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友们,晚上好,昨天信笔由缰,聊到了俞z声老同志,一些瓜友很感兴趣,今天补充下。

鱼的家族出身,是最特殊的点。

近代以来,不是没有豪门巨族,江南钱家上海荣家,都是。

只是没有一个豪门巨族,能横跨两岸两党,并且在两党内部都做到了很高的位置。

鱼家的发迹,最早追溯到清朝的知府俞文葆,他生了四个孩子,俞明震、俞明观、俞明颐、俞明诗,是绍兴俞家的兴起。

绍兴俞家和湖南曾国藩家族联姻,两个儿子俞明震俞明颐都娶了曾家人做妻子。

现在讲绍兴俞家,主要就是俞明震和俞明颐这两家,这两家一家俞明震在大陆,一家俞明颐在台湾。

俞明震是光绪的举人,最高做过清朝台湾的省长,他的老丈人,是中国第一外交官曾纪泽,他曾资助过鲁迅,鲁迅先生曾经多次在文章中提到一位“恪士师”,这个“恪士师”就是说的俞明震,他生了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化名黄敬参加革命工作,是江青的前夫,最高做到了天津书记和一机部部长,当时一机部副部长是汪道涵,长者当时也在一机部。

但教员不太喜欢黄敬,当时刘青山张子善这个建国第一贪污案,就是在天津事发,这两人都是黄敬的老部下,黄敬找薄一波一起说情求教员刀下留人,教员没有并且怒斥了他,黄敬大惧,后来因工作压力他就积劳成疾早逝了。

黄敬死后,教员说黄敬是小资产阶级,懦弱,江青为此还和教员吵过架,说人都死了你还给他戴帽子。

另一门是俞明颐,主要在台湾,他本人是中国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生了个学霸儿女叫俞大维和俞大彩,都是国民党当做宝一样的学霸专家,女儿俞大彩嫁给了大家傅斯年,俞大维当过国民党的交通部部长,与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俞大维更是当了国防部部长,其儿子俞扬和更是牛逼,离过两次婚的一个老男人,拐跑了蒋经国的宝贝女儿蒋孝章,蒋经国当时气的直接砸俞大维的办公桌,说你俞家一个二婚老男人竟然想娶我们蒋家的公主,后来还是结婚了,俞明颐这脉在台湾直接升级成皇亲国戚。

可以看出,俞家是横跨大陆台湾国共两党的。

一开始,绍兴俞家还是国民党这块的俞明颐家族最牛逼,出过台湾的国防部部长和皇亲国戚,后来就是大陆的俞明震更牛逼,因为出了七长老的俞正声。

俞氏有一套自己的辈分表,那就是“文明大启,声振家邦“,俞正声就是”声”字辈。

正声是有个哥哥,叫俞强生,做过我国外事局主任,早年叛变,导致周恩来埋在中情局的一个重要卧底暴露,他就是金无怠。

金无怠要不是华人的身份,差点就能当上中情局的副局长。金时任美国东亚政策研究室主任,不但为美国政府制定对华决策提供决定性研究报告,还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底线等绝密情报源源不断的交给中国,使我在外交上从容不迫,掌握主动。从1965年到1981年,金无怠所获取的情报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提前得知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和美国要发动越南战争的情报。

金无忌是国.安.部领导亲自操控的间谍,以俞强生的密级接触不到金,但俞是原部长的秘书,其利用去部长办公室串门翻阅卷宗而推断出金,进而献给美国作为变节见面礼。

一开始的美国并不相信俞强生,认为俞强生在诬陷,于是故意给了金无怠一份假情报试探,但一无所知的金无怠上钩了,在要向中国传递情报的时候被当场抓获,俞强生就在美国立大功了。

