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3_付鹏和高善文说了什么_怎么看
文章目录
最近有两个人对中国经济发表言论,网上讨论很多。
一个是付鹏,一个是高善文。付鹏那篇很长,我看了三分之一觉得说的很接地气,就转发群里了,没有看完后面三分之二
前面他说的很好,人口问题锁死经济发展上限是被说烂的话题了,付鹏深入挖掘了新的一点,就是代际贫富差距。
国内80%的财富,都集中在60-70年这一代,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棚改、房产暴涨,积累了大量资产。但是他们老了,风险偏好下降,不但不愿意接盘房产,也不愿意接盘股市,更不要提实体。只愿意存在银行拿2-3个点。
年轻人有什么呢?有房贷,还有不明朗的未来。他们有风险偏好,但是没钱,也没有收入增长的预期。有钱的人不愿意投资,愿意投资的人没钱,这就是目前的现状,而过去20-30年赖以维持的基建,在人口下滑阶段,越来越不能带来回报,基建不能带来招商引资,也不能带来地皮上涨。
-内需因为投资不足,只有等到60-70这一批人s去,资产重新分配给愿意冒险的年轻人,才能重新盘活。这期间,只有一条路,就是向外走:一是投资国外的资产,二是做国外的生意。
这个岱岱其实几年前写日韩经济事后,就发现了。
当时岱岱提出三大贫富差距,体制内外贫富差距,城乡贫富差距,代际贫富差距,其中代际贫富差距大到已经成为代际剥削了。
那些人,那些话(年轻人的困境)
中国代际剥削越严重。
上一个世代的人,由于在资产升值之前购置了资产,或者由于提前入局某些行业,占据了关键财富节点,因而可以利用财富分配的权力以及资产的出租收益剥削年轻人。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的分配人为的倾向于上次代的人群。
而这种差异也会行生老辈人对年轻人真实困境的不理解和站着说话不腰疼,以及一些年轻人对老辈人产生一定的仇恨情绪。
一关于代际剥削的解释
因为代际差距过大,导致日韩年轻人选择了两条路来对抗,一个是日本年轻人的仇老情绪,冲进养老院无差别屠杀老年人时有发生,而且发生后日本很多人还说杀的好
我办了一件对世界对日本很有益的一件事,对这个社会消除了很多的麻烦,我本来的计划是要除掉四百多名这样的残障老人,为世界消除更多的麻烦和阻碍。
一冲入养老院随机杀人的日本年轻人植松圣
解决日本老龄化唯一的办法,“是老年人集体切腹自尽”,“老年人都应该集体自杀”,日本应该“强制安乐死”。
一日本经济学家,成由悠辅,现任耶鲁大学助理教授
韩国年轻人没那么有种,韩国年轻人是躺平不合作,及时行乐不生了
奴隶能做到最大的复仇就是不再生产奴隶“对韩国人来说,最好的事情就是永远不要出生。 退而求其次,是尽早离开。
一韩国网站上高赞评论
韩国年轻人开始流行YOLO的生活方式,即Youonlyliveonce,人只活一次,完全没必要为将来考虑。韩国年轻人发现,反正买不起房,看不到未来,为什么要给未来存钱呢?所以韩国年轻人就放弃了买房子和生小孩,及时行乐。2022年的时候,韩国的人均消费比美国都高出了 $16%$ 。尤其是韩国人开始疯狂购买奢侈品,虽然韩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倍,但韩国的个人奢侈品总支出却是中国的6倍。
代际贫富差距是人口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岱岱看到付鹏也提出这类观点,很赞同,转发到群里了。
付鹏继代际问题继续推演,又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日本衰退真是绝,缩表只是表象,人口也不是主因,杠杆远超生产力才是根本。
这一点研究日本泡沫经济的学者基本都知道,是正确的,但付鹏认为,中国就是另一个日本,也是人口困境+各种贫富差距+杠杆远超生产力,日本有了这三个因素,导致泡沫经济破灭然后一代年轻人失去人生希望,付鹏言下之意是中国也会。
然后付鹏说日本靠牺牲一代年轻人后,靠熬死几代老人群体后,经济才得以重新起步,言外之意是中国也会这样。
付鹏的意思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日本一样,是超期透支的发展,杠杆远超生产力,想提高生产力又遇到人口困境和贫富差距,导致无法阶级,只能靠时间靠牺牲年轻人熬死老头子才能重新激活经济。
因此付鹏给出的建议是,中国年轻一代没啥希望了,肉身出海吧,付鹏就让儿子去日本留学想入赘到日本富豪家庭吃独户,中国资产没啥希望了,资产出海吧,付鹏就看好美股不看好国内。
这些都是付鹏后面的言论观点,岱岱没看完就转发了,的确是岱岱的错。
中国是不是人口困境+各种贫富差距+杠杆远超生产力?
