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_2旧文_权力关系的演化史
文章目录
瓜友们,晚上好,今天岱岱在高速路上的副驾驶码字,写下中国几十年权力关系的变化历史。
中国主要有这三种权力关系。
官民关系央地关系党政关系
官民关系就是党政机关和市场民间的关系。
央地关系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前两个都好理解,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都有的。
比较少提的是党政关系,这个是中国特色。
党政关系有时候也叫府院之争,近代发生过,是民国北洋军阀执政时期,总统和总理的撕逼历史,在近代史上很有名,现在有些人就套用这个历史典故,来比喻当下。
府院关系又称南北关系,因为海里分南北,南边是党口,中央,北边是政口,国务院,因此分别以南北代替。
但是我们新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严格意义上近代史那种府院之争的。
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国务院的,那时叫政务院。
四架马车设计,教员退居二线,当主席,高岗负责计划委员会,搞经济,周负责政务院,搞外交,刘少奇搞财经委,兼管党务人事大权。
可以说,是一大三小四架马车。
后来高岗野心大了,出事自杀,他这个搞经济的权力就被分了,1954年计委这个和政务院并行的机构,并入了政务院,财经委也是,同时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
国务院才真正诞生,也真正成为人民政府的代言词,和党口并立的行政口。
也诞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
完成三大改造后,新中国三种权力关系很极端。
官民关系,党政几乎占据了所有权力,没有市场也没有民间组织,党政组织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几乎无孔不入,整个中国就类似大工厂大农庄。
央地关系,因为建国一代的绝对威望,和我们学习苏联搞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中央对地方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党政关系,这个就有些复杂了,如果以人物代表而论,以教员代表党口,刘周代表政口的话,那么那时的教员是退居幕后的状态,刘周是台前主角,党弱政强。
这就是建国初期的三大关系。
官民关系,官>民央地关系,央>地党政关系,党 $<$ 政
三大关系中,正是党政关系这个点,出了大问题。
一五计划成功后,我们有些头脑发热,走了些弯路,的确存在南北分歧,主要是教员的经济主张和刘的分歧,关于三面红旗政策的分歧和三年自然灾害的责任划分问题,那次南北之争是闹得最大的,间接导致了文革。
那个十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国务院近乎瘫痪,经济实权被文革小组等机构把持。
周其实的确不擅长经济,他干革命几十年都是干外交谈判干情报,没干过经济建设类的,他的军事能力都比经济能力强,周主要是靠邓陈薄三人搞经济,后来邓受造反派冲击的三起三落,也是南北之争的一个缩影。
文革时期的三大关系,和文革前比就变动了一个
文革前,党弱政强文革时,党强政弱
其他都没变,依然是官 $>$ 民,中央 $>$ 地方。
改革开放时,这三大关系就大幅度变化了,全部都倒转过来。
因为那个十年的教训,导致中央在地方面前,权威性大跌,党政在人民面前,合法性大失。
改开的思路,就是这两个地方主动让权。
改开后搞了市场经济,官方对人民的工作生活也不再无孔不入,市场机制民间组织个人自由,都出来了,党政大幅度收权。
同时,中央为了地方更好突破僵化体制搞改开,也对地方大幅度放权,几乎给了地方除了外交权军事权外的所有权力,经济特区是有立法权的,导致了地方诸侯的兴起。
90 年代的中国开放到有学者号称要搞地方自治,要搞联邦制。
党政关系方面,就是加强政削弱党。
有意扩大行政口的权力,缩小党口的影响力。
这是因为行政口比党口更有闯关意识,更能打破旧有制度去搞经济。
当时做法是弱化地方书记权力,强化省长市长权力,从上到下都是,希望书记扮演政委后勤的功能,服务做事的行政口。
仅有的几个 90 年代党对行政口的收权,还是三代目去国外视察,看到国外有国家安全委,回国后就想搞一个。
三代目虽然是军一号,但军二号是二代的托孤重臣硫化氢,三代苦于无法抓紧军权,所以想借国外的国安委这个机制,绕开君威来扩大自己对枪杆子的影响力,这个心思被人看出,被阻止,三代无奈只能成立一个国安小组,没能成立委员会。
这个改动是出于顶层设计,并非要着眼于党政关系。
这种党贬政升的趋势,延续了整个改开的 90 年代。
这是那个时代的趋势。
官民关系,官↓民↑央地关系,央↓地↑党政关系,党↓政↑然后,就是 21 世纪的四代时期。
四代时期,三大关系有变与不变。
官民关系不变,继续控制权力给市场和个人空间,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放权让权,无为而治。
央地关系变了,上个十年改为加强中央控制地方,想改变因放权过度而导致地方诸侯割据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宏观调控。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就是宏观调控的地缘思路,调节房地产过热和大宗过热,就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思路。
这方面上个十年有一些进展,但不多,没能成功削藩,你懂的。
党政关系也变了,从政>党变成党 $>$ 政,有意识加大地方党口权威。这是因为党政关系和央地关系关联密切,虽然书记和省长市长都是党员,但中央在地方最大的抓手依然还是党口而不是政口,既然我们要在央地关系中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党政关系这块自然是党升政降。
