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17_机构改革
文章目录
瓜友们,晚上好,今天聊下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之前写过,两大背景。
一个是人口退休潮。
一个是缩编需要。
人口退休潮是房间里的大象,来势汹汹,谁也无法忽视。
史上最大
退休潮” 要来了
未来十年间,我国将每年增加2000万一-退休人口·每年减少300一500万–劳动年龄人口
1943-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
第一次婴儿潮人群当前年龄为52-60岁—他们将陆续进入退休生活
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60-7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他们正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当前养老金制度迎来巨大冲击为自己准备一份养老金永远是正确的选择从1961年的949万如火箭般升到1962年的2451万,一直到1971年,人口生育量持续了10年的高位数!
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口高达2.39亿人,而后的70年代则达到了近2.17亿。
时间在退回到2022年,此时出生于1962年的男性将达到60岁的退休年龄,大多数出生于1972年的女性也将在今年退休。
以此推算,在这个生育峰值期间出生的“60后和“70后”,将在2022-2035年前后跨进60岁的门槛,成为退休大潮的“主力军”。
2022年,国家进入退休高峰期。
2020到2025迎来二战后婴儿潮大规模退休,我们这个此刻开始精简人员机构改革,是精准把握时间。
《半月谈》发文声称,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60岁退休以后的群体正在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特别是80年代,经济不好,婴儿潮又成年进入社会工作,中国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社会不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各种调整,其中就包括公务员大扩容,80年代公务员群体迎来了一次大涨。
也正好,八十年代机构改革招聘来的那批公职人员,近几年要退休光了。
这次机构改革,甚至都改的有些晚。
我们是20年就开始人口大规模退休,但直到23年才给出纲领,要25年完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3月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不是上面不想提前在20年搞。
其实上面一开始就想20年搞的。
18-19我们用两年时间完成部委的机构改革,当时想的就是20年出专攻人口退休潮的机构改革。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2019年年底,新冠爆发了。
新冠活生生的把原定于20年推进的机构改革,硬生生的拖了两年。
20-25是退休大潮,本应20年开始搞,新冠搞的我们只能在23年开始,只有2年时间准备。
所以上面把这个工作加速,督战地方按时完成,军令状下的很死。
本来5年的时间压缩到2年完成,地方也忙的焦头烂额。
关注
#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财联社1月9日电,近期,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省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月9日上午,全省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有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推进落实。#广州[地点]#
2024-01-0918:21:46星期二
【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
财联社1月9日电,近期,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机构改革方案》,省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月9日上午,全省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有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推进落实。
这个延后两年,也出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
体制内的人最怕机构改革,每次碰到改革,意味着机构和编制调整都要暂停,短期不能进人,也不能提拔晋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事冻结。
这个周期短则半年一年,长则几年,越到基层等待的时间越长,甚至上次改革没完成,下一轮改革又来了,不停地冻结和调整有时让人无奈。
干部提拔晋升就那么几年时间,卡到点上去就上去了,反过来错过那么几个月或者几年时间,可能一辈子就盖棺定论了。
长时间的等待,让人非常煎熬,体制内的人对机构改革复杂的心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或缘于此。
之前已经因为扶贫攻坚,冻结了部分地区三年的人事了。
那个还好,只有贫困县贫困地区的人事被冻结,大部分地区人事照常按部就班。
现在这次机构改革,不一样,几乎是全方位的冻结,让很多正在提拔年龄的干部很郁闷。
所以各个地方争分夺秒的加紧完成,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考虑。
另一个大背景,是缩编需要,则是岱岱呼吁很多年的,人浮于事财政压力
岱岱之前举过佛坪县的例子,一个几万人口的小县城,还不如大城市一个小区人口多,吃财政饭和退休干部就掏空了县财政,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
在中国,这类地方很多,不仅一个佛坪县。
【一个欠发达县的临聘人员之困:#1个正式编背后1.8个临时工#】#一县城临聘人员工资已超全县总税收#据@半月谈,记者在乌蒙山区A县调研时发现,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持续扩增,给县级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该县当年保工资预算总支出为26.3亿元,其中在职人员20亿元,离退休人员1.7亿元,临聘人员4.6亿元。临聘人员总工资预算小于在职人员总工资预算的四分之一,但数量却是后者的1.8倍。该县临聘人员人均年收入约1.61万元,人员总数约28806人;在职人员人均年收入约12.83万元,人员总数约15580人。
此外,该县临聘人员的总工资支出已经超过了全县总税收收入。在A县的邻近几个区县,临聘人员数量平均为在职人员数量的1.7倍。 $@$ 财经新媒体口财经新媒体的微博视频
