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_11DRG和DIP_双D医疗改革
文章目录
今天这篇,本来是想写下医疗双 改革的。
这个专业性好强,我搜了一大圈专业分析文章。
DIP与DRG未来究竟会选择哪一个?
https://baijiahao.baidu.c0m/s?id=1684749030379879 545&wfr=spider&for=pc
医保DRG付费正式推广,价值医保的曙光来了吗?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91112/ content-1075383.htm1?appfrom=jkj
一文了解DRG和DIP的区别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20616/ content-1382018.html
DRG和DIP简单介绍和区分
Zhang大铁锅人到中年还在寻找人生方向的打工人和创业者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医疗建议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577946
DRG对中国医患的影响
陈涛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8729304
老徐谈谈DRG和DIP有何不同
老徐编码老徐,一个集医务、病案、统计、编码、信息、医保于一身的男子https://zhuanlan.zhihu.com/p/379536698?utm_id=0看完这一圈资料,岱岱试着用大白话总结。
这个 改革完全是学美国的。
美国全民医保搞的很失败,说是医疗兜底人民但是支出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小感冒医生给你看几千美元的药,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医疗集团和军工集团一样吸血国家财政,世界第一大国都扛不住。
美国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就在上世纪 年代搞了 改革。
最简单的话就是说,一类病只能花一个规定的钱,你不能一个感冒开上千美元的药,也不能一个感冒就去做全身检查。
如果超标了,医保就不付钱,你医院自负盈亏。
美国改革有成效,中国就想学。
中国是医疗大国,医疗健康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且稳步增长。 年,中国医疗支出 亿元,占 ,而在 年前,这一比重为 , 年前这一比重仅为 。连连上涨的医疗费用,作为最大支付方的医保首当其冲。当医保基金亏空风险临近的时候, 出纳 这活便干不下去了。于是,非常有诱惑的 便在愈来愈多的地方施行开来, 的价值也从民间而自下而上的传导到了 顶层 。监管方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将 纳入了考量。
开始照搬了美国搞 ,后来发现不太行。
很多病都是并发病,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有并发症,医院要真的治好全部再出院,那得亏死。
因为 太死板医院就开始偷懒,开始选病人挑肥拣瘦的,比如排队很久才能就医,比如只管你一个病其他并发症不管。
美国到 年代这个弊端就已经很无解了,医院医生赚不到钱,多做多亏,少做少亏,不做不亏,导致 年代美国医疗怠政,原来的医保也没人买,公司老板也不给员工买这个,取而代之的是更灵活医疗保险商保的 $\begin{array}{r}{\overline{{\mathsf{P}}}|\overline{{\mathsf{P}}}{\widehat{0}},}\end{array}$ ,间接导致了没有保险的人群不断增加。
美国那边也发现不行,奥巴马时代医疗改革,扩充了很多组合,尽可能符合实际医疗情况。
中国因为是后发优势,没有踩坑这么久, 推行吃力的第二年,就借鉴奥巴马经验搞了本土化的 。
是的, 就是舶来品, 就是本土化。
在各地的落地情况不同,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更加适合本土情况的 付费体系,在分组数和分组依据等方面有一定不同,但其本质逻辑一样,都是以疾病组为单位进行打包支付。
这里,再总结分析两者的特点:
是给你算总账,按病种付费,精确控费,通过大数分析某种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根据预算的治疗费用定额付费,而不再根据实际医疗产生的费用付费。一个病医保只能给你这么多钱,你治疗费用超了你就自己赔钱进去,不让你过度医疗,你要是没超那部分就是你的利润,但是我也有大数据有算法,每年会给你压缩一点。
看起来很美好,医保省钱,医院规范,患者少花钱,但因为管的太死各地方没有统一,导致很一些病例是多做多亏少做少亏,不做不亏开个处方让你自己去外面买。
医保私立医院还有药店三赢了
如果收个病人要超费,超了要扣奖金,请问医生护士会怎么做?