这里又有故事。
上个十年前,朱相改组发改委,这个发改委管天管地管空气,号称小国务院,是院中之院,不能掌控发改委的二号都是虚位二号,同时党口搞了九龙治水,之前是七个人,改为九个人,九个人有最高投票权。
上个十年因为九龙治水和发改委的缘故,呈现出顶层权力分散的特点,府院都难以集权。
甚至可以说,单看这种制度设计,这是史上集权最弱的一届班子组合。
所以为什么上个十年一二号府院合作很好,关系密切,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抱团取暖。
这就是上个十年的趋势。
官民关系,依然是官↓民↑,央地关系,想央↑地↓,效果不理想党政关系,也是想党↑政↓,效果一般然后,就是我们当下的新时代了。
新时代的三大关系,大家深处其中应该很清楚。
官民关系,有一句老口号被重提,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是公权力扩大的时代,一改过去无为而治,对基层对互联网对各行各业都增加了管理,特别是口罩三年,权力下放到了基层。这个过程是有得有失的。
央地关系,这个改变是明显且巨大的。
上个十年,我们一直是用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来号令地方,效果有限,新时代换了方法,抓住了反腐这个牛鼻子。
康师傅事件,反腐了半个四川,令狐狸事件,抄家了整个山西,不厚事件重庆反腐多年,苏荣流毒江西持续洗刷,广东更是全面铺开一网打尽,陕西则借秦岭事件打破地方板结。
反腐加上中央巡视常态化等机制的建立,让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大大增加,削藩成果显著。
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人忽视的,就是中央对地方定制发展战略。
改革前,是全国一盘棋,地方没有自己制定地方发展战略的先例,上面定一个五年计划,要完成这些 kpi,各地开会分摊这些 kpi,回去以此制定本省的五年计划。
至于发展模式各地如何走出特色,是很少的,上面一句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各省都去学这个模式,上面去地方视察,从国家格局出发要地方怎么发展,地方就以上面指示为本省发展口号。
改开后,中央吸取教训,放权地方,让地方因地制宜自己制定本省发展战略,不过多干涉地方战略决策,最多给地方一些目标,比如邓要深圳在世纪末 gdp 翻一翻。
这在前期能发挥地方灵活性和积极性,利于改开闯关,但后期就弊大于利了。
地方之间竞争激烈,各省发展同质化,哪个省都想发展工业发展金融业,完全让各省制定本省战略容易地方短视不顾国家大局,搞的闹哄哄,而且地方一号任期不定,一届有一届的想法搞头,江西孟在时,要工业强省,苏荣来了后就建设绿色江西,直接推到,上面不给地方定发展调子,地方几年换一个发展思路岂不乱糟糟?
后来上个十年,就开始宏观调控,再度从国家一盘棋角度,帮地方量身订做发展战略。
比如对河南,提出农业为重,对重庆,提出城乡差距,对江苏,提出区域发展平衡,对湖北,提出当中部崛起的龙头。
上个十年,是只有部分省份才有中央定的发展战略,新时代,是几乎所有省份,都在被视察过后给了一个发展战略,从国家大局角度给各省下了发展任务,而且很细化。
比如浙江搞共同富裕,而且要唱双城记,要杭州宁波一起发展。
比如宁夏甘肃就搞环境保护,建设国家公园。
比如西三角的成渝要打造城市群,成都要东进重庆要西进。
新时代是地缘发展的大师,对几乎全省的发展定位都很清晰,而且很细节,细化到一个项目一个区市乃至一省的人事梯队建设,都了然在胸。
这大大保证了地方发展思路的延续性,大大减轻了各省发展竞争的无效内耗。
所以,新时代不仅是简单的靠反腐获得对地方的绝对领导地位的。
央地关系的重塑是对上个十年的继承突破,就是所谓的我们干成了过去 一直想干的事之一。
央地关系既然已经重塑,党政关系也自然会随之改变。
党政军学民,党是领导一切的,各级党口自然是被大大增强了,中央层面亦然。
几个例子:
过去是一年开两次讲经济的局会议,年中一次年末一次,新时代的第一年,我们就改为季度性局会议,一年开四次讲经济的局会,大大增强了中央对整体经济工作的及时把控。
小组治国,成立各种小组,这个百度下就懂,类似汉武帝的内外朝故事,收权于上。
国务院机构改革,18 年启动机构改革的,发改委被分权,实行大部制,旧文写过几次机构改革了,这里不重复。
鹤真人的作用突出,鹤虽是副经理,但职权范围被大大加强,特别是
金融国企方面,你懂的。
党政关系上,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党↑政↓的趋势。
好,现在历史回溯,三大关系的趋势变动可以总结为:
建国初
官民关系,官>民央地关系,央>地党政关系,党<政文革时 党>政改开初中期官民关系,官↓民↑央地关系,央<地党政关系,党↓政↑
上个十年
官民关系,依然是官↓民↑央地关系,想央↑地↓,效果不理想党政关系,党↑政↓
新时代
官民关系,官>民央地关系,央>地党政关系,党>政
新时代的趋势方向已定,未来只会继续深化并内部调整。
这个可以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会有惊涛骇浪,所以必须要有主心骨。
这个主心骨在官民中为官,在党政中为党,在央地中为央,在中央则为核心。
这是最适合我们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模式,未来会证明。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 $^+$ 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sevenmona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