付鹏说是。
岱岱也说是。
但是,中国会不会重演日本故事?
付鹏说会重演。
岱岱说不会重演。
为什么岱岱说不会?
人口困境+各种贫富差距+杠杆远超生产力,这三个点,岱岱自信中国能解决哪个点?
人口困境,岱岱早就呼吁过解决,但也务实的说现在已经错过窗口期了,现在亡羊补牢也挽救不了根本,洗洗睡。
各种贫富差距,岱岱也呼吁很久了,但岱岱也诚实的通过各种政策文件告诉大家,上面不想搞欧美那种福利社会,上面想搞共同富裕也阻力重重,没顶住压力,共同富裕没能彻底落实。
这两个点,中国都只能部分缓解,无法彻底根治。
日本没法解决这些,导致失去三十年,中国也无法解决这些,不是一样会失去三十年吗?
错,日本最关键的,是没有解决杠杆远超生产力这个点,而这个点,是三个问题中中国最有可能解决的,也是中国在大力解决的。
日本不是不知道,要让泡沫经济软着陆最好方式就是产业升级,高附加值垄断技术让经济产业消化泡沫,当年美国互联网泡沫比日本楼市泡沫大多了,区别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留下了一批引1领互联网技术革命能在全球攻城略地的企业,而日本楼市泡沫破灭后只留下没有创造价值在全球无法流通的房子。
日本当年也想搞啊,占领汽车行业后想进军半导体产业,甚至想搞大飞机和波音抢生意,但日本不是一个正常国家,有美国驻军,美国拍死了日本产业升级的道路。
当年日本如果通过泡沫经济催生出一批能全球赚钱的半导体产业和打飞机产业,那日本就不会陷入后面的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产业升级打断被美国粗暴打断,然后陷入人口困境和各种贫富差距中,这才是失去三十年的综合原因。
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在争取产业升级,中国现在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在ai,在半导体,在大飞机上,都不顾美国的打压遏制继续发展,如果中国产业升级赢了能全球赚钱,那人口困境贫富差距都不是大问题,如果中国产业升级输了,那中国才会和日本那样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付鹏的观点是不完整的,日本衰退的根本不是杠杆远超生产力,而是杠杆远超生产力后不能实现产业升级赚取全球超额利润。
对此,岱岱对中国有信心。
华为就是典型的代表,当年芯片制裁后,多少人说芯片比核弹还难,中国不可能造出来。
但是有人点破了根本,说芯片行业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市场。
哪里有巨大的市场,哪里就迟早会催生出足够的技术。
就算技术再发达,没有足够巨大的市场,那么这个技术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迟早会枯菱衰竭,最终技术跌落。
是市场而不是技术,才是芯片发展最根本的条件而中国没有技术,却有足够的市场,所以对中国半导体发展我们应该报以乐观心态。
然后,华为用mate60手机成功打脸了美国商务部部长,成功证明了中国芯片独立自主发展的成功。
就近期,任正非也在内部讲话,甚至进一步论证了,市场比技术更重要
美国的Zz战略错误越来越频繁,导致很多产业虽然垄断性还在但市场反而在收缩反噬企业本身。华为要创造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带动整个中国产业链进步,中国电子工业慢慢就成熟了。
一美国的中低端芯片卖不进来,美国的高端芯片就困在珠穆朗玛峰山顶上,剩下两朵雪莲花。 雪莲花能养活一个美国吗? 养不活。我们将大海思、小海思合并,一方面从上往下打山脚下广阔的中低端芯片市场,围绕山脚种草放羊。肉多,才能人强马壮,另一方面美国持续的政治乱象也把一部分人才赶了出来,为我们创造和保留了我们的优秀人才。
中美半导体之战,本质上就是技术和市场的斗争,分上下半场。
上半场,美国认为技术是根本,有市场没技术也得死,中国认定市场是根本,有市场没技术也能活。
然而,摩尔定律在最尖端技术领域失灵了,美国所谓的芯片尖端技术原地踏步很久,给了中国迎头赶上的时间,现在中国已经赢了上半场,就是证明有市场没技术也能出技术来,也能活。
半导体下半场就是按照任正非的战略,中国靠中低端半导体这个基本盘对美国山巅技术不断蚕食不断冲锋,美国技术再山巅没有广阔市场也无法支撑优势。
这就是半导体之争的下半场。
中国有充足市场的中低端技术VS美国没充足市场的高尖端技术
上半场我们都打赢了,这个下半场打赢只是时间问题。
除非美国突然天降猛人,打破摩尔定律搞出能降维打击的高尖端技术,不然美国半导体彻底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付鹏错就错在了将中国这个有充足军事实力保障独立发展的国家,简单和日本这个有美军驻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小国比较。
