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手棋局之潮涌广东
文章目录
今天除了微信号提前解封是好事,很多烦心事,但是答应大家的广东卷,还是要更的。
瓜友们,晚上好,今天和大家聊下广东。
首先,交代人物 汪洋大海。
这位同学,早年就不同凡响。1、
改革标签
他在铜陵当娃娃市长的时候,正是上面关于是否继续改开争论最激烈的时候,用学术界的人来说,没有孤注一掷的南方讲话,可能改开就胎死腹中。
在南方讲话的前夕,他在地方上发表文章《醒来!铜陵!》十分振聋发聩,还被新华转播《要醒来的绝不仅仅是铜陵》。
可以说,他那篇文章,是押上了自己的政治命运。
文章发表之后不到半年,南方讲话,改开继续,他押
赢了。
邓家长从广东回北京时,路过安徽,接见地方领导,点名要求人微言轻的他见面,当面考察后给了他很高评价。
他押赢了,也抓住了机会,从此进入顶层设计的视野。
随后,高升常务副省长,在分管财税工作时力推一项改革,连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都说他“ 年纪不大、胆子不小”。
被朱相慧眼相中,调入上面的国家发展计划委,一直做到国务院副秘书长。
2、结缘重庆
改革一直是他身上醒目的标签。
后来重庆又与他结缘。
当时上面搞了三峡,要划重庆出来,头等难题就是重庆的百万移民。
这个被当时称为世界级难题的移民问题,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工作的他出力甚多,表现出色。
“在处理库区矛盾方面,他富有经验。2004 年,四川大渡河兴建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约 10 万人将被迫迁移。由于居民不满政府的土地征收赔偿方案而引发抗议,并与警方发生冲突。当时,就是他带着顶层的四点重要指示前往汉源平息。
平息“汉源事件”,让外界对他的的手腕与才干评价颇高。
当地称,对中央三峡库区的政策了解透彻,也因做过宣传工作,他知道如何把握舆论,让全国知道重庆在三峡工程中所作的牺牲,从而争取到中央和其他省市对三峡的支持和投入。
在他的强力治理下,截至 2007 年 4 月,重庆已迁移三峡库区移民 102.4 万人,完成了 113.8 万人任务的$90%$ 。
他当时自豪地说,“对于三峡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难题,我们已是胜券在握了。”
国家在 1999 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致力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但收效并不明显。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核心城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重点,急需一个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能力、有眼光、能把握大局的当家人来规划和协调大的区域经济整合,他正是合适人选。
2005 年底,他空降重庆。”
不过,重庆可比世界级的移民问题,还复杂。
当年的重庆盛行码头文化,袍哥文化,官场有点江湖气。
而他当时的地方经历,最高是市长,没有坐镇一方过,常年在央地是负责具体的改革项目,在初期一度
被归类为技术性官僚。
初来乍到,地方复杂,技术官僚,可想而知。
重庆那些年虽然也发展了很多,但还是没有说有多大的突破的发展,和一开始外界的寄予厚望有些落差。
这个和内部施展不开手脚、外部没有助推环境有关。所以导致他和接任的不厚,政绩可能有点反差明显。重庆人民基本都念着不厚给重庆带来的好,说他的那些年基本没啥变化。
实际上也有点不公平,不厚搞经济也是靠黄奇帆,也是靠国开行,也是靠王立军震慑地方派,也是靠上面对重庆的重视提高,他这些都没有,如果他有这些,他也能让重庆腾飞。
实际上他也知道重庆地方难治,但 hold 不住。
他在重庆有个下属,是朱明国,当公安局局长,当时
的副局长就是文强。
朱明国几乎架空了文强,让文强靠边站,据说那段岁月是重庆强哥不堪回首的日子。
然而架空地方实力派后,朱局长的工作几乎开展不起来,有次发生帮派凶杀案,查都查不出,朱局长累的吭哧吭哧的,手下人一直磨洋工,眼看着就要没法交差了,他只得请文强回来工作。
结果文强一个电话,当地黑社会就把人给交出来了。
经此一役,朱局长不得不让强哥回来主持大局。
嗯,妥协了。
不过文强也是能屈能伸,朱明国后来去广东的时候,文强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的心,亲自送给他穿小鞋的朱局长南下。
据当场的人说,文强不愧是混江湖的,这一招,着实把朱局长给感动了,朱当场拍胸脯的表示,一笑泯恩
仇来日再喝酒。
公安系统的朱王之争,从斗争到妥协,是大海在重庆工作的缩影之一。
而后来者不厚,吸取了大海的教训,调了一个比朱明国更狠的狠人,王立军来辅佐,最后甚至斩了文强的人头来祭旗,唱红打黑打开了重庆的局面。
虽然搞不出大动静,但他在重庆,有三件事是可圈可点的。
重庆 2006 年遭遇特大旱灾时,大海到农贸市场视察,菜农坐在地上回答他的问题,随行人员便态度傲慢地两次叫菜农站起回话。
大海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从菜农箩筐里抓起一个大青椒,转身砸向该工作人员,事后表示:“今天我对有些工作人员不客气,干什么要群众站起来说话?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站着的当然应该是我们!”
