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危机之时
文章目录
关于最近的局势,可以分三条线。
第一条线,是觉得谣言满天飞,各地不要乱,要冷处理,稳住,不然清零政策就名存实亡。
第二条线,是认为现在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病毒,而是部分黑心官僚借清零政策对人民的吸血迫害,他们打着红旗反红旗,发声行动不是冲着清零政策来的,而是冲着那些地方官员来的。
第三条线,则是更激进,认为一切的根源始于上,要借此直接推墙。
岱岱评价。
第一条线,是好心,但办坏事。
今天听到一个故事很有趣,说有一个孙子推着爷爷出来透风,然后爷爷感冒了,爸爸给了孙子3500元去医院,花了500,孙子落了3000。过了几天,爷爷又感冒了,爸爸又给了3500去医院,这次花了300,孙子挣了3200。又过了几天,爷爷没感冒,孙子拿着假的病历单给爸爸,又给爸爸要了3500,这次孙子带着爷爷到医院门口转了一圈就回家了,一分钱没花,孙子挣了3500。
爷爷的感冒啥时候好,能不能好,甚至爷爷到底有没有感冒,关键问题不在于爷爷,而是在于孙子啥时候把钱挣够了!!!
微博正文
公开
吃瓜岱宗岱
22-11-2701:45 来自HUAWEIMate40Pro发布于广东
苍蝇不叮无缝蛋,有些人发抗疫国难财
某地让混阳的人去小区做核酸,某地奥特曼都能核酸,某地直接阴的人变成阳的拉去方舱,赚核酸钱赚抗疫财政拨款
这样的歪曲执行苦了人民,葬送清零路线,热血的人出来发声闹大,但有些人觉得闹大了让境外看笑话是推墙行为,所以不能闹大要低调处理,觉得发声的人是不理性的不识大局的
但是,不闹大继续捂嘴巴,等于是你们在帮那些人捂盖子啊。
这事不闹大,怎么让上面意识到下面有这帮蛀虫在乱搞呢?怎么及时叫停查处这些群魔乱舞呢?
你们以为低调处理是在帮国家的忙,是不给国家添乱,实际上,你们是在不给贪官墨吏们添乱,你们是帮他们捂盖子!
他们一边误国误民吸人民的血,结果被吸血的人民还帮他们捂盖子 他们都要笑死了
第二条线,是岱岱认同的线,但是,有瓜友担心,境外势力参与,会不可控。
第三条线,是岱岱坚决反对的线。
却是推手们一直在推动的线。
的上街,还能算是自愿行为。
因为诉求很正常, 的诉求最重要的几个,是给解封日期以及免除物业费。
没有一丁点政治上的诉求。
到了南京四川等几个学校,学生们最大的攻击点,也就是清零政策,要自由。
这都还在可控之处。
但是,到了爱丁堡和京城,诉求就变了。
越来越离谱,变成要问责要下台,要推墙。
京城更是直接去海子门口了。
很反常。
爱丁堡这半年过的还算安稳,不比封了三年的大学生那样有一肚子怒气,一点就着。
至于京城更是离谱,人竟然能到海子门口。
只能说,这已经不是什么外部势力了,没有内鬼打配合,根本不会有如此离谱的极端口号,和能到门口的能力。
内鬼和外部,毫无疑问。
内忧引来外患。
这些,都很正常,他们选择爱丁堡和京城很正常。
爱丁堡是对外的窗口,那里搞大新闻,全球影响力拉满。
京城更是关键。
因为。
是的,按常规,每个月的月底,开一次 会议。
今天, 号。
这里科普一下。
会议原则上必须多于一半人以上出席,才能召开。
也就是有 人就可以召开会议。
而根据需要,可以安排有关人 系会议。
平时,就是根据议题的需要,比如什么经济金融科技啥的,安排和这些有关的人来一起列席,虽然他们级别不够高,但因为相关,也可以列席。
老同志就曾多次以副手职称列席 人会议,甚至列席 人会议。
还有,就是舞林大会后,也可能老柒人 新贰事撕人一起列席。
这次 会,外面动荡这么大,不排除老一批人,强烈要求出席。
雍正王朝里头,八王爷是怎么和雍正玩的呢?
