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啃老有理啊!我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基本上改革开放也才四十年,也没多少年,走过了西方一百多年的道路。后、 后,还有一部分 后,基本上把未来两三代人的机会都抢完了,年轻人不啃老啃谁去呢?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

年轻人挺不容易,不要过于努力,太过于拼搏的话,也是有伤害的,也不一定能行,不一定有机会,每个人要研究自己的机会在哪,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搜狐张朝阳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

热门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郭.小.山

编辑于今天22:12 Masked Heroes-Vexen…

CyberKnight@cyberknig..·16小時一个年轻人,有份正经工作,按时上班不加班,给国家交个税,业余时间正常娱乐消费,不吸毒不滥交不赌博不斗殴不众闹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五好青年,社会中坚力量

在中国,这叫躺平

新 报评:

6G 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 ?奋斗才是年轻人底色

其中原因倒也好理解如今年轻人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考研究生、找好工作、摆脱单身等而压力之下年轻人寻找一个释放压力、转移焦虑的渠道
选中了香火盒、庄严宝相的寺庙3242但是压力之下一些年轻人如果真的 7688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 415这样的生活之路也是然走停了

《新京报》

你有什么资格说你寒窗四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出来就想享受五十多岁人的待遇,还抱怨买不起车是社会对他不公,买不起房是他爹妈穷? 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没有教我们的国民以平静的心态欣赏自己的劳动和生活。 郑强说, 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是幸福人生。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

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 ?

不会吧?对,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是正因为有一定的难度,然后你够他的时候,痛苦与此有关,幸福可能也与此有关,相比较之下,据我了解,很多我们周边的国家当中,大的国家当中,中国年轻人买到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子是最早的。

一一白岩松

再往深处看,一些网友们抱怨明星考编还因为什么 或许源于一种被剥夺感。考编的普通人大有人在,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但这是一种幻觉,

似乎认为自己的收入低,是因为明星从既定的盘子里抢走了自己那一份。

当年轻人反对易烊千玺凭关系进体制时,官媒下场了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

青年们讲讲自己的苦闷和失望有什么不好 这表示他们对社会究竟还是抱着希望和信任。他们叹息了,或者发些错误的牢骚,我们不应该恼怒,也不应该置之不理,而应该弄清楚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且认真地帮助他们找到希望的所在。最需要的是年长一代人的耐心和热情。”

党内一支笔 胡乔木

《中国青年》杂志 年第五期刊发一篇 潘晓来信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这样的 吐槽 ,过去视为错误思想加以批判,甚至会被当作反动观点给当事人带来不测。

该说,仿经,考问对于麻木、侵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裁的无端讳言我们的社会还有野病,它外不因为一些人的想请,点另一些人的情世厌生就自行消失。但是,在十乎动乱的血与火的洗扎中,在经历了种特拉价、危难的般造之后,家们共和国妙年轻一代,有背卉时代的责任,作为他们的主流是更坚孩了。他们员着民族的靠望,脚踏着祖离的大地,高举起斯长征的火把,又顽强地概进了!对于人生意义的忍家和界求,将成为年径一代在人生旅程中的新起点。

应该忽博看待社会:怎样对待人生:当理想种现实发生矛唐的时候怎样方能生活得有意义?一个人生命的价催們忘?一让青年们自己米讨论这些严常的问题吧!

这里,或们把清晓同志络偏拜部的一對视率,谈乃的来信爱表出来。落晓同志说:“青单们的心是相道的。”我们相信,在一场对人生意义的广泛的,平等的、科学的挥讨之中,青年们会有所欢益。潘晓同志和变多的青平,会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莲路上,我到指引自己前进的路标: 04

编辑同志,

我今年二十三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经不复存在,我似乎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反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台的历程:一段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的长河起于无私的源头而最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慷憬和幻想。小学的时候,我就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需锋日记。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迷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不着觉。我还曾把保尔关于人生意义那段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着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的第一页。日记本记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这段活曾给我多少敲励呀。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我偶然看到了一本过去出的小册子为谁活着,怎样做人》。我看了又,完全该迷住了。我开始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对人生的看法,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崇的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出自己的一切。我陶在一种献身的激请之中,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地写着光芒四射的语言,甚至一言一行都模仿着英雄的样子。