震惊 2007 年中国新闻界的“最牛钉子户”事件。
大海最广为人知的事情是以开明、冷静、务实的态度解决了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当时,“钉子户”户主杨武爬上孤岛般的楼顶大喊:我要见市委书记!
舆论一下子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没有寻求有关部门封锁媒体的报道,没有动用执法部门“硬来”,而是指示各方与户主积极谈判,并最终以一种理性、和平的方式圆满解决了此事,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称赞。
有媒体说,他此举为各级地方政府解决同类纠纷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还有媒体甚至戏称,他通过了“考试”并获高分。
香港《亚洲周刊》评价说,“最牛钉子户”结局皆大欢喜,大海为胡温强力冲关通过的《物权法》、为大陆私权保护,写下了一个理想的注脚。
而就在“最牛钉子户”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之际,大海的另一个重大举动在山城重庆火爆出炉。
2006 年年底,重庆市出台了一份传媒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开先例。文件要求,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 1000 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 3 分钟。
他的一句“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市委书记”,让重庆新闻界至今仍记忆犹新。
简单概括下重庆岁月,就是:
政绩及格,口碑高分
随后,具有团系出身、改开先锋、国计委干部多重属性的他,buff 加满,得以南下广东,坐镇全国第一省。
而广东,其实比重庆还难搞。
他之前待的都是重庆安徽这些当时的穷地方,广东还真镇不住。
江苏复杂在于苏南苏北,还背靠上海。
而广东还分三大块,客家广府潮汕,还有计划单列市的深圳,还背靠一叶知秋的家族。
单看行政级别,江苏就一个副省级的南京,而广东副省级的广州,计划单列市的深圳,更考验省府对地方的指挥能力。
说句实话,他在广东要是安安稳稳刷经验,不折腾的话,还好些,如果要折腾,那他自身的分量有点不够看,怕镇不住。
而他怎么可能不折腾呢?
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而中国区域贫富差距这么大,本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宗旨,顶层就给了他共同富裕的广东考卷,他在重庆折腾不动,要是在广东还是不折腾,那这份广东卷就答的不及格,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让他去广东。
广东必须动一动。
他要立威。
刚一来,开会有几十个代表缺席,不把他当一回事,他严厉批评,说广东干部有莫名的优越感,并要求纪委介入调查这些缺席的人,如此态度着实震慑了下广东。
这个信号很明确,广东干部说:“看到没有,一来就给我们下马威,这个人不是来躺赢的,他想 carry。”
他在广东,主要搞的就是江苏那一套,产业转移,均省内的贫富,然后带动穷省的发展。
这一套说的简单,但地方的阻力是最大的,江苏的抗美援朝也是靠着铁本案的威望才推动的,一个乌坎事件只能说让大海站住脚跟,推动大业还很难。
他,需要广东的铁本案件。
深圳的瓜友,应该知道岱岱暗示的是什么了吧。
是的,许市长。
2007-201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2012-2013年中央政治局委员
2009年6月,中纪委证实,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
2009年6月11日,因严重违纪,中央已经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
选深圳入手,真是敢啃硬骨头。
也是许太张狂太明显了。
师东兵是许的好友,落马后师爆料,许是那种会在饭局上和女情人搂搂抱抱的官员— 不知道格格有没有
这样被抱过
当时深圳流传段子:话说许被双规后,家中一大保险柜久不能开。一技术干部说,此乃声控锁,密码多用8 个字。于是大家轮流猜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上天保佑,升官发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均不灵,无奈,押许至。
许清清嗓子,正色道:清正廉洁,执政为民。
柜门应声而开
据说,他事后曾亲口对干部透露,办许市长的案子,是他北上京城和恩师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通的气的。
深圳的气候你也懂,复杂的很,号称北京的飞地,屡出高官又多年未落马高级官员,要么不战,战则必胜,他找到最坚实的基础。
最终,许市长落马。
而深圳果然水深,许落马初期还试图用筷子插喉自杀,你可想而知这背后的牵扯。
许为什么宁愿这样惨的死法也不想嘴里漏话?
