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开会,审议通过了中部方案,要更好支持中部崛起。

今天,岱岱和大家聊一聊中部六省。

中部崛起,始于涛哥。

涛哥上位没几年,一口气提出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其实,这里面各有不同。

东部率先发展,主要是沿海地区,这个战略优先是改革开放中期就定下的,属于邓的战略遗产。

西部开放,则是朱相的战略遗产,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

涛哥上位后继承发展了前人的区域战略,还多了自己的创造。

是的,真正能算是涛哥时代首创的,还是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

但东北振兴有点失败,在整个涛哥时代,东北非但没能赶上,还被越拉越大,特别是人口不断外流更是动摇了东北根本。

东北现在的困境不仅是当年战略有不足,还有东北自身很多问题,这个以后写。

中部崛起,涛哥做的就比东北振兴好很多。

一开始,涛哥搞中部六省的思路很简单。

让湖南江西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安排嫡系汪洋去广东开启腾笼换鸟引发产业内迁,安排潘逸阳去赣州承接,安排张春贤去湖南搞承接

让安徽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安排嫡系李源潮去江苏,嫡系郭金龙去安徽山西能源大省煤炭大省不用多管搭着涛哥时代的顺风车自然高增长。

一安排交好的势力孟学农李小鹏去山西涛哥在人事布局上都围绕中部崛起做了配套。

但是,有两个省不一样。

一个河南,一个湖北。

这两个省离珠三角长三角都太远,离北京也很远,很难学湖南江西那样抄沿海产业转移的作业,又不是资源大省无法学山西搭顺风车。

这两个省靠别人带动是带不动的,只能自己做起来。

但这两个省面积大人口多,历史欠账更多,涛哥时代依然是东部优先战略,这两省在没有国家大力支持下很难自己发展起来。

涛哥一度让嫡系李克强和交好势力俞正声去河南湖北,试图打开局面,摸索出新方法。

特别是湖北,涛哥寄予厚望。

关于这点,岱岱详细的论述过一—因为董事局位置含金量实在高,简直可以称为“中国常任理事”所以在地方大员兼任上,是十分的慎之又慎,几乎每个地方能上董事局,都有一番故事。

文革之时,朝野混乱,人事更乱,地方一把手经常几上几下董事局,真正开始对地方领导兼任董事局形成既定体制的人事安排,始于改开。

改开后的第一次人事体制摸索,是1987年的13th的一中。

那一次,是北京、天津、上海和四川,入局了。

改开初期的第一次,出现了四常,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不出奇,那时还是计划经济的未期,这三个都是计划经济的半壁江山,而四川能入常,靠的不是工业,而是农业+人口。

那时还在用粮票呢,粮食饭碗太宝贵了,能无私奉献的四川是粮食重镇,加上改开初期的重点是农村改革,四川是改开的初期的农村改革的重点省份。而且,那时四川还没和重庆分家,四川人口极其庞大,再加上13th的那位紫阳在四川任过,所以四川难的一次入常了。

然而,毕竟四川靠的不是真正的实力,有点讨巧,所以,随着粮食危机的缓和、重庆分家和紫阳的你懂得,四川也就入过那一次,后面再也没入过了。

1992年,14th一中后,格局略有变化,除了三大直辖市外,经济大省广东和山东取代四川,一把手入了董事局。

广东山东入局,都是改开的战略考虑。

90年代,广东gdp全国第一,山东gdp全国第二,是90年代改开的先锋,而改开有各种阻力,两省都是顶着炮火在冲锋陷阵,所以两地入局,扩大地方在中央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改开加一把火。

至于四川,抱歉了,改开两步走,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随着农村改革的大致完成和城市改革的启动,粮食饭碗端的稳当,90年代的四川已经没有入局的必要性了。

更何况,那位zi阳89年就你懂的了,四川当然无法守住宝贵的位置,匹夫怀璧。

1997年15th一中后,还是那5常。

三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有意思的是,92年山东入局后,经济就被江苏超了,而后江苏和山东纠缠20年,你追我赶,08后才终于成了江苏稳压山东的局面。

按照之前三大直辖市+gdp前二入局的前例,97年为什么还是山东入局而不是gdp已经几年保持第二的江苏代替山东入局呢?

是因为山东国企多于江苏吗,人口多于江苏吗,比江苏更能代表改开的战略意志吗?