可是,我也常隐隐感到一痛苦,这就是,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说的矛。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尔后愈演愈烈。我目了这祥的现象:抄家、武斗、草管人命:家里人整日不有言笑,外祖父小心真翼地准备检查:比我大一些的年轻人整目污盲秒语,打扑克、抽烟:小下乡时我去送行,人们一个个面哭泣,摇胸额足…。我有些迷,我开始感到国世界并不象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我问自己,是相信书本还是相信眼睛,是

《中国青年》杂志却借此号召年轻人坦然交流,发起人生观大讨论。一麻袋一麻袋的读者来信涌向编辑部,因为年轻人言论多负能量而被很多人反对。

党内一支笔 胡乔木对此是支持的,他开会说道上面那段话。

中国代际剥削越严重。

上一个世代的人,由于在资产升值之前购置了资产,或者由于提前入局某些行业,占据了关键财富节点,因而可以利用财富分配的权力以及资产的出租收益剥削年轻人。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的分配人为的倾向于上次代的人群。

而这种差异也会衍生老辈人对年轻人真实困境的不理解和站着说话不腰疼,以及一些年轻人对老辈人产生一定的仇恨情绪。

关于代际剥削的解释

奴隶能做到最大的复仇就是不再生产奴隶

对韩国人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永远不要出生。次,是尽早离开。”

韩国网站上高赞评论

年韩国生育率达到了恐怖的 ,刷新了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纪录。现在韩国人显然是彻底不愿意生孩子了。牛津大学的人口学教授甚至发出警告称,如果生育率再像这样继续暴跌下去,那韩国可能会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

韩国年轻人开始流行YOLO的生活方式,即You only liveonce,人只活一次,完全没必要为将来考虑。韩国年轻人发现,反正买不起房,看不到未来,为什么要给未来存钱呢?所以韩国年轻人就放弃了买房子和生小孩,及时行乐。 年的时候,韩国的人均消费比美国都高出了 $16%$ 。尤其是韩国人开始疯狂购买奢侈品,虽然韩国的人均 是中国的 倍,但韩国的个人奢侈品总支出却是中国的 倍。

我办了一件对世界对日本很有益的一件事,对这个社会消除了很多的麻烦,我本来的计划是要除掉四百多名这样的残障老人,为世界消除更多的麻烦和阻碍。

冲入养老院随机杀人的日本年轻人植松圣

解决日本老龄化唯一的办法, 是老年人集体切腹自尽 ,老年人都应该集体自杀 ,日本应该 强制安乐死

日本经济学家,成田悠辅,现任耶鲁大学助理教授

《现代日刊》网站去年曾报道称,在 年 敬老日 前夕,日本社交网络上出现很多年轻网民对老人的谩骂,其中包括我十分愿意除掉老害虫 希望老人们在大喊大叫的瞬间心肺停止活动 等。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甚至还曾发表言论,称老年人病治不好就赶紧 去死 。

日本年轻人弥漫着仇老情绪

问:推而广之,这些年,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像低欲望、丧文化、 窃 格瓦拉 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 等语词非常流行,似乎体现了一种广泛的社会心态。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产生人生无望, 干一天玩三天 的三和式想法。不知道你会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是否和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减弱有关?

《三和青年调查》作者:其实都有一些关系,它的形成是整体社会变迁的结果。早期,大家都觉得努力改变命运,努力了会获得很多东西;但是,现在会发现,你努力了,获得的东西相对比较少。

第二个原因,我们以前的代际压力比较大;到了 后 、$^{66}00$ 后 ,相对压力比较小。你想保持佛系心态或者丧文化,也得有经济基础,那么你的父辈可能已经给你提供很好的经济基础。

像他们的父辈, 后 农民工出来啥都没有,他可能在这边打工,一旦停下来了,老家孩子上学就没学费。现在,这种压力不存在。所以,在 后 老一代农民工眼里,打工是一个必选题;到了他们这里,变成多选题中的一个选项。

田丰调研的《三和大神》

国内首部“三和大神”纪实作品

社会学学者“潜伏”深圳三和人才市场、一本生动的社会学白描之作

李培林李银河梁鸿熊培云诚挚推荐

房价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绝望?

