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不想写中信。

特别当我用逻辑综合分析一切信息都指向那个人后,我更加不想动笔写了。

但是,瓜友肯定不允许这样的。

岱岱勉为其难,隐晦提笔吧。

首先,看下中信这个事的起因。

很简单,中信的重要子公司,中信证券,这些年接了很多公司的烂ipo。

中信去年是高达 $70%$ 的破发率,剩下的也都在破发边缘徘徊,什么烂鱼烂虾公司,给中信勾结后就上市圈钱,祸害股民。

但是,吴清上台了。

吴清严管ipo,虽然没有一刀切,但也对这些人利益损害很大,很多ipo企业心里有鬼,一听吴清上来了立马撤销ipo。

然后中信ipo的一家叫联纲光电的,继续ipo,深交所根据吴清的指示严管,说这家公司不合理不合规,一个家族股权占了大头,说不能上市。

这家公司就硬钢深交所,直接列出了8家实控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情况,相关实控人家族持股比例均超过 $90%$ 。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还只是企业和深交所的撕逼,虽然少见但不出奇。

真正让事件升级的,是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也帮企业硬钢深交所。

查阅了近期完成上市的案例,与公司类似存在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的案例情况。发行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

这个行为,直接让事件升级,变成中信证券硬钢深交所,乃至硬钢吴清严管ipo的路线方针。

很诡异啊。

按理说让企业去硬钢就行了,中信证券不会看不懂当下金融严管的局势,看不懂新时代的威逼利诱。

我们都说了中国要培育巨头券商,要合并整合,统治了中国资本市场将近十年的”三中一华”格局,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都是很有望成为那个最终脱颖而出的巨头。

中信证券这个节骨眼上和吴清硬钢,不要未来不要钱途了?岂不是脑残的头铁?

然后深交所在吴清的力撑下,强势入驻中信证券。

是的,没去入驻企业,入驻的是中信。

甚至中纪委都去中信总部抓人了,乃至出动了保密局。

事件至此,进一步升级。
-看起来是认输了。

中信证券在被入驻后,安排了ipo大转岗,将一帮管ipo的人赶去别的位置。

【风口解读】IPO下滑,中信证券投行部门百余人转岗

2024-03-27 21:32:07来源:泡财经APP 广东

举报

—券商龙头中信证券投行部门近期进行了人员调整,百余人从IPO股权岗转至债权融资、并购重组、投资等业务条线。

如果事情停止在这里,还是可控的。

就是中信证券头铁硬钢有新时代尚方宝剑的吴清,吴清拔出杀人刀,深交所中纪委保密局轮番出动,头铁的中信认栽,ipo大转岗。

停止在这里,事件就不会继续升级,是金融诸侯和新时代的一次交锋,以我们胜利告终。

但是,事件还在继续发酵。

首先是中信在组织层面是服软认栽,但是在行动层面,却是继续硬钢,甚至砸盘。

$#\mathsf{A}$ 股#今天终究是中信赢了

第二回合中信胜 太太太。。。恐怖了要不咱们给中信道个歉行不行?你们闹别扭,我们股民受不了啊!错了就要认! $@$ 证监会发布


IF240 空单持仓排行

#吴清#吴清就不该惹中信,傻了吧?

堂堂GjdVS中信完败!是不是很可笑?但就是事实,呵护投资者只是挂嘴皮子,嘴瓢。

#A股#中信我就是牛逼,你碰我,我把所有人拖下水

#A股再度打响3000点保卫战#中信干翻某队

昨天说保护你们了吧?这就难怪了,每次保护其实

和中信一样都是暗示?

#A股#中信:督导我?来来来,接着查我? 有种感觉,中信证券完胜!

#A股再度打响3000点保卫战#中信是你证监会能 惹的?

股民有信仰,中信有力量

#A股再度打响3000点保卫战#中信牛逼,单挑胜利,由中信带动第一轮保卫3000点中信证券用实力告诉吴村长谁才是大哥。。。

而且砸盘的时间很好,恰好选在我们亲自接见美国那个中美协会的时候。

我们刚和美国民间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呢,结果股市就被砸盘了。

甚至传出了小作文,说中信要联合地方诸侯逼宫。

要搞“清君侧,诛吴清”

前者砸盘是实打实的砸盘,后者联合地方诸侯清君侧,则是海外的小作文,目前没有实锤。

发酵到这一步,就意味着这事没完。

中信和吴清还没完。

或者说,中信背后的人,和吴清背后的人,没完。

吴清背后是谁,我们当然知道,中信那帮人也知道。

那么我们要问了,中信背后是谁?