日本当年没能产业升级的根源,不是人口困局不是贫富差距,而是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掌握本国命运,想搞大飞机半导体怎么可能。
所以,岱岱认为中日在很多情况下一致,但中国不会简单的重蹈日本覆辙。
只要中国华为比亚迪大疆大飞机中芯等等搞出来后,在全球赚取超额利润,就能支持中国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就能化解人口困境和贫富差距。
所以,中国年轻人不是失去希望的一代人,中国也不会要靠熬死老人群体才能激活缓解贫富差距来激活经济。
不过付鹏对日本的观察很仔细,点出了2012年是日本掌握财富的老年人开始大规模死亡的一年,然后通过新冠病毒而大大加速,在2023左右基本完成,从2012年到2023年,生死的自然规律开始调节经济规律,完成了日本代际财富再分配缓解了贫富差距以及激活了日本经济活力。
岱岱比较感兴趣的是,日本是2012年开始这一历史进程的,中国按照当前的财富分布和人口年龄结构,中国将会在20几几年开启这一类似的历史进程呢?(也就是中国有钱老人什么时候开始大批量死亡)
如果中国未来没有类似的新冠事件来加速这一进程那么按照中国国情,这一人口出清阶段将持续多少年完成? (也就是大体什么时候中国有钱老人基本死光光)
这个希望人口经济学专家去研究下,给出几个类似的时间节点, 会对很多宏观经济问题有指导作用。
付鹏一些经济数据和观点不错,论述的也比较接地气好听懂,不过一些根本逻辑有问题,导致失之毫厘差以干里。
然后是高善文。
高善文几次刷屏,是18年中美贸易战,他出名的唱空中国,说中国打不赢贸易战,说中国年轻一代可以洗洗睡了。
然后贸易战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高善文被打脸了。
高善文这几天的讲话,就三个点。
第一个是代际问题。
他这个比付鹏的代际问题更直白。
高善文:一个省人口越年轻,消费增长越慢;一个省人口越老,消费增长越快。这个结论有些反直觉,被市场参与者归纳为三句话,生机勃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和生无可恋的中年人。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对老年人而言,未来预期的退休金可以按时足额发放,每年有稳定的增长,且增幅高于通货膨胀水平,所以可预期的未来收入增长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他们的消费活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可以继续去跳广场舞,继续去搞夕阳红。
但对于年轻人来讲,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大幅下修,收入增长的确定性大幅下修,大学毕业以后找不着工作,或者说找到的工作与原来的预期有显著落差。在这样的条件下,年轻人纷纷节衣缩食。所以在总量层面上,就看到了消费活动非常弱的局面。
年轻人收入预期下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都被显著抑制,但是老年群体的收入预期没有被限制,生活幸福感强。
这个数据很说服,细节很生动。
大家都有体会的。
吃饱喝足睡大梦该1:还真是,11月的某个周末,我带俩娃去商场,孩儿他爸东西落在车上返回去拿,我和娃在路边等,露天停车场的旁边有个儿童游乐场,那个旋转飞机上做了6-7个60-70的大爷大妈,他们一直很欢快的像我招手。我面如死灰,心如稿木,手牵两个5-6岁的娃,心里一直想着要回去加班,工作怎么做都做不完
24-12-316:37来自广东
52
winter不买不舒服斯基:是,前几周去丰盛里遛娃,街边时尚的咖啡店坐满了老年人,我上班累得浑身都痛,草草逛完一圈拉着娃回去了。
24-12-316:56来自上海
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才合适凑字数:每天早上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途中路过公园广场,一群欢快
的大妈大爷在跳广场舞,朝气蓬勃,喜气洋洋
24-12-316:49来自广东
达拉崩吧
一女子公交车上听到老人讨论有上万退休金破防了
20:26
达拉崩吧
20:31
女子说:我们天天上班,你们天天遛弯。辛辛苦苦当牛做马,挣不到钱。
老年人说我们也年轻过,吃的苦比现在年轻人多。
可是还有很多吃更多苦的老人拿一百多。
第二个是数据造假。
高善文没有说造假,他只说经济数据有疑点。
我们来讨论第三个层面的数据,即中国就业数据之中存在的疑点,以及我们对这些疑点的解释。
简而言之,高善文用国家自己的数据推出了不合理之处。
用4700万的城市就业的失去、 4100万农村就业的增长,反推出数据造假。
