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手棋局之笑傲江苏
文章目录
国手棋局之笑傲江苏
瓜友,周末快乐。
今天,继续吃瓜。
沿海带头,产业转移
中国的重要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产业转移。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
这个是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的,然而,书上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
你看:
1、先富地区不肯带动后富
是啊,先富的马爸爸都不肯带动年轻人,还说 996 是福报,发达的沿海地区怎么可能把产业转移给其他地区呢。
那些产业就是税收,就是地方财政,就是 money,就是政绩,就是仕途,转移出去就是对当地干部的割肉,他们主观意愿肯定不强,是可想而知的。
你看,朱相时代,要搞西电东送,发达地区都不肯,要省内建自家的核电站,连个电费钱都不肯接济穷亲戚,你指望他们政治觉悟多高呢?
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湖。
有利益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
如何保障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性?是个问题。
2、沿海发达地区自家也有穷的这就是我们独特的国情了,中国这个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结构性的不平衡。
不仅是南方北方不平衡,东部西部不平衡,沿海内陆不平衡,更有省内内部的不平衡。
比如广东一直中国最富的省,但只有珠三角发展的像欧洲,粤北粤东粤西等非珠地区,发展的就是非洲。
连大海去广东都承认:“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的耻辱。”
东部5省均衡度比较:广东2/3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江苏大家就更懂了,苏南苏北,苏南人的闺女都不嫁苏北男人的,还不是因为苏南比苏北有钱多了,才有的这个省内歧视。
这两个问题还能化学反应的结合在一起。
每次上面要发达地区拉一把穷亲戚,不想割肉的发达地区干部都会以内部贫富不均为理由搪塞,拒不执行或者只说不做。
这让中央怎么盘活全国一盘棋呢?
所以,为了让他们没有理由没有借口,首先也要把内部发展不平衡这个问题给基本解决。
大海去广东,康美去江苏,当时的全国经济第一和全国经济第二省份,让这两位胶己人去江苏广东,充分发挥了两省在全国的带动性,第一件事就是忙这个。
即一句:“富省欲带动外省,先带动省内。”
先看江苏是怎么下棋的。
康美 01 年派去坐镇南京省会,隔了一年,02 年江苏就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提出了苏北振兴的口号。
然后 03 年,前任两会坐镇江苏,提出了江苏发展全国前列,要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个两个率先战略。
并指出,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江苏来说,加快苏北振兴,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战略。
这相当于最高安排胶己人,然后给江苏定了任务,和指明了方向。
1996-2000年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0-2001年江苏省委副书记
2001-2002年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2-2003年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3-2007年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1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3]
谁都知道康美要搞区域平衡,但是江苏没人服他。
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人,动苏南的存量蛋糕去苏北,苏北当然欢迎,但财大气粗的苏南是不乐意的。
特别是康美,他是直在部委口当笔杆子 的工作,没有地方履历,一下放就当省会一把手,又这么年轻,难免被人看轻,特别江苏还是经济高地,靠拢上海发展,苏南地区是上海经济腹地的延伸,也不是很好产业转移的。
江苏的难题,不是任务和方向,而是如何让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是个难题。
然而,也是危中有机,他一来江苏,江苏就连出几个大事。
“南京投毒案”始末:摊主在对手食物中投毒, 300多人集体中毒
他那时正好是南京一把手。
危机来了。
但也危中有机。
南京官场本来就那个德性,你看抗疫的南京就知道什么德性了,他来本没多少威望,但南京投毒案让南京上下焦头烂额,人人自危,而康美本就是宣传部出手,应对十分得体,又去哈佛进修过公共管理学和危机管理,处理危机得当,比现在的南京抗疫成功多了。
若干年后康还去哈佛说,就特意提到:
“2002 年,當我在中國古都南京擔任市委書記的時候,參加了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培訓。今天在座的賽奇教授當時是這個培訓項目的主管。
我還記得,第一堂課的內容是關於如何處理危機。儘管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清楚,校方為什麼要把危機處理作為第一堂課,但這節課的內容確實很有用處。因為培訓結束後不到兩周,我在南京遇到了一起嚴重的食品投毒事件,數十人中毒喪生。
在處置這一突發事件過程中,哈佛培訓第一堂課所介紹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200 多人的生命得到及時搶救,犯罪嫌疑人在 36 小時內被捕獲,我們為此受到當地群眾和中央政府的表揚。所以,當今天再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我想説:“謝謝哈佛”!”
