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24_北京户口_的那些事_历代政治区域分野_上
文章目录
瓜友们,晚上好。
大事直播完,谢谢大家让我休息一天。
今天也聊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
上次聊隋唐,大家对关中河北的历史关系很感兴趣,其实,历代王朝都有这种区域政治分野。
比如区域环境,经济基础,历史遗留,人事制度,在各种综合因素下形成的特殊关系。
隋唐有,其他朝代也有,甚至今天的我们,都有。
今天,聊一聊。
最开始,是秦朝。
秦朝的区域政治分野很简单,就是两个群体,关内老秦人和关外六国人。
这里,老秦人一直是掌握兵权的,从白起到蒙恬,一直都是老秦人握紧枪杆子。
虽然外国士人能以丞相身份领兵作战, 当高中低级军官,几乎全是老秦人。
所以秦国不担心外国士人带兵造反,不存在的。
秦国要变法要富强,就用关外六国人。
文臣多为六国人。
其中,魏国和楚国是秦国人才资源的最大输出地。
魏国是七国里最早牛逼的那家了,三家分晋魏国继承了最多的国土和人才资源。
但是魏国后来作死了,导致这些人才在魏国不受重用。
而魏国因为和秦国离得近,之前就是秦晋之好,又是人才荒漠,是个高中生去秦国都能有博士待遇。
所以魏国人才多去秦国。
最知名有5个人。
商鞅大家都知道,开启了秦国变法,奠定了统一最坚实的基础,魏国人。
张仪也很有名,三寸不烂之舌,用连横破苏秦的合纵,魏国人。
范雎也是个人才,主张远交近攻,并在关键的长平之战中出离间计搞定了赵国,魏国人。
尉缭子,据说是鬼谷子的徒弟,他是六国外人中仅有的在秦国能搞军事的人,当然秦国也之让他提供战略,不让他带兵一方,因为信不过,他提出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的战略计划,嬴政用这个步骤统一了天下,魏国人。
这五个大佬都是魏国人,还有楚国人也给秦国输送了很多人才。
楚国人去秦国,是因为秦国多楚国太后,楚国人在秦国很吃得 开。
第一个是甘茂,身为楚国人在秦国掌兵。
甘茂第一次打仗就是秦国让他干副官,带队打自己祖国楚国。
甘茂胜利打下楚国汉中,完成了这次投名状,被重用。
第二个楚国人是魏冉,他是走外戚路线。
魏冉作为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成为丞相,在位的时候干的不错,有贤名。
第三个就是李斯了,故事大家都知道。
秦代的区域政治分野,很简单。
看下汉代。
汉代基本继承了秦代的这个传统。
以关中关外来划分优劣。
特别是汉武帝那几十年,为了遏制土地兼并,从关外迁徙富豪到关中,安置在在五座皇陵周围。
五陵也就成为了汉代的富人区。
所以琵琶行里面有句叫“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这些富豪有经济条件,关中还有政治条件,因为皇帝的侍卫就从关中的良家子弟里选,然后这帮年轻人会去军队外放建功立业,当时也没科举制,当官的也基本是关中人。
加上相对于的文化条件,关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贵关中轻关外格局彻底形成。
讲个故事,大家就知道汉代这种情况有多严重了。
很多关东人为了一个关中户籍而建功立业,提着刀去北方砍匈奴。
看看我们今天,北京户口再难搞也就是花些钱找下关系,汉代的关中户口是要你提刀去砍人的。
当时有一个籍贯是新安的将军杨仆对此深以为耻,当时新安属于关外,而且离函谷关不远。有次这名将军立下大功(平定南越国),于是上奏汉武帝请求将函谷关东移,以扩大关中地盘,增强对关东的控制。甚至愿意出家财供给迁关的经费用度。汉武帝同意后,杨仆自掏腰包于三百里外修建了新的函谷关,从此土豪杨仆变成了关内人。
这位土豪大哥真牛逼,砍人加撒钱,终于给自己和父老乡亲上了个北京户口。
汉代的格局持续到东汉就不同了。
因为关中经过百年多的人口超载,环境开始变得不好了。
更为关键的是,汉武帝之后,汉朝再也没有执行迁徙政策,把关外富人迁徙进来。
这也导致关中经济不再有全国领先地位,和关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而东汉开国皇帝是南阳人,湖北河南那代,不是关中,起家也是靠的河北。
所以东汉时候,北京户口,哦不关中户口不值钱了。
东汉时代,关内和关外的矛盾还不怎么大,河北中原士族都受到东汉的优待,他们没啥不满意。
真正不满意的,是关西,是凉州。
是的,西汉有匈奴,东汉有羌族。
东汉几百年都在和羌族打仗,羌族是在甘肃青海一代活动的游牧民族,取代了匈奴成为东汉的最大外患。
东汉几百年都无法解决羌族问题,而凉州等关西人常年处最前线。
按理说,东汉朝野应该善待关西人吧?