看起来都是,其实,最关键的是那一点

哪一点?

你翻开中国地图,看一看江苏和上海的距离,就知道了。

江苏,紧贴着上海。

上海已经是直辖市 $\pmb{+}$ 入局了,江苏如果因为gdp优势就替代山东入局,那么东南方向,就有两个紧邻的局里人了。

一个是地方层面,地方怕打架,不利于区域经济合作。

若干年后,国家提出长三角一体化,上海的人曾说:“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更易整合,优势就是长三角有上海这个无法挑战的龙头城市,而珠三角没有。”

如果97年放江苏入局并持续到今天,那就没有这句话了,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考虑。

就2个字

南北

为什么天津gdp一向不温不火,依然靠直辖市能一直入局,北方一直稳占2个局的位置,为什么90年代江苏gdp超越山东依然不能取代山东位置,这些,都可以用这两个字解释一

南北

看看现在已经接近悬殊的南北经济失衡,和北方人口净流入南方的历年数据,不得不说,我们一直没放gdp第二的江苏入局,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看到这里,先让江苏瓜友哭一分钟

此时,江苏瓜友的心情,是这样的:

江苏瓜友们,哭完了吗?

哭完了,我们继续。

2002年,16th一中,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山东,出局了,新疆和湖北,入局了。

新疆为什么能入局?

因为世纪末,新疆的被国际反华势力重点爆破了,纷乱不已,1996年,是新疆baokong事件发生的高潮年。

最让我们震惊的是,那一年我们董事会事后(看清,不是董事局,是最高董事会)特意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x维稳工作后,仅仅54天,xj就有人被恐怖分子ci了。

18年前新疆政协副主席被暴恐分子刺21刀生还

最高层开会后54天,x不仅没稳定下去,还闹的更大,可想而知我们的震惊有多大,以及我们震惊后的说下的决心,有多强。

新疆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极高,我们决心下定后,02年人事布局,新疆入局。

xj入局之利:

1、更好的和中央进行双向直接沟通,有利于中央对xj的战略执行

2、xj能调动更多国家资源

3、入局后级别提高,退休年龄也提高,有利于一把手长期坐镇,人心归安

与此同时,山东没有继续占着位置,他被xj取代了。

xj能入是因为国家安全形势需要,那湖北在02年能入局,是因为那个时期,我们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02年那会,湖北gdp全国中上游而已,但湖北是九省通衙,有长江水利,拥武汉大城,国家04年紧随其后就隆重提出中部崛起一揽子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区域发展,所以02年的人事布局,湖北迎来那位重量级认识+省份入局,就是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区域发展下,相中湖北的一次战略试点。

李克强在河南,俞正声在湖北,不约而同的都搞了同一战略。

强省会战略。

是的,既然别人离的远带不动自己发展,国家又抽不出手来大力支持,就先让全省集中资源发展省份。

但两人后续选择不同。

郑州是没有根基的省会,省内还有洛阳开封虎视,李克强围绕强省会一以贯之,搞了郑东新区。

武汉则是天然的湖北中心,省内乃至整个中部没有人能挑战武汉地位,但俞正声搞着搞着发现湖北不能单纯的强省会,湖北太大了发展十分不均衡,国家也发现,湖北就算集中全省之力把湖北搞起来了,因为中部腹地过大,其他省会城市离武汉有一定距离无法像西三角那样搞大城市集群撑起中部腹地。

所以,最终国家也好,湖北也好,决心湖北弱化强省会,搞多点开花。

最典型的,就是现在处于郑州的商品交易所,未落地之前各省都有一个名额去申报竞争,当时武汉是很想去争的,武汉九省通,区位优势优越,竞争商品交易所的成功率很高,然而湖北省不让武汉搞,让荆州去申报。

最后我们都知道结果,荆州毫无悬念的落败,商品交易所花落郑州。

然后,“老书记”从全局出发,知道省市矛盾的核心,在于湖北就武汉一个拿的出手的城市,其他城市要发展、省委就不可避免的要搞武汉的平衡,因此贡献了近半财政收入的武汉怨气难平。而如果湖北有另一座城市能拿得出手,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湖北能成为双核驱动甚至三核驱动,矛盾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因此,“老书记”铺开湖北地图,在地图上寻找那个有望实现跨越性增长的城市。