因为他知道,要是嘴里漏话,他死的只会比插喉而死更惨。
于是,2009 年,广东爆发官场大地震,原广东省政协陈绍基、省纪委王华元、深市长许宗衡被革职查办,广东官员人人自危。
最终,达成共识“停止扩大”
杀人祭旗,立威成功。
他在广东,可以开始推动大计了。
且慢,又发生了一件事,给他出了难题。
那就是乌坎事件。
这里,聊一下乌坎事件。
2011 年 9 月 21 日上午,乌坎村 400 多名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卖我们的地都不和我们说,我们一分钱都没分到,全给村委会那几个人分了)到陆丰市政府非正常上访,发生骚乱。
地方政府出重拳治理,抓了带头的几个人。
其中一人在被刑事拘留两天后,暴毙在了看守所内,而地方说是心源性猝死。
家属不服,要说法,农民群情更加激愤,要闹事,地方更加重拳镇压。
一开始还真没多少海外媒体关注乌坎事件,等死人后海外媒体大量跟踪报道。
这个时候地方就将其定性为境外势力事件,更加高压政策,闹的海内外沸沸扬扬。
而此时,距离大海就任粤督,不到两个月。
他的应对,在岱岱看来,是很值得分析学习的。
1、高规格派遣调查组介入
村里的闹事,地级市的纠纷,按理说市一级的就够了,但他派出了时任省委书记的朱明国当组长,可谓杀鸡用牛刀。
这个做法,看似高射炮打蚊子,实际上是很正确的。
因为潮汕那地方啊,和别的地方不同,当年迎宾楼敢火烧钦差大臣,惹得朱相派武警保护专员查账,大查特查偷税骗税,30 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9人被处死刑。
人头滚滚,才镇住了潮汕。
大海肯定知道潮汕的难搞。
而乌坎事件的发生地,是在陆丰,潮汕最彪悍的地区,号称“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
所以说,乌坎虽是小地方,但不是一般的地方,一般的干部镇不住,他刚上任没多久就被海内外瞩目,如果搞砸了更无法交代,
所以他高规格对待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务实以待。
“当时决定省委工作组到这个村里去,省委副书记当组长,副省长任副组长,并不是因为这个村子本身的矛盾已经复杂到要出动这个阵容,而是我们有这个想法要解剖麻雀,而且要取得经验,推动村级组织的建设,改进我们村这个执政的基层单位能够更好地体现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理念”
豪华阵容,镇住地方。
2、立马修改性质
因为海外媒体的报道,地方将其定性为境外势力事件,他办的第二件事,就是经过调查后撤销了这个事件定义,改为人民内部矛盾。
他指出:“ 乌坎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忽视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积累的结果,是我们的工作‘ 一手硬一手软’的必然结果。
1、保护弱势群体太软,维护权贵资本太硬。
2、查处贪污腐败太软,对付民众诉求太硬。
3、深层变革举措太软,制度扭曲力度太硬。
4、社会制衡机制太软,权力泛滥程度太硬。
5、纾缓民生困境投入太软,”三公”消费攀升幅度太
硬。
6、兑现诺言措施太软,掩盖真相花招太硬。
朱明国表示:“乌坎事件起源于利益冲突,既是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高发的必然表现,更与当地农村基层工作、基层干部作风问题直接相关,但事件性质总体上依然是人民内部矛盾。”
的确境外势力是子虚乌有的,苍蝇还不叮无缝的蛋呢,而且定义为境外势力就会持续高压,难免更激
化。
改了这个事件定义,就是代表省委不会护短,群众不必紧张。
3、公开透明
在前期由于信息真实性无法确定,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程序,仅有少量海外媒体冒险进入进行了直接报道,而海外媒体都自带阴间滤镜,会带偏节奏。
地方政府又封锁新闻,不允许国内媒体进去报道,搞封杀那一套,搞的流言四起,舆论被动。
