-2-2815:12来自iPhone12已编辑

【#招行原行长田惠宇被公诉#!涉嫌受贿、泄露内幕信息等】湖南检察机关依法对田惠宇涉嫌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一案提起公诉。

建行出身,谁的秘书,我就不再重复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通报有两个魔鬼细节。

1、 启动了另一方查

金融圈其他的几个案子,都是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

田这个案子,却多了一个表述。

田惠宇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一案,由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侦查终结。

是的,没让国监委的人查,反而搞了“异地调查”的感觉。

为何?

联想下他做过谁的秘书,那位大佬又管了5年什么领域。

就知道了。

是的,特意派不属于这个领域的地级市公安局去侦查田的内幕罪行,就是用放心的人,尽可能摒除干扰。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呢?

答案在第二个魔鬼细节。

2、 倒查25年

历史的进城

28分钟前转赞人数超过100来自涨停板

今天公布的检查机关公诉文件显示:对田惠宇违法问题的审查,从1998年的信达工作生涯开始,刀叉了25年。。。

这个不是重点。

20年是过了法律追诉期,但过期不等于就无罪不能查了,只要想最高法申请就能继续查的。

重点是信达。

25年前,中国在银行危机下剥离不良资产成立各大资管公司,田奉命去信达当副手,后贪污。

1987年至1998年7月,历任建设银行副处长、处长;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建设银行办公室副主任。[10]

1998年07月一2003年07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副总裁

2003年07月一2006年12月,上海银行副行长;
2006年12月一2007年07月,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
2007年07月一2007年09月,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主要负责人;
2007年09月一2011年03月,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
2011年03月一2013年05月,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兼北京市分行行长
2013年05月—2022年04月,中国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1-2][5]【[7]】[11-12]

那么,正手是谁?

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建财务信用系,获学士学位。
1983年07月,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
1992年,任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在北大攻读在职经济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1994年0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
1997年0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助理。
1999年04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4]
2010年12月,任中国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
2011年05月,出任中信银行董事长。[5]
2013年04月,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2013年05月,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7年0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
2017年10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6-7]
2018年0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副部长级),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8