“老书记”找到了。

是的,就是上面列出的湖北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市、襄阳市

近年来,我国各省纷纷设立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解决该省一城独大的困境。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距离省会城市150公里以上远、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

其中,“老书记”最寄予厚望,也是最花心血的,是襄阳。


襄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要发展,干部队伍是首要的。因此,在2002年反腐还是“表面功夫”,还能打招呼的时代,襄阳爆发腐败案,并罕见的没有被捂盖子,而是被一追到底,最终引发襄阳塌方式腐败窝案。

湖北襄樊发生该市最严重腐败案74名官员落马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13日08:35
红网-萧湘晨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目前襄樊市15名县级领导千部正在接受查处,仅“一把手”就有12人。74名官员被审查,11名市厅级高官涉案,这意味着襄樊正在经历着一次“地震”。

嗯,那是2003年哦,难得有这么认真的反腐。

襄阳反腐没有捂盖,干部队伍得到净化,随后,“老书记”信任的干部,到达襄阳,开始大施拳脚。

“襄阳历任市委书记:阮成发、唐良智、田承忠、范锐平、王君正、任振鹤这期间,被省会寄予厚望的襄阳,崛起速度惊人,从2003年GDP400多亿,到17年突破4000亿,14年间,襄阳GDP整整翻了十倍,发展速度惊人,虽然还离武汉有很远的距离,但襄阳带动了周边市区发展,做到了武汉没能做到的贡献。

另外,为配套襄阳的经济发展,在省委的直接关怀下,襄阳也成为了湖北省的政治高地。

襄阳“出官”15年换了8任市委书记.5人被跨省重用,两人升正部

11条回复-发帖时间:2018年7月27日
2018年7月27日-曾任襄樊(襄阳)市委书记的阮成发,现任云南省省
长。(视觉中国/图(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26日《南方周末》)
bbs.cnhubei.com/thread..-百度快照

这是省域中心城市武汉和副省域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区别于其他地级城市的特别之处,这三个城市的市委书记都由省委常委兼任。

范锐平任省委常委、襄阳书记开启了省官治市的序曲。此后的王君正、任振鹤都是先有副省长履历,然后升任省委常委后兼任襄阳市委书记。

从腐败塌方地,到政治高地

时人日:

“前后6任襄阳书记, 共同出席19大,全国都属空见。

随后,“老书记”转过头又给了武汉一个大礼包。

什么大礼包呢?

当年上海的干部说:

“上海对重庆这些年的对口支援,最大的支援,就是送给重庆一位懂经济的黄奇帆。

现在岱岱依样画葫芦地说:

“老书记对武汉这些年的照顾,最大的照顾,就是送给武汉一位能干实事的阮成发。

我是武汉人,我要让武汉人幸福(图)

阮成发在武汉的发言

这才有了武汉那几年日新月异的发展,才有了武汉摘掉“中国最大城乡结合部”帽子的成功,才有了武汉后来一年招商引资2.5万亿的硬件优势。

真正改变中部各省命运的,还是08年的四万亿之前东部优先战略下,大放水也好,基建审批也好,国家都是优先东部的,四万亿那次的确是难得的雨露均沾,中部省份也有了大规模投资可能。

特别是广大县级市小县城的城市建设,基本是靠08年那次发展起来的。

四万亿中中部省份最大的赢家,是武汉,武汉直接从中国最大城乡结合部,接连跳级成为现在的现代化大都市,因为武汉有个阮成发,还有俞正声给阮成发护驾,敢赌敢冲。

随后,涛哥还给中部准备了个礼物。

水利大放水。

涛哥本身是水利专业出身,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上位多年都顾不上自己的专业,最终他快到点下站的时候,涛哥决心搞下自己的老本行,也是当时中国水利建设有太多欠账而且前有温相大放水例子探路了。

于是围绕黄河长江各省,涛哥11年搞了一次很重大的水利投资。

胡锦涛:大幅增加投资大规模建设水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0日06:05 南方都市报胡锦涛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这个没有四万亿那么有名,涛哥不像影帝那样高调伸出四个手指昭告天下,而且水利毕竟冷门涉及的产业人口不像楼市外贸多,也仅限于长江黄河各省,因此11年涛哥的大放水并不多为世人所知。