(海外对其印象很好,所以我们也称他为海外人士嘴里的,“开明绅士”。)
你看,这就是危中有机。
要是没能力的人,可能官帽子都掉了,他因为处理成功还收到了表扬。
更重要的是,因为应对成功,护的南京干部的周全,没有南京官员因此受责丢官帽,他在南京是既露了一手又团结了人心。
南京的局面成功打开了。
然后,在 03 年,他不出所料的上马江苏一号,打算苏北振兴。
2000-2001年江苏省委副书记
2001-2002年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2-2003年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3-2007年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然而,很可惜,他毕竟太年轻,资历一般,靠着危机镇住了南京,但却镇不住江苏。
苏北的干部眼巴巴的希望他动蛋糕,但苏南地区的干部,那是财大气粗,不听调。
不要忘了,苏南地区相当于上海的经济腹地,你对苏南搞产业转移,就等于挖上海的墙角。
苏南不听话,苏北振兴就搞不下去,更别说再转移产业去外省了,他很难办。
平时的工作,不能看出一个人的成色,往往,都是困难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水平。
这个时候,康美就给我们展现了真正的技术。
一般人,内部有路线分歧了,这个时候就会陷入内斗,但他没有,他根基不稳,苏南背后还有黄浦江,他知道用这种斗法,就算赢,也是惨胜。
所以,他来一招,借刀杀人。
借中央的刀,杀苏南的人!
是的,03 年,他接江苏一把手。
是的,04 年,江苏铁本事件爆发。
钢铁业原本是一个巨额投入、长期产出的行业,可是在当年旺盛需求的拉动下,它竟成了一个可以短线投机的暴利型行业。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流传着“五个一”
的说法,“1 吨钢只需投资 1000 万元,100 万吨的产能只需 1 年建成,1 年就可收回投资”。
于是,很多民营资本纷纷扩大产能,加剧了当时的经济过热。
此时,中央提出了宏观调控,要地方不要盲目扩大产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第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仍然增长了 $43%$ ,创下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其中钢铁行业的投资增幅更是高达骇人的 $107%$ 。
然而,常州不听。
常州,是苏南,中小企业很多,大企业没几个,就看准了钢铁的热潮,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铁本坐大做强。
2004 年 4 月国务院派出专项检查组,核实查处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当地政府及地方有关部门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的重大事件。
钢铁项目属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产业项目,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审批机制。可以说,能否获得立项审批是铁本项目上马的关键。
铁本公司开工建设达 9 个月之久,占用土地 6541 亩。按规定,占用如此多的土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应该守土有责的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监
管职责到哪里去了?
常州这个做法,改开初期的中关村也有过,就是闯关,打擦边球。
中关村批了十块小的地,不用通过部委,然后连起来搞了中关村,被奉为佳话,常州也是这样给铁本开绿灯的,但是被查了。
其他金融支持开绿灯,审批什么的,更不用说了。
就是常州举全市之力发展铁本,要接着钢铁热潮把铁本搞大,超越宝钢成为全国第一。
这个事件,从产业角度看,就是吴晓波写的《大败局》中说的,钢铁是国营资本为主,民营资本要做全国第一的钢铁公司,是民营资本动摇国营资本。
所以国家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办了铁本案件。
但是,吴晓波不是政治圈里的人。
他看铁本案件,只看到了产业角度。
实际上,更有央地视角和康美因素。
(他之前管过笔杆子,铁本事件就是央视几个记者去长江采访,捅出来的,大肆报道,成为全国要闻。所以我看吴晓波的大败局,笑话吴晓波不懂政治,连这点政治敏感都没有。
他在书里纳闷,轰动全国的铁本案件怎么是由几个小记者引发的呢?