他介入后,公开透明了很多,让媒体放心报道放开报道,政府的公开应对和表态促进了媒体关注度的突飞猛进,对冲了外媒节奏,在传播中把握了信息主动权。
朱表示:“现在一些国家干部哪有想过农民没地吃什么,没地我照吃好粮,不种地照吃好粮,不养猪照吃好肉,甚至不用上街,当着官有人送。他哪里想老百姓之艰难?”他还补充道:群众被激怒起来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力量。”
汪洋:广东要成民族复兴动力而非矛盾“导火点
2012年01月12日1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3、低调不居功
乌坎事件处理的是很好,给了人民一个交代,这个事也因为外媒关注,所以外媒给大海不断的戴高帽子,说他从乌坎入手推动了中国基层政治改革。
这一点,就表现出大海和不厚不同的地方了。
外媒记者经常恭维不厚,不厚还挺受用,大海就谦虚低调。
汪洋:乌坎的民主选举没有任何创新2012年03月05日19:31来源:广州日报
多名境外记者向提问,希望他评价乌坎事件。
他指出,处理乌坎事件的重要立足点是判断群众的诉求是否合理合法,乌坎的民主选举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依法推进,改变“走过场”现象。
再结合之前他在重庆就说的:“让群众去第二版找市委书记”
不得不说,在中国,低调往往是一个官员的加分项。
解决乌坎事件后,他开始全力发挥了。
1、异地搬迁
要先富带动后富,首先省内要均贫富,他一来就抓这个。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之耻。”
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他在当时就看到了这一点,与其花费大成本去扶贫该地,不如搬出来到一个好地方,这样成本耕更低。
是的,当时广东几乎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搬迁贫困地区的省份。
阻力是很大的,那些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很难说动的,当地官员也没这个思路。
毕竟那时是 2009 年啊,当地官员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就是,对上要钱要钱,对下发钱发钱,自己留钱留钱。
大海的易地搬迁扶贫在全面小康的 2021 年,是习以为常了,但在当时可谓全理念超前。
也是因为大海之前搞过三峡移民,他本来就对这个移民工作不排斥,很熟悉,更知道移民后生活的对比,所以比同时代官员更找摸索到了这个超前的政策思路。
从 2009 年开始,连南县以整村搬迁、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将高寒山区及居住在不具备生活条件地区的3278 户自愿移民群众分期分批搬迁到全县 8 个移民新村。
这是大海在连南县大古坳村动员群众向山下搬迁时说的话,“离大山越远,离幸福越近”。
也是广东地方的试验在前,随后,中国全面小康借鉴推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易地搬迁扶贫。
不得不说,易地搬迁扶贫,主要是大大的魄力和担当,里面也有大海的一大贡献。
2、腾笼换鸟和双转移
单纯的易地搬迁,还不能解决当时悬殊的广东地区不平衡。
在广东 21 个地市中,2018 年仅有 7 个地市人均 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4644 元,剩余 2/3 的地市人均GDP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 11 个地市人均GDP 低于 5 万元。而闽浙苏没有一个地市人均 GDP低于 5 万元,山东也仅有 2 个地市低于这一标准。
大海就搞了腾笼换鸟和双转移。
2008 年 5 月 29 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所谓“腾龙换鸟”,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珠三角产业升级。