1个正式工背后1.8个临时工
—记者在乌蒙山区A县调研时发现,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持续扩增,给县级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该县当年保工资预算总支出为26.3亿元,其中在职人员20亿元,离退休人员1.7亿元,临聘人员4.6亿元。临聘人员总工资预算小于在职人员总工资预算的四分之一,但数量却是后者的1.8倍。该县临聘人员人均年收入约1.61万元,人员总数约28806人;在职人员人均年收入约12.83万元,人员总数约15580人。
此外,该县临聘人员的总工资支出已经超过了全县总税收收入。在A县的邻近几个区县,临聘人员数量平均为在职人员数量的1.7倍
袖珍小县城不仅人浮于事,财政不行,还人口外流,这是典型的无底洞。
给国家财政不断放血的无底洞。
所以这波缩编,这类小县城是一大重点。
山西陕西已经在搞这些改革了。
还有大学也是这个问题。
有人说大学是“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
而很多大学人浮于事,加上财政压力,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长沙理工大学官网
关于延退发放2024年1月工资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9日来:作者
各位老师:
我校2024年1月工资原定于2024年1月10日发放,因年初财政指标尚未下达,本月工资发放时间稍有延迟。待财政指标下达后,学校将在第一时间发放。
大学比袖珍小县城问题更严重。
小县城有人口外流的问题,这个外流还是缓慢外流,而大学的生源减少,是锐减。
很简单,我们16年棚改后人口暴跌,跌跌不休,三四年就锐减近一半新生儿。
这个是断崖式下跌的,比县城缓慢的人口外流强太多了。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一条产业链上都要准备锐减的准备。
所以上面要动高校了。
这方面,北京宁波是改革先行区。
也因此,前些天我们开那个纪委大会,专门提了两个领域的反腐。
一个是医疗反腐,之前因压力过大中断了,boss说要重启。
一个是高校反腐,这个其实是为高校改革做配套。
很简单,中国是一个折中的社会,你要开个窗户大家都不让,但你说要把房子掀了他们就让你把窗户开了。
高校缩编乃至裁减,是阻力很大的,需要反腐这个战略配合。
还有一个岱岱看懂但却不怎么支持的缩编领域。
就是公检法。
很难想象,我们这次机构改革,会对公检法队伍缩编。
——大力精简执法队伍试点这个是浙江。
浙江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
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省,市县执法队已精简一半公检法队伍,你如果减少城管减少农管,岱岱是支持的。
要是减少城市公安,减少法院,那岱岱很不理解,很不支持。
岱岱的朋友瓜友在公检法里,知道这系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有的部门闲得慌,比如城管农管,有的部门是恨不得一年365天都加班,有干不完的活。
特别是警察和法院。
新华社2021年9月的一篇题为《全国公安机关在职民警约有190万人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的报道,称截至当时,全国公安机关在职民警约有190万人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6万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两者求和,也基本可以说明国内警察人数达到了约200万的量级。
观察者网日前发布的一篇报道显示,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公务员数量是710万。鉴于观察者网属于国内较权威的媒体,将710万除以3后,大约是237万。
“全国公务员的大约三分之一是警察”,这句话大差不差。
中国各职业人口数量
1.教师1700多万,学生2.3亿
2.公务员1000万左右,含200万警察
3.军队加上武警部队大约340万
4.医生400万左右
5.律师50多万
6.银行员工400多万
7.铁路员工200多万
8.石油石化天然气200多万
9.邮政90多万
10.电网90多万
11.移动电信联通100万左右
12.烟草50多万
13.外卖小哥约700万
14.出租司机约200万
但是警察依然不够用。
美国学者沃克在其著名的“美国警察理论”中指出,每1万人中,最少拥有25名警察,才能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目前,很多西方国家都达到了这样的警力配置,在部分西方国家甚至达到了每1万人中有30到35名警察。
若就以占总人口的万分之25计算,以2022年末14.12亿的人口总量为基数,国内警察人数应约353万人。相比而言,237万的数量确实不多,甚至可以说不足。
小地方的警察还够用,大城市就明显警力不足,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在珠三角当警察忙的很,我老家小县城那些警察就轻松多了,我要是回老家,我一个人就能把一个乡镇派出所所有的活都干完。
大城市完全不够用,所以地方才会搞出辅警这个特色制度。
全中国现在大约有200万公安民警(正式在编)和400万辅警。
公安辅警工作有调整?临时工时代或终结,全员入编还能上调工资
财经雨探长财经领域创作者
超过400万人
据今年的最新统计,全国公安机关°辅警 $\alpha$ 人数已经超过400万人。
最新公安改革:派出所辅警按1:3比例配置
阿SIR2021-04-0818:04
知乎@百科欧利
X
阿SIR>
二定有双解庆新时代派正川犬山问题。
解决好警力下沉的问题,今年6月底前必须解决5人以下户籍所问题,新警原则上分配至派出所工作时间不少于6年,派出所民警实行一进一出,派出所辅警可突破1:1比例限制、按照1:3的比例进行配置。
警察+辅警差不多600万,14亿人口的中国之所以社会治安好,这600万警力是最坚实的保障。
如果这次要大力精简公检法队伍,把警力减少,可能真不太合适。
第二个人员吃紧的,是法院。
新时代十年,全国法院结案量年均增长 $11%$ ,法官人均办案量从2013年的65.1件增至2021年的238件。
最高法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最高法受理案件22.7万件,审结22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31倍和2.27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31亿件,审结、执结2.26亿件,同比分别上升1.34倍和1.31倍
法官个人办案数量大幅度提升,一方面是因为诉讼爆炸,民众法律意识觉醒,选择以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另一方面,法官员额制的限制,办案法官数量有限。而且,很多员额法官是不办案的,具体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导致实际办案法官处理案件的数量更多,苦不堪言。
这导致什么结果?
