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写俄乌的,下午群聊聊到了三中,今天就写国内吧。

目前主要是外网放风。

说召开时间的,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本周末2月24日开,一个是说在3月15日两会后开。

换言之,就是两会前开和两会后开两个传言。

时间都还不能确定,大概率还是两会后开。

因为耶伦访华挺重要的,耶伦应该是近期访华,访华后我们开三中,国际有判断后国内开大会。

有吹风三中议题的,

1、央行救市

2、央国企考核

3、财税改革,比如黄奇帆那个地票

4、赤字率调到3.5

5、停止ipo

6、三届不续

这里面最离谱的最后一个,我们也先说最后一个。

传宪法会再改,把任期制度改回来,也就是说上面只会做这最后五年。

这个有点扯淡了。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何况临阵换帅。

你要说现在就经济不好是实话,但问题矛盾没尖锐到撼动顶层权力格局的地步,毕竟俄乌中东开打国际地缘上节节胜利,口罩虽然虎头蛇尾但至少收场了,政经没有重大失误,社会没有重大群体事件,是不会有这种格局的调整的。

而且现在一个明显东宫都没有,小丁那履历根本不够看,东宫至少还要21th才能有苗头。

这个说法是外媒有心放的,外媒就喜欢七真三假,在一部分真消息中掺杂私货,想搞乱我们军心。

另外,很明显,新时代的布局是冲着普京模式去的,15年都打不住,要20年给你一个强大的中国那种。

2035年远景计划提出时,岱岱就说了,这是他的心思。

他提出了两个一百年,2049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那是20年后了,那代人要活一百岁左右,才能看到2049年了,这意味着基本没啥指望见证2049年。

自己提出了2049年这个历史时刻,自己一生奋斗只为实现那一天,但自己却等不到那一天,怎么办?

那就提一个自己能看到的计划。

是的,2020年,已经修改宪法能三连的我们,搞出了一个2035年远景目标。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为了全面推进建设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0年10月29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35年,83岁。

现在高层普遍85岁往上了。

所以83岁,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而美国的拜登今年都81岁了,一直工作到83年,只要身体不出大毛病也似乎可行。

那代人见证2035年比见证2049年,要容易轻松的多。

2035-2013=22年

所以,别想着今年三中谈什么续杯三杯就完,给我20年还你一个复兴的华夏,是大概率事件。

外媒搞这个,是七真三假,毕竟当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顶层权力格局的变化,外面当然想本次三中复刻当年故事,但这只能是痴心妄想。

21th后,再考虑东宫这事吧。

说完不靠谱的吹风,说下靠谱的吹风。

一个就是今天群里说的财税改革。

三中全会内容之一:12个弱资质省已经(或正在进行、将来进行)编制缩减、工资(已或将)下降。

国务院要求:天津、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12个债务较高省份除供水、供暖、供电等基本民生工程外,省部级或市一级2024年不得出现新开工项目。

下午3:35·2024年2月21日·199查看

发现更多源自于整个X

Bunny Cloud @CloudRabbit03·45分钟

两会: 人大~2024.03.05-2024.03.13 政协~2024.03.04~2024.03.11

三中全会~2024.03.15~2024.03.17

今天单说下地票全国化,这个的确是黄奇帆在重庆的创新。

后来中国脱贫攻坚,也在云贵川三省用过,算开了个口子,如果三中要讨论推行到全国,那黄奇帆真是牛逼。

当年有个汪洋,负责三峡移民,当时全国移民基本是本地本省移民,三峡没办法本省消化,就跨省易地移民,而且伴有脱贫攻坚性质,活干的很漂亮,被朱镕基夸奖。

后来汪洋去广东,广东省内贫富差距很大,世纪初中国还是老一套给钱修路产业扶贫,没有异地搬迁扶贫的成熟模式,汪洋就思路打开,化用了三峡移民的经验,对广东进行了最早的大规模成熟的异地搬迁扶贫,成效很不错。