双转移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把落后产能、产业逐步淘汰,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
为了更好的产业升级,广东还搞了科技特派员制度。
广东为引领企业自主创新,2008 年率先做出一个借用人才的开创之举— 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国 230 所院校派出 3451 名科技特派员以及上万名由本科生至博士生组成的特派员助理,深入到广东 2000 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并辐射带动了 1 万多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掀起了南粤大地自主创新的高潮,为广东“腾笼换鸟”战略带来强大智力支持。
广东省对于产业换代升级的思路一直未变,提出要培育省内 500 强企业,拟通过提高重污染行业排污费、提高限制和淘汰类行业电价的方式,加快这些行业的淘汰速度。“广东 500 强”的重中之重,即培育 10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未来 5 年内,广东省财政每年拟安排 20 亿元,共计 100 亿元用于扶持这 100 个新兴产业项目。此外,广东省还出台了配套文件,拟对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半导体照明(LED) 产业等 5 类创新型企业每年减免税费 160 亿元。
这个是广东的独创,后来被合肥学习去了。
也是大海在广东留下的第二个政治创造。
非珠三角穷,一承接转移,gdp 蹭蹭蹭的上涨,这个在当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粤东西北一度出现增速高于珠三角的大好局面。
粤北是客家人的地界,潮汕是潮汕人的地界,这波就是分了广府人和深圳人的肉,喂给他们吃,他们一度坚定的支持大海的工作。
不过好景不长,腾笼换鸟出现了卡顿。
卡顿一:
非珠三角的肚量有限,珠三角又太富,分出的肥肉很多地方都吃不下。
比如江苏卷就举过例子,珠三角就有个大厂,响应广东号召,搬家去粤北,要给当地政府建一个六万人的大厂,这样大的厂是能盘活一个地级市的经济的,结果当地政府七拼八凑的,只能提供 6 千的熟练工,企业要生产还要外招,而粤北又很偏,要很慢慢才能满足六万人。
然后那个大厂就走人了,去务工大省的四川还是河南了。
是的,这也是岱岱指出的,产业转移政策一旦定调,你不用担心富裕省内直接内部消化,不可能的,欠发达地区肚量有限,国家也有拿捏的尺度。省内各地吃的差不多够水平线上了,这些就会转移去省外。
最后,梅州眼巴巴的指望多吃肉,结果都跑去赣州湖南了,粤西的湛江也是想发展,结果当地主政官不给力,有的企业去考察,结果考察考察的去了越南,潮汕算吃到点肉,在大海的督促下和深圳搞了个深汕合作区的飞地。
当时深圳的算盘是想以东进扶贫换深圳扩容吃掉惠州东部,这个大海一直不放深圳吃,深圳出力没吃肉,深圳也就不怎么上心了,产业基本都飞去了省外。
比如富士康去了郑州成都太原,业成光电整车搬去成都,立讯精密搬去江西和安徽滁州,比亚迪去了长沙西安太原,现在又落户合肥,捷普去了成都无锡,河南小周口又从深圳抢走富士康一个部门,深圳日本厂村田电子搬去苏州,深圳美国厂史丹利搬去苏州,汇川技术也去了苏州,哈尔滨搬去了个海能达不过给深圳送去个哈工大,算是补偿。
只能说,省内各派吃肉是吃到了,但他们嫌不够,他们也不会找自己肚量不够大,也不会体量国家全国一盘棋的苦衷,只会埋怨大海的双转移执行的不彻底。
卡顿 2:
本来指望产业升级,转换动能,这样 gdp 不会掉的太难看,结果腾龙换鸟刚开始,就遇到了 08 年经济危机,gdp 降速,压力很大。
大海此时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样子,坚决不妥协,落后的产业该淘汰就淘汰,不因一时的政绩而停止双转移。
他坚持“该倒的就要倒!”