对田倒查25年,不是想尽可能让田多坐牢,而是因为只有查到25年前的事,才能牵出萝卜带出泥。

所以,查田25年前的事,是最重要的。

这个事干系甚大,以至于不放心监委的人一查到底,所以动用了地级市的公安去查。

最终如愿在两会前将其抛出。

等开会吧,吃瓜。

然后,聊下狂飙。

近段时间把狂飙刷完了,很带劲,也很遗憾。

狂飙的剧情是三部曲,分高启强三个人生阶段来拍的,最好看的是第一段,然后第二段,第三段是扫黑组来后的扫黑,拍的很差。

里面改的最多的也是第三段,魔改了很多,第一段高启强的崛起基本是按照港剧黑老大崛起的套路拍的,所以口碑最好。

我看了原剧本,发现魔改的地方主要分两部分。

1、 淡化了高启强的黑暗面

电视剧里,高启强是被命运逼成黑老大的,为了弟弟妹妹一步步走向另一条道路。

但原来的剧本里,强哥是主动借着安欣的旗号做生意拉关系。

还有弟弟,弟弟并不是为了哥哥洗白而主动寻死的,而是高启强为了洗白忽悠弟弟回来,卖了弟弟。

而弟弟知道被哥哥卖了还心甘情愿帮他除掉了李响。

如果这段拍出来,强哥的个人魅力绝对会掉一大半。

张颂文将强哥拍的太好了,他不舍得按原来剧本走,于是和导演讨论,这个卖弟弟不合理,导演也配合,就改了这部分剧情。

保住了强哥的人设。

大嫂陈书婷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改的。

陈书婷在剧本中不是白莲花,她不仅知道黑产也深入黑产,白金瀚卖淫的就是陈书婷管的。

甚至陈书婷和陈程都和泰叔有一腿,属于肉体上位的那种。

但高启强要变成黑白都有的人,陈书婷是高启强人性向善的那份代表。

陈书婷如果按照原来的拍,损失的不仅是陈书婷这个角色的魅力,更连累高启强变的更黑。

所以为了高启强这个角色的魅力值,陈书婷也被强行洗白,魔改剧情了。

这里我们看到,高启强本来是一个很黑很黑的黑社会,但张颂文演的太好了,演出了黑中带善,带来极大的艺术价值。

导演都不舍得破坏这个角色的黑白平衡,所以改了弟弟改了陈书婷,就是为了高启强人物形象立住。

这是魔改的一大方向。

2、 权力的斗争

这个魔改的方向,很多人看不懂。

很多人只知道孟德海被洗白了。

岱岱直接和盘托出吧。

狂飙第三段,其实本应是全剧最深刻的段落,狂飙的扫黑组徐忠,其实应该是全剧第二纠结的人物。

但都被改没了。

原剧孟德海和赵立冬是死对头,孟德海虽然低一级,但他舅舅是退休的省组织部部长,所以还能和赵立冬抗衡。

强哥一开始和赵立冬混,继承的是徐江的上层路线。

但是赵立冬给强哥的少,拿走的多,强哥就不想跟着赵立冬混,起了别的心思。

强哥知道和赵立冬对着干的孟德海,而孟德海从第二段起就对强哥有好印象,觉得这个人可以利用,所以强哥转投了孟德海门下。

投名状就是供电局副局长这个位置。

孟德海想让女婿杨建上,强哥帮孟德海搞掉了赵立冬内定的人,投名状成功。

赵立冬也不是吃干饭的,黑手套不听话了,他就找了另一个黑手套,香港来的蒋天,和强哥斗起来。

这个原剧安排,十分的老辣。

这几乎是明晃晃的讽刺了中国黑白不分的国情。

有黑必有白,是白必涉黑。

所以扫黑组来京海的时候,京海呈现的是一种黑白对立的局面。

孟德海+高启强VS赵立冬+蒋天

这两方人都想利用扫黑组,借刀杀人,搞掉对方。

所以剧本特意将扫黑组组长徐忠,设计成和两边上头都有干系的人。

孟德海的上头关系是退休的省组织部部长,是当年提拔徐忠的人是老师。

赵立冬的上头关系是省委政法委书记,更是徐忠的直系上司。

两边人都对徐忠施加影响,想借徐忠杀对面。

牛吧。

徐忠如此巧合的设计,就是为了第三段大戏铺垫的。

如果按照原来剧本走,第三段是高潮迭起,看点十足的。

看点1:

孟德海和赵立冬如何做局设计,给扫黑组线索,让徐忠认为对面是真正的黑社会保护伞。

这个看点十足,绝对的斗智斗勇。

而不是第三段拍的反面角色一个个强行降智,将正派的成功建立在反派的失策上。

看点2:

徐忠一开始会踩坑,但后面肯定反应过来,高启强蒋天都不干净,孟德海和赵立冬都是保护伞。

这个时候,孟德海搬出徐忠的老师,赵立冬搬出徐忠的上司,直接对徐忠进行攻势。

徐忠十分纠结,进行了深深的内心斗争。

这里,徐忠这个角色就有了很大的表演空间,不再是我们看到的工具人了。

最终,按照主旋律,徐忠肯定是不为师生情所动,不被上级所威逼,坚定的将两派人都拿下。

徐忠成为了升级版的安欣。

但是,这样拍会很危险。

因为这样拍,给观众一个很强烈的暗示:

扫黑竟然是,其实是,可能是,权力斗争。。。。

是的,在赵立冬和孟德海眼里,扫黑是可以被他们利用的工具,是权力斗争的一部分。

即使电视剧最终让徐忠将两派人都拿下,实现美满结局,但这个暗示十分致命。

让观众意识到扫黑是高层权力斗争的一部分,这部剧就该死,完全是讽刺扫黑!