美国想挖出更多信息,金无怠则通过塑料袋窒息自杀。

这损失太大了,俞强生的叛变惊动了邓小平,导致1983年才成立的国家安全部首任部长凌云被解职,贾春旺接任,而且据说是邓小平亲自下达的对俞强生的杀无赦令。

然后一位特工邱进完满完成任务,因功一路升为国安部副部长。

若干年后,这个邱进又去成都美国大使馆,将投奔美国的王立军带回了北京。

这也是风云人物啊。

俞强生的事,基本是判大陆俞家死刑的。

但俞家和邓家交好。

特别是俞本人,和凳二代轮椅关系莫逆。

哥哥出事前,正声本人是本本分分的,他哈工大毕业的高材生,因为文革下方当了几年的技术民工,文革结束就去机械工业部和电子工业部深造了。

哥哥出事后,正声凭借过人能力,帮康华公司打开局面。

—1984-1985年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副理事长、党组成员(其间:1984.12明确正司局级,1985.01-1985.03康华实业公司代总经理)

康华公司大家都懂的。

后来康华因触犯民怨办不下去,正声去了山东烟台。

哥哥事件并没有影响弟弟仕途。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正声此后的确展现出了初心和能力。

烟台几年是初入仕途,表现不多,亮点是89年去青岛当市长。

1989-1992年山东省青岛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
1992-1994年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长
1994-1997年山东省委常委、 青岛市委书记
1997-1998年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南北发力,青岛已经是计划单列市,正在高速发展的关键眼上,特别是老邓对山东青岛寄予厚望。

改开初期左派保守势力很是很多,以上海为根据地,老邓为了更好推动改革,每年过年都是去上海过年,坐镇魔都,甚至曾有一次上海搞出武装分子暗杀的事。

从北京到上海,要路过山东,每次老邓都会在山东停几个小时,专门面见山东班子,山东近水楼台先得月,改开初期是吃过很多红利的。

像青岛升任计划单列市,就是老邓让谷牧去视察青岛后拍板的。

初期,上面对青岛的发展速度不满,觉得青岛还是在吃老本党和国家领导人谷牧来青视察,市委书记周振兴同志陪同,路过中山路、太平路一带时,一向让青岛人引以为豪的景观,竟破天荒地遭到领导人的置疑,他说,‘你们还在吃德国人的饭?’这句话强烈地刺痛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于是,大家决心拿出些行动来,做些事出来,先是在黄岛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跳出老城区,向西部扩展。一开始的想法是学深圳,将开发区远离市区,形成特区之势,青岛的开发区没有建在崂山,最初就是基于这个设想。”

“城市景观遭到置疑的第二年春天,姚依林副总理来到青岛,依然没有给青岛‘面子’,他批评了青岛产业结构不配套,严肃地指出“单靠青岛啤酒一个名牌吃不饱肚子。

1986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云同志从广东、福建、海南考察归来,对当时青岛的主要领导提出要求,青岛要在全省对外开放中发挥“龙头”作用。

当时的青岛,最困难的开局动作,已经有前人刘鹏干完了。

刘鹏是1984年7月走马上任。刘鹏在任期间,做了一个山东省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和市政建设工程——引黄济青工程。1980年前后,青岛干旱少雨,相当一部分企业断水停产,居民用水排长队,政府先后花了1.8亿元搞了四次应急供水工程都不能使青岛彻底摆脱缺水困境。刘鹏上任后,三年投资10亿元建成了全长290公里、途经四个地市、10个县市区的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机场也是在刘鹏时期建设的。

然后,就是俞正声。

俞以擅长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著称。当时青岛迫切需要发展,而财政又极其贫乏,大家一起为钱而苦恼。俞正声就说:“青岛市这么小,将来要发展怎么办?一定要把一个城市‘撕开’——荒凉的东部先发展。东部发展没钱怎么办?我们把市委迁到东部去,把地皮卖掉,用地皮换钱,然后用这些钱发展东部。” 果然,市委的地皮一亩卖到了几百万元的价格,财政收入立刻翻了十倍,东部地价急涨,发展迅速。

当时俞很有国际眼光,规划设计很大胆,东部地区开发指挥部先后邀请了不少专家分几次对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1992年5月6日,赵冬日、严星华、张镛等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受邀飞抵青岛。经过这些中国建筑设计业顶尖高手的论证审查,最终确定了在1.5平方公里的新市区中心规划高层建筑群的现代建筑风格。

