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_27_山西_何至于此
文章目录
终于写到山西了。
山西在当代存在感,实在不怎么强,现在中国一南一北最无存在感的估计就是江西和山西了,河南河北至少人多力量大,山西加上江西,人口总数才差不多顶一个河北。
但大家也都知道,山西在历史上是威名显赫的,在历史厚重感上,山西人甚至敢叫板隔壁的陕西。
有所谓的,中国历史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 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陕西主要是秦汉以后发迹,而山西是在炎黄时代就是华夏文明诞生的摇篮了。
一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其陶寺遗址被认为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
细细分析,山西能在古代拥有如此出众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治世为农牧分界线乱世为霸王之基业首先,看治世
山西本身就是农牧文明的分界线,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没发生在别地方,就发生在山西,五胡乱华最开始,也是地处山西的匈奴刘渊起事。
古代的山西北部,长期是胡汉杂居,文明交融,深刻影响了山西的地域文化。
而古代中国,海洋文明几乎不怎么存在,主要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当中原王朝取得稳定统一时,山西就有两大重要作用。
一个是军事作用,一个经济商业作用。
山西成为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最前线,军事重镇。
古人有云,“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
同时,这也给山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商业价值。
明代九边重镇,大同镇是九边重镇之首,加上山西镇,有几十万士兵驻扎,他们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供给一侧,山西南连中原等主要产粮区,山西本省南部盛产盐、粮食、丝等各种物资,为晋商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地。
明政府采用开中法,解决这些军事区士兵的吃饭问题,实行以盐、茶等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而山西商人,尤其是山西南部的商人得地利之先,因为运城有规模庞大的盐池,这是晋商的早期崛起,从山西南部开始。
清代满蒙修好,山西就没有军事重镇了,但是完成原始积累的山西商人把控了万里茶道,每年携带巨资到福建武夷山和湖南收茶叶(几百年后变成了福建商人跑来山西承包煤矿了,真是风水轮流转),再从中国南方一路运到中俄边境恰克图,从中获取了巨大利润。
而且山西商人还搞金融创新,发明了票号,历史上山西有票号43家,占全国总数的 $80%$ 以上,顶峰时占有清政府 $80%$ 的白银储备,当然最主要是因为明末晋商偷偷给清朝贸易,天使投资了女真人,才有了后来的壮大。
也的确没想到,山西地形山地为主支离破碎,交通条件几乎和贵州一样恶劣,本来应该成为商业绝迹之地,但却因为沿边,因为是农牧分界线,反而成为了古代中国和游牧民族三角贸易的最中心,晋商在近代风头无两。
太平时节,山西凭借军事重镇和这个三角贸易,就能重要且富裕。
而乱世,则更是山西大放异彩的时代因为山西的地形,实在是太牛逼了。
山西独是特的“两山夹一川”地形,即东太行西吕梁 (易守难攻,安全),汾河从中穿过,分布着一连串的盆地和平原(耕地充足)。
这样的地形,边界不是大山就是大河,首先就自保有余,基本只要守住几个重要的关口,就可以保山西太平,十分容易割据一方。
一个冷知识,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最难打的,南京都解放了,山西都没解放,两个元帅徐向前和彭德怀接连打,才啃下山西全境。
可以说,四川有的割据自保的地形条件,山西完全也有。
但四川割据有余,四面出击却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山西则不仅割据自保有余,还能四面出击。
首先,山西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桥头堡。
拓跋鲜卑以平城(大同)为都,东克后燕,西灭赫连夏,北灭北燕,最终统一北方。
一北魏末年,尔朱荣建霸府于晋阳,遥控洛阳北魏朝廷。北齐时期,高氏诸帝也多居晋阳,遥控邺城朝政。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都龙兴于太原,自太原出兵攻打洛阳开封,建立称雄一方,扩有黄河流域的割据政权。
一反之,中原政权攻击山西,则是异常困难。宋太祖、宋太宗先后多次兴兵攻打割据太原的北汉,历经多次北伐,前后十余年,才最终攻下太原。其后宋太宗因太原城极其坚固,宋军之前多次在城下受挫,遂毁太原城,以绝后患。