就是选择在八王会议上发难。
关键点来来了,这两天的局会。
最魔鬼细节的是,为什么这次笔杆子没有和之前那样的强有力的封禁呢?为什么地方也不敢大力弹压?
除了顾全民心忌惮激化之外,可能还有两个因素:
1、一松过头。
大会前高压了几个月了,已经榨干了相关人员的体力耐力,会开完,松懈下来,一松就松过头了。
2、太过滑头。
这次大会,对我们来说是胜利全胜的大会,但是对别人来说不是。
甚至可以这样说,对大多数其他人来说,都不是结果能满意的大会。
现在,八王爷们准备在这次八王议政搞事,有些人不清楚最终输赢,害怕有变站错队。
干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耍起了滑头。
毕竟,你用力管了,万一变天了,你就是前朝欲孽,等着流放发配。
而你不用力管,变天了你没啥事,就算没变天怪罪下来,也无非一个体察不明的罪,能搪塞过去。
所以,有人,耍滑头。
特别是这次笔杆子直接空降了一号,刚来还在熟悉情况,也镇不住下面。
之前两个,都是当副手四五年乃至七八年,才转正的,这样过度比较容易,得心应手。
这次笔杆子一号可谓光速空降,为此还将本来第一顺位的那位拉去四川,专门给他空出位置,笔杆子内部的情况心态,的确不好说。
不仅是笔杆子有耍滑头的人,地方也有,还有地方躺平了。
的确,乱世除非有稳操胜券的把握,不然最好的选择,就是局势不明时不要轻易妄动。
归国未久,就发生了八王议政的大风浪,上下合力,内外合流,呵呵,呵呵。
这时候,有瓜友会问。
这些天,岱岱你可是很批判的啊,批判任人唯亲,认为当下各地乱象的根源,就是爱丁堡不罚反奖,导致各地胆子大了有样
学样。
可一到这节骨眼,你反而维护他了。
你为什么一直都那么相信他呢?
你现在还相信他支持他渡过风浪吗?
岱岱的回答是,依然。
而且,这个回答不是感性而是理性的回答,就如同我对他的信任,不是感性而是理性。
大家都知道,岱岱一叶知秋魔鬼细节的能力有多强,能从有限信息得出深刻本质。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岱岱用这个能力去穿透一个人的成长史时,效果同样惊人。
这里,岱岱就和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小少年的故事。
这个小少年,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家里长辈受牵连,不得不想办法避祸。
于是,小少年在 岁才初一的年纪,就去跟随口号下乡了。
后来的说法是,少年人民意识强烈,年纪轻轻就家国情怀,岁就去最前线为人民奋斗。
但实际上,为人民着想是有,毕竟家庭教育从小就是这个,自己初中课也曾因为焦裕禄的感人事迹而流泪。
为人民而去下乡,肯定是有的。
但是,为自己着想而下乡,也肯定是有的。
用少年后来的话来说就是,插队其实是如释重负,因为当时那种情况,家里人告诉他,待在北京反而更危险,甚至有命没命都不知道。
当年火车刚刚启动时,车厢里一片哭声,大家都难舍难分、痛哭流涕,而少年这个时候反而在笑,觉得躲过一劫。
小少年认为,去农村是一个避祸的好选择。
但是,家庭不错的他并不清楚,农村生活有多艰辛,环境条件有多艰苦,他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
一开始,少年先感觉孤独: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 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
然后,少年感到了震撼:
那种劳动强度使我感到震撼,就是到吃中午饭,早饭到吃中午饭,中间就可以一次休息,就是抽一袋烟。当然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如果你烟瘾上来了,可以坐在旁边抽一袋烟。
于是,才 岁的少年,学会了偷懒:
我们抽烟就是这么学会的,老想去偷懒,干阵活说咱们抽烟,抽烟咱们就可以休息一会儿。后来是去方便一下,就可以休息一下,就找这个借口。哪能撑得住呢?那个干活就排一溜锄地,没有歇的时候。
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
再进一步,竟然开始了嫌弃:
再就是和群众那种情感,来了以后,老百姓要坐在我们炕上,这心里就别扭,他怎么坐炕上呢,有没有虱子啊?