看起来,中信是国企。

——中信证券的控股股东是中信集团,而中信集团是由财政部百分之百控股的国有独资企业,所以说财政部也就是中信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再看深一点,中信是荣毅仁家族的。

“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与中信公司

作者:潘前芝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社 2024-02-02 1646荣毅仁的公子曾经口出狂言说道:国旗五星红旗上的一颗红星,是我们家的。

实际上,中信是红色权贵家族的公司。

是王震家族,口十家族,凳家族,杨家将家族,几个顶级权贵家族,和一部分中高级红贵家族的联合公司。

王家更是由王军把持了中信十一年。

王军执掌的中信,风格是这样的—孔丹:我记得那时我刚去光大,还中信去找王军指点,希望他给我推荐一些外贸的书籍。他说,“你真够笨的,如果是我,我会找几个部下,一人给他们一本书,让他们读完了用一个小时给我讲述一遍。这样效率又高,又能学到很多东西。”说完,他嘿嘿一笑。之后,我也变相地学了他这一招。

王军让中信渡过98危机,算是大功一件,但他不认可我们的路线。

用孔丹的话说就是,王军有思想,身处新时代因为有思想而痛 苦

——“王军大哥最后生病这五年,我只能用一个词‘苍凉’来形容。因病他被迫放弃了他的‘率性’。他越有思想,就会越痛苦。

王军退休后爱打高尔夫,恒大许家印拼命打高尔夫挤进王军的圈子。

后来中信集团境况不太好,我们派了支持新时代路线,尊重毛主席的孔丹去执掌。

这个孔丹是毛左,是红色圈子里少有的激进毛左,拥护毛拥护我们,也因为其家族和几大家族都交好,所以能接受。

大公報-大公網

2013年09月21日09:14来自360安全浏览器

【孔丹】据星岛日报消息:前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首度发声,称网上疯传其与前招商局董事长秦晓因政治理念不同而爆粗口系“谣言”。但孔丹承认,与昔日的"铁哥们"秦晓在观念上确实出现分歧。pS:孔丹与秦晓均为红二代,二人曾是老红卫兵组织"西纠"的领袖,文革后又分别领导央企。《网页链接

孔丹是去救急的,因为救急,我们能借此安排一个各方接受的人。

口十按理说是深耕华南插手不进中信的,但中信去香港发展是关键一招,香港那会还是口十底蕴丰富,两者合作,口十得以入局中信。

1983年,总参谋部、中信公司联合组建一家对外贸易公司,时任中信公司总经理徐兆龙为公司起名“保利”,取保卫胜利之意。英文前缀词POLY恰与中文“保利”一词发音相同,故取之。

保利和口十的关系,大家都懂的。

所以说,中信集团顶层分布着这些权贵家族的人马,彼此轮流坐庄,其乐融融大发其财。

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中信证券在中信集团里的特殊地位。

中信证券和中信集团其实是两码事,中信集团的人选我们还能影响,毕竟是部级央企,中信集团一二把手是需要通过常委会讨论的,我们从孔丹时代开始就对中信集团掺沙子。

但中信证券子公司,是上市的公司,其领导人选无法通过组织部直接任命,是需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进行确定的。又因中信证券管的是中信集团的金融领域,而金融是暴利中的暴利,是权贵最利于变现的领域,是中信最肥的一块肉,一直是那些红色家族的禁脔。综上,中信证券其实是中信集团的国中之国。

比如执掌中信证券13年的王东明,就是几大家族认可的中间人。

王东明自己也是红色背景,和弟弟一文一武,称霸中国金融江湖

王东明曾就读于美国乔治城大学,为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任国家旅游局欧洲二处翻译,北京华远经济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加拿大枫叶银行证券公司副总裁,华夏证券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南方证券公司副总裁。

王波明被誉为“将证券市场引入中国”的人。1980年,王波明和王东明两兄弟前往美国留学,分别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乔治城大学。

王东明的父亲为我国前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王炳南曾协助周恩来工作。其弟王波明为“联办”总干事,联办曾参与中国初期资本市场的建立,包括沪深交易所的筹建,1993年,参与筹备中国证监会。之后相继创办《证券市场周刊》《财经》等杂志以及和讯网。