1.让病人把很多药和检查在门诊开掉 (麻烦点但好歹病人也医保报销了)
2.把很多容易超费的耗材丢药店去让患者自费买(据我所知北上广很多大医院这么做了很久了,下至抗生素缝合线°上至切开闭合器?甚至一次性超声刀)
3.直接把病人丢到合作的私立医院去 (这下病人花费差距就纯看私立医院良心了)
私立医院得到了病人
医保省了钱
药店卖出去了东西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黑灰烬
我们科现在耗材不进,器械不修
黑灰烬
慢慢走审批
黑灰烬
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收治病人
黑灰烬
没有这个条件,您转上级医院吧”
黑灰烬
能等
黑灰烂
你就等
黑灰烬
不能等,你就自己转院
黑灰烬
把那些亏钱的病人
黑灰烬
满满逼走
黑灰烬
还有前几天一个消化科的病人
黑灰烬
今日大家在喷DRG的时候我听到了
黑灰烬
出120接了一个上消化道溃疡出血、高血压的病人,因为drg费用限制,被医院劝到下级医院治疗,不愿意去,回去又解了几天黑便,没办法只能打120,后面人家去反应医保问题时,某些大爷直接摆烂说医院水平不行
黑灰烬
我真的笑死
黑灰烬
以后就是
黑灰烬
越重的病人越难治
黑灰烬
直接降低人均寿命
黑灰烬
只能说好活
黑灰烬狠活黑灰烬
还是有大下岗那股气势的嘛
黑灰烬
快刀斩乱麻是真实牛逼啊
黑灰烬
现在重病人基本上不要,转科的一般不要,能不搞很贵操作的就不搞,签自费,签放弃,或者去市里。市里也不是很热衷,有条件去省里。拿着5000一个月的工资倒贴病人看病?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房价毛坯5000多。
黑灰烬
所以买点商业医保
黑灰烬
保命吧大伙
星期五23:55
无火的余烂
现在已经全面实行了还是只是试 点?
太公望
前两年就有试点了
太公望
好像
太公望
估计是准备推广了
黑灰烬
2658934966星期五23:55现在已经全面实行了还是只是试点?来自其他聊天
@无火的余烬下放到县二乙了
黑灰烬
有些乡镇卫生院都开始铺开了
黑灰烬你说呢黑灰烬
还有更离谱的
黑灰烂
宏观上来讲
黑灰烬
DRG推行以后,月初和月末医生能用的药、耗材是不一样的,好的东西在前半个月用完以后,后半个月的病人就不准用了同理,宏观上看,上半年的病人比年末的病人接受的治疗要更好
黑灰烬
妈的最上级三甲也不是好过的
黑灰烬
我想起来了
黑灰烬
上级再上级,上级没床位,回社区关怀吧社区环顾四周:喉……签字吧。
黑灰烬
现在三甲已经开始有挤兑的趋势了
黑灰烬
买点商业保险,保命吧大伙
自从 以后,医生的收入情况可能就更低了,但是劳动强度不会有任何改变。
首先,药品、耗材政策收紧,灰色收入空间被大幅挤压。
其次,一旦治疗费用超出病种费用,医院首先扣减的就是医务人员的绩效。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是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
第三、各地医保会限制患者流动,以减少医保资金外流。对医院的病源数量会有影响。
第四、不得推诿拒收患者,不得让医保患者院外购买医保目录药品耗材,不得院外飞刀执业。这些个不得目前还处于文件之中,但是会越来越紧。
所以说,将来的可能性就是,多收病人多亏钱,病情越重越亏钱,那就尽可能收轻症患者,尽可能少收患者。
虽然不得推诿,但是一些非急症,医生能有一万个合适的理由不让你入院。或者一些本该入院进行的检查,先在门诊完成。或者一些可以使用的新技术、新疗法被替代成老古董。
美国就是因为搞 ,矫枉过正了,医院医生都躺平。
则是本土化。
一个是大大扩充了分组,实事求是分组,契合医生的实际情况吗,很利好并发症多的老年人。有大数据库做支撑,第二是把治疗流程编码化。病人进来了,做了哪些检查,吃了哪些药,做了哪些操作 主要是手术),一个个做好系统编码报上去,再对应大数据里面的每一步操作大概多少钱这样来评判收费治疗流程是否标准,可以反应不同经济地区的治疗水准,因为部分药材器械经济差的地方用不起、还有就是部分高难度手术只能在发达地区做。
这个是很好的,不会让医生在实际治病中无所适从让病人去外面花钱,但因为太过于细分,导致推行难度高。
当一项操作想在全国推广,简单不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推广价值。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真正把这个推行下去(奥巴马用几十亿美元搞信息化也没完全搞定),在中国推行这几年是弊大于利,分组一万年都分不清,让全国不停的培养病案编码员,病案专业毕业的都不会编,因为他对业务不懂,编码要和电子病历对应,而学医的人又不懂编码。
这个是给医院算工分,相当于是生产队时期挣得工分。后面根据你挣得工分给你分钱。
以前的医保模式,病人来医院住院,花了一万块钱,医院报销了五千块钱,那么医保就拨付你五千块钱。现在的 模式,病人报销拿走了五千块钱,你得证明你的技术,操作,治疗这些相当于多少工分,加上病人得的这个疾病,值五千块钱,好,那医保才会给你拨付五千块钱。