同时,山西东西两侧条山脉在成为山西省天然屏障的同时,更具备居高临下,突击左右的优势。尤其是东侧的太行山脉,这里的太行八,可以直插华北平原以及河南中原地区,让处于华北平原位置上的敌人,终日处于如履薄冰的惶恐之中。
安史之乱时期,在安禄山占据“两京”,唐王朝政权发发可危的情况下,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还是以山西为根据地,组织各方力量积极拯救李家王朝。安禄山因为错失山西地区,始终被压缩在关中与华北平原这么一个“L”型平地上,最终被缓过劲来的唐王朝消灭。
所以古代有句话说,“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
现代也有句话说,定都南京, 江淮为生命线,定都北京,则山西是生命线。
山西不仅因为中国三段阶梯的地形,对华北平原是居高临下的威,甚至对陕西也是威。
按理说,陕西地处第二阶梯,拥有地势高度山西应该威不到,但实际上,山西对陕西有两个杀手。
一个是奇袭九原。
九原奇袭战略是战国时代秦赵争霸为背景的赵武灵王灭亡秦国的战略规划,该战略是以15万赵国骑兵从九原、云中地区突袭秦国国都咸阳,然后配合上党地区数十万赵国步兵夺取上党山地,然后东西夹击灭掉秦国。
一个是拦腰斩断
山西对关中地区最具威胁的,还是吕梁山下与太行山脉南行缺口处,黄河“几”字型拐角地方,也就是今山西运城市西南地区。从这里渡过黄河就可以背后袭击潼关,甚至直插关中腹地一长安。
关中政权出河南而不攻占山西,粮道后勤容易被切断。历史上吃了大亏的就是秦穆公劳师远征郑国,回师途中被晋襄公在河南西部的山设下埋伏,秦军因此大败。
可以看出,山西其实是悬在关中头上的一把利剑。
关中想偏安一处,山西板块可以九原奇袭搞两处夹击,关中想东出函谷争霸天下,山西板块可以拦腰斩断退路。
因此,关中的政权不管是要自保还是要争雄,都必须先解决山西地缘板块的威胁。
历史上秦朝正是长平之战后才奠定统一六国基础,李唐政权也正是从太原起兵南下关中奠定大唐根基的。
也因此,有句话说,如果三家没有分晋,晋国没有分裂,秦国肯定无法统一六国。
山西的确适合四面出击。
山西向北:大同自古为边疆重镇,中原政权抵抗游牧民族的第一线。
山西向西:河东郡历来为关中畿甸之所,对关中平原有着头悬利剑的威胁。
山西向东:太行八经赫赫有名,特别是居庸关,居庸关一破京师除了城墙无险可依。
游牧民族要南下夺天下,需要山西。
关中政权东出要夺天下,也需要山西。
河北政权要稳住根基,更需要陕西。
山西可谓是“表里山河”,天下之背而扼其,是乱世必争之先手。
但是,山西自身有一个最大的弊端。
就是山西没有大平原,在农业时代无法积蓄足够的人口物力。
四川有足够的平原有足够争霸的人口财力,但四川地形不利于四面出击。
山西这方面完全和四川反着来,山西十分利于四面出击,但全境 $80%$ 以上是山地只有一点农业盆地的山西,根本无力云酿足够的人口物力去四面出击。
山西其实属于一个半封闭的大盆地,里面散布三个小盆地,山西成为北方唯一不说官话的晋语区,只能说封闭的地理环境带来的是人文和思想的特殊和独立。
而相反的是,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拥有足够统一天下的人口物力。
总结就是,山西就是中国的阿富汗,山西就如阿富汗一般对四周都有地缘优势下的强大军事压制力,但自身平原有限导致无法自成霸业。
任何一个割据政权,单拿着山西都不足以称霸天下。关中华北则更容易率先形成集中的政治力量。
关中得山西,即可对华北直插心脏河北得山西,即可对关中泰山压顶。
可以说,山西,河北,关中,这三个地缘板块单拿出来都不足以统一天下,但谁拥有其二,就能问鼎天下了。
山西可惜了,山西都不用有四川天府之国那么多平原,只要山西有关中八百里那么大的平原,山西就能取代关中成为古代中国雷打不动的龙兴之地了。
山西在乱世中其实有点很尴尬,属于不上不下那种,既不能当龙头老大夺天下,又因为自身地缘优势无法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总结下,山西在治世的,因为农牧生命线而拥有沿边优势重镇优势。
山西在乱世,因为山西优越地缘区位优势,则拥有乱世必争的特殊地位。
治世为农牧分界线
乱世为霸王之基业
山西在古代牛逼,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农牧分界线和地缘区位,但在当代,这两个都不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了。
现代中国打交道最多的,已经不是游牧文明,而是海洋文明了。
当年中国和苏联做生意,东北崛起,后来中国和欧美做生意,东南沿海就取代东北崛起了。
同样的道理,现在外蒙是一坨屎,内蒙是自家兄弟,山西已经不再具有古代沿边搞贸易的优势了。
这一点是时代大局势,东北和山西是同病相怜的。
另外,山西古代因为地形区位优势而兴盛,当代却因地形区位而没落。
古代山地是易守难攻,但当代山地则是交通不便,工业十分难搞,交通更是难搞。
山西是古代阔过,东北是近代阔过,近代阔过的东北留下了完善发达的铁路网和交通线,而古代山西不能留下这些东西,需要现代山西补上交通物流这笔历史欠账。
但可悲的是,山西一旦没有不可取代的沿边贸易优势,山西自身地形破碎交通不便的先天条件,就在当代被无限放大。
最简单的一个名词,山西第一条高速,是中央不拨款山西本省财政咬牙修的,因为地理恶劣导致修路成本极其高,和贵州修路一样高,山西人民评价是用百元大钞铺就的高速路。
那么有山西瓜友会问了,贵州那么偏僻,地理比山西还恶劣,贵州都能大修交通大基建咸鱼翻身,山西可以学贵州那样咸鱼翻身吗?