查看全部398个回答

匿名用户

1,788人赞同了该回答

“当代中国年轻人不会被绝望,相反,他们会生活得越来越好,因为他们正在慢慢学会不买房,不生小孩,不养老人,消费主义,及时行乐,极端利己主义,唯利是图。当你背负了不能承受的责任和“应该”,抛弃掉后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好,你会怎么选?怒我言,中国的年轻人永远不可能被高房价毁掉,被高房价毁掉的只能是中国本身。房价出现恐慌性抛售的苗头,国家尚能政治干预。而年轻人的梦想如果出现恐慌性抛售,整个民族的潜力都会直接跌停。”

发布于昨天21:10

最近 的事情还在发酵,很多人议论劳动法之类。 都多少年了,怎么过去没想到劳动法,现在突然想到了?当然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变了。不是白领们突然变懒,和民工们一样不愿 奋斗 ,不肯 吃苦耐劳 了,也不是他们突然法律意识增强了。

民工们过去很 奋斗 ,因为打工十几年,可以在家娶妻生子,干点小买卖,生活很有盼头。而现在,打工的钱够他干什么?能付得起彩礼还是买得起房子?那些有钱就花的三和大神、 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的流浪汉只是看穿了这个事实:奋斗 根本不可能改变命运,不如趁年轻快活一天是一天。同理,白领们过去干 很有盼头,所以愿意干,现在没盼头了,所以不愿意干。

马前卒

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不同,它注定是吸纳不了太多就业的。随着科技的正常进步和推广,第二产业注定跟第一产业一样,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是越来越少的。前些年你还可以自嘲去打螺丝,现在越来越多的关灯工厂,螺丝都被机械臂打了,你连螺丝都没得打。

每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只要有 也就是十万中国人润到一个国家,就可以对这个国家的就业市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与此同时,非洲每年都要新增上亿的人口,而且还在指数增长,这些人长大了也是需要工作和生存资源的。非洲的现代化还遥遥无期,目前来看只有现代生活能够降低生育率,别的都不可能。

全球加起来都吸收不了一年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中国一家的大学生产量给全球用都有富余。地主家都没余粮,你觉得你就那么幸运,就能给你一份工作

中国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超出了全球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曹丰泽认为,中国年轻人的失业问题,无解如果没有上大学,我可以开开心心进厂拧螺丝。

如果没有上大学,我可以毫无负担地摆地摊。

如果我没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读过书。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青年们的自嘲登上微博热搜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困顿,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因为放不下读书的架子,不愿意劳动改变自身处境。 官媒还拿出了另一个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 骆驼祥子来对比。 骆驼祥子虽然没有文化,但他有着勤劳致富、奋发图强、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官媒建议年轻人要向骆驼祥子学习, 脱下 孔乙己 式长衫,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出更多 骆驼祥子 式风采。

官媒下场批判孔乙己文学

落魄的孔乙已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被人嘲笑,固执地将读书人的身份进行到底。长衫很好地展示了这位50多岁的落第文人的迁腐。这和当代年轻人的整体形象相去甚远。

根据信号理论,学历是个体能力和潜力的识别信号。获得学历者只能表明个体在某一阶段完成某项能力测试,和身份并无明显关联。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已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咖锁。 知乎@一豪学对骆驼祥子说你拉车是因为你不读书。

对孔乙己说你应该脱下长衫去拉车。

网友评论

最近年轻人中流行 人矿 一词,我看到后心里一惊。过去老提劳动力红利,不就是 人矿 嘛。劳动力红利背后是低成本劳动力、血汗工厂以及资源环境的代价,无法持久。中国需要推动人力资源与就业结构的转型,但这个转型也并不容易。

管清友说

人矿

日人矿 $\textcircled{5}$ 2023-08-2610:25

人矿是中国大陆2023年初流行的网络词汇,指“生下来就被当作消耗品使用的人”。多用于自嘲,意思近似“屌丝、牛马”。

据考证,“人矿”一词最早出现在1984年3月《人民日报》上,指人是一种资源。2023年初,“人矿”一词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再度流传。“人矿”是把人当成没有感情的矿产资源,即“读20年书,还30年房贷,住20年医院”,从生下来就被作为消耗品使用的中国人。2023年1月4日,“人矿”短暂冲到了微博热搜榜。

类似的术语包括“人口红利”、“干电池”、“耗材”、“低端人口”等。

微博,抖音和知乎网等各大社群媒体已经封禁该词。中国社交网站上关于“人矿”的内容已被删光,页面上仅留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话题页未予显示。”

声明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个名词叫做资源陷阱,也叫资源诅咒,也就是指一些国家过度依赖资源出口获得的经济优势,而科技产业并未得到发展,最终资源枯竭后逐渐没落的情况。