自中国证券市场兴起以来,王家两兄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2015年股灾时候,中信扮演着重要的反派角色。

中信证券和深耕上海的徐翔是合作过的。

接近上海官场的知情人士透露,股灾发生时,她们被套牢,而后找到徐翔接盘徐翔跟她们关系匪浅,就用了泽熙之外的账户接盘,接盘后同样无法解套。徐翔此前已经跟中信证券建立联系,这就有了中信证券使用国家队资金拉高美邦服饰后,助徐翔出逃的故事。”

岱岱股灾系列写过,那次就是金融zheng变,中信证券是我们寄予厚望的救市主力军。

结果这个主力军却是内鬼。

“8.11股灾2.0后,开始揪出内鬼。

8月25日,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证监会处罚委原主任欧阳健生,也因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被警方查处。

9月15日,“救市”的第一号主力军,也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总经理程博明、董事总经理徐刚等11位高管及中层,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调查。

9月16日,此次救市战役的前线总指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10月23日,时任国信证券总经理的陈鸿桥,家中自缢身亡。陈鸿桥曾任深交所副总,陈鸿桥一直以“老领导”称呼张育军,留下遗言:“勿扰妻儿”​。

11月1日,徐翔被查。

11月13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被隔离审查。

这意味着,监管当局主政此次救市的核心班子,几乎全军覆没。

千股跌停千股停牌,不是什么名场面。

救市的核心主力几乎全是砸盘的内鬼,这才是电影都不敢这样编的名场面!”

当年的股灾,是美国利用内鬼的配合,对中国的一次金融战。

中信证券作为内鬼之一 ,具有洗不清的污点。

“是的,汇改助推了外资热钱出逃。

是的,外资热钱出逃前中国刚发生了高位出货的股灾。

是的,外资热钱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恒生电子等规避监管进入中国股市。

是的,外资热钱涌入中国埋伏已久。

这个时间顺序一逆推,是不是很心惊?

外资热钱涌入中国埋伏已久——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恒生电子等规避监管进入中国股市——中国刚发生了高位出货的股灾——汇改助推了外资热钱出逃——中国股汇双杀

08年后选择接盘泡沫负债驱动经济一一放水钱都脱实就虚去虚拟经济一一虚拟经济在没有基本面支持上空转-一在互联网金融的逃避监管下热钱不断涌入吹大泡沫股市走高一一最终股灾泡沫在刻意选择的时间点 6.15 上被刺破形成股灾-一股灾救市过程中借由外部威逼利诱的汇改再度股灾并对中国造成股汇双杀一一外资热钱高位套现成功接着汇改出逃随后部分企业大肆出海买买买美元资产--中国汇改损失1万亿美元、股灾蒸发 25万亿、外汇储备降低1万亿美元一一美国或成最大赢家

当然,中信证券也得到了我们的清算。

2015年9月,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要求接受调查。

之后,一大批高管被带走调查,包括: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威、葛晓波,权益投资部行政负责人许骏,金融业务线的房庆利、姚杰,另类投资部汪定国,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梁钧,运营管理部于新力,信息技术中心副经理汪锦玲,投资业务部陈荣杰,以及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金石投资的原副总经理祁曙光。

2015年11月,王东明卸任中信证券一把手。通过公司内网给全体中信员工发信:”公司迎来二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年底,监管部门认定中信证券涉嫌融资融券违规,下发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决定对中信证券处以3.08亿元的罚款。

那次股灾之后,中信证券方面至少有21名券商高管被查,核心决策部门全线崩塌,配合调查者多达上百人。一时间,成为了风口浪尖,被骂的比现在要惨得多。

标普公司甚至一度把中信证券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客户流失非常严重。最后,还是中信上层出面沟通,重新掌权证券管理,算是暂时保住了公司。

而戏剧性的一幕迟迟而来,2018年,证监会给中信证券送去了一封结案通知书。书里面是这样写的:经审理,证监会认为中信证券与司度公司两融业务涉案违法事实不成立,决定结案。

中信算是迎来了平反。代价是几乎整个中信证券管理层被血洗,这才迎来之后十年的稳定发展。”

股灾后,我们放过中信证券一把手王东明一马,随后让中信一把手常振明兼任。

2015年11月17日上午召开党委会,宣布了最新人事变动,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常振明担任中信证券党委书记。