此刻,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没有我将无我,没有不负人民,只有偷懒,只有嫌弃。
而这些,才是真真实实的故事。
对一个 岁从小就条件不错的孩子来说,突然投入到如此艰苦的环境,反应如此,才是真正的真实。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可能这个少年这辈子都不会说出不负人民这种话,不会作出我将无我的事。
但是,一个转折点来了。
少年因为忍受不了农村的艰苦,偷偷跑了。
是的,如逃兵一样的,跑了。
所以我待了没有半年吧,三个月以后我就回北京去了。
看到这里,我要是说这个在人民面前当逃兵的那个人,未来能不负人民,你肯定不信。
是的,少年,在 岁那年,就已经 负 过一次人民了。
偷偷跑了后,经过一路可想而知的颠沛流离,他回到了京师。
是的,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那一刻,受苦的他只想回到家庭的怀抱。
然而,命运作弄的是,当他回到京师时,父母,都不在。
那个岁月,父母能自保都不错,孩子实在顾不到。
而且,最作弄人的是,那个年月,人口是不能随意流动,出门都需要一个证。
没有证,就会被当盲流,就要被收容。
而少年因为是偷跑出来的,所以当然没证。
而因为没证,所以, 岁找爸爸妈妈的少年,成了京师的一个盲流,被收容了。
如果说,黄土高坡的农村很苦,那么,盲流收容的地方,就更苦了。
用在那个时代被收容过的人回忆就是:
我们一直被关了大约一个礼拜。收容所条件恶劣,伙食极差,一大堆人睡地铺,晚上亮着灯,白天还要被押着干活。
来自五湖四海的几十号盲流鸟兽散,有的在屋内,有的在泥土坪里 五个一伙、十个一堆,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操着各种方言或蹩脚的普通话地天南地北湖聊海侃起来,或高声或低
语,或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到了这般田地,我也入 狱 随俗了。
是的,说的好听,叫收容。
说的不好听,就是 监狱
对 岁的少年来说,这可谓刚离虎穴,又到龙潭,父母无着落,自己飘零久,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可以说,在 年这个短暂人生经历中,下乡刚开始的那个半年,可谓是小孩有史以来最大的人生低谷,最大的人生打击。
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了一个多月,终于,出去了。
接少年的,是妈妈的姐姐,姨妈。
当时还没被彻底打倒的姨妈和姨夫,将少年从盲流所里拉了出来。
听完少年想回家不想去农村的哭诉后,一路革命经历走来的姨妈姨夫,批评了少年,他们将少年带到父辈曾经参加革命的太行山根据地,语重心长的对少年教育到:
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
姨夫姨妈也是风雨飘摇,不能保住少年。
他们让少年回去。
因为农村,是当时少年唯一安全的净土。
在长辈的教育和劝戒下,少年鼓足勇气,回到了黄土高坡。
刚到村口,少年就不愿意进村了。
因为少年知道,他是个逃兵。
少年卷缩在村入口,抱着头。
后悔、痛恨、无助、羞愧的情绪,交织在少年的心头。
少年不知该如何是好,不知该如何踏进这个村。
这时候,村支书的老梁,忙完农活,到了村口。
老梁看到了回来后卷缩在一旁不敢进村的少年,他和少年说几句后,知晓了情况。
让少年感动一辈子的事发生了。
村支书感念少年父亲是黄土高坡仅存的几位老革命,村支书并没有责骂少年的逃兵行为,也没有讽刺少年走投无路后的重返。
一丝责骂,一丝讽刺, 都没有。
他没有任何说教,只是拉少年到自己家里,好好的吃了一顿饭。
一路颠沛流离的少年,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泪流满面。
少年痛哭道:
“我哪里都不去,我再也不走了!