除了岱岱这种专业研究现代政经史的人外,基本都不知道其实除了温相四万亿外,还有涛哥的四万亿。

是的,涛哥也投了四万亿。

国家力推水利业10年将投4万亿

一财网·2011-07-1108:31

那波万亿级别的放水,集中在黄河长江各省,不仅很好的带动了水利设施的进化,更带动了一系列黑金政治和地方消费水平。

以岱岱江西老家为例,当时老家水利系统的人说,省上要地方去开会,给地方扔了一大笔钱,必须花完,花不完也得花完,地方水利系统哪里打过这样富裕的仗,纷纷领钱上马项目,然后就是一大帮搞水利工程的老板赚的盆满钵满夜夜笙歌。

然后涛哥的四万亿没几年都花完了,后续还追加了几万亿,继续投。

涛哥到底是干了十年水利工程,对水利是有初心的,临到点下站搞了一波情怀,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老男人实现青少年时期的梦想,最烧钱的不是买什么跑车手表圆梦,而是涛哥搞个水利就砸了四万亿。

如果说温相的四万亿属于雨露均沾,那么涛哥的四万亿属于给黄河长江省份开小灶的了,不仅中部六省受益,西部各省特别是贵州更是受益。

最惨的是东北。

东北因为人口外流早早发展楼市和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历史欠账不多,相比其他省份没多大放水空间,温相的4万亿本来就没流去东北多少,后来涛哥搞水利砸钱,东北又和水利没多少关系,另一个四万亿也没怎么流去东北。

涛哥时代最大规模的两次放水,东北都没怎么接到水,所以虽然涛哥喊了十年的东北振兴,但实际上效果甚微,振兴振兴,振了个寂寞。


图6东北地区GDP、三次产业占全国比重走势(2000-2020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搞笑的是,东北振兴是涛哥第一个原创的区域战略,中部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是最晚的,中部却对东北后来者居上,不得不说,势也运也。

现在看来,东三省真正被拉大距离,不是涛哥,而是是新时代,这个具体原因是哪些,我们以后写东北的时候分析。

继续看中部。

08年-11年接连的大放水,让中部省份在新时代前夕,终于跟上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没有和东北一样掉队。

那么到了新时代,新时代又是怎么下中部省份的大棋呢?

首先山西变了。

之前对山西陕西内蒙这几个省份,国家是不怎么操心的。

因为大环境经济起飞,这些省份卖能源就能跟着起飞,甚至内蒙在涛哥时代一度全国增速连年第一,国家根本不操心这几个能源大省的gdp。

但山西煤矿搞出事了,搞了很多矿难,特别是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关注,他们说山西是带血的煤炭,从山西煤矿说中国高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不人道的。

因此,涛哥末年,就开始对山西煤矿问题入手,搞了私人退出国家接盘的煤矿行业大清洗。

我们上台初年,因为令计划的案子,又对山西政坛进行大清洗。

山西在两个时代的交替期间,是经济政治接连被清洗,一度被清洗的的进icu,可以说是流年大不利。

清洗最终告一段落后,国家就让山西自谋生路去了,山西借着那几年的旅游爆火,一度想发展旅游业,但还是没怎么搞起来。

后来国家也看不下去了,下场指挥山西,但也没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新突破,经济搞不出新花样就搞政治吧,于是派了精通干部改革的楼阳生去山西,搞山西干部试点,但河南尹跑路导致山西楼搞了一半去河南接棒,又虎头蛇尾了。

至于湖南江西,新时代是延续涛哥时代的战略方向的,让珠三角带他们发展。

当然,我们也做了很大的完善。

先看湖南。

涛哥给湖南开的药方就是南下南下,搞长株潭一体化,新时代多开了一个药方,搞岳阳。

岳阳是北上,长株潭是南下,我们要湖南在南下的时候兼顾北上,因为之前说了,中部太大了武汉一已之力撑不起中部,岳阳搞上去和武汉一起合作把这个中部撑起来。

湖南之前畏惧武汉,怕岳阳搞不起来或者搞起来了也是被武汉虹吸的命,湖南不敢搞,新时代钦定搞岳阳后,湖南省委派了个能人易练红深耕岳阳,易练红在岳阳干了7年,干的不错,也因此进入了新时代的视野,后来官运亨通去江西浙江当书记去了。

