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知道写啥,想到昨天发了一篇人事仕途的文章,大家挺感兴趣的,特别是体制内瓜友对人事是玄学很感慨,今天岱岱就和大家聊下仕途。

按照那种爽文架空,假如你重生回几十年前,你怎么规划设计你的仕途人生

首先,看你投胎如何,如果你投胎到红色家庭,仕途就是简单模 $\overrightarrow{F}$ 你家里的长辈也会给你规划设计好仕途发展。

当然,邓后来改了一条,一个家族只能有个孩子重点从政,其他孩子不是说不能从政,而是从政了就无法再到一定高度,所以家族内部,也会内卷。

比如薄一波家族里,就是帅哥赢了他哥哥,他哥哥就下海经商去了,弟弟继续从政,比如曾庆红家族,曾阿伯节节高升,几个哥哥弟弟就无法位高权重,一个弟弟曾庆淮去混娱乐圈,捡个文化巡视员当。

所以,你要是投胎到红色家庭,你第一个仕途对手,不是别人,不是外人,就是你的兄弟姐妹。

是不是很残酷,对红色家族来说当然很残酷,但对党国人民来说,却是很好的,是利于国运的。

特别是后期配上计划生育,有效的遏制住了门阀家族化的政治趋势。

当然,你要投胎到红色家庭,出了事,只要不是叛国大事,基本也能兜得住,比如刘少奇儿子在地方从政,有贪污嫌疑被举报,本来要落马的,邓受不了刘少奇夫人的求情,大笔一挥,刘源不走仕途去军队发展了,没想到埋下若干年后刘源军队反腐掀翻徐郭老虎的伏笔,历史有事就是这么有趣。

另外,你也不要觉得你投胎到了红色家庭,你就能山高我为峰直接登顶。

红贵出身的人,前中期仕途十分顺风顺水,但后半程,特别是上25人政治局委员这个关键,将十分艰难。

这个很好解释。

1、当年红贵子弟曾祸害国运,后来中下层出身的干部长期占据朝廷,中国的整个国家意志是约束红色家族坐大的,25人这个位置是党国领导人,是拥有决定国运的投票权的,这个位置太关键太重要,国家意志可以默许红贵子弟前期仕途顺风顺丰,可以默许红色家族闷声发大财,但不会轻易让这些人染指最高权力有望图谋大位。

就最简单的一个,如果当年薄帅哥没有出事,顺利成为最高七人之一,就问以他的性格脾气和家族背景,他可控吗?又有谁有把握控住他?

三农之父杜润生在晚年,有人问他,中国最需要警惕的是什么?老人不假思索,大声说道:权贵资本主义!

警惕权贵资本主义,是国家意志,是朝野共识。

2、文革十年和改开博弈导致红贵内部十分撕裂,历史上不是你整我就是我整你的,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仇家,整个红贵盘子是十分破碎的,你这个红色家族当个副部正厅,或者正部,这都还好说还是父辈恩荫,但是想上位成拥有投票权的局委,这方面的勾心斗角就多了去了,红色家族在25人中的份额是有限的,你上了其他红贵家族就没位置了,所以你除非父辈积德能获得整个红贵群体的理解支持,不然有的是想拉你下马的红贵家族

我们之所以能顺利上位,其中一个原因就得感谢老爹当了一辈子厚道人,“我这辈子虽然被整多次,但我从没有整过人”,这句话是他老人家的原话,有名的厚道老实人,各家都与其交好。

这一块不细说了,反正你玩重生流,绝大概率是投胎不到这种家庭的。

那么,如果你投胎到普通家庭,没有家族长辈指导规划你的仕途,你该怎么走呢?

第一条,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一定要读到大学,最好是清华北大,清北就是千部摇篮,其实当年人大比清北还牛逼,出的干部还多,但奈何春夏之交时人大参与过深,被整的厉害,人大才掉队,清北才后来居上。

而且人大是偏左的,人大教授大部分偏左,学生出来也容易偏左。

偏左在新时代当然是仕途加分项,在过去几十年可能就不是什么加分项了,

你考不上清北,你就去读那类包干部分配的学校,岱岱在大学篇里列举过了。

考上清北也只是开始,有人说上了清北要去混圈子,这个在外国很有用,在中国没啥用。

外国耶鲁哈佛,是有这种精英会,富商子弟政客子弟在名校搞小圈子,吸纳精英平民子弟入会,然后扶持平民子弟从政或者经商。

据说耶鲁的骷髅会是入会仪式是,你脱下裤子,当众手瘾,边手瘾边对大家介绍你的第一次性经验或者你人生最大的黑历史,以此作为入会投名状。

中国也有些二代搞这个,令计划儿子在清北就搞过这种圈子,但中国这帮子弟打心眼里是看不起平民子弟的,即使平民子弟很优秀也因为出身血缘进不了那个圈子,欧美的圈子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来,中国的圈子是一潭死水。

