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友们,晚上好。

公众号被封七天,也很是无奈。

还好大家伙都入圈了,不会受次影响,这些天我们圈内更文。

而且是圈里,岱岱也能亮出些压箱底的真干货了。

是的,今天的题目很有噱头“涛哥的治国大格局”。

关于涛哥,关于上个十年,大家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但可能了解的不多。

毕竟,上个十年给人一种无为而治放任自由的感觉,而新时代明显轰轰烈烈的多了。

这个对比下,仿佛显的上个十年很平庸。

实际上不是的,岱岱在外交层面,已经用六七篇文章交代了上个十年的外加大战略。

涛哥上任伊始,奠定中俄联盟基础,破局中东介入伊核,启动朝核项目开启两核联动,国内军队发动南下西进大讨论,最终一锤定音做大做强海军空军。

可以说,没有涛哥打下的中俄联盟基础和海空军基础,我们 16 和美国在南海的拔剑对峙,可能都会输。

中国能有今天,能有新时代的强起来,离不开毛邓江胡,前五任领导哪个拎出来都是历史上明君的水平,以中国这种如履薄冰的发展环境,如果前面几任最高是平庸的,中国国运早就夭折。

所以岱岱说过,你们都低估了最高领导。

特别是涛哥。

长者可能还好些,这些年互联网发达,他的功绩越来越多被世人发现铭记,反而是涛哥,依然很低调,全网没几个人能讲清上个十年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具体有哪些影响后世的成绩和败笔。

岱岱写出上个十年的外交破局,放眼一看,国内自媒体仅有我能写出那些事。

不说你们都不知道,一说你们一拍脑袋原来那些年是这么过来的。

上次讲的是外交,今天简单和大家聊聊内政吧。

首先交代背景:

改革开放开始直到长者时代,为了更好的体制突破,都是地方主导改开进程,中央放手地方试验。

中关村就最有名了,北京市只有很小面积的土地审批权,面积大了就要上报部委,可能就要被卡住,北京市就搞了十个小面积的土地项目,光速审批通过,不用通过部委,然后十个土地集合在一起搞成了中关村。

这种在现在来看是不讲政治纪律的行动,却被树立成改开典型。

吴晓波有言:一切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

吴稼祥有言:改开就是搞分封制,放出了九头鸟。

那个年月就是这样,中央保守势力占上风,不敢全国铺开,就放手地方冲破,失败了不影响全局,作出成绩或者上层认可推广全国。

就这样地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计划经济体制砸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产生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但是,这样埋下了一个隐患。

那就是严重的发展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主要是两大方面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

今天,主要讲区域不平衡和上个十年是怎么对待解决这个问题的。

区域不平衡很好了解,我们新时代都问题甚重,可想而知 00 年初,中国区域不平衡到何种地步。

上届政府接手的时候,中国除了沿海一些城市有城市的样子,其他内陆城市特别是西部,根本就是城乡结合部。

03 年的全国光景你还记得吗?

武汉号称全中国最大的城乡结合部,济南号称中国最大的济南,西安广西成都郑州等等哪个能有大城市的样子,不厚去重庆还赖着不去,重庆那时候完全就是小地方穷地方,当年各省的差距比今天严重多了。

贵州穷的更是叮当响,00 年那会还有很多穷的一家只有一条裤子,全家谁出门谁穿的,有很多。

全中国就江浙广东北京等地可以,其他各地都是拉胯的一逼。

全国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没办法,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就是这样,就像昨天岱岱写道的:

中国这么大,总要有的省穷有的省富,但每个人的发展条件是要保证的,你兜底的是一定的经济水平,不是拔高经济水平,中国有太多地方,按照市场规律是没有竞争力的,强行拔高他们不该有的经济水平,只能是中央不断输血。

还是那句话,局部的最优解,往往不是整体的最优解,懂吗?新时代的央地关系就是划出框架,你要把资源放在这里,不要放在那里,给每个地方的发展定位都是有区别的,这样才是整体的最优解。

市场经济讲究效率,不讲究公平,讲究效率就是看你这个地方有什么区位优势,能否有更高的经济产出。

有的地方先天就发展前景不如其他地方。

不是说这个地方的人不如那个地方的人,真不是。

这个是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决定的,和人的素质没多大关系。

沿海有港口,气候稳定,内陆没港口有的半年都在下雪,怎么可能让两地一样的经济水平。

只能穷省人才外流给富省打工,穷省输出能源原材料给富省创造价值。

这个环境因素是客观的,是无可否认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否认,如果发展经济,国内区域发展只会越来越马太效应,越来越不平衡。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

举几个例子。

惠州地级市一个领导,高升深圳当领导,刚来第一个月秘书把工资条给领导,外来领导一看,惊讶的问:“你们这里是一次性发一年的工资吗?”