是的,王东明因为红色背景被各家族力保,也因为重要的证据链被断我们抓不到王东明把柄,王东明被放掉了。

王东明还不打算退休,他自己另建了新公司,国联集团。

王东明把一群躲过大清洗后幸存的老伙计,都招徕过去,号称“小中信证券”

随着中信证券的大清洗,和老大王东明带着他的人马离去,中信证券这块禁脔在15年股灾后就开始大换血,从那几个顶级红色家族的手里,慢慢脱离控制。

可以说,16年后的中信, 已经是改换门庭了,几大家族对中信证券还有影响力,但达不到当年那种控制力了。

而我们都知道,权力厌恶真空。

真空意味着失序,而权力寻求的就是建立秩序。

只要有真空,就会有权力去填补。

填补中信权力真空的那个派系势力, 正是在当年股灾中还站在我们这边的人。

是的,老同志一派。

老同志,是18年退的,15年股灾16年清洗中信,老同志当时还是我们的亲密战友,彼此没有生分。

针对股灾的救市和肃反,都是懂金融的老同志在抓。

是我们拍板清洗,老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那些年,他们还是亲密战友,还是合作无间。

中信随后易主,其实是慢慢姓王的……一个最显著的信息,就是中信证券随后的一把手张佑君,和王同志有深刻渊源。

——在“超期服役”之后,11月17日,被称为中信证券灵魂人物的王东明,以退休的方式告别。中信集团总经理助理张佑君将执掌帅印。

张佑君是个北京顽主,少年时爱打架斗殴,脑袋还被人开过瓢,考过零分,其人很有些小聪明。

张佑君在回忆某一次经历时说:“当时有一家宾馆的业务很难做,他们的财务经理不搭理我们,我们跑了很多次都拿不下来。有一天下大雨,我们穿着雨衣骑着摩托过去,到了那里就把雨衣一脱,先在外面站着淋,淋得全身湿透,然后准时到,当时财务经理一感动就把项目给我们了。”说完,张佑君一拍大腿,爽朗地笑了起来。

但架不住张佑君脑子好用,他考上了五道口,随后进入了金融领域。

张佑君和王东明是几乎同步进入中信的,两人在中信内部一直是竞争对手。

当王东明在95年加入中信证券的时候,张佑君也在同年来到中信担任交易部的老总。而王东明在2002年升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的时候,张佑君亦在同年升任了中信证券的总经理。所以,抛去两人加入中信时职位的差异,其实双方“进步”的速度几乎是一致的。

这种近乎一致的“进步”速度,说明两人背后的关系也许很亲密,也许很对立。

张佑君履历中最出色的,就是从中信出去,组建中信建投,吃下华夏证券。

华夏证券曾是当年的全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从2002年开始到2004年,券商全行业出现了巨亏,华夏也是其中之一。

连年的亏损使得券商进行大洗牌,中信证券开始“趁火打劫”。继2004年收购广发失败后,中信证券又盯上了华夏证券,于是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吞下困境中的华夏证券。收购后就改名为中信建投,并派张佑君去做董事长。当时的华夏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比中信还高,在收购后的几年里,中信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益。

后来证监会发文,对证券公司实行“一参一控”。就是说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股一家证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证券公司。而中信证券的实际控制人控制了两家券商。最后,中信就通过转让股权把实际控制权让了出来。兄弟分家之后,以前的感情也就散了,变成了真正的竞争对手。

当时华夏证券的重要实控人之一,是北京政府,当时北京市长正是老同志。

2004年9月,四大资管公司之一,成立时就专门接收建行不良资产的信达开始与华夏证券进行接触,想对其进行注资,但一直被北京市压着没松口。

直到2005年初,北京的王市长专门召集了华夏证券的重组会议。

中信是和建银合作,才吞下的华夏证券,建银是建行全资的投资公司,是的,合老同志当过建行的行长。

在当年这场金融券商大整合中,张佑君等人不过是前台的棋子,老同志才是背后的大佬。

2013年出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黎晓宏,2004年进入金融界,历任华夏证券董事长、中信建投董事长、证监会纪委书记。而且,在担任中巡办主任之前,黎晓宏就曾经是老同志的下属。

老同志任北京市市长时,黎晓宏曾任北京市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北京市政府秘书长。