易练红后,岳阳也成了湖南的政治高地,几乎历任岳阳一号都进了湖南省委。

同样处理的,还有江西。

江西都是一直强省外的,后来汪洋搞腾笼换鸟后才放手赣州发展,但一直不给赣州明确地位。

新时代让江西搞双核驱动,一个赣州一个昌九。

九江相比岳阳就没搞起来,这里面既然有地方干部的能力问题,也有九江政坛的腐败无能问题,更有现实的地缘问题。

长沙和岳阳是平原,而且可以通过水运连起来,地缘条件上是可以搞长沙岳阳一体化的。

但长株潭一体化提出多年沉淀多年,珠三角毕竟比武汉香,而长沙自己也有小算盘想着一路向西发展,你压着长沙南下就已经够忙活了,忙不过来了,无力再跨北上搞什么岳阳一体化,所以长沙岳阳有地缘条件搞一体化,都没搞。

而南昌九江一体化则远没有那么好的地缘条件。

长沙岳阳一体化也好,佛山广州一体化也罢,还有咸宁西安一体化也是,他们一体化都有坚实的地缘基础,因为连起来是一块的是一团的。

而昌九一体化连起来,是条状的。

是的,左右两边因为环保问题,都不能展开发展,昌九的联系全靠中间细长的通道。

而且九江的拿手好戏是长江航运,南昌自身工业底子不够其他省会城市雄厚,给九江的助力很一般,导致九江竞争不过。

国家想让九江发展起来,是想九江岳阳武汉三家通力合作,把中部撑起来。

但江西有自己的算盘,他们把南昌看的很重,省内已经有赣州挑战南昌了,如果九江再和岳阳那样独立于南昌发展甚至和岳阳那样成为干部高地,那江西强省会战略名存实亡。

加上南昌也心心念念长江航运口,于是国家地方的博弈后,江西搞了昌九一体化。

搞了这个其实没有多大地缘优势且政治因素复杂的一体化。

昌九一体化实际上是国家对江西的妥协。

所以岱岱说,国内一体化最没有看头的,就是昌九一体化。

江西现在两大发展战略,昌九一体化和赣州拥抱大湾区,也就后者有戏,前者很难的啦。

现在江西最新情况,就是那个跑路的尹,他背后有不歪,江西是他的最后一站,他想奋力一搏上位25人的,我们要他江西反腐证明自己,他反腐也搞了,但阻力太大,初期就跳楼了一个省管干部,江西反腐从一并始很有声势变成不声不响,可惜了。

再看湖北。

湖北我们也继承了涛哥时期的思路,或者是俞正声的思路,除了强省会外还要搞其他两个重要城市。

但我们现在有了变化。

之前湖南三雄是武汉,襄阳,宜昌。

但岱岱最新的消息是,襄阳不动,宜昌放弃,打算搞荆州。

这个思路是20年才开始的新思路,据说当时是整个湖北都欺上瞒下,隐瞒疫情,是荆州崔永辉嗅到不对劲后,冒着政治风险越级上报实际情况,推动了我们拍板武汉封城,那一刻,崔永辉和荆州第一次进入了高层视野。

2016.12—2017.05湖北省荆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3]
2017.05一2020.06湖北省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20.06—2020.07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4]
2020.07—2021.06福建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7]
2021.06—2021.07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副省长[6][8]
2021.07—2021.10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
2021.10—2021.11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厦门市委书记[9-10][14]

这个是湖北最新的情况,三雄鼎立,云酿将宜昌换成荆州的最新情况。

湖北太重要了,几乎可以说湖北兴中部兴,这些年中部经济增长,几乎全靠湖北。

一国内就中部六省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都不够乐观。全国经济的名义增长率为 $3.97%$ 。而在中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只有湖北,湖北经济的名义增长率高达$4.49%$ 。排在第二的是安徽,经济名义增长率为 $3.27%$ ,略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然后再往下湖南为 $2.39%$ ,江西为 $0.42%$ 然后河南和山西直接就负增长了,河南为负 $1.36%$ ,山西为负$7.29%$ 。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在2024年第一季度,除了湖北之外,其它五省的经济增长都不乐观。如果把湖北算上,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量则为573亿;如果把湖北抛开算的话,那么中部其它5省的经济增量只有39亿!也就是说差点负增长了。

从2020年以来的中部六省经济增速。在过去的3年时间,整个国内经济名义增长率为 $24.4%$ ,湖北为 $29.8%$ ,江西为$24.8%$ ,安徽为 $23.6%$ ,湖南为 $20.5%$ ,山西为 $14.4%$ ,河南为$8.84%$ 。由此又可以看出湖北在过去三年的经济增幅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和安徽和全国平均增速差不多,江西略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略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经济增速比国内平均低了10个百分点;河南的经济增速在过去三年只有全国增速的 $36%$ 。由此可见湖北经济依然是在中部地区一枝独秀的!