一是审限大大延长,民诉法规定的一审审限是六个月,有几个法院能够严格执行?有的朋友开玩笑,说每个法院都有自己的民事诉讼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二是同样工作时间,处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还要保证质量(如果可以的话),法官势必要经常加班。北京地区几个案件数量大的法院,法官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甚至,前段时间感染高峰,不少法官也只能带病上岗。
三是钱少活多,法官离职非常常见。实际上,现在招聘考公,大家看来,北京城区法院可绝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法官的离职波动,特别是法院内部年富力强的法官离职,可能会进一步引发恶性循环。
特别是基层法院,工作压力更大。
最高法院:全国法官人均结案242件,基层法院人均最高超400件
现在还有一个很不好的趋势,就是法院男女比例失调。
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间,无数年轻女性考入法检系统,再加上很多男生受不了体制的束缚和对员额制改革的失望,纷纷辞职出去干律师。女生的数量在增加,男生的数量反而是减少。这一增一减,女生的数量又多了起来。
而未来,中国法院的男女比例将进一步失调。
北京市通州区2021人民法院招聘公示,居然大部分都是女性!(
关注
本次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招聘一共用了21人,其中19人是女性,这个男女比例也太夸张了。这21人的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他们大都毕业于政法类大学,其中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最多,甚至还有一个人是外国留学的。总体上看来,这些学校都是北京的高校。
A | B | C | D | E | F | G | ||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 | ||||||||
序号 | 职位名称 | 姓名 | 性别 | 报名序号 | 学历 | 毕业院校 | ||
1 | 法官助理 | 张玉洁 | 女 | 631240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2 | 法官助理 | 鞠丽雅 | 女 | 628995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3 | 法官助理 | 王琪 | 女 | 635660 | 硕士研究生 | 西南政法大学 | ||
4 | 法官助理 | 王颖昕 | 女 | 563439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5 | 法官助理 | 赵津萱 | 女 | 576635 | 硕士研究生 | 首都师范大学 | ||
6 | 法官助理 | 唐逸 | 女 | 615992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7 | 法官助理 | 杨慕青 | 女 | 614937 | 硕士研究生 | 北京邮电大学 | ||
8 | 法官助理 | 连磊 | 女 | 556816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9 | 法官助理 | 代怡昕 | 女 | 617060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0 | 法官助理 | 宋姝凝 | 女 | 580206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1 | 法官助理 | 潘澄 | 女 | 628749 | 硕士研究生 | 英国爱丁堡大学 | ||
12 | 法官助理 | 张天琳 | 女 | 562617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3 | 法官助理 | 陈菲 | 女 | 615031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4 | 法官助理 | 杨永征 | 男 | 602545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5 | 法官助理 | 徐钦政 | 男 | 570314 | 硕士研究生 | 山东大学 | ||
16 | 法官助理 | 诺敏 | 女 | 582110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7 | 法官助理 | 梁敏 | 女 | 554009 | 硕士研究生 | 北京师范大学 | ||
18 | 法官助理 | 张莉莉 | 女 | 591780 | 硕士研究生 | 中国政法大学 | ||
19 | 法官助理 | 任宇昕 | 女 | 639855 | 硕士研究生 | 甘肃政法大学 | ||
20 | 法官助理 | 岳婉暴 | 女 | 564683 | 硕士研究生 | |||
21 | 综合行政 | 任爽 | 女 | 625780 | 硕士研究生 |
警惕!基层法院已成女儿国!!