“政府不能挽救落后生产力” ,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结果,广东庞大的失业潮迫使总理温家宝站出来表态
“该扶的就要扶”。
广东和国务院互杠了,当时政界瞩目。
这一度让大海很难坚持,寻求渠道为自己发声。
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了《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一课》的文章,在当中强调“
中国既然选择市场经济,就要勇敢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痛苦.. 广东因应金融危机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要立足科学发展,坚决不再回到传统发展老路”。
现在,2021 年的我们知道,正是 08 年总理的 4 万亿,是解决了危机的延后,但也导致落后产能没能出清淘汰,给我们产业升级留下隐患。
如果当年是大海的路线得到了全国执行,可能中国现在的局面都不一样了。
卡顿 3:
不仅有来自国务院的致命压力,还有地方竞争的压力。
2011 年之后,广东经过相对比较低迷的几年。2011年到 2015 年,这五年里,江苏平均每年经济增速达到 $9.6%$ ,而广东平均每年只有 $8.5%$ 。
那时候,江苏离广东只有一步之遥,全国都在讨论,广东守了几十年的全国第一宝座,是否要让给江苏。
你换位思考就知道了,本来广东内部就有反对声音,说自己吃肉吃的不多都便宜外省了,深圳广州更是大骂在经济危机时候还搞腾笼换鸟是没有实事求是,如果腾龙换鸟继续导致广东降速,被被江苏超越,那整个广东就会将大海视为历史的罪人。
“你不来广东,我们广东稳坐第一,你来广东瞎折腾我们就变成老二了,你怎么甩锅!”
是的,腾笼换鸟,笼子腾出去了,鸟却没见影,继续坚持,就是大海在赌博。
赌他的腾笼换鸟未来必定成功,赌广东能熬过去能产业升级,赌江苏不会利用这个时间超越广东。
大海一生有两个赌博。
两个决定了他一生命运的赌博。
第一次赌博,就是在改开局势未明的情况下,给改开摇旗呐喊,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命运。
第二次赌博,就是在广东腾笼换鸟到深水区前景未明的时候,继续坚持双转移 ,赌上了自己和广东的命
运。
是的,第二次赌的时候,他已经是封疆大吏,如果输了,广东都要陪他一起输。
他在关键时刻,顶住了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压力,压上了自己的一切,继续推进腾笼换鸟!
而最终让他下定这个决心的,是我们的前任。
上个十年,将广东的暗流涌动都看在眼里。
站在大海的角度,不推进腾笼换鸟,他在省内的功绩已经足够他刷经验去上面了,再继续下去,是高风险中收益。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这时候都会保守起来。
但是,站在上个十年的高度看,广东是他科学发展观践行的试验田,如果广东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止步了,别的地方就更不敢复制了,而如果广东冲锋失败,没关系,广东让位于江苏,上个十年也自然笑看这个变化,乐见这种内部竞争。
站在上个十年的高度看,广东就是冲锋陷阵的角色,全国第一让广东当和江苏当,对大海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但在上个十年看来,江苏广东无非就是左手右手的关系,谁当第一都可以,他干嘛要冒着自己科学发展观破产的风险,让广东这个急先锋鸣金收兵呢?