这里,举个例子。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讲了一个圣徒般的主角,冉阿让。
冉阿让作为一个圣徒般的人,其原来,却是一个罪犯。
他是怎么从一个屡次盗窃的罪犯,变成圣徒的呢?
洞察人性的雨果,给出了他的答案:
冉阿让遇到一个善良的主教,主教请冉阿让享用了食物,但冉冉让贼性不改,没有感恩主教,反而偷走了主教的银质餐具。
后来,冉冉让被警察做到,警察将冉冉让提到主教面前,问主教,这是不是您失窃的东西,小偷我帮你找到了。
主教大人看着冉冉让的眼睛,却这样告诉警察。
他不是小偷,银器是自己送给他的,所以他不存在偷盗这件事。
说完,主教还将剩下的两个银烛台送给了他。
警察目瞪口呆,随后默然放人。
冉冉让目瞪口呆,最终眼含热泪。
从此,冉冉让洗心革面,当一个好人。
雨果笔下,在主教宽恕冉冉让的那一刻,冉冉让完成了蜕变。
那一刻,冉冉选择成为好人。
黄土高原上,那个卷缩在村口不敢入村的逃兵少年,在村支书的家里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痛哭流涕,他得到了人民的宽恕。
那一刻,少年选择为了人民。
后来的故事,大家从新闻稿上,都知道了。
少年像换了个人似的,干活积极,不怕苦,真正的和农民打成一片,和农民交朋友。
一心为农民谋福利,舍己为人,用心操办,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爱戴拥护。
是的,很多人看完这些后,都会质疑。
怎么可能有这么小就觉悟这么高的人?
怎么可能有条件家庭不错却能这样和人民打成一片的人?
岱岱不是盲信的人,岱岱对宣传稿的怀疑和大家一样。
但是,当了解了当逃兵的那段经历后,这一切,都说得通了。
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觉悟是的确没什么高的。
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一开始也的确嫌弃农民。
但是,特殊的时代,促成了少年特殊的遭遇。
在少年人生最低谷的时刻,是人民不计前嫌的接纳了他。
在少年的家人父辈都无法保护他安全的时候,是人民护的了他的安全。
人民为什么可亲?
因为人民没有嫌弃讽刺少年的逃兵行为,而是包容了他的过错。
人民为什么可爱?
因为人民衷心的给予了少年正反馈,不顾压力也让一个黑五类孩子顺利入党当上村支书。
人民为什么伟大?
因为在身边家人都无法保护少年的时候,是人民保护了他。
这一切,都发生在少年的 岁。
发生在一个人三观开始定型的 岁。
那个经历,可谓是奠定了少年一辈子的三观。
用少年后来的话说就是:
青少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个人成长,更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就像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梁家河的七年,扣好了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他的人民情节,才是真正的令人信服。
以至于后来,少年都打算在农村扎根一辈子。
当时很多人说少年,你看书是为了高考吗?
少年笑了,他是黑五类,高考无缘,他看书完全是为了求知欲。
后来,他被人拉着去高考,他就负气的填了三个清华的志愿。
别人问,为什么三个填一样,万一第一个没上你第二个可以上啊。
少年说,考不上就拉到,反正这里待着挺好。
走不了我就在这呆着吧,我本来就是个农民。
后来,他被清华大学录取,他离开梁家河的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
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
少年事后回忆道
当年告别的那一刻,是插队最难忘的一件事,那一次是当众哭了。
是的,没有任何组织,老乡们自发前来送行,就连腿脚有残疾的人也挪着步子到了窑洞门口。
全村人没上山,排成几行送他上路,送出了村口,还在送,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十几里路,大伙还要送。
少年哭了,哭着喊道:
我不想走了!