就算你进去了,也未见的有利于你以后的仕途发展,因为欧美政客想上位,需要选举,选举需要经费需要人脉,所以欧美从政的基本都得混上流圈子,中国仕途想上位,需要的是上层路线,你在大学就抱上大腿,前期仕途当然顺风顺水,但后期就不行了,因为你入股太早无法改行,等同于别人家族的家臣,你的仕途天花板就是这个家族的家臣这个圈子的工具人,这个天花板是很有限的。

你进清北后,首先关注两个点。

一个是名师

一个是参选学生会主席

名师这类,三农看杜润生,金融看刘鸿儒,经济看于光远顾准孙治方厉以宁沈祖伦吴敬琏。

自己能力有限实在进不去,就去季羡林门下多走动帮办事,或者飞去厦门大学看望邓子基。

清北是个大圈子,清北名师才是那个小圈子,名师出高徒,你去这些泰山北斗门下逛一圈,你会发现王岐山李克强周小川何立峰李源潮等一票人都在,而你,将称呼他们为师兄弟。

然后,是学生会主席。

改开二十年,学生会主席常被誉为是当代翰林,意识是你如果能在人才如云的清北脱颖而出,成为学生会主席,你就是翰林,就是高级干部后备军,就有很多人看好你投资你。

当年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就当过学生会主席,他早期下去调研,地方干部说你怎么排场这么寒酸,不行要重新安排,李国庆说我一个学生要什么排场,地方干部说清北学生会主席在他们看来,就是正厅级干部,应该按照正厅级干部的排场来安排。

厉害吧,二十出头的一个学生,只因为是清北学生会主席,就有相当于正厅级的预期。

当然,现在没当年牛逼了,因为经济浪潮起来了,很多清北学生会主席不是去从政,而是去经商,顶着清北学生会主席的招牌去经商,也十分给力。

那个摩拜创始人能融资那么多还没有大佬找他麻烦,主要原因有二,一个是他老爸是国企高层,一个是他本人是清北学生会主席,后者的含金量甚至比前者还高。

因为前一个下海经商且获得成功的清北学生会主席,叫肖建华,赫赫有名的明天系资本大佬,他的第一桶金就是成为学生会主席,获得多方关注投资,他老婆就是这时候看上他的,老婆有内蒙古的强大政商关系,助力肖建华在内蒙起家,肖明天也不愧是高考状元清北主席,对自己的智商知识很自负,他玩女人都要玩211985的名校女大学生,非名牌大学的美女他还看不上,当然,肖明天如愿做成红贵家族的家臣工具人,以此兴,也以此亡。

但是,成为清北学生会主席,比考上清北还难。

刘源当年因为老爸的原因,清北不敢收他,首都师范学校冒着风险收他,刘少奇平反后刘源信心满满参选大学学生会主席,结果被一个平民子弟给打败了,那个平民子弟因打败刘源而一炮而红,两人的竞选论战不过是一个普通高校的内部论战,不过是争一个小小的学生会主席,竟然在当年引发朝野关注,折射出当时朝野上下对权贵子弟卷土重来的警惕心理,刘源好丢脸,反而成就了后者的人生起飞。

考上清北就已经是人中龙凤了,想进一步参选学生会主席,就更是难如登天,你玩重生流就不要奢望这个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去杜润生门下扫扫垃圾搞搞卫生,和你的师兄弟们混个脸熟吧。

大学四年,然后,你就得考虑读研还是读博了。

记住,是否读研读博,是你仕途人生第一个十字口。

在改开早期,继续深造的意义其实并不大,那时候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政坛到处都是跑马圈地,有个大学文凭就够渡过仕途前期的新手副本了,而且后期还可以补上学历,去中央党校补上。

改开初期,继续深造读到博士毕业后再从政的,几乎都被视为技术性官僚,专业性干部,一定上制约了发展天花板。

特别是清北大学毕业后,随大流跑去欧美继续深造的那些人,在学术系统内可以做到首屈一指高位,但要是走仕途上,就并怎么加分,就是改开前三十年开明派当道,也不敢大量提拔重用留洋派,生怕他们水土不服或者不切实际。

