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友们,大家晚上好,成渝篇未完,今天偷懒,放一个短篇吧。

自己过去整理的一些东西。

舆论之动态清样

改革开放后,中国左右态势简述。

时间节点: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右派抬头,左派收缩。

被边缘的毛时代干部和造反派,酝酿为老左。

三波左右互博:

1、 文革刚结束,两个凡是和真理的交锋

2、90年代初,姓社还是姓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97年四份万言书攻击私营经济

备注:

第一次和第三次左右互博,主要是国内情况角度。

第一次,文革结束,权力秩序还未稳定之时,第三次97年,老人逝去,第三代领导集体上台之前,时机选的很好,但那时老左已经强弩之末。

第二波则有很深的国际原因,恰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担心被颜色革命,被和平演变,心有余悸,杯弓蛇影,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80年代和90年代,很不一样。

80年代,右比较强,几乎一边倒,呼吁政治改革像经济改革一样迈开步子,那时几个年轻学者掀起了新威权主义运动,得到了上面支持,有利的抗衡抵消了右派的冲击,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大溃败的情况下,让中国当时的政治改革不至于扯到蛋。

细节拉满。

青年学者:不是利益纠葛比较深的老学者,扶起来不会像老左那样有危险性。

新威权主义:“我就是这个意见,但不用这个提法”,“TG只会承认一个主义”,妙。

在政治周期不顺经济周期顺畅的80年代到90年代,政左经右的雏形开始形成。

92年后,老左被南方讲话一棒打死。

“警惕右,主要防止左。”

92年后,左右之争的声音小了很多,整个90年代,可是说是左右之争历史表现最温和的时代了。

细节拉满:

“闷声发大财”,真的是好。

90年代,政左经右,左弱右强。

90年代末期,左右温和相处、理性讨论的局面被打破了。

可惜,可惜,岱岱十分可惜。

其转折点,不在国内局势,而在国际局势。

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国虽不是主要受害国,但被殃及,外贸被打击,国企多年改革越改越死,受外部冲击多年高速发展累计的结构性问题集中爆发。

97后,朱相铁腕治国,开始甩包袱,98年-08年成国企改革力度最大的十年。

转制私有化等国企改革的成功洗白和催生了90年代的new money,new和old之间的竞争对立下,个人和国家的利益纠缠中,彼此开始争夺话语权。

沉寂多年的左右笔杆子,被各方拾起。

凡有利益斗争之处,就没有温和相处理性讨论的空间。

细节拉满:

90年代的社会主流受教育人群,生长于中西实力极端落差的时代,集体崇西方,归国的自由派和市场派的经济学家,成主流经济学家,掌握着这个笔杆子的new money 毫无悬念的打赢了97后的舆论战。

南美的蝴蝶扇动下翅膀,传导效应下能在北美引发起了飓风,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对中国,又何止是一个蝴蝶扇下翅膀。

2004年,是左派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

97到04,左派思想界一直被吊打,仅靠汪晖等新左派续命,左派经济学家一直边缘化,不被邀请参加重要会议和议题讲究,参加了也被各种限制。

上面高人运作,精心选题,郎咸平和顾雏军的郎顾之争打响了。

细节拉满:

郎咸平,香港人,没有大陆经济学家的顾忌,自身敢掀盖子,在西方深造过的中国经济学家,却是偏左派思想家,以毒攻毒。

顾雏军,不是大鳄, 是小鳄,且吃相难看,作为定点爆破好啃下。

郎顾大战风暴,从经济学界到思想界再到政界,大家纷纷站队论战,搅动中国大陆,最后随着顾雏军的锒铛入狱而尘埃落定。

左派士气大振,极右盛极而衰国家政策顺势调整。

最值得注意的是,04年本是精选而做的神仙打架,是高端局,出乎意料的引发了全社会民众的舆论参与,民众纷纷站队郎咸平,高端局成路人局。左派能获全胜,实赖人民舆论之力。

这大大突破了某些人士对中国民众的认知:

参考那时赵本山的“卖拐”等小品,当时大部分上层对民众的印象,可能就是赵本山演的那个样子。

他们疑惑了:百姓只关注自己的柴米油盐,古代是谁当皇帝都一样,怎么会关注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话题?

他们解惑了:一方面是部分人民越来越有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是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先富却不带动后富,部分人民参与政治话题的讨论能各种宣泄对先富群体的情绪。

他们疑惑了:经济学有一定的谈论门槛,“愚民”们如何参与舆论?

他们解惑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知识更好普及,也降低了人民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的技术门槛和争论门槛,随着网民群体,也壮大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键政侠”群体。

将时间拉长来看,2004年郎顾之争最有标志性的地方,不是左右之争,而是网民这个群体第一次作为政治力量正式登上中国权力舞台。

网民群体第一次亮相,就技惊四座。

从此引发了各方势力集团对网民群体的觊觎、争夺、分化和利用。

细节拉满:

盐铁会议是一个重要性被严重低估的会议。

它是霍光与同是辅政大臣桑弘羊和上官家桀的一次权力交锋,更是儒家为主体的贤良文学派正式从权力边缘进入政治舞台中心的标志。

公元前81年的二月到七月,西汉长安的朝堂大会里人声鼎沸,唇枪舌剑,当时没有人能意识到,就是在这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儒家士人完成了政治上的华丽转身,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最中心。

因此,考虑到儒家士人在之后两千年发挥的重要影响,代表整个群体进入政治舞台中心的盐铁会议,意义十分之重大。

这一上台,就是千年之久..

