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系列写的太累了,今天插播一下时政吧。

有两个人事任命挺有意思。

一个是新二号的招兵买马。

上海市委大笔杆子“东方亮”,进京履新!回忆文稿起草:曾把天亮做信念!

4月11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任命康旭平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公开简历显示,康旭平,男,汉族,1966年12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9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他曾任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研究室主任等职。2017年11月,康旭平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他在《曾把天亮做信念》一文中提及:

晚饭后,洗漱毕,孤灯下,便开工,一夜无眠到天亮。那时候是手写,圆珠笔,方格稿纸,一页三百个字,一般要写十几页纸..那时住的是简易平房,窗子临着街巷,桌子搁在窗下,当我隔着窗帘听到早起忙碌的人匆匆而过的脚步声时,便知道天已亮了,而此时我的“讲话”一般也接近尾声了。

这个人是上海的大笔杆子,文笔在业界很有名。

可想而知,此人的任命是新二号的意思。

上调北京,辅佐新二。

还有一个人在招兵买马,就是笔杆子的李神童。

他去笔杆子是完全出乎意料,本来是纪委深耕准备接班纪委的,但临阵换将,为了把他放到笔杆子系统,让笔杆子的一号二号调去了广东四川。

他对文宣领域完全没有相关经验,都说隔行如隔山,他也找帮手了。

火出圈的“浙江宣传”创办人,进京出任中宣部副部长!

2023-04-1612:09:21来源:市直小兵新疆

举报

浙江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已升任中央宣部副部长。
这也是王纲第一次以中宣部副部长的身份露面。

去年11月8日至10日,就任中宣部部长后,李书磊首次地方调研去了浙江省。相关消息显示,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陪同调研。

王纲是新闻“科班”出身,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参加工作后,曾有过17年媒体工作经验。王纲上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不久,一手创办了目前拥有240万粉丝、爆款频出的微信大号“浙江宣传”。

这个人是李神童很看重,超规提拔了他。

他于2022年4月升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到此次履新中宣部副部长,正好一年时间。

一年时间,从地方到中央。

虽然两个职位的级别都是副部级,但中宣部副部长的含金量,比地方宣传部部长高多了。

不敢说是鲤鱼跃龙门,但起飞是肯定的。

透出了几个信息:

1、 李神童很看重新媒体,王纲才会如此受重视

2、 神童毫无笔杆子系统任职经历,在系统内是举目无亲没有一个是自己人,有被架空之忧,王纲超常规火箭速度上调北京,背后是神童等不及了,他现在就要有自己人

还有一个人值得注意。

就是王纲的头号大将,浙江宣传总编辑。

“浙江宣传”编辑部总编辑李攀:

王纲是定战略方向,他大胆启用年轻人。

2022年5月30日,王纲上任仅一个月时间,“浙江宣传”公众号正式上线。对重要文章,王纲均亲自审阅定夺。一批来自机关单位和文化系统的“90后”“95后”,以“之江轩”署名

这个年轻人,就是冲锋陷阵的头将。

“浙江宣传”的每一篇文章都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比如,面对网络上一些轻视甚至抹黑“小镇做题家”的言论,《嘲讽“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危险信号》写到,这种不肯向命运屈服、不愿向寒苦低头的精神,应该得到鼓励。真正令人不齿的,反而是那些用一句轻飘飘的“小镇做题家”,就抹杀别人多年的努力,却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精神贵族们。再如,面对舆论场上“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低级红”“高级黑”的六种形式》对现象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低级红”往往与“高级黑”遥相呼应“同流合污”,对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种严重杀伤。

《“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一文,在公众号的阅读量就达到2000万,全网阅读量超过12.5亿人次。王纲曾评价,该文在“关键时刻引导社会舆论、引领人心走向。”

一人得道,子弟升天,王纲手上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会随着王纲的进步而得到重用。

这个李攀很年轻,18年才参加工作,23年就进入李神童视野了,此人前途无量。

聊完人事,我们看下经济。

2023 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同比增长 4.5%。

几个细节。

1、 二季度几乎必然高增长

4.5的同比增长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虽然不是多亮眼,但足够稳定我们几个月的军心。

要知道,去年四个季度的GDP分别是一季度增长 $4.8%$ ,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 $3.9%$ ,四季度增长2.9%


图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基数最高的就是去年一季度,而且还要考虑一月份里还有一段时间在被疫情冲击,按照这个增速今年二季度怕是要8-9%以上了