而上面已经说道,算这些工分十分困难,算不清楚,增大医生负担。
医院临床的吐槽: 亏损哪里是我们科的事情,我们临床医师负责疾病诊断,但是影响 支付导致我们亏损的却是病案室的编码诊断,病案室没有根据病情找到更合适的编码怪我们喽?凭什么亏损让我们支付?没地方说理去。
搞 的医院,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未来懂电脑懂医学的人会很吃香。
两者对比下:
假如将一个城市的所有医院平均分成两部分,一半采用付费,一半采用 付费,二者接诊数量和人群病症是基本一致。
在 付费的医院,很多手术操作做了也不给钱,临床工作中势必会严格把握手术操作指征,对于指征明确的一定要做,对于能不做的那种则大多会选择不做。
而在 付费的医院,多做一项操作就会多增加一些病种分值,多赚工分,临床工作中就不会有缩减各种操作的强烈意愿,这样医院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分。
那么,一段时间下来, 付费的医院干的活会明显少于付费的医院,也就是医疗支出会明显少于 付费的医院。
但是,重点来了,因为接诊数量和人群病症基本一致,所以医保给这两部分医院的预算总额是一样的, 没有工分制有些消极怠工,还可以比较轻松拿到这笔医保钱, 则需要繁杂的编码加上工分,才能拿到这笔钱,但就算拿到了也不一定能填平亏空,因为这个信息化太乱了。
这能说啥呢
就一句话 当一项操作想在全国推广,简单不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推广价值。
年, 试点城市 城, 试点城市 城 感觉上面更喜欢本土化精细化的 。
当然, 有些医院打过小算盘,再不行就这样,先把 的钱花光,然后你出院吧,我给你开转院证,你去别的医院看去,我这里看不了,钱也赚了,人也赶跑了。
但机制会监督的,医保大数据系统可以抓出这种病例,并判定为费用拆分,我们这里是试点城市,费用拆分罚双倍。 和都没办法钻这个漏洞。
简而言之, 和 各有利弊。
利是相同的,减少过度医疗,保护病人权益,为医保省钱。
弊也是相通的,都有医疗不足的隐患,只不过 相比 分组更契合医生实际情况。
上面定的目标,是 年全面覆盖双 改革。
医疗反腐就是在这个改革之前。
医疗反腐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过度医疗浪费医保的钱,三年口罩后医保亏空,更兜不住这个无底洞。
反腐有一句话,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运动式反腐是治标,为反腐争取治本的时间空间。
我们医疗反腐也是这个道理。
运动式反腐虽好,但不可能几年来一次,真这样就是文革了,所以先搞运动治标,然后搞机制治本。
双 改革和三明医改就是治本。
但是,双 改革大家不要抱有那么多高期望。
这个主要是减少医疗浪费,并不是为了增加医疗效率。
甚至,美国 年的医疗改革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机制是通过牺牲部分医疗效率来减少医疗浪费的。
毕竟是美国已经踩过坑的东西。
换言之,医保亏空是根本问题,中国老龄化是大趋势,病人太多而钱不够,这个是根本矛盾。
国家如果不增加医保,单凭管住医院过度医疗的手,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这方面 和 都一样,奥巴马当年不也医疗改革了吗,结果美国的医疗还不是现在的半死不活排队排一个月,医生躺平佛
系。
美国踩过坑我们还踩,我们是不是傻子?
但没办法,美国的确通过这个控制住了过度支出的医疗费,甚至因为这个机制还能从医疗支出里扣出钱来。
付费体系搭建起来以后,因为是可以逐年调整指标的,很快就变成了美国政治家、国会控费的一个手段,控费是为了提供政府其他方面的项目开支。比如政府需要 亿,那这亿可能就从 上面来调整,所以很快 就变成了提高政府收入的工具。
学美国搞这个,看中的正是省钱这方面。
增进医疗效率,并不是我们主要考虑的点。
再本质一点,就是本来是医保和医院和病人的三方矛盾,将医保和患者的矛盾转移到医生和病人身上,变成双方矛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世界遵守能量守恒规律,财政不补贴医保,交医保的人数继续下跌,花医保的老年人逐年加大,这个矛盾就是无解的,只能缓和和转移。
当医生看病救人第一考虑的,是我收这个病人能赚多少钱时,医疗行业就完了,这是过度医疗。
当医生看病救人第一考虑的,是我收这个病人会亏多少钱时,医疗行业也完了,这是医疗不足。
双 改革,可能会有些矫枉过正。
从过度医疗到医疗不足的矫枉过正。
而并发症多的老年人,怕过度医疗,更怕医疗不足 中国未来恰恰是深度老龄化社会。
如果中国的医疗改革仅止步于双 改革,没有其他配套改革加以修正补充,可能到时国人就和美国人民那样,不交社会医疗保险,去买商业医疗保险了。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