广东已经船行中流,如果停,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无法验证广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只有往前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有胜利的机会,才能有证明上个十年的路线是正确的机会。
这就是他全国一盘棋的高度。
上个十年有完全不同于大海的立场考量。
他对大海的要求会是什么,我们可想而知。
所以,与其说是大海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冒死蹚深水区,不如说是关键时刻上个十年出手,给了大海足够决心和信心,帮他对冲了来自国务院和地方的重重压力,让他义无反顾的继续推进广东腾笼换鸟。
而且,上个十年有更深的安排。
本来他有入董事会的机会,但因为当时广东的腾笼换鸟胜败未定,他没有令人信服的入常理由,是最终他未能进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大海因为地方压力过大,如果再在地方做一届,可能有添堵,而且既然上面已经有和广东腾笼换鸟抬杠的趋势,就把他调进了上面,当副总。
而派了另一位信得过,能依然践行双转移路线的人去广东。
是的,那就是花花同学。
正是在大海和花花的两任接棒配合下,广东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绵延了近 10 年,横跨了 08 经济危机,顶住了来自上面和地方的重重压力,终于等到了外贸的柳暗花明,等到了华为的帝国崛起,等到了腾讯的强势井喷,等到了互联网经济的到来,等到了大湾区战略的横空出世,等到了今天。
“远在十一年前,广东时任主政者就开始考虑经济转型,相当有勇气和远见。要知道,那几年是中国经济史上无法超越的高峰,经济增长率年均 $11%$ ,可谓盛世繁华,而所谓经济转型,听上去好听,其实要面临非常强的阵痛。
要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传统增长路径依赖一定会被打破,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经济增长,都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这二者的衔接段,就是所谓阵痛。
一旦阵痛过去,一旦新经济形成新动能,广东的经济就迎来强势反弹。”
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时提出一个“热带雨林理论”。亚马逊热带雨林有很多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的生物,这是因为,它是一个自发生长起来的独立生态系统,由于足够大,系统内部阳光雨水土地等生长要素足够多,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异常发达,而它抵御外部环境吞噬的能力也非常强。
某种程度上,广东就是一个具有极强内生动力的经济生态系统。
它以深圳为创新经济及金融中心,以广州为航运、物流、交通以及文化教育中心,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制造业中心,以粤东西北为经济腹地,功能齐全,分工紧密,金融造血功能强大,产业门类层次丰富,同时,政府与市场形成良好的关系。一旦形成这样的经济生态,广东经济会愈发呈现马太效应,会有更多的资本、人才涌入,抗风险能力也会更为强大。
而在东三省、中部地区甚至长三角的某些地区,之所以容易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体系单一,没有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稳定经济生态。
因此,市场打个喷嚏,这些地区就要重感冒。东三省以及山西这类资源型、国企主导型经济省份这两年的情况极为艰难。
中国近几年提出要建立数个大规模城市经济群,目的就是在每个城市经济群内部形成如广东般健康的经济生态体系。
粤苏争霸,不是江苏不行,是广东太强!
2020 年 1-10 月,广东财政收入为 10896.07 亿元江苏只有 7834.6 亿元,仅为广东的 $70%$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 5661.57 亿元,仅有广东的一半。
从税收来看也是这样的,广东每年的税收比江苏多 1万多亿元。金融机构存款,江苏也没法和广东比,还是上市公司数量、市值。
至此,广东产业升级磕磕绊绊,最终成功,完全坐稳了全国第一的位置,第二位的江苏在老龄化的危机下,几乎是丧失了和广东争夺第一的机会。
广东经过大海花花的关键坚持,凤凰涅槃,几乎是坐稳了未来 20 年的中国第一。
能让两位顶住压力坚持到今天,背后还是上个十年,还是那个男人。
上个十年对广东平时不插手,只插手了两次,一次反腐,帮助立威推动产业大计,一次力撑加换人,帮广东继续深水区改革。
他每次,都是关键时刻出手,重要节点出手,直接影响了广东的发展命运。
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命运,广大的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因为承接了珠三角的产业而获得跨越性发展,以链接珠三角为重心的贵州高铁网更将广大的西南地区赋能成广东经济腹地,广东带动周边发展的态势越加明显,而不要忘记,贵州高铁的破格审批,也正是他的一笔朱批。
这就是他的全国一盘棋,这就是他抓关键时刻出手的政治艺术。
你们都说他的十年,是不折腾的十年,其实你们错了。
你之所以看到他不折腾,是因为他有限的操作空间不允许他出手多次,不允许他折腾多次,他用他明锐的洞察力来分析重要节点,只选择关键性出手。
因为出手少,所以显的折腾少,而被误以为是不折腾。
他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鼎定乾坤的那种。
少数的出手往往抓住关键时刻,能春风化雨转化成极
高的输出。
广东的两次出手,江苏的铁本案件,贵州高铁的破格审批,还有上海社保案,这种关键时刻画龙点睛的故事,都是他政治生涯中典型的操作。
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随着以广东珠三角为重心的大湾区横空出世,新时代通过湾区发展撬动中国的格局,就得益于上个十年打下的根基。
大海和花花接力,交出了广东卷的高分成绩。
真是不负前任所托。
而他,真是不负人民所托!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 $^+$ 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