1992年俞正声上任到1997年离开,俞给青岛建了一座新城。

青岛啤酒掌门人李桂荣曾说,他对正声书记佩服的五体投地,指的就是那波东部开发搞的十分成功。

除了东部开发,俞还搞了青岛的产业、足球和政府服务水平。

在青岛做市长时,正值全国纺织业疲软之时,为掌握一线真实情况,他半夜来到印染厂,和夜班工人谈心听建议。市长夜访一事轰动了青岛的纺织业。

与此同时,大力支持了市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开展的‘创金花’活动,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等名牌产品相继问世,为青岛的名牌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开了好头

有人说,俞正声培育了海尔这一品牌。或许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1991年以后,海尔正式扩张,而这段时间主持青岛工作的恰恰是俞正声。

时任青岛市市委领导的俞正声写给分管文体工作的青岛市副市长程友新关于足球工作建议的亲笔信函。

1992年3月23日,俞正声在给程友新的批件中写道:“足球运动应下大力气抓一下,应尽快形成意见,拿出办法,促进我市的足球运动上水平。这件事不仅仅是足球运动本身的事,抓好了,对促进城市的凝聚力,改进政府和群众的联系都有很大的益处,领导可以讨论一下。”

青岛市体育运动委员会

很多人都听说过当年青岛东部地区开发指挥部在40分钟内办好一份工商营业执照的事情。

开发指挥部的办公楼里,汇集了跟客商有关的所有行政部门的职能,客商们只进开发指挥部这一个门,再不用往其他地方跑,就能

办成他们要办的事情。

李嘉诚在东部投资建设的“太平洋中心”,是东部客商中有分量的项目,也是李嘉诚在国内北方地区的第一处投资。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临近要举行奠基仪式时工商营业执照却没有办妥。东部地区开发指挥部的人员为了让“太平洋中心”的奠基如期举行,特事特办,雷厉风行,在40分钟内把所有手续办完,将工商营业执照交到了前来主持奠基的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手上。

回到香港以后,李氏父子把青岛人40分钟内办妥营业执照的事告诉了位居香港富豪头三名之一的大财雄郭鹤年,郭鹤年是全球性酒店集团“香格里拉”的老板,听了李氏父子的见闻后,遂起意在青岛东部地区建一座香格里拉饭店。

之后,郭鹤年又与李嘉诚一起联合引进了美国可口可乐项目,在青岛高科园受让了70亩土地,进行了巨额投资建设。

想当年,俞正声的青岛,营商服务比深圳还要好,可惜倒退了,现在青岛都要去深圳取经改善营商环境。

俞的青岛和帅哥的大连,一度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帅哥主政的大连更加注重打造城市品牌,而俞主政的青岛更加注重工业品牌的建设,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品牌在全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俞也因此得到了“品牌市长” 的美誉。

与有“传媒宠儿”之称的不厚不同, “俞书记不喜欢和媒体打交道”。

在主政青岛的时候,当时的李鹏前去视察,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俞正声没有将自己在青岛的辉煌成就一一 道出,而是说了一大堆问题,出人意料的是,李鹏不但没有批评反而帮忙解决了不少问题。

在包括全国召开的建设工作 会议在内的许多场合,俞正声不无愧疚地反复讲述这么一段话:“我在山东担任市长、市委书记11年的时间里,有过一系列 的教训。我发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留下大量隐患,给后人造成许多难以挽回的损失。青岛沿海有一条路,在靠海滨的 一侧,有一部分搞了大量工业建设。这非常不应该。海滨一侧应该留给群众,应该开辟成公园。等我们发现、制止的时候,已 经建成了。这是我在青岛工作时的一个重大失误。”