——岱岱旧文《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场会议》

04年到现在,网民群体在中国社会舞台登台亮相后的16后,网民群体在中国舆论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网民群体自身的撕裂也越来越大了,这就是亦喜亦忧。

和网民群体一样登上舞台后纷乱不已的,还有后面的退伍兵群体。

04年,右派中的市场派和自由派大败,06年,反击。

突破口,选的十分之好。

汪晖,新左派扛把子,和刘慈欣一样是中国放在世界上都能打的大家,最可能整合领袖左派的那个人,而且也是最有可能一步成为第二个“王教授”的学者。

汪晖被爆出论文抄袭,不指学术主张,直指学术道德,“杀人诛心”。

汪晖抄袭门,引爆06年学界舆论,一大群人围殴新左派领袖,极左汪晖一败涂地。

郭世佑:《事实评判与职业伦理》
程广云:《学术打假何以为继?》
姚新勇:《错位的学术反腐——“汪晖抄袭门”之中国学术界症候分析》

陈青:《从法律角度看汪晖事件》

《“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学术座谈会摘要》张耀杰:《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从马叙伦到汪晖》奚密:《关于汪晖涉嫌抄袭事件——一位美国学者的六点质疑 》郑也夫:《比抄袭更恶劣的学术丑闻》邓晓芒: 《浑沌的学界》郑也夫:《汪晖抄袭不是疏漏的两条证据》周泽雄:《沉默权的边界》

《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耿硎:《中国学者要有气派》

韩咏红:《“汪晖抄袭门”当事人接受本报专访:不回应是坦荡面对学术批判》

姚鲁:《汪晖是抄袭吗?》鄢烈山:《朱学勤不需要“同情”》何春蕤:《我为什么参与维护汪晖权益的联署》白露:《汪晖没有剽窃》

汪丁丁:《我们为什么要维护或不维护学术规范?》谢勇:《学术界应再启学术规范大讨论》潘采夫: 《汪晖与朱学勤的双城记》

张守东:《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流行款式批判——以于丹、余秋雨、汪晖为例》邢人俨:《从汪晖“抄袭”到学界的“中国模式”》薛涌:《学术界互相揭短未必是坏事》张鸣:《学界大腕,欺人太甚》

《就汪晖教授涉嫌抄袭事件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的公开信》贺卫方:《从程序角度看“长江读书奖”的缺陷》凤凰网:《80位海外名学者致信清华校长支持汪晖》秋风:《王彬彬方舟子们,也需要社团和舆论的共济》丘慧芬:《基本人权和西方民主》郭宇宽:《抄袭事件使我对汪晖教授的印象有所改善》郑也夫:《八十年代学界非钱理群所言》谢源卿:《汪晖抄袭及其学术研究风格》王建民:《就汪晖抄袭与否请教舒炜先生——汪晖事件评论之二 》王建民:《就“80年代学风”请教靳大成先生——汪晖事件评论之一》张志成:《打倒剽窃与东方学术传统的重构》

郑也夫:《“汪晖门”言论点评》
郑也夫:《汪晖门是建立剽窃标准的契机》
李陀:《致林毓生先生的一封信》
郭宇宽:《派系斗争推动学术净化》
肖鹰:《鲁迅专家为汪晖抄袭开脱是对鲁迅的背叛》
阎延文:《汪晖“抄袭”事件,我为清华悲哀》
易中天:《请尽快成立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
熊丙奇: 《谁来鉴定汪晖博士论文是否存在抄袭?》《林毓生论汪晖事件:清华大学应负起政治与道德责任》
陈夏红:《法眼看剽窃——波斯纳、汪晖及其他》
王彬彬:《读汪晖教授《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献疑——仅限于第十二章第四节》
靳大成:《文风、规范与八十年代学术思想氛围》
吴良:《驳汪晖新罪之“伪引”》
项义华:《规范的缺失与自我的迷失》
郑也夫:《汪晖事件,不必拉扯时代》
李葵:《汪晖有关《新青年》的历史论述的出处》
方舟子:《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
杨念群:《学界批评之乱象》
赵勇:《“汪晖剽窃事件”的警示意义》
肖严:《是“学风问题”还是“历史的错位”》
舒炜:《“王彬彬式搅拌”对学术的危害》
肖鹰:《学界要有勇气直面抄袭》
钟彪:评《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
王彬彬:《汪晖的学风问题——以<反抗绝望>为例》

从大视角看,06年汪晖抄袭门是04年郎顾之争的斗争延续,左派特别是新左派元气大伤,汪晖这个能当国师的人直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新左和老左也从貌合神离发展到越走越远。

细节拉满:

老左在汪晖事件中,出人意料的没有没有进行多少声援,反而是冷眼旁观,有的甚至落井下石。

这不仅是部分老左个人对汪晖的嫉妒,也不是汪晖怎么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是新左老左思想主张的内在撕裂对立,只不过这份撕裂对立平时被掩盖了。

但右派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份撕裂对立。

张子强团队策划绑架的时候,有团伙说绑架李嘉诚,但张子强不同意,他认为绑架老子,儿子可能不给赎金,但绑架儿子,老子一定会给赎金。

同样道理,右派攻击老左,新左一定会声援,但选择攻击新左,老左可能就在旁边看热闹了。

04年左派胜了一场,但右派元气没有大伤,06年右派直击要害,左派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分裂。

06年左派最大的打击,就是原先的貌合神离再也掩盖不了了。

06年后左派在上层影响力陷入谷底,转而重心发展线下。

也即网民群体。

细节拉满:

红军打城市不成功,转而攻打农村,反而把死棋下活了,一样的剧情,06上层受挫后深耕互联网,和公知做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09年,重庆开始唱红打黑。

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卓有成效的左派们,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后面的事你懂得。

12年,捕头出逃大使馆,重庆风云变幻。

左派死去活来。

我们都是时代浪潮里的一朵浪花。

吃瓜群众,见字如唔。

2013年,新时代曲径通幽处,豁然天地宽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