所以,原剧是不可能过审的。

孟德海vs赵立冬这条线,就完全被砍没了。

不能有一丝一毫暗示扫黑带有权力斗争性质的意思,只能让扫黑变成黑与白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就是剧本魔改的第二大方向。

为了砍掉这个权力斗争主线,魔改了很多很多。

洗白了孟德海,没有交代清楚强哥转投门面,没有交代蒋天的由来。

很多事都说不通,很多情节也铺展不开。

所以改完后,没有黑白斗智斗勇,只有一边倒的黑派没有智商各种出错,让扫黑组轻松拿下。

一下和第一段第二段那种高智商博弈相形见绌。

这是第三段整段垮掉的原因所在。

也是徐忠这个角色垮掉的原因所在。

张颂文回忆说,徐忠扮演者吴刚老师,曾对他说,你这高启强角色好啊,有层次感,表演空间很大。

岱岱觉得,吴刚老师是有感而发的。

吴刚不仅是羡慕张颂文拿到高启强这好角色,也在遗憾自己的徐忠角色被改的面目全非。

按照之前权力斗争的主线拍,吴刚扮演的徐忠,绝对是升级版的安欣。

他要和孟德海赵立冬斗智斗勇,要为了正义将恩师和上级都拿下。

那种紧张,那种刺激,那种内心纠结,那种毅然决然,这个表演空间很大的。

可以说,真要这么拍,是真把徐忠的这个“忠”字拍活了。

但砍掉了权力斗争主线后,徐忠就完全成了千篇一律的正能量党员,成了工具人。

所以徐忠是最不希望主线被砍的角色。

砍掉了,徐忠这个角色就没有表演空间了。

但为了过审,还是砍了,所以吴刚很遗憾 ,也更羡慕张颂文的高启强角色,才对他说了这段话。

导演后来弥补吴刚老师,也为了弥补徐忠角色,还改了一个剧情。

那就是缉毒队长供电局副局长杨建,他出逃被包围,前去苦口婆心劝杨建自首的那场戏。

是的,那个很催泪的场面。

杨建,当年的缉毒队长,当年的英雄,变成了罪犯。

徐忠将缉毒队成员过来喊报道,用杨建当年的热血正义,劝醒了杨建。

实际上那个原定是安欣做的事。

一来只有安欣知道杨建的过去,二来杨建当时也只相信安欣了。

这样才合理,而不是杨建喊话徐忠来现场。

但导演和吴刚觉得,安欣戏份够多了,反而是扫黑组徐忠因为主线被砍,戏份不足,也没啥经典场面。

所以他们一合计,就将本来是安欣的高光场面,变成了徐忠的演技时刻。

这可能是让安欣扮演者张译不爽的点之一。

张译疑删除《狂飙》相关微博,引发不和热议,可能与署名有关 )播报文章

对了,安欣的叔叔安长林,绝对是白的,你放心。

因为安欣能不被动,全靠安长林孟德海两个叔叔。

我估计剧本最原始的版本,是安欣只有孟德海这一个叔叔的。

但编剧发现,如果后期安排孟德海黑化成保护伞,那么安欣这个屹立不倒的白莲花就没办法处理了——安欣要么一起变黑,要么被黑社搞掉。

陆寒就是没有背景的安欣,下场就是死。

所以编剧硬着头皮又给安欣加了一个叔叔,还得是高官的叔叔安长林,并且不得不安排安长林自始至终都没有黑化。

安长林这个角色存在的全部作用,就是保住安欣能一直是白的还没被搞掉的逻辑性。

你看,编剧都认为,这个体制内你想要一尘不染这么久,是需要上面有人的。

原来的剧本很黑暗,几乎是全员恶人。

只有安欣和为安欣人设服务的安长林是白的,其他都是黑的。

后来权力斗争主线被砍,孟德海被一定程度洗白。

然后张颂文演技超神,导演不忍心,将陈书婷洗白。

却导致第三段逻辑性和深刻性全部垮掉,成为一大败笔。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狂飙》

看完岱岱复原的狂飙。

你是不是也冒出了几个问题。

1、 扫黑会不会为权力斗争而服务?

2、 编剧不相信体制内有白莲花,认为想洁身自好是奢求是需要背景罩的,你觉的呢?

你如果问岱岱,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如何。

岱岱会让你,再看一次本篇文章开头的事..

本系列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17~22年文章等

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QQ:1771703150(QQ群免费,只分享岱岱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