2021-02-18 08:24 法律经典来源:法语无疆;作者:卓新最近,阙楠县法院王院长甚是苦恼。
单位新招的2名法官助理和1名文秘终于到位了,居然全都是女同志。
本来考虑:执行局和几个派出法庭都十分缺人,打算召几个男同志补充执行局和基层法庭的力量,结果事与愿违;原打算招录1个男文秘,出门开会啥带着也方便,结果还是女的。
能用的男同志都用尽了,7个基层法庭,6个庭长全是男同志,外加一个女子法庭。院机关则是真正的“女儿国”,除了执行局和法警队正式编制有7个男同志之外,政治部、办公室、民一庭、民二庭°、刑庭、立案庭、审管办、监察室的科室负责人、庭长和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全都是女的,再加上20余名聘用制书记员也都是女孩。早上一开门,一大批女同志鱼贯而入。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妇联。
开会,王院长身边围着的女的。述职,台上的全是女的。开庭,审判席上的全是女的。另外,还听说自己还剩两个月到站后,新从政法委提拔过来的院长也是女的。
另王院长最为烦恼的,最近两个怀孕的女性员额法官都准备请假生二胎了,而最愁的还有3位女性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请了产假还没到岗上班。
因为这个事,老王院长专门去找县委组织部问询:“为啥这几年我们法院招录的都是女的”。组织部门的同志委屈的说:“你看,报考的 $60%$ 的考生都是女性,进面试的2/3都是女性,面试成绩第一的 $80%$ 都是女性,这可不能怪我们噢”。
女性法官增多,会导致判案的时候,不同程度的倾向于女性。
已经有很多魔幻的现实例子了。
货拉拉那次全国都看在眼里。
所以说,体制是很难纠正女拳浪潮的。
就算最上面想纠偏女拳,奈何基层法院的女性干部太多了, 搞成塔拳一体了。
所以基层男性就别寄希望国家纠偏打击女拳了。
没戏的,远离小仙女,保护好自己吧。
让女拳加速,加速。
这次机构改革,缩编教师,缩编袖珍县城,我都是支持的。
但是缩编公检法队伍,我希望上面和地方拿捏好尺度,对准好方向。
警察和法官都是紧缺,远没到人浮于事的地步,也不会因人口减少而肉眼可见的供大于求,这次公检法的机构改革,希望改对地方,不然会越改越糟糕。
这次机构改革,就是这两大背景,人口退休潮+各个系统缩编需要。
其实都可以归结于财政问题。
退休潮,退休金是问题。
系统缩编也是财政负担太重无力。
说到底,钱的问题。
而今年谈钱的重要大会,就是迟迟未开的三中全会。
但这次三中,不会花多少笔墨去讨论机构改革问题。
一个是机构改革的大纲早已讨论,22年就出了大纲。
另一个是三中主要谈的是经济建设,并不是制度改革。
还有就是机构改革撕逼争论是客观存在的,试点的那个省份工作的不错,但其他省份会说自己和他们省情不同不能照搬,和中央讨价还价。
三中要谈财税改革谈放水政策,这两个撕逼争论已经够多了,上面肯定不想再加一个糟心的话题。
所以这次三中,不会多么去谈机构改革。
还有就是前几天的金融讲话,瓜友让岱岱分析。
这有啥好分析的,上次那个重量级的金融会议已经分析了,这次面对中高级干部的金融讲话,爹味十足,含金量太少了。
通篇看下来,就是既要又要还有。
老一套既要又要还要
没什么好解读的,解读了有人说我恨国党了
又要控制风险,又要服务实体服务实体怎么能没有风险呢? 更别说给僵尸国企给地方的融资更是风险所在
上面没给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没定好权责,搞既要又要还要
又没说引进外资银行倒逼改革,也没说民营资本倒逼改革,也没说断掉地方对银行伸出的手
吃瓜岱宗岱
2023-11-22来自微博网页版已编辑三个不低于,真有些搞笑
一面要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可现在有几家房企是正常经营的?哪家没有点问题?这一条就可以卡死几乎所有民房企但上面同时要求各行自身房地产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增速,注意是银行业平均增速,别家银行增贷了你不增贷你这条就不达标,这是螺旋上升的,逼得各银行不得不加码放贷融资
上面真是太会玩了
我已经要求下面放水救民企房地产了,救不好房企是下面没完成我给的任务如果因为放水救民企导致坏账金融风险呢?那也不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早就指出了是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导致坏账金融风险是下面银行给不正常房企合作,这就不是我的问题是下面没执行好上面是既要又要,话说的叫一个全面,风险责任全部都是下面的收起
要么放手给下面搞,定好权责kpi,要么集权让上面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不要这样既要又要还要的
好话都是上面说,没做好就是下面的问题
还不是胜利走向胜利林彪和蒋介石的指挥能力对比林彪:刘亚楼,你记一下,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作总预备队。
蒋介石: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这就是林彪和蒋介石指挥能力的差距
金融很糟糕。
各个银行在我们老百姓来看,是强势单位。
但在体制内,银行是弱势群体。
国家央企,地方国企,找银行贷款,银行明知是僵尸企业,会坏账 ,但银行敢不借吗?