老同志还有个秘书,当年也去了中信建投,现在是

殷荣彦是北京市委办公厅秘书出身,到中信建投任职其是作为北京国资的股东代表。虽然那次北京市国资扩大话语权的想法没能实现,但在当时也没人能想到,殷荣彦会在五年后调任至证监会任职。现任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这些人物的关系网,都指向老同志。

要知道前一年中信吞广发,还失败了,第二年中信吞华夏就成功了,无他,中信吞广发时候没老同志这样的强援啊。

张佑君是中信里老同志那个派系,王东明是其他家族派系的,老同志扶持灌注资源给张佑君,但依然在中信内部很难竞争过王东明,最终还是王东明登顶中信证券。

都知道树挪死人挪活,当年有个吞并华夏证券的好机会,因此张佑君跳出中信,进入另外一个赛道,老同志给张佑君自己的建行资源,再利用北京市对华夏证券的权力大开绿灯,手把手扶持下,张佑君吞下北京的华夏证券,成立中信建投,老同志还送佛送到西,在“一参一股”下中信集团很识相没有头铁,主动让出实际控制权,中信建投彻底独立成国,随后张佑君就在中信建投当了11年的董事长。

直到15年股灾中信证券被大清洗,王东明出局,中信证券出现了难得的权利真空,彼时我们在金融领域没有足够的人才梯队,也相信老同志和我们的亲密战友关系,因此老同志在天时地利人和下,顺利清洗中信证券,并在清洗后启动了中信老人张佑君这个伏笔,派张佑君从中信建投王者归来,接替王东明掌管中信证券,直到今天。

直到中信证券硬钢吴清应该新时代金融路线,叫嚣着要“清君侧”的今天……

看懂了张佑君这个人,你就看懂了中信这波硬钢,释放了怎样严峻的信息。

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吴清这波搞中信证券,要出动中纪委乃至保密局,要上如此的强力手段。

没办法,江湖都知道老同志的能量和谋略,老同志退休后已经很久没出手了,一直以为和我们即使生分了但也安然无事,不会站在我们对立面,结果这次中信证券的出手太不寻常,吴清不得不严阵以待加倍小心。

的确要小心。

毕竟耶伦马上要访华了。

中信证券选这个时间点这波搞事,是里应外合啊。

岱岱早知道张佑君这个点,但是还不是不敢确定这波是老同志在和我们神仙打架。

直到今天看了达利欧的最新文章,岱岱才能确定。

达利欧和老同志的关系十分密切,两人可以说是知己那种。

达利欧之前基本没说过我们的坏话,甚至我们一刀切教培华尔街一片怒骂我们的时候,达利欧都是帮我们说话解释的,教培那次都没说坏话,结果这次却说了。

而且说的很严重,直指我们的不是,甚至从经济批判到政治

岱岱摘取达利欧几句

一位中国领导人、历史学家和我的朋友几年前告诉我,时代条件创造了出现的领导者类型,因为进化过程会淘汰出适合环境的领导者。换句话说,时代如何发展决定领导者,胜过领导者决定时代如何发展。

这个人说的就是老同志。

2022 年 10 月,第三个任期开始时,中国从具有改革思想的全球主义者转变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民族主义者,清洗和镇压随之而来,这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达利欧说委婉的书哦我们变得专制民粹。

历史表明,在所有国家的任何时候,在这些非常困难的一百年风暴般的时期,领导人都会采取更加专制的政策,因为否则就会导致巨大的内部冲突和混乱,而且通常会出现领导层被迫更迭权力斗争。在中国文化中尤其如此。失去“天命”,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一位中国学者告诉我,中国38%的皇帝在位期间死于非自然原因。许多朝代都经历过如此大的风暴时期,皇帝们也用不同的哲学来指导他们。

这个有点大不敬啊,说我们不会改变作风,反而会因为危机强化这种作风,特别是我们怕内部混乱下台,更会加强这种作风。

还说皇帝在位死于非命,这是威胁我们吗?