高善文的潜台词就是,要么就业数据是造假的,要么经济数据是造假的。
当然,也可能两个数据都是假的, …..
高善文不敢说出来话,岱岱帮他说出来了第三个观点,是中国没有多少时间了,必须在2025年大力刺激经济
高善文挨锤几次,学乖了,如果是之前的高善文,直接大大咧咧说中国没时间了,明年就必须大力刺激不然大家都要凉凉。
现在的高善文,说话有艺术多了。
高善文先洗地挽尊,说过去几年经济下行是必然的,不要责怪任何人,“最近几年,经济的减速更多来自周期性的压力,而不是经济转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然后高善文说,中国经济有上行的可能,关键就是明年
房地产泡沫破灭的3-4年以后,经济才会开始恢复增长,一直到8、9年以后经济才能回到泡沫破裂之前的正常增长。如果以这个模式为基础,中国经济增长要完全回到2021年泡沫破灭前的水平,显然还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在积极干预条件下,也需要3-4年的时间。
我们要从危机应急阶段,转到比较弱但可以正常维持的增长 (阶段),是后泡沫时代管理时期的重要挑战。
明年中国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经济上行呢?
泡沫破灭以后,一般性的干预模式,至少包括大幅降息、迅速充实和稳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政府财政大幅扩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已经做了很多有利的工作,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继续去做。比如,在降息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金融机构还应该包括影子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也需要更大力度的扩张。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也是转入温和慢速的增长,并维持较长时间,才会逐步回到正常水平。
综上,2025年很可能成为这样的转折点。
高善文说话比之前有艺术多了,之前那个说年轻人洗洗睡高善文,之前那个说上面是蒙古大夫乱搞的高善文,几乎不见了。
说话是一种艺术啊。
一一般性的干预模式,政府已经做了很多有利的工作,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继续去做。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也是转入温和慢速的增长,并维持较长时间,才会逐步回到正常水平。
按照高善文之前的尿性,他全文就一句话,明年是中国经济的生死时刻,再不大刺激大放水大家就一起等死吧,而且就算大放水大刺激也就是吊着一口气,得等好多年才能梦回之前,大家还是洗洗睡吧。
高善文主要就这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关于代际问题的,岱岱十分认可,瓜友也很难不认可。
第二个观点,经济数据可能造假,当然高善文没有直白的说造假哈,岱岱对此也不多说。
第三个观点,本质上还是辜朝明那一套,无非是通过话术包装的大家更容易接受的辜朝明那一套,辜朝明那套理论就是中国再不大放水大刺激就没救了,而且有救了也只是吊着一口气,大家洗洗睡吧,上面岱岱写过中日的不同,所以岱岱对这种改头换面的辜朝明理论是呵呵一笑的。
最后,岱岱想说一个往事,那就是18年19年,围绕鹤真人的去杠杆战略要紧缩货币还是宽松货币,中国各界爆发强烈争论。
当时鹤真人搞的部分紧缩货币政策,高善文不点名的说鹤真人是蒙古大夫,乱搞。
高善文针对去杠杆过猛,提出“蒙古大夫做手术不打麻药,病人喊疼就把嘴堵上”,去杠杆的过程中不应实施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会导致民营企业的财务困境、乃至破产倒闭。
刘煜辉和高善文论战,反对高善文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很不客气地说:“我不认同有些筒子的说法,说我们尚未打麻药就开始了去杠杆的过程,经历了资产繁荣期的筒子们至少还是要“厚道”
一“这是体质的问题,是改革的问题。 逻辑上与去杠杆本身无关。 锅却让去杠杆背着。
一以上表述被认为是在隔空喊话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随后姜超也加入进来,声援刘煜辉,而电金梁红则支发展到后续连财政部央行都参与进来,互相甩锅撕逼。