后来我们脱贫攻坚,异地搬迁扶贫就成了常规手段,这都是当年汪洋先行探索的。

后来汪洋当了七长老,他是有本事的。

现在看黄奇帆,重庆地票要是变成全国地票,那黄奇帆的确有那个级别的能力才华的。

就是吴邦国所言,黄奇帆有总理之才。

当然黄奇帆现在是不在总理之位,却献总理之言。

甚至其还是戴罪之身当年差点落马。

不过这也不是黄奇帆第一次重要建议被采纳了。

黄奇帆前面就有两次可能性建议被采纳。

一个是楼市定位的改变。

鹤真人在22年年末,还说楼市是支柱产业——楼市还能涨还能搞。

我们在23年中,就说楼市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涨不上去了能稳住就算不错了。

楼市这点上,黄奇帆的确是和鹤真人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的。

黄奇帆21年就开始呼吁这个了。

当然,内部不少人持有黄类似的观点,应该说上层对楼市有这样大的定位变化,黄奇帆等群体的建言有很大影响。

另一个可能是蚂蚁上市的建言。

之前写马云那事岱岱说过,说蚂蚁那事是瞒天过海先斩后奏,最高层并不清楚蚂蚁金融玩杠杆猫腻,并不清楚蚂蚁要是以那个ipo上市会造成中国股市的灾难。

就在上市的临门一脚时刻,最高层通过隐秘渠道接到了上书,痛陈利弊,然后最高批示,蚂蚁在上市前夕被紧急叫停。

说是隐秘渠道,其实就是不通过中办的上书,因为通过中办就必然要留名留档,人多眼杂的也做不成匿名。

马云外滩讲话的时候,已经通过自身渠道知道最高要叫停了,只是还没公式,马云不心疼那点钱可蚂蚁绑定了太多权贵的利益,不能上市这帮权贵不好交代,马云只能在外滩上拼命一搏讲出那些话。

这个隐秘上书,没有人知道是谁。

岱岱个人猜测,个人哈,黄奇帆的可能性还是有点的。

毕竟黄奇帆在重庆和蚂蚁打过交道,知道蚂蚁的猫腻,此人虽然退二线但因为才能出众,的确可能有隐秘渠道直达天听。

当然这些只是岱岱的猜测哈,没办法得到验证和实锤的,可能要几十年后才有解密的可能。

说完地票这个,再说救市。

平准基金嘛。

这个可能的,之前外媒还说降息10点,提前放风。

彭博中国数据前瞻:中国央行或将降息

作者舒畅、Tamara Mast Henderson、James Mclntyre、Hyosung Kwon、Taro Kimura、Eric Zhu、David Qu
Abhishek Gupta、Ankur Shukla
02/16/202417:26:56[B]

【彭博经济研究】–我们预计中国央行将兑现行长潘功胜1月时的承诺,采取更多措施对抗通缩,并将1年期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一这将是去年8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这有望增强2月初生效的降准措施的影响,并为正遭受楼市大跌、市场信心低迷和制造业菱缩之苦的中国经济提供更多支持。商业银行可能会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传导经济刺激举措。

主要数据和事件
@克船長宏观策略

日期指标时期BE预估前值
周日中国央行1年期MLF利率2月2.40%2.50%
周二中国1年期LPR2月3.35%3.45%
中国5年期LPR2月4.10%4.20%

从去年年末就开始传平准基金,从一万亿到两万亿,乃至十万亿都传出来了。

按照降息这个超预期的节奏,如果三中确定提出平准基金,那的确想象力很大,可能不止一万亿。

救市除了平准,还有暂停ipo。

这个其实吴清说的很委婉了。

吴清搞了十多场座谈会,参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吴清都有回应表示,唯独两件事,吴清没有怎么表态,不置可否。

一个是暂停ipo一个是对股市腐败倒查20年。

暂停ipo当然能拉起来一些指数,但损失太大了, 太多企业资金链紧张,命悬一线等着上市融资救命,在现在这个市场如果暂停ipo,可能活不过今年了。

而且很多要ipo 的企业,是地方国企或者地方国资委投资入股的,暂停ipo不仅对民企是一刀切,对这些有央地背景的企业也是一刀切的。

得罪这么多人,也换不来指数的暴涨,只能小拉,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另一个倒查20年,也不是吴清能拍板的。

岱岱写过吴清,如果吴清还是12年前的那个吴清,他会出于自身正义感一查到底,但吴清栽过两次跟头,被调离金融系统12年,就是吴清这把刀不听指挥,即使杀的是该杀之人,但上面没让他杀这些该杀之人,他没杀错也杀错了。

倒查20年这句话,只能是最高批示最高推动,给一个尚方宝剑给吴清让他去执行,他本人无法推动的。

目前仅有两个半领域倒查过20年,一个是内蒙倒查,为了花花,一个是政法倒查,为了扫黑除恶,半个是医疗系统倒查,结果阻力太大,有点推动不下去,无法彻底的感觉,所以说是半个。

金融领域倒查20年

吴清也实诚,座谈会说大家提的意见他能搞就搞,不能搞也会和大家回应说明,态度是很诚恳的。

年后这几个大案吴清也说了,是前任就有的案件线索,他拍板继续查,然后从严处罚,按照前任易会满做法,早就罚酒三杯了,吴清是顶格处罚。

看起来很凶,但实际上吴清没有贸然扩大打击面,所以吴清也是成熟了的,他经过这12年,依然是把好刀,而且是一把听从指挥的杀人刀。

金融反腐就看三中两会了。

不是提出金融强国吗,不是提出党管金融吗,不是提出新时代金融思想吗,那看新时代要不要立个大威了。

金融领域不是遍布权贵吗,金融反腐不是神仙打架吗,两会三中开完,各路神仙台上桌下谈判交易,你不支持我不肯妥协我,我就杀你的金融钱袋子,你肯妥协我你肯支持我我就放你一马,划定区间和力度,下面就可以放心去执法倒查了。