这就是我所说的“漂亮的去杠杆化”。我认为,这件事在两年前就应该做,如果不做,很可能会导致失去的十年。 我认为一些经济领导人,特别是朱镕基领导下的那些人,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但这样做非常困难,而且在政治上很危险,因为它会导致财富的巨大变化,这在政治上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困难时期。时间,因为人们尖叫。在我看来,如果领导层不执行漂亮的去杠杆,中国将会经历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

朱镕基领导下的那些人,指的就是朱带出来的老同志,达利欧说只有懂经济的老同志出来管事,中国经济才能渡过这次危机,不会陷入日本那样失去的十年。

随着钟摆现在朝着更加法制、专制、共产主义的方向摆动,人们自然会问它会走多远,这导致人们可能夸大了可能性。在我的脑海中,也在其他一些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反右资本主义运动的记忆,这些运动导致了对这些人的迫害,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财富、关闭股市、执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限制离开中国,以及这是否是中国的发展方向的问题……领导层似乎认为,那些不满的人大多数都被宠坏了,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比不久前好多少,他们需要坚强起来,遵守纪律,与国家保持一致……不久前的自由开放市场的时代以及政府干预市场不好的想法,在可预见的未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说的很难听了,达利欧认为中国不会开明民主,会加强专制,富裕群体很可能遇到历史上反右文革那种待遇。

这是老同志借达利欧之口对富裕群体喊话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富裕群体或者开明官员和我们沟通,制止劝阻我们滑向所谓的“专制”呢?

达利欧说没有可能,因为我们不愿意沟通

没有人知道钟摆会向更毛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做事方式摆回多远。领导层对于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前进方向缺乏清晰的沟通,导致比有更清晰的沟通时更多的想象猜测。障碍在于,更直接的沟通并不是中国领导层的传统做事方式,随着中国回归更传统的做事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李30年来首次决定停止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与在这个风险更大的时刻采取降低透明度而不是提高透明度的做法是一致的。

达利欧还暗示,中国正在考虑发动战争,特别是看美国陷入俄乌中东后

因为美国在两场战争中都过度扩张,中国人可能会考虑哪里可能存在第三条战线——比如亚洲的战争,双方几乎所有领导人都认为对方正在努力摧毁对方,并且正在努力能够摧毁对方。他们陷入了日益加剧的囚徒困境。

达利欧这篇文章,实在和之前那些亲华文章,完全不一样。

大相径庭,一改之前帮中国说话帮中国辩解的立场。

达利欧说我们会走向专制封建,说我们害怕下台会更加强力集权,说中国富裕群体要小心反右文革,说我们拒绝清洗沟通不要指望能被劝住,说我们有和美国开战的准备心思。

一个搞经济的人,大篇幅不谈经济周期,大谈政治周期,处处都是说我们的不好。

唯一说好的地方,还是隐晦说老同志的经济能力,隐晦提出只有老同志出来主持大局中国才能不陷入经济危机。

岱岱看完就一个念头

达利欧为他的知己老同志,这次是真豁出去了。

是的,看完达利欧,岱岱能确定,这波真的是神仙打架。

老同志可能没有退休安养晚年,没有放下对自己政治理念政治路线的主张和包袱,他可能选择了隐忍多年一朝出手。

一个张佑君的中信证券硬钢金融路线。

一个达利欧发表蛊惑中国内部的宣传檄文。

而即将到来的是吹响中美金融战主攻号角并配套地缘挑衅的,耶伦访华。

还有悬而未决可能开成团结胜利也可能开成失败分裂的,三中全会。

所谓的中信联合十多个地方诸侯逼宫,大概率是假的。

但在三中全会上,一些反对派窜连一些不满的地方诸侯搞事,搅乱大会议题谈一些人事议题,倒是有可能的。

三中一直拖着不开,本身就是我们意识到危机风险后试图留出灭火破局时间的一种办法。

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唉。

只有叹息。

沉重的叹息。

亲美战友变成这种关系,真的是亲者痛仇者快。

岱岱回顾那些年,我们和老同志风风雨雨浴血奋战的点点滴滴。

只能更加叹息不止。

17年,岱岱曾为他写过一首诗。

《在路上》

爱他的是人民百姓 恨他的是魅魁,江湖所传有一句:宁逢阎王,莫逢老王。

想他能宝刀未老,盼他能不卸担当。青史所评只一句:才人众矣,国士无双!

到了18年,岱岱为他写了另一首这样的诗

《相忍为国》

曲径深深六尺巷,惊涛骇浪太平洋临阵有幸得换将,国士无双成阎王。五年风雨五年路,一念过往一念凉。相忍为国今何在,唯余苍苍两鬓霜。

当年,我写了这句诗,“相忍为国今何在”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