二季度的增速,稳了。

战略定力就有了。

2、 出口保持的不错这几年中国出口一直有两大威胁。

一个是产能转移,一个是外需不振。

这两个变化在长期来说,是不可逆的,我们要有这个认知。

但一季度稳住了。

越南等承接中国产能转移的国家,一季度不行。

越南一季度外贸同比下降13.3%,gdp同比增长3.32%。

而中国一季度外贸上升4.8%。

在长期来看,欧美需求不振,中国和一众出口国必然不行的。

但一季度的外贸数据稳住了,中国外贸长远看有危机,但短期内还不到危机的时候。

换言之,外贸危机如果发生,冲击最严重也最优先的,首先是低端出口和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的越南等出口国,然后才是拥有较高附加值出口和产业集群优势中国。

这让中国对美博弈也从容很多。

3、 消费不是集体回升而是分化回升

3月CPI是0.7%,的确有通缩危险。

通缩的意思是大家都不舍得花钱了,钱就更值钱。

但为什么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通缩呢?明明很多餐厅旅游都火爆要排队,怎么说人们不敢花钱呢?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解释了。

“从细分项目来看,饮食及服装消费方面还是在不断复苏的,但居住和交通这俩消费巨头,不仅没复苏还继续下跌了。”

换句话说,疫情结束后确实有很多人愿意和家人朋友出去吃饭、逛街和旅游,但就是不买大件商品了(房子,车子,装修建材)。

也就是说大家看到景点火爆是正常的,因此CPI就是中食品和服装就是靠这些拉动的。

但工业和房地产其实还比较差,特别是房地产。

所以啊,即使很多人都去吃饭旅游,经济依然有通缩危险,毕竟居民消费的大头是买车买房买大商品,而不是吃羊肉串。

另外,一季度的消费增长难以持续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都不及GDP增速,农村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增速也只是略高于收入增速。”

结论——人们吃饭买衣服旅游的消费是多,但这是人们在疫情放开后的报复消费,并不是人们都赚到钱了。

人民钱包不鼓起来,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就很难有。

二三季度的消费数据可能有些回落。

3、 大家都更爱存钱了

“因为疫情冲击,市场信心不足,22年居民年存款直接暴涨到17.84万亿,几乎是19年与21年的总和。

但23年数据就需要警惕了:仅一季度,就新增了9.9万亿,跟2021年全年新增的量相当!

一季度的存款情况: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新增存款中,居民家庭的存款占了64%!”

是的,大家都爱存钱了。

四、国家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加强

这是之前的分析:

“在之前的15个月,我们进行了高强度的货币信用的投放。在过去15个月中间,M2投放是增长了40万亿以上–最新的3月份的数据马上要出来我的估计应该是突破40万亿了,但是我们依然没有阻止经济滑向通缩。

这一回需求端突出的矛盾是什么呢?就是老百姓这一部分确实没钱,就是6个荷包确实扁下去了。

家庭部门负债比138%中国14亿人,按照央行的统计,现在是7亿人负债,如果把小孩子和老龄人剔除的话,接近全民负债了。

中国家庭部门现在的负债率是什么水平?整个家庭部门的总负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经高达137.9%,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同期美国家庭的债务率的水平大概是 $90%$ ,我们和它之间有40多个点的落差了。而为应对这样的负债,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占到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经接近 $15%$ 。而同期美国数据是多少?这个比例是7%。”

货币政策无效,放水都是空转。

我们加强了财政政策。

财政部:2023年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

23年财政预算是27万亿,10万亿等于全年预算的37% 。

国家三分之一多的钱,花在了转移支付稳住地方政府基本运行上面。

也就只能维持地方政府,不能激活市场经济啊。

看下后续有没有强有力的补贴中小企业的政策吧。

总结以上——

二季度的增速基本稳了,外贸短期内也稳得住,居民消费以后肯定得萎缩但短期内还有疫情放开的红利可吃。

货币政策无效和经济通缩都是肉眼可见的危险,特别是通缩这个泥潭,一旦陷入就难以拔出。

短期我们还可以留存弹药不过多刺激,但中长期来看,中央必然也必须得加大财政政策的刺激。

结论——

我们上半年基本稳了。

除非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连累全球,我们整个上半年我们都不必出台强烈刺激政策。

下半年,在内外部因素变化下,我们才有大放水的可能。

和22年下半年岱岱对23年经济的预判,一致。

上半年不用考虑放水的问题,下半年才有可能。

嗯,4月末就要开一季度局会议,谈经济。

这个会的预期,是向好的。

我们的战略定力,是有的。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