这些僵尸企业借到钱有促进生产力吗?没有,很多僵尸国企都做起了转手放贷的生意,低息在银行借到钱,转手借给民企,赚利差。
还有贵州那几个西南省份,一堆金融机构给他们地方债务融资借钱,地方还不上了,能破产清算吗?还不是搞展期。
还有地方都有股市上市指标,证监会敢严格审核他们吗?
吃瓜岱宗岱
1-5 10:44 来自 HUAWEI Mate 50 Pro
//@风去的地方198610:因为它的背后是南通国资委,你能怎么样?
$@$ 深圳张逸轩
金通灵连续六年财务造假,最后仅处罚150万和警告一次!
公司在造假开始之后,大股东也开启大规模减持套现..这样的处罚,难道不是鼓励造假吗?
中国金融就不是市场经济这一套。
用计划经济去要求金融这样做那样做,却用市场经济的kpi去考核金融指标。
还有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撒的还是美元,还是让美元做人民币的背书。
要中国金融做大做强搞国际化,上面有做和美国撕破脸掀桌子的准备吗?
以前岱岱说过遮羞布的话。
很多人以为中国经济不行是抗疫的原因,以为只要放开疫情中国经济就能重新起飞,其实疫情反而是经济不行的遮羞布,一旦放开后中国经济没如愿转好,遮羞布没了大家都看到了。
很多人以为中国楼市还能涨,没涨是因为一线城市不放开限购,只要放开限购一线就还能涨,这个一线限购也是块遮羞布,要是一线放开限购都没涨,那大家对楼市的预期信心就彻底没了。
现在,岱岱要说第三块遮羞布。
很多人认为中国金融各种不行,股市各种垃圾,是因为金融内鬼,是因为金融亲美派,他们的确客观上发挥了带路党的破坏行为,但他们也是块遮羞布而已,等哪天我们把金融系统都清洗一遍,把金融内鬼亲美派都清完后,都换上了我们的人,中国金融还是那样死气沉沉,股市还是那样千夫所指,你就知道中国金融的问题,一在金融内鬼,二在体制问题。
又是那句老话了。
问题出在前三排, 根子就在主席台。
金融内鬼之所以能兴风作浪,把中国金融搞死,是因为他们手里的权力可以不受制约。
他们可以用这些权力给自己谋利益,给美国谋利益。
新时代清洗金融内鬼是好事,清洗后换上我们的人。
他们不会为美国谋利益,但不会为他们自己谋利益吗?
地方诸侯把银行股市视为自己的钱袋子,予取予求,新时代能清洗金融内鬼,能问责这些地方诸侯吗?
这帮金融干部,没有信念没有理想是肯定的。
地方瞎搞政绩,红色权贵权钱交易,捞的盆满钵满体制监管却没跟上,甚至睁只眼闭只眼,这帮金融人看的多了,还能有啥理想信念,怎么可能也不跟着捞钱?
饭店厨房的厨子,比食客更知道后厨的肮脏。
换一批新人就能解决问题吗?
地方和权贵继续捞钱,这帮新人看多了能洁身自好?甚至奋起反抗?
把朱王的人换掉,换我们的鹤真人去管金融。
结果呢?
先让鹤真人把他儿子的事说清楚吧。
一批权贵和马云暗送秋波,搞了个蚂蚁ipo想收割国民财富,万幸被我们圣明发觉,果断叫停了。
那x敏儿和茅台和农夫山泉的事,我们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那x希带着发小来岭南,发小做金融发财的事我们就不管不问了?
那x阳生对河南村镇400亿各种捂嘴封口打人赋红码,我们就听之任之了?
别人的人做错事,就大开杀戒。
我们的人做错事,就高抬贵手?
那要这么玩,清洗金融内鬼,换上自己的人,就只能战术性延缓问题罢了。
坏的机制,能把好人变成坏人。
好的机制,能把坏人管成好人。
金融内鬼,说到底,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