俞作出了成绩都很低调,这个可能和他哥哥出事有关。

其实俞在青岛最大的不足,不是没搞那个海滨公园,而是没打通黄岛的交通。

黄岛虽然与青岛近在咫尺,可她与青岛之间隔着一个胶州湾,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分隔两岸,在没有胶州湾高速公路之前,黄岛与青岛之间的交通,只有轮渡一条“道”。如果刮风下雨或有雾的天气,轮渡停航,黄岛人就与青岛断了交通。如有急事非来往不可,开车走公路绕胶州湾一圈,拐来拐去需要大半天时间,大概与乘火车从济南到青岛差不多。

即使是1995年12月起有了胶州湾高速公路,可遇上大雨和有雾的天气,高速公路一封闭,人们也只有“望海兴叹”的份儿,因此青岛与黄岛经常处于被“隔断”的状态。于是黄岛人借用一个成语来表述这种困局,就叫做“青黄不接”。

黄岛的发展一直想提速,但一直没提起来。

一个是因为天灾。

在1989年,天公不作美,黄岛因为遭受雷击,发生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油库爆炸事故。

而这场大火夺去了14名消防干警和5名油库职工的性命。共烧毁原油4万多吨,烧毁路面2万平方米,也使得3.3万尾黑鱼死亡,5200亩虾池、1160亩贻贝、扇贝养殖场被毁。这是新中国那时最大的一次爆炸事故。

此后,黄岛的发展开始变得缓慢,当地干部说这个事件,“青岛人好像是有些心理障碍的。后来俞正声同志想在青岛搞一个大炼油项目,计划是沙特阿拉伯、韩国和中国三方合资,但是青岛市民不愿意,那个项目也就搁浅了。”

一个是因为人事。

此后,青岛为了让黄岛从这一事故中快速恢复,便出台了《黄岛区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正是俞正声担任青岛市委副书记的第一年。

在青岛,很多人对于两位前任市长心存感激,一个是沈鸿烈,因为他按照德国的建筑规划,完善了青岛的建筑,另外一位是俞正声。他在1989年上任青岛市市长,这一年底, 《黄岛区总体规划说明》出台。

据悉,1989-1997年,青岛的市政府东移至新区,解决了很多城市把旧城拆毁建新城的问题,并通过铁道部,将胶济铁路西移200米,让青岛机场修建第二条跑道,以开通国际航线,此外,还开始修建地铁,并且论证胶州湾桥隧一事。

“但他一走,铁道部就不认账了,其他的项目在他走以后也停止了,当时地铁已经修建好了一个区间和两个车站。”当地干部每次谈到这一点,总是会叹一口气, “要是他晚走几年就好而青岛再次计划修建地铁,已经是14年后了。

当年俞要是晚走几年,黄岛地铁可能提前14年开通。

这个事他肯定知道,他在湖北时就曾说“一定要把湖北这壶水烧开才走”

在湖北说这句话的时候,俞正声可能就想起了青岛半途而废的黄岛建设。

后来,俞去了湖北。

他在湖北的事,以及涛哥为啥让他去湖北,岱岱闲话九州都写过了,这里就略过不表,今天主要讲他在青岛的工作。

青岛在改开初期的高光表现,和现在的不如预期,只能说青岛后面几任干的很一般。

他在上海就比较乏善可陈,除了问出那句著名的“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外,就是世博会了。

还是老方向,借世博会提高上海营商服务水平,然后就没啥大动作了。

因为陈良宇事件,后续的几任魔都都督都不敢大刀阔斧,包括上海干部诟病的基本工资多年没涨,也是鱼头那几年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到魔都都督任上,基本都是太平官,等着升上去。

俞本人属于开明派,从青岛到湖北都是一路改过来,到了上海,却只能求稳了。

俞正声韩正等向火灾遇难者表示哀悼并慰问家属

来源:解放日报

这是2010年的中国,一起重大火灾,政治局委员这个级别的官员会出席哀悼。

现在是2023年,河北帮北京挡暴雨,河北人民死伤无算却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来一线慰问。

不得不感慨,新时代在有些方面,真的是退步了。

在2013年,俞家的这个后人,超越了他父亲的省部级官职,一步登天,成为七大长老之一。

为他们俞家的辉煌族谱,添了一笔最浓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