三中两会,可以视为本次金融反腐的发令枪。

当年不厚就是,不厚哥哥下海控制光大,不厚13年庭审那会,不厚哥哥就让光大做空砸盘,示威新时代,那时候做空工具不多,闹出的动静不太大,后来做空工具多了转融通都出来了,神仙打架的动静就大多了,凡人开始大面积遭殃。

然后是赤字率调到3.5。

赤字率上调,意味着财政放水,上调越高,意味着财政放水越多。

2023年赤字率是 $3%$ ,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3.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00亿元。

这个3%是个敏感点。

因为全球普遍将3%视为一个安全标准的赤字率。

超过 $3%$ 就有点高了。

自2020年以来,除了2022年,其他年份我国提出的赤字率目标均达到或超过 $3%$ ,比如,2020年是 $3.6%$ ,2021年是

3.2%。

但实际去年被逼的没办法,以为口罩放开经济会回暖,结果李强失算了,四季度疲态时,年末多了一万亿国债释放流动性。

新增1万亿国债,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从38800亿上升至48800亿

烟台人才网 2023-11-26 03:31 山东

新增1万亿国债,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从38800亿上升至48800亿,赤字率提高至 $3.8%$ 。

去年年初提 $3.%$ ,结果年末,我们就已经3.8%了。

如果今年年初提 $3.5%$ ,按这节奏,年末可能要破 $4%$ 。

相较之下,美国1.7万亿美元的赤字占比高达 $6.6%$ ,且有望继续攀升;而日本则以45万亿日元赤字,合3000亿美元,赤字率达到 $7.1%$ 。

所以,这个3.5%的赤字率,会引起很大的争论,乃至撕逼的。

上次破 $3%$ ,是因为口罩,是非常时期非常办法,后续回归 $|3%$ 说明上面不想mmt,这次口罩放开了要突破 $3%$ ,且一突破就是$3.5%$ ,意义就不一样了。

三年以来,各界关于mmt关于财政大放水的争论撕逼就一直存在,在口罩放开的情况下定 $3.5%$ ,那就意味着上层可能会选择mmt那派人的建议,搞印钞大法,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是的,内债不是债,是税而已。

这个估计得看耶伦访华中美谈的怎样了。

我们的二号,年初刚在达沃斯上王婆卖瓜,说中国经济很好,5.2%呢,今年中国不会也不需要大放水刺激经济。

转头就在两会上提3.5%的赤字率尝试mmt?

他不觉得尴尬,我都觉得尴尬。

这个看耶伦谈的怎么样,看各路争论撕逼的怎么样吧。

然后就是央企国企考核,好像说要考核加末位淘汰制。

很简单,地方财政不行,国企央企就是宝贵的钱袋子,业绩考核,想把国企赚钱的效率提上去,钱更多,末位淘汰搞缩编,少了人后钱更多。

但这个岱岱不支持不认同。

体制内的瓜友都理解岱岱为什么不认同。

因为在当下体制内,搞这种末位淘汰,基本淘汰的都是真正干实的人,那些不干事的人去不了几个,别想着提高效率,可能草台班子都要垮了。

俄罗斯军改就是,绍伊古军改搞精兵猛将,结果裁军裁的都是能打的,留下的都是垃圾的,正规军在俄乌上一打就露馅了,反而是被裁的那些能打的,没活路去了瓦格纳,打起来猛地一笔把正规军给比下去。

体制搞啥末尾淘汰啊,想减本提效的,结果往往搞成相反的样子。

不要末位淘汰搞业绩考核呢?可以有,但不要过高,把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就行了,别搞其他kpi就行。

因为经济体量就这么多,蛋糕就这么多,国企央企吃的多,民企私企就吃的少。

虽然让国企央企吃的多,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收的钱更多,但民企私企吃的少,就要进一步裁员降支,进一步保守不肯扩大投资,整个经济的财富增加说到底还是少了,人民失业危机更恶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企央企的钱赚的再多, 财政的钱收的再多,也是死水,民企私企做的好,市场活跃大 局景气,才是活水。

不要只顾眼前,把根挖了。

考核考核,把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就行了,别乱搞其他kpi就行。

目前风向是这几个。

当然还有财税改革,这个是大话题,黄奇帆的地票仅是转移支付的新花样一,农业大省的特定政策,几个省份的缩编降支,乃至直接说间接税改革,都涉及,这个要新起一篇写了。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bus2100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