湖北是中部毫无争议的龙头,武汉岳阳九江是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的关键,希望湖北加油。

然后,看河南。

河南岱岱写过很多了,每次写岱岱都很糟心,河南瓜友更糟心。

就这么说吧,尹跑路是正确的,河南待着是死路一条。

老二号退了后,河南失去了最大的高层资源,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中,全盘推翻了之前的方向,之前河南是强省会搞郑州,我们要河南南边的去找长三角,西边的找陕西,东边的找山东,否决了河南的强省会战略。

然后又给河南上了粮食安全的发展加锁。

河南自己运气也不好,郑州大水导致政坛不稳。

因为村镇400亿我们空降了一个人去河南当纪委,当时岱岱就说国家要搞河南反腐了。

唉,怎么说呢。

今年7月大会,河南好好争一下粮食大省的信转移支付政策吧,其他的别想太多。

说完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还差安徽。

其实安徽,是一个很幸运的省份。

我们几大战略规划,长三角一体化有安徽,中部崛起,又有安徽。

安徽可以吃到两个战略红利。

广西可是羡慕死了。

他么的大湾区规划没有广西,中部崛起也没有广西,西部大开发一开始是广西成渝西安,涛哥时期还把广西当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现在新时代把西三角等同于西部,广西都被踢出西部了。

等于在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广西既吃不到中部崛起,又吃不到西部开发,还吃不到大湾区。

相比安徽东吃长三角西吃中部崛起,广西是羡慕死了。

现在广西搞西边那个运河,打算跪舔广东,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顺风车,祝福吧。

安徽在涛哥十年,最大的关键,和河南一样,就是定下了强省会战略。

郑州在省内是很难服众的,合肥一样难以服众。

“合肥的地形禀赋真的一般,没有水运条件,没有一马平川,没有优渥资源。

合肥千年来都是县城不是没有原因的。

岱岱说一段可能让合肥瓜友很扎心的话:合肥这地缘条件放在全国省会中,是能进倒数前三的那种。

另外两个省会是哪两个,会不是你家乡的省会,岱岱今天就不扎心瓜友了,

瓜友可以自己先试试分析推导。

其他两个自然条件倒数的省会,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李克强钦定了郑州强省会,郭金龙钦定了合肥强省会。

涛哥的人事布局都很有章法的。

但合肥又和郑州不一样,郑州强省会的最大阻力是省内,解决了省内就解决了根本。

合肥强省会最大的阻力不是省内,而是省外,是南京。

是的,合肥离南京太近了,两个城市的产业又高度重合,合肥发展的最大挑战就是要直面南京。

你想下湖南和江西面对武汉不敢发展长沙岳阳,就知道安徽发展合肥的勇气是很大了。

安徽在涛哥时期解决了强省会的战略问题,在新时代要解决的就是南京挑战问题。

“南京因为是省会,所以多为国企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电子、石化、钢铁、汽车、电力产业种类。

南京只有部分产业,和合肥重叠,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但两座城市还不是完全的竞争对立,如果南京不折腾,合肥还是可以和南京差异化共存,愉快的做朋友的。

然而,南京身处江苏怪物房,江苏十二太保各个不是省油的灯,南京不能落于人后,特别是近在眼前的合肥崛起,严重刺激了江苏省府的神经,江苏这些年也开启了强省会战略。

芜湖安庆蚌埠什么的安徽省内城市,怎么折腾,合肥都不怕。

但是南京一折腾,合肥就倒吸一口冷气了。

举个例子,合肥重金押注半导体产业,早于南京4年搞半导体集群,本来南京没有半导体产业的,两者差异化共存,结果南京请动了台积电来南京。

南京这个动作严重打脸合肥,南京直接将晚于合肥4年的半导体产业,拔高到两者平行的地步,现在每年半导体大会都要在南京举办,南京投资中科院系,把剑桥唯一的海外研究所都整来了。

还有lg化学,还有新能源锂电池全球四大巨头齐聚南京,南京甚至在新能源产业上对合肥都产生了竞争压力。”