铁本悲剧性地成为 2004 年那场宏观调控的“祭旗者”,却是由非法用地问题意外引发的。
2 月初,几个新华社记者在江苏搞调研,他们的调研题目是各地兴建高尔夫球场和大学城的占地问题。在南京的采访中,一位专家无意中说了一句:“常州有个企业在长江边建钢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记者们直觉地认为,建钢厂肯定需要大量土地,或许也有非法占地的问题。
他们致电询问国土资源部,得到的回复是该部并不清楚这个项目。于是,记者们转头到了常州,一路沿江寻找到了钢厂工地。2 月 9 日,一篇题为“三千亩土地未征先用,环保评审未批先行”的内参材料递到了中央高层。不久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常州。
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铁本问题很快从毁田占地变成了违规建设。处在事件漩涡中的戴国芳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自己也不清楚,事情怎么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那些日子他整天在工地上奔波。
记住,康美指挥不动苏南。
而常州,正是苏南区域,体量不大不小,极适合拿来
开刀立威。
而且还是康美借中央宏观调控的刀。
而且是中央唱红脸,他唱白脸。
中央把铁本定义为宏观调控第一案,重拳出击。
铁本消亡,常州官场大震荡,官员接连落马,宏观调控初具威慑。
而当时搞擦边球的企业,何止铁本一家,苏南各地企业这么多,要是被上面连带责任一起查,又有哪个市能保证自己干净?
他则代表江苏和上面求情,几次风尘仆仆的进京,为江苏东奔西跑,让全省干部看在眼里。提出希望上面照顾江苏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格局,此事止于铁本,止于常州,不搞扩大化,苏南其他地区幸免于难,额首庆幸,对他感激不尽。
铁本一事过后,江苏官场就像当初食品危机后的南京官场一样,对抗美那叫一个心悦诚服。
瓜友们,看到没有,什么是水平?
别人去当一把手,手下有人不听话,就是二话不说的撸起袖子斗争斗争。
人家是不动声色,抓宏观调控做文章,借中央之手选常州铁本举刀,红脸白脸搞一通后,不服你的手下不仅服了你,还对你感恩戴德。
什么叫做水平?
这就叫水平!
铁本一事后,苏南心悦诚服。
而且最骚的是,本来铁本事件后,江苏执行先富带动后富的条件就已经形成,上天偏偏还要加一把火。
在康美在江苏最后一年,爆发了太湖绿藻案。
1996-2000年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0-2001年江苏省委副书记
2001-2002年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2-2003年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3-2007年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1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3]
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
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的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该事件主要是由于水源地附近蓝藻大量堆积,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氢等异味物质。
苏南也是倒霉,一个铁本事件好不容易止于常州不扩大,这个太湖一下就引爆了。
因为太湖周边,就是苏南地区,就是苏锡常。
苏南地区因为工业早早发展,污染了太湖,爆发了环境危机。
结果好了,正愁没机会把苏南的落后产能全搬去穷地方呢。
天送了一个绿藻危机。
于是苏南那段时间啊,对工厂就是关关关,一关到底,别开了。
江苏书记都立下军令状了:“宁愿今年 gdp 下降 $15%$ ,
也要解决太湖危机。
翻译下就是:“宁愿苏南 gdp 下降 $15%$ ,也要苏南工厂关关关!”
“你们工厂老板说关门了没饭吃?你们不会去别的地方开厂啊!别的地方需要你们啊!”