而且你想留洋,也可以后期也补上。

邓就和新加坡谈好了,新加坡有个学校专门培训教育中国干部,而且还都是已经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哈佛耶鲁也有面对中国中下层干部的培训交流课程。

这是很合理的,国家不是不知道研究生博士更香,不是不知道留洋深造更好,但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要实事求是,中国国情十分特殊复杂,外国又各种颜革打击国运信心,二十岁出头的大好青年,应该先踩到中国大地的泥土里,有一定认知和实践后,再去深造,再去出国。

所以国家有这些设定,让你后期可以去中央党校搞研究生学历博士学历,让你后期可以去新加坡欧美参加培训交流,一样让你深造一样让你睁眼看世界,一样让你后期补发育。

因此,在那个时代,你与其多花六七年时间读到博士,与其毕业就去海外深造,与其回来被当工具人用,不如直接大学毕业就去地方打怪升级成就霸业基础,后期再补发育也完全来得及。

如果你想读研读博收益最大化,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就最好刷一个新的副本。

团系统。

是的,改开早中期,团系统是知名的仕途快车道,上个十年叫的上名的年轻中高层干部,大多都有团系统履历,懂的人都懂。

其中团中央是嫡系,地方团是支系,走团这个快车道,你研究生博士的学历就能收益最大化,升的就越快。

这都是改开早中期的玩法,现在就不太一样了。

现在的玩法是选调生玩法,准确点来说,是浙江福建选调生玩法。

都知道,福建浙江是我们的龙兴之地,我们因梯队建设问题对福建浙江依仗甚多,这两地也自然希望输送更多人才给国家。

于是用已经很成熟的选调生模式,两省找来清北等名校的学子,来地方从政,

相比别的省,福建浙江倾注的资源会更多,任途助推会更大。

当然履历也更好看,名校招牌,硕博学历,基层实践,普通人千一辈子也就混到正科或者副处,他们年纪轻轻就能到处级,仕途快人一步。

特别是福建,2022年就曾报道过,全国最年轻的县委书记90后县长,都在福建。

别的省想学是学不来的,很简单,体制内位置是萝卜坑,一个萝卜一个坑,是存量博弈,外来选调生挤占的是本土干部的发展空间,本土派当然有意见,省委书记就算想推动想为我而用也不现实,这帮选调生发育到能上牌桌的正厅级,再快也要十多年时间吧,哪个省委书记能十多年不挪窝的?也就没有省委书记把选调生当牌打的想法。

只有福建浙江能搞这个,因为央地一条心。

选调生挤占本土干部空间是真的,但如果选调生高升后能出省发展呢?

只要选调生后期能出去发展,成为一方诸侯,就能带动本省政治力量发展,就是福建整体的最优解。

广东干部有能力有水平,可出省发展的就是少,而福建浙江出省发展的就很多很多,有个福建女干部出省就去上海坐仕途直升机,这些你懂的。

所以,能确保这帮节节高升的选调生后期能出省发育带动全省增量利益,而不是继续待在本省内卷挤占存量蛋糕,这个才是关键。

而这个关键,涉及跨省干部调配,涉及中管干部任职,全看中央态度。

所以,只有福建浙江的选调生是真有含金量,是真正的当代翰林。

而且,还有一个后手

对台。

未来几乎肯定是梧桐收台,对台需要干部治理,浙江福建临台一线也能记功,就和当年胡春华跑河北发展坐等奥运会成功举行收下仕途功绩一样,浙江福建这帮年纪轻轻的选调生干部,未来也会有一大仕途功绩等着笑纳,然后推力充足出省高就,继续延续新时代的福建浙江人才梯队建设

所以,在改开早中期,没必要继续深造或者留学,直接去地方打怪升级,而在新时代,你如果走福建浙江选调生副本,走这个仕途快车道,那继续深造研究生博士的收益率是很高的。

换言之,之前的仕途快车道,是团副本,现在的仕途快车道,是浙闽选调生副本,一朝天子一朝臣,量身打造私人订制啊。

既然我们都玩重生流了,就挑战一下难度嘛,我们就不走这两个捷径快车道了。

大丈夫,一刀一枪,博他个封妻荫子,捷径快车道这些,咱们看不上。

现在就设定你是清北毕业,但没选上学生会主席,有缘拜入名师门下,然后大学毕业选择不深造不留学,然后你打算从政了。

又一次,你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来了。

是去地方还是去国企还是去部委?是去哪个地方还是哪个国企哪个部委?还是说给哪位大佬当秘书?从政第一步如此关键,如何走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岱岱下回分晓~~~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bus2100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