这是少年的心声。
他曾经是一个逃兵。背叛过人民。
但最终,人民包容了他,保护了他,接纳了他。
甚至,送他送了十几里山路。
那一刻,少年真的,不想走,他想留下来。
淳朴的农民不肯,对着少年大声喊道:
你快走,你上了清华大学,我们就有条件来北京,要不,北京没有人管我们饭,为我们看看北京,你也应该走。
最终,十几个后生一路直步行 华里,一路将少年送到了县城。
这一送,就从黄土高坡,送到了华北高原。
就从华北高原,送到了东南沿海。
就从东南沿海,送到了西湖之畔。
就从西湖之畔,送到了黄浦江口。
就从黄浦江口,送到了天安门城楼上。
一路走来,少年始终铭记着深夜下的黄土高坡。
铭记着夜幕下那句发自肺腑的心声:
我不想走了!
这句话,在福建时他姐姐希望他一起出国的时候,他也再次说过。
面对国外的诱惑,面对前景的不明,他没有出国。
他说,他想留下来,为老百姓做点事。
当他对姐姐说那句话的时候,他心里,可能想到的就是那场夜幕下的送行吧。
是的,他不是圣人。
他绝对不是圣人。
他一度当过逃兵。
但是,正是那段特殊的经历,反而更加造就了他和人民的血脉情。
我不是一个盲信的人。
我不会相信某个人。
因为人是会变的。
但我相信人性。
因为人性是不变的。
在人生三观形成最重要的年纪,陕北的岁月,特殊的经历,人民的热情,造就了少年浓的化不开的人民情节。
这一点,是基于人性的分析。
人是会变,但一个人的底色,不会易变。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如果当年那个少年当完逃兵后活的悠哉悠哉,乐不思蜀,黄土高坡与他再无交集,那么少年肯定不会对人民有如此感情。
如果当年那个少年当逃兵后回来,是被人民各种嫌弃各种攻击,那么有的将是仇恨的发芽,而不是情怀的种子。
如果当年那个少年在家庭父辈都无法保全他的最孤单无助的时候,人民也同样没有伸出援手,而是将其作为黑五类打压看
待,那么就绝不会有后来将人民放在心上的他。
如果当年人民没有将其从黑五类子弟一步步捧到入组织当支书,乃至整个村的人为他深夜送行,发自内心的爱戴他拥护他,那么可能他早就在后面的风景里迷失了初心。
岁的那个夏天,我选择了当逃兵。
那次,是我辜负了人民。
但是,我负人民,人民却不负我,反而包容我,帮助我,守护我。
从此,我发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这个个人经历,是上山下乡运动里的独一份。
是一种难以复制,也无法复制的经历。
是少年这辈子,最宝贵的东西。
是他,初心的发源。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正是看到这段经历,正是看透这段经历。
所以,在少年还未走到天安门上之前,岱岱就关注了他。
并在深刻分析,代入体验下,选择相信他。
相信他,是人民选择的那个人。
后来,少年曾经迷失在鲜花掌声中,曾经有过失败的选择。
但是,岱岱依然相信少年的情怀,相信少年的初心。
这次,他又要面临不一样的风景。
但我相信,他能战胜。
相信他,能战胜外界的风浪。
也相信他,能战胜自己人性的弱点。
岁的那个夏天,他当了一次逃兵。
那次,他先败给了自己人性的弱点,却从这个教训中得到了人性的升华和人民的情缘。
不怕无过,改则善莫大焉。
年后的今天,对爱丁堡不罚反奖的处理,毫无疑问是一个败笔。
另一次的,败于人性的自私。
这次,我相信他能从这场风波教训中,再度得到认知的升华。
不怕无过,改则善莫大焉。
当年黄土高坡的梁支书,对少年没有责骂没有讽刺,给了少年一顿热饭菜。
给了少年时间来证明。
少年用时间,证明了他值得被信任。
这一次,我依然选择,相信他。
相信那个在夜幕下的黄土高坡上哭喊着不愿离开的少年。
相信他,初心依然。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