不,没有善待。
东汉的蛋糕被关中河北分的差不多了,没有多余的分给关西人。
而且凉州人与羌、胡杂居,染习夷风,有些本身就是羌、胡之种,在关东士人眼中颇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感觉
特别受到以儒学为正统的士族歧视。
关西,半蛮夷也。
马超就是一个例子,他的爷爷因家贫,娶了羌族女子,生下了他的父亲马腾,史料中也有马腾“身体洪大,面鼻雄异”的记载。
至少有四分之一异族血统的马超,在容貌上很可能迥异于关东人士。甚至有资料显示,马超的军队,使用的是罗马军团的方阵。马超在蜀汉虽然名义上地位不低,但始终都颇受猜忌,大概也是难逃“地域歧视”的缘故了。
所以关西人在东汉,是最惨的地区,比现在的河南人还惨。
常年打仗,战争区域不说,政治上还不给上升空间,受到歧视。
凉州等关西之地的地区不公政策,最终成为了东汉覆灭的关键诱因。
比如张奂。
名鼎鼎的“凉州三明”之一,他是在大司农的位子上临危受命担任护匈奴中郎将的,身份格外特殊,史载其“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
尽管位高权重,但张奂本人仍然深诟自己凉州人的身份,因为这个户口问题而不受士族待见,可惜按东汉维稳制度,关西边人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得内移不得换户口,张奂以至于宁愿不要封赏,也坚持要将户籍迁出凉州。
最终东汉念在他的功劳,破例允许,给他上了一个北京户口。
这个凉州人张奂,是关进人物。
让东汉陷入内乱的是啥?是宦官和士族斗争的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为啥士族失败了?因为宦官假传圣旨用禁卫军镇压了 士族的部队。
禁卫军的领导是谁为什么听宦官的?
禁卫军的领导就是凉州人张奂。
是的,被士族不待见的凉州乡巴佬,因为站队宦官,决定了那次斗争的胜利归属。
“叫你们这些士族看不起我关西乡巴佬!
叫你们这些士族说我们凉州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叫你们这些人不让我上北京户口!
党锢之祸爆发,东汉陷入内乱深渊不能自拔。
历史别名:因一个北京户口而引发的国家动乱。。。
一个凉州人已经撼动了东汉统治根基,再来一个凉州人,则彻底葬送了东汉。
是的,凉州董卓。
董卓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
有意思的是,上面那个张奂,正是董卓的老领导。
董卓就是张奂一手带出来的。
真是上阵子弟兵啊,东汉在两任凉州军阀的努力下,彻底game over。
用史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东汉的区域政策有问题。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东汉打不过羌族也就罢了,怎么连关西都没处理好。
既让人在最前线流血流汗,又不给公平公正的待遇。
政治优先区域关中河北,和关西人的矛盾关系,类似明朝末年,东南士人和辽东人的矛盾关系。
关西逐渐军阀化是必然,这种军阀化在东汉最虚弱的时候,给了最重一击。
这种矛盾直到三国时期都没处理好。
关中内乱,武装割据,一度被视为董卓余孽。
牛逼如曹操,也服不了关西,被马超打的割须弃袍。
后来马超自己作死,曹操才险胜。
但曹操却根治了关中问题。
关中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环境也不如当年,曹操直接移民。
是的,将关中人移民到了关东。
曹操只在关中屯田屯兵,防备凉州和蜀国,具体执行人则是钟繇。
这个政策完全是从军事角度,而不是地区发展角度考虑的。
千年以来都是人上人的关中, 在曹操手里第一次成为了人下人。
曹魏时代,再也没有人想要关中的北京户口了。
吃香的都是河内士人河北士人,特别是颍川士人。
颍川户口,就是三国时代的北京户口。
颍川,在当今河南禹州市。
颍川,农业条件优越,商业交通也便利,四通八达,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
经济发达的颍川,又格外的重视教育。
早在汉代,私学之风兴起之后传遍全国,颍川当地的风气最盛。除了当地的名士之外,还有其他郡的名士也赶到颍川传授教学。一个名士开馆设学之后吸引了大批学生,最鼎盛时,教授的学生达千余名之多,场面十分震撼。
名望最高的莫过于陈寔,其隐居荆山时开设馆学 还是吸引到无数学生奔赴山中求教,可见其能力之强,也见求学之风极盛。他去世之后,赶去送别的学生达到三万之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仍赶回为其送葬。
在强烈的求学风气之下,颍川人注重文化教育、鼓励孩子求学苦读,人民的知识水平也随着提高了。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人才辈出,天下闻名,皆出颍川地灵人杰,涌现了许多有才有德的能人。
东汉时代颍川是人杰地灵,号称三国最强人才库,巅峰期三国叫得出名号的人才,有近乎一半都出自颍川。
荀彧,钟繇,司马懿,荀攸,徐庶,陈群,郭嘉,钟会。
这些都是颍川人。
三国演义里还用玄学解释了这个——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
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可以这样说,东汉时代,长安就是北京,洛阳就是上海,颍川就是深圳。
后来三国战乱,长安洛阳先后被毁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放在颍川的许都。
厉害了,深圳成了首都。
曹操能成功,靠的就是两个集团。
以荀彧陈群为首的这颍川士人集团,是当年士族集团里最强大的一支,和袁绍曹操刘表刘备都有交集都有押注。
以曹氏夏侯宗亲为首的谯沛武官集团。
一文一武。
但曹操深知士族集团的不可控。
于是曹操一边用他们一边重用寒门。
试图平衡士族集团。
后来曹丕为了称帝,舍弃曹操寒门人事,搞了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了士族对政治的垄断。
曹丕也成功称帝。
但后来玩砸了,安排了一个顾命大臣曹真,没有头脑,当顾命大臣后搞小团体,搞所谓的改革,侵犯了士族集团特别是颍川集团的利益。
加上曹家夏侯家的青年梯队没有搞好,后继无大将,曹家不得不依靠外人司马懿来带兵作战。
这帮人就支持士族集团中最有兵权的司马懿和曹真斗。
是的,后来的司马懿能搞高平陵之变,就是因为获得了颍川士人集团的支持。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出身于颍川世家的司马家,最终取代了曹家,建立了晋朝。
颍川士人集团对魏晋政治乃至三国政治的走向,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他们寄生在曹魏和司马家的躯干上,以高超的见识和惊人的执行力参与着顶级政治生活。
颍川,这个东汉时代的深圳,终于在三国乱世成功登顶,喜提“北京户口”。
哎呀,都九点半了,还有好多朝代没写,还有新时代也没写呢。
好吧,我们未完待续,下回分解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