央行说自己为了去金融风险不能大放水,去杠杆导致 的不好结果是财政部不积极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此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金融部门为了去杠杆,所施行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但财政政策却不“积极”,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财政部说你央行不要装傻白甜了,金融风险就是你们银行系统搞出来的,我们财口已经很卖力放水了
署名“青尺”的财政系统人士在《财新》刊文回应了徐忠的尖锐批评: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质疑财政虚假注资金融机构的说法也是“很不专业的”。“当年财政注资银行,就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重要体现,后来财政对于商业银行股改的支持也是母庸置疑的。。
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绝不是只会产生幻觉和弱势的“傻白甜”。在地方政府债务野蛮生长时期,金融市场产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财政的事情不是财政部门的事情,是整个国家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事情。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积极有效。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目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
一开始,经济学界是站队高善文或者刘煜辉,选边站成两派人论战,你支持高善文还是支持刘煜辉
随着财政部央行的下场激化,经济学界又开始站队央行财口,你支持央行还是支持财口。
那一年很热闹,围绕鹤真人的去杠杆和金融风险话题,各界吵的不亦乐乎。
从后续论战的深入看来,高善文单纯的将问题归结于去杠杆没有货币大放水导致金融风险是不够全面的。
甚至其实“去杠杆后期需要货币宽松”并不是高善文自创,而是出自人类去杠杆大师—达里奥(RayDalio)的著作 《论去杠杆》。
鹤真人基本信奉达利欧那套,但鹤真人也没有完全抄作业,达里奥那本书说的是宽松积极货币政策条件下进行去杠杆才不会导致金融风险,鹤真人化用了,用的是稳健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下去杠杆来防止金融风险。
中美国情不一样的,鹤真人这点倒是没多少可以指摘的地方。
当然,最后央行财口也通过论战不断完善自己。
央行既是金融风险的防御者也是金融风险的助推者,这点被财口揪着锤,央行和站队央行的那派人无话可说,央行后续开始增强银行纪律性制约,加强和地方政府各类融资平台合作的监管,为后续地方政府彻底整顿退出各类融资平台埋下了伏笔。
财政部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很给力的各种放水救经济了,但财政的税收收入是实打实的增长啊,一边放水一边收水?这点被央行着锤,财口和站队财口的那派人无话可说,财政部后续开始加大了降费退税的力度,摸索出成熟路径,随着口罩三年的到来之前摸索的降费退税经验派上了大用场,财口歪打正着搞成了未雨绸缪。
18年那场绵延半年的论战,真的是精彩,而且论战有理有据,央行财口最后共赢
高善文刘煜辉,央行财政部,各路下场论战的人,都是赢家,大家群策群力,成功弥补了决策层的不足,成功为未来几年的大风暴大整顿做好了提前准备工作。
那时候经济学家们还不是那么的别有用心,夹杂私货的人也有但主要还是个人三观不同,那时候舆论管控也不如现在,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些话带有悲观情绪就封杀不让你讨论,央行财口的撕逼论战更是高潮迭起大家都有理说理不胡搅蛮缠,双方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18年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百家争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情景,可能是新时代仅有的一次了。
现在是2024年了。
只剩下有些人的别有用心,什么数据造假。
只剩下管控下的万马齐暗,什么删文捂嘴。
只剩下决策层的内鬼打架,什么肖钢之流。
有点怀念18年啊。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bus2100(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