“南京对合肥,一个经济腹地重叠,一个经济产业重叠,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大的不可预期因素。

合肥和南京的关系,一个可以说是在华东地区复制了成渝争霸格局。

合肥是成都, 南京是重庆

前些年还好,因为底子薄弱增速都很好看,现在合肥发展到一定阶段了,特别是产业和南京重合后,合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合肥的破局岱岱写过,《合肥离长江太远,离南京太近》“合肥离长江太远,吃不到长江航运的红利。

离高一级的南京太近,随时面临南京发展的压力。

越南曾经哀叹过,越南的问题就是离美国太远,离中国太近。

合肥也有同样的哀叹,合肥的问题就是离长江太远,离南京太近。

南京和合肥经济腹地重叠,南京要发展就要西进安徽,这个国家改变不了。

国家能改变的,就是统一规划统筹两城产业格局,保证南京合肥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发展。

这个带头协调的机构,最好由长江经济带发展小组带头。

这样,合肥才能比较好的破局离南京太近的难题。

另外一个问题,离长江太远的问题,合肥有高人,安徽有高人,或者说,国家有高人。

给出了漂亮的解题方法。

那就是引江入淮 一号工程。

合肥不是离长江远吗?无法跟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吗?

没问题,我把长江挖到合肥门口!

“如果听名字好像这是一条引水工程,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它的意义除了引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航运。

引江济淮的主体部分位于合肥境内,缺水的合肥居然是全国28个主要的内河港口之一,是不是很出人意料,要知道合肥无论离长江还是淮河都超过了一百公里。

合肥的航道居然是一条名不见经传,叫南肥河的小河,这条河流基本上位于合肥市境内,也是巢湖的一条重要的支流。

这条运河是按照干吨级的航道标准建设的,并且还向北延伸到皖北和河南省,到时候千吨级的大型货轮,可直接从河南及皖北进入长江甚至入海。

引江运河修好之后,干吨级船队可由长江和淮河直接进入合肥。

试想一下,从长江中上游运输大物进入山东、苏北、皖北和河南,当然还有长江以北的安徽,走哪条航线最近最快?

走京杭运河要绕行半个安徽和整个江苏,而且京杭运河运力已经饱和。

南北的经济互动日渐频繁,无论是安徽还是山东和河南,都是人口和经济广阔的市场。

这样一来合肥港将成为全国性的航运枢纽,更是整个安徽的航运中心,到时皖北的阜阳和蚌埠的航运地位也会得到加强。

现在合肥的高铁和高速及航空能力都十分强大,运河一旦修好,合肥的全国交通中心地位将变得更加牢靠。”

省府之所以对芜湖还在犹豫,就是因为这个工程吧。

这个工程搞好了,不靠长江的合肥就是真正搭上了长江经济带的东风了。

而南京相对合肥来说的黄金水道优势,也就没了。

合肥城市面积pk不过南京,那就让合肥吞地合肥没有南京的水运条件,那就给合肥挖河。

“合肥,你在抱怨离长江太远,离南京太近?

“地方没有竞争不是好事,竞争没有悬念也不是好事,南京对你的优势也太大了,这样搞不好调动你们的积极性,合肥,我给你个米字型高铁,再给几个国家实验室。”

“合肥崛起了,散装江苏总该眼红心急了吧,总该知道还是要强下南京了吧。”

“对了,你合肥既然不靠长江,那我就派个人下去,帮你把长江挖到你家门口吧。”

合肥,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合肥的瓜友,要努力奋斗,用心奋斗啊,和南京好好上演一场华东地区的龙虎斗,在良性竞争中彼此进步,携手共进,不要辜负了国家的一片厚爱哦。

合肥的破局方向已经定了,就看合肥干部的执行力了。

以及南京面对竞争挑战是否犯错了。

当然,虽然合肥发展的好,但安徽这些年省gdp增速一般,也不得不说,侧面证实了强省会战略难以带动全省整体发展这一观点。

但没办法,安徽的重点依然是雷打不动的合肥,继续其他地方被合肥虹吸被长三角虹吸,就让他们虹吸吧。

毕竟江苏上海的生育率跌死了,引进安徽人也是好的。

好,中部六省,岱岱都讲完了。

其实多是宏观概括,要详细的话很有很多可以聊的。

等后续岱岱补上。

还有找个时间,补上东北三省的那些年那些事吧。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bus2100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