李源潮:只要能把太湖治理好哪怕GDP下降15%
央视国际www.cctv.com 2007年07月13日10:28来源:新华网按理说,治理环境,讲究的是细水长流,源远流长。
第一年有点太急了。
可没办法啊,他知道第二年他就走了。
这个第一年的治理他还能亲自看着,后面人走了不好亲自推动了,这第一年就放狠话了。
当然,绿藻案件也是一样的操作手法。
频频上新闻,热度炒起来。
中央一出面,地方大压力。
他顺势借势的执行贯彻,阻力几乎没有。
然后又是十分听话的铁腕治理,效果显著,上面对他如此奉行宏观调控那叫一个满意。
地方一看闹的这么大上面又这么盛怒,苏南官场人人自危,结果又是没多少人掉官帽子,地方干部对他那叫一个感恩戴德。
这个手法真溜。
真他么的溜。
就这样,太湖不作美,老天做美,在最后一年都给康美加政绩。
没话说,铁本一事后苏南本就服了,不用太湖绿藻的加持,苏北振兴的工作早就推动起来了。
什么选拔省直机关年轻干部去苏北锻炼,深圳苏南各个地级市口对抗援助苏北,什么两地合作常态化,什么什么的,这些笔杆子搞出来的东西,也就一个个落到了实处了。
而且,以苏南的体量,产业转移给苏北,苏北吃了一定程度,也就没多余的肚子吃了。
发展是一步步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成本优势,乃至人力资源,是不够完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的。
江苏是这样,广东也是这样。
广东珠三角就有个地区,响应广东号召,搬家去粤北,给当地政府建一个六万人的大厂,这样大的厂是能盘活一个地级市的经济的,结果当地政府七拼八凑的,只能提供 6 千的当地熟练工,企业要生产还要外敌招牌,而粤北又很偏,要很慢慢才能满足六万人。
然后那个大厂就走人了,去务工大省的四川还是河南了。
是的,产业转移政策一旦定调,你不用担心富裕省内直接内部消化,不可能的,欠发达地区肚量有限,国家也有拿捏的尺度。
苏北吃的差不多够水平线上了,这些就会转移去省外。
毕竟外省天地大,有国家给的各种税收优惠条件和地价人力低成本。
所以江苏在那些年,是一边苏南往苏北搬家,一边苏南往外面搬家。
最经典的,就是重庆黄奇帆巧舌如簧,把苏州的笔记本产业链忽悠到了重庆。
本来之前是苏州笔记本基地的。
后来笔记本成一般产业,没有高科技光环,全搬去重庆了。
重庆连续6年成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中国新闻网
2020年5月21日据刘忠介绍,2019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6422.3万台、手机1.74亿台,其中智能手机占比 $56.7%_{\circ}$ 2020年一季度,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庆市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液晶显示屏产量仍…
中国新闻网 百度快照
03 年到 13 年,也就十年十年,重庆搬空了苏州的笔记本产业。
这不就是妥妥的先富带动后富吗?
这一切,不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缓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吗?
你看,江苏做的多完美。
当然,经济学家解释这个现象,就告诉你这很正常,
很合理啊。
这就是产业发展规律,产业资本会选择去更有红利的地方发展。
巴拉巴拉的告诉你那些经济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康美听到这些,只会微微一笑:
“让你们这些经济学家当江苏书记,你们能让苏南把肥肉让给别人吃?就凭你们教科书上的那通大道理?”
“在中国,没有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
07 年,太湖危机告一落幕,他看着被整顿的服服帖帖的江苏大地,挥挥手,作别太湖的余晖,北上京师。
如何搞好区域发展再平衡?如何让先富地区带动后富?
康美给前任,交上了一副满意的答卷。
同是 07 年,重庆一号,带着前任给他的考卷,南下广东,出任一号。
康美转过头,对大海喊了一句:
“我江苏的考卷答完了哦,现在该轮到你答广东卷了。”
在广东位置刚坐稳的大海,苦笑的摇了摇头:
“兄弟,我这里的情况,比你那复杂多了哟..”
广东卷为何比江苏卷更难?
大海在广东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践行区域发展再平衡和先富带动后富的?
他是怎么解决那些困难的?
最终广东的结果是否和江苏一样
一切的一切,让我们..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