很抱歉,山西学不了贵州。
因为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贵州即使地理恶劣,也能成为西南交通枢纽,是因为贵州周边没有其他地方能当西南枢纽了。
贵州就是西南三角的中心,重庆成都虽然强大但威胁不了贵州西南枢纽的地位。
但山西不是,山西周边就是西安和郑州。
华北经济的重心是是北京,北京南下物流走的是郑州。
西北交通物流中心是西安,走的是关中到郑州。
就连内蒙古南下物流的主要交通线,也是走乌兰察布张家口线,或是包头西安线。
关中华北内蒙的物流沟通,都和山西没多少关系了。
山西有勇气挑战西安郑州这两大交通枢纽?
一句话,旁边有郑州西安,导致山西是华北地区的交通空白,而贵州是西南天然的交通枢纽,从国家角度看山西就没必要搞另起炉灶的大修大建了。
山西的交通,只要能运好煤炭就行了。
第二个原因,是山西修了也白修。
山西瓜友可能会生气了,岱岱你怎么说修了也白修了呢,贵州大修交通不是促进经济发展了吗。
兄弟,贵州和山西不一样的。
上面分析了,山西是一个四面出击的地缘,而贵州并没有这个四面出击。
很简单的道理,给贵州大修交通,贵州人一半跑外省一半跑贵阳,贵州被虹吸被放血有,但可控。
但山西不一样,你给山西修四通八达的高速高铁,你是嫌山西人跑出去的不够多吗?
贵州就一个遵义存在被重庆虹吸的严重危机,其他地方修了路旁边都是广西云南,没多么发达,人跑的少,贵阳能圈住人。
山西的晋南运城临汾,离西安近,东南的长治晋城离郑州近,东北部的大同离北京近,你给山西大修交通,人都跑去北京西安郑州了。
更何况你山西的太原本身就不是一个强省会,只是山西内部5个盆地之一,五台山在忻州,云冈石窟在大同,晋商文化基地在晋中,山西因为地理原因内部是不太团结的,山西又迟迟不搞强省会,搞的太晚了。
一地理单元太分散,山西的山像一个月字,北边大同一个盆地,中间忻州太原一个盆地,南边直接和河南陕西一起玩了。江苏是被河流分割,山西人被山脉分割,十里不同音,一个县就四种方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台山离北京近吧,搞了个太忻一体化,直接对接京雄线了,以后太原,忻州人直接就去北京啦
一句话。
山西地形用军事角度看,是四面出击。
山西地形用经济角度看,是四面漏风。
贵州周边都穷,大修交通不至于那么被流血被吸。
山西区位太好了,北京西安郑州都能靠上边,内部又碎片化,大修交通必然导致流血被吸。
所以岱岱说修了也白修。
还有一个,就是上面不给修。
贵州能大修交通,是因为压中了涛哥这个宝贝,还赶上了大放水时代,且自身有足够多的贫困县和少民,扶贫攻坚加上统战价值等一系列原因,才有了贵州能拿到朝廷那么多钱去大修基建。
而山西是朝中无人啊。
或者说,曾经朝中有人,但变的无人了,这个内容岱岱下篇说。
讲一个案例,大家就知道上面对山西大修交通的态度了。
当年胡富国想修高速,中央不拨款,胡要求山西煤企,欠款不发煤,各地先去告状,为此得罪了上层大佬。
然后几乎是本省掏钱搞了三大基建。
胡富国在山西的8年间,着手修建了“太旧高速路”、“引黄入晋水利枢纽”、“阳城发电厂”三大工程。山西的老百姓称之为“地上、地下、空中”的三条通道。
胡富国却在省人代会上,用坚定的语气表态道:“就是卖掉省委大楼,我们也要把太旧路修好。”
很快,胡富国主动牵头捐款,拿出了5000元,在他的带领下,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捐款。全省共募捐了2个多亿。
修建太旧高速路时,8名工人因公牺牲,胡富国自掏腰包给烈士家属
冰点历史 2024-08-0909:22山西
但是此人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当时总理,月月鸟的不满,最后被调离山西中央赋闲了。
99年,胡富国离晋上调中央,百姓挥泪送别,胡:我死后要回到山西
百年人物志2024-08-2310:31山西
贵州可以举债大修交通逆天改命,山西能吗?