秘书想笑却笑不出来,说:“首长同志,这就是您一个月的工资。”

无独有偶,当时从内蒙来浙江宁波的那个同志,也上演了相同一幕,一样的从穷地方到富地方,突然发现难以接受的经济差距,刚发工资就问你这发的是不是一年的工资。

这还是体制内的工资待遇差距呢,体制内都三保兜底,各地的同志都觉得差距一个天一个地,其他工作,人民参加的工作,薪资差距只会比这个更大。

不仅各地区工资待遇差距天大,经济发展和城建也天大。

岱岱讲过的济南故事“:

一位深圳领导去山东,深圳国际化大城市看惯了的他,第一次视察济南。

济南官员带着深圳来的领导逛了市中心,济南最发达繁荣的地方,逛完后深圳来的领导就说:“市郊区我们看完了,现在我们去市中心看看吧。”

彼时济南经济一般,城建落后,有“中国最大县城”的“美誉”,久处大都市深圳的他误以为视察的是济南郊区,故对陪同的市委班子说出此句。

据在场人回忆,领导讲完此话后,济南市委班子陷入一片难堪的沉默,最后有个人弱弱地说了句:“张省长,这就是济南市中心……”

这些看起来像段子的故事,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是真实发生在 0 几年的事。

瓜友可以想象出,0 几年中国区域发展是有多不平衡了吧。

这个情况按照经济规律是合理的,但是问题却很严重,我们不能接受不能任由这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事发展下去。

因为, 中国国情不一样。

1、中国人的生存期和发展权各地发展不平等可以接受,但每个人的发展权是平等的。

别的国家地方穷人也少,可中国人口十亿级别,地方穷人口还多,这么多人的发展权怎么保障。

甚至那时候已经不是发展权保障了,是穷到个别地方的人民连生存权都保障不了。

必须拉那些穷地方一把。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资本增值服务,我们的执政合法性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少部分人富裕少部分地区富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改开后区域发展不平衡。

3、区域不平衡会导致内部撕裂

地方上的不平衡,会加剧上层撕裂。

简单的说,00 年初全中国就三大经济高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掌握着三大经济高地就等于掌握了三大政治高地。

因为就这些地方政绩好,出的人步步高升。

也就是说,这样放任下去,不仅穷省的人民要给富省的本地土著打工交房租,体制内穷省的同志也要给富省的同志端茶倒水。

而且因为太不平衡,富裕地区有了过大的话语权,以局部最优解为自己追求,整体最优解算什么,他们只要局部最优解。

举个例子,开会沿海地区谈工厂太多,电力不够,想申报多建几个核电站,朱相反对,说西部很多水电风电火电资源,可以花钱买他们的,也好让富省多承担国家责任。

富裕省份就不愿意,因为核电站一劳永逸啊,稳定,而且核电站在他们地界上,没有隐患,买西部穷亲戚的电,这么远的路,电力出问题不稳定工厂生产赶不完订单怎么办,而且电价他们也没有议价权了,所以都反对,说你这个西电东送不稳定,还是我们自己建核电站,反正我们有钱有技术,不需要中央出钱,盖个章就行了。

最后是朱相赌咒发誓说,如果西电东送不稳定出问题,我这个总理不当了,说了这样的狠话,才镇住了各地九头鸟,同意西电东送项目。

才有了今天的西电东送。

一个电力问题就好闹的朱相赌咒发誓,你可以想象,涉及区域发展利益分配问题,要解决有多难。

0 几年接收中国的那届新政府,面临的问题有多难。

而且最骚的是,那届新政府,一二把手都没有富裕省份任职的经历。

都是甘肃西藏贵州这样的穷地方,二把手干脆没有地方大员的履历。

如果他们有,那么对解决这个问题就好多了,因为曾经在当地干过,什么门道都门清,地方瞒不过中央,而且当地干过,就有人可用,就是一条线上的,中央让东下面人看在老领导份上就不会往西,不会唱反调。

可惜,一二把手都没有。

本来就尾大不掉的地方大员,更加有底气搞事了。

举两个例子。

不久前卸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

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你品,你细品。

上面提出宏观调控楼市,上海带头不听,而且梁宇敢在上海内部会议拍桌子说:“中央的话要听,gwy 的话为什么要听?”

你品,你细品。

更何况的是,新班子上面,还有个太上皇呢。。。

你品,你细品。。

懂了吧,0 几年的 16th 开局,是困难开局。

而且是特别困难的开局。

单单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上,问题越演越烈,各地诸侯强藩强横,上有老人压着,自身

底蕴不足镇场。

这些条件结合起来,是特别困难的开局。

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你相信一二把手,能镇得住富裕省份的九头蛇?能在任期中较好的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不相信的,因为太难了啊这。

然而,你没想到的是,上届班子还真的没有退缩的啃硬骨头了。

你更没想到的是,上届政府还真的突破重重阻力啃动了硬骨头。

用一系列眼花缭乱、精准点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将全国一盘子都下活了,上个十年,真的切实做到了全国一盘棋,真正的大格局。

上个十年到底是怎么的搞法?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多的是,只有岱岱能告诉你的事。

全国时政自媒体,仅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