拥有丰裕的自然资源,意味着单纯出口资源就可以获得巨额收入,听起来很美好,但是这样的国家可以说是 死于安乐 ,钱赚得轻松,就失去了奋斗的热情。资源国家容易产生对资源驱动经济的依赖,从而衍生出各种问题。

那么人口红利能不能也算做一种资源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沙特是落入自然资源陷阱 ,那中国就是落入人力资源陷阱了 。

中国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获得比较优势,忽略了其他。

资源陷阱名词解释

十五六岁的我在地理卷纸上写下“此地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十年后我奔波在上班的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我停下来回过身去,一颗来自十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

世纪 年代,国家正值开放之初,机会极富裕,有胆就可发财,上了大学, 就基本可当白领,所以那时社会需要更多的自由。

要自由就排斥国家一切,这是当时 自由主义 在中国存在的社会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即使读了博士也难进白领,家里弟妹为了他们读书在外多年打工,而他们毕业后又无以回报,目前这个阶层连同其对公平的要求正在日益扩大。

要公平就需强力国家,这就是目前爱国主义和反 新自由主义 意识日益增长的社会基础,同样也是目前中国红潮已起和新自由主义 式微的原因。

学者张文木

背景:

张文木,战略学家,高层智囊,在国外被称作 中国学界鹰派人物 ,他这段话从大格局上解释了中国思潮变化的原因。很

有水平。

自 年起, 年间《毛选》销量逐年递增, 年销量更比年翻了一倍,与此同时,比较右派自由主义的作品,《哈耶克作品集》和《通往奴役之路》则在 年销量大跌。

中国年轻人在近几年开始左转。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是脑力无产者明显左转的一年(转向批评资本主义),也是体力无产者明显感受到危机的第一年。

曾经,他们为资本的发展鼓与呼,现在,他们开始自发地咒骂着资本。

而这群人有一个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具备的特点,他们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中长大的。不论他们读书的时候是否认可“阶级”、“剥削”、“剩余价值”这类概念及其内涵,他们都曾被广泛地灌输这类意识。当资本高速发展可以些许惠及他们的时候,他们抛弃了这些概念,当资本不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而只会无情压榨他们的时候,这些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回归了。他们开始用“资本家”称呼企业家,用“剥削”描述企业家,用“阶级”审视企业家。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左转,在网上自发地宣传着曾经在课本上学得的知识,剥削,阶级,资本家,剩余价值。他们中的一少部分人甚至开始自己花时间学习着各种课本上不曾涉及的知识,毛选,马恩选集,列宁的书,以及那些被忽视或掩盖的历史。

风暴远远还没来,但是脑力无产者的左转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天边已经聚起了几朵乌云,雷声也若隐若现,敏锐的人甚至能看到那划破夜空的几道微弱的闪电,历史的辩证法携着天边的风暴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向我们奔来,而极少数敏锐的青年已经张开双臂准备拥抱它了。

一—闪光的哈萨维公众号

与其说“中国年轻人集体左转”,不如说"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年轻人给自己的人生增设信仰的时候了。”

美国社会有过这个时期,日本、韩国也有过,现在到中国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谓的"左转"很难说到底是出于内心的理想还是随大流、不知所谓的搞,成为“共产分子”。

至少我自己的观察看来,是后者——所谓“左转”往往是年轻人对于现状的不满需要一个发泄口。

至于革命?理想?我没看到。

网上也有很多人不看好年轻人的左转,认为年轻人只是宣泄情绪只是破坏,并没有真正的理想献身,也没为社会重建什么

总结:

中国年轻人面对多重压力:

1、以资本剥削、代际剥削为主的不平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

2、时代机遇减少,年轻人要么面对失业难题,要么面对就业的996难题

3、高房价等社会问题,高彩礼等两性问题

4、老一辈人掌握舆论权,站着说话不腰疼对年轻人各种爹味说教,加剧了年轻人心中的苦闷

因此中国年轻人要么学习韩国,开始游戏人生,躺平佛系非暴力不合作。

要么学习日本,开始仇老仇资仇女。

要么开始左转,看毛选看马克思主义。

但目前年轻人的左转容易产生民粹主义,不利于中国社会产生复兴合力,目前的前景是不明的。

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花 鱼

中国网上年轻人的高赞评论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