上面没人,懂不。
当然,也不全是上面的问题,山西也有自己的一点问题。
实在不理解山西领导的脑回路
先说背景,众所周知,山西是煤炭大省,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为了运输煤炭,国家投资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山西修了北中南三条重载铁路,21世纪以后,陕西内蒙的煤炭得到开发,其实陕西内蒙煤炭主产区也靠近山西,一直以来也在用山西的重载铁路外运,大秦铁路顶峰时货运量占全国铁路货运量的 $25%$
因为煤炭运输量巨大,所以在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山西省去国家要政策,争取到了建设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机会,当年这也是能源市场的一件大事,交易中心计划从煤炭现货交易起步,逐步开展煤炭期货交易,获得煤炭定价权。交易内容上也以动力煤热力煤起步,逐步拓展到煤化工产品,甚至到电力。为了打开煤炭交易中心局面,山西省邀请了全国几乎所有煤炭生产企业入股交易中心,大有发展成能源交易中心的趋势。
后来山西省政府摆平了外省煤炭企业却自己后院着火。2014-2016年,煤炭价格下跌,本来山西煤炭开采成本就比陕西内蒙的高,煤炭价格再一下降,直接击穿了山西煤企的生产成本,本来这事多补贴一下或者信贷支持一下熬过去就行了,结果山西直接涨运费,试图提高陕西内蒙的煤炭运输成本显的自已煤炭有竞争力,顶峰时期,包头到秦皇岛万吨机车使用费占内蒙煤炭秦皇岛港到岸价★的 $40%$ ,引发了让外媒都关注的110国道大堵车。
啥事都是被逼的,煤炭产业对山西重要,对陕西内蒙也重要,既然走山西这么贵,那就不走山西吧,于是内蒙把一条160公里时速的客运快速铁路改成重载铁路绕过山西到唐山出海,陕西挑头在自己境内修了蒙华。
结果就是内蒙陕西的煤炭这下不用从山西走了,交易量下来了,太原的煤炭交易所变成了山西煤企自娱自乐的东西。
这只是件小事,全国没达到预期效果的交易所比比皆是。拆开来看,山西的每个步骤都是当时环境下的最优解,但组合来看就暴露出了政策缺乏长远性和长期性,新政策轻而易举就毁掉了老政策的成果,结果就是总是在走新路。
总结就是,山西和贵州省情不同。
山西旁边有郑州西安两大交通枢纽,国家角度看山西没必要再大修交通。
山西四面出击也是四面漏风,内部碎片化,在本省除煤炭外没有其他产品商品且文旅不兴的情况下大修交通,失血虹吸可能会很严重,短期内可能弊大于利,修了也白修。
山西朝中无人,上面不肯出钱让山西大修特修。
然后山西有一次自身的操作短视,导致煤炭运输的交通枢纽得而复失。
以上加起来,就导致贵州那个情况都能靠大修交通咸鱼翻身,而山西无法复刻贵州的咸鱼翻身。
看完上面,大家就明白了。
山西古代是因为农牧分界线而兴,现在海洋文明取代了游牧文明,古代山西是沿边优势,现在山西是深处内陆。
山西古代是因为地形区位条件而兴,现代则完全换过来了。
古代山西是易守难攻,现代山西是交通不便。
古代山西是四面出击,现代山西是四面漏风。
古代山西是天下必争之地, 现代山西是西北交通的空白。
古代山西是南挟关中东逼华北,现代山西是无力动摇北京西安郑州城市地位。
古代山西是京师咽喉受资源倾斜,现代山西则荣幸成为环京贫困圈一员。
山西很多特性特点,放在古代,不管乱世治世,都是优势,都是优点。
放在现代,则成了缺点,成了弊端。
所以山西古代牛逼当代落寞,也就自然而然了。
当然,山西瓜友也会发出一系列灵魂之问。
山西明明有丰富的煤炭等资源,为啥还发展不起来?
山西可以发展旅游业吗?
山西为了自身破局尝试过各种努力啊,这些历史上的努力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山西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朝中无人的?
国家对山西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历史上有没有变化?
山西未来的破局之路在哪?
不急,这一切的灵魂之问,我们下篇道来….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bus2100 (每日最新圈文)
文章作者 吃瓜群众岱岱
上次更新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