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岱不炒股也不懂股市,一直是用政治经济学角度去分析,大家都在问昨天的重磅政策解读。

先看一下之前岱岱的预判。

关于三中会议的前瞻预判:

我们之前说了,解决缓解地方债问题有三大模式在争论。

其中,第二个国开行模式,和央行关系不大,因为政策性银行在金融口独树一帜,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当年老二号的涨价棚改就是政策性银行的国开行来放水,而不是通过央行。

而遵义模式急需银行配合,毕竟这个模式是要金融口出钱亏钱,要积累坏账,这是让金融口冒政治金融的双重风险。

而中特估模式也就是股权财政,也需要央行放水或者学日本央行下场买股票,才有股市大涨的可能,才有股权财政的前提。

所以,通告里暗示的,财税改革需要央行大力支持而央行一直不怎么配合,那解决地方问题的模式,只能是遵义模式和股权模式这两个了。

这是之前的预判,第二个模式国开行被排除,剩下第一和第三个可能。

然后是岱岱对美联储降息后的股市推演:

股市短期内承压,中长期内看好,印度经济那么垃圾股市还能那么牛,兔子经济再烂也没烂到股市2800点的地步,股市中长期内看好,继续关注文件对股市的定位用词,看有没有地方股权财政或者投资性共同富裕的可能。

短期承压,是因为日本加息对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

密切关注日元,国际日元套利交易有20万亿美元,如果日元紧跟加息,就会进一步放大本轮危机效应了

但没想到,我们的政策手段,来的这么迅速。

有两个政策是在预期内的:

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

二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

这两个说了很久了,第二个还提前了。

吃瓜岱宗岱

23小时前来自HUAWEIMate50Pro

好事啊之前央行口径是年底左右落实,说还需要研究几个月,现在属于提前落地了,明显上面给压力推动这件事

$@$ 中新经纬

【存量房贷利率降低50个基点后,#100万元房贷30年将少还10万#】#存贷利率下调每年将减少利息1500亿#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房贷方面,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展开

但都属于预期内的,外媒早都爆料了,昨天政策消息是一段一段爆出来的,这两个消息出来的时候股市还没多大反应,直到后面两个王炸消息出来。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外部压力明显减轻,国内有稳定的坚实基础”,

第一项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这项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其债券、股票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其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中央银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 $100%$ ,再贷款的利率是$1.75%$ ,商业银行在给客户放贷款时利率在2.25%左右,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这项工具适用于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

外部压力明显减轻,讲的当然是美联储降息落地,汇率稳住了,国内有宽松放水的外部环境。

而这个8000亿的资金,竟然是“只能用于购买股票”,历史上出现过“只能用于购买房产”的低息房贷,以及“只能用于企业经营”的低息经营贷,这种“只能用于买股票”的低息股市贷是真的破天荒头一回见。

而且还是第一期,搞的好未来还有两期三期。

——“我跟(证监会)吴清主席说了,只要这个事情做得好,未来可以再来5000亿元,或者第三个5000亿元,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

这已经是万亿级别的入市资金了,这笔钱鼓励机构公司来回购股票,之前我们都骂这些人看熊市各种减持各种砸盘,现在这笔钱只能用来回购增持,只能用来护盘。

这是万亿级别的资金牛信号第二个王炸信息,是在散会的时候,有个女记者不讲武德抢问潘功胜,问万亿平准资金的事,潘功胜笑一笑,说正在研究。

这个信息出来后,股市几乎就全面飘红了。

其实,这个万亿平准既然发布会上是没有提的,就是官方不打算提,还没有研究到能提的地步,是记者追问这个,潘功胜才回复说正在研究,我们严谨分析只能说万亿平准可能在路上,而不是确信就会落地。

不过,这个一期8000亿,已经是明显的资金牛信号了,是旗帜鲜明的拉股市。

股市没有流动性?央行间接下场直接给股市注入8000亿。

股市没有交易量?这个8000亿只能流入股市,只能回购增持你想做空都不行。

股市没有信心?这还是一期8000亿,还有二期三期,拉到大家对股市有信心为止。

其实,这已经是央行间接下场买股市了。

日本股市是怎么起来的?

—日本的股市真正的启动。实际上是日本央行下场买etf之时。日本股市从2012年到现在足足涨了五倍。那么日本央行买了多少股票呢?2010年日本央行开始买入股票ETF,经过长达十年的购买,截至 2023 年底日本央行已坐拥 37 万亿日元的 ETF,市值占东证总市值约 $4.3%$ ,最高时占 5.7%日本央行成为日本股市绝对的主力,维护市场之心昭然世界。

日本央行下场用一万多亿人民币阿里股市,拉起来了,我们这边不是央行直接下场,而是间接下场给5000亿。

特别第二条,是商业银行下场,用你我的存款,贷款给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让他们回购增持股票。

第二条很有意思,这一年来跌的太狠了,老百姓对股市没信心了,宁愿放银行跑不赢通胀都不投入股市,老百姓不炒股了,那国家直接用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借给公司借给机构去炒股。

说到底,这个第二条如果还有二期三期的铺开来,那你就算不炒股,你只要存进银行钱,你也等于间接炒股了,只不过赚的钱不是给你的。

商业银行还有息差可以赚钱,再贷款的利率是1 $.75%$ ,商业银行在给客户放贷款时利率在2.25%左右。

怪不得本来要拖几个月的存量房贷利率,能提前落地,原来是国家给商业银行让利开口子了,这样在存量房贷上损失利润的商业银行,能通过这个股市套利来平账。

当然,股民们还担心几个问题。

一个是减持。

这个资金明确讲的是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不允许用去做空,就是针对这点。

一个是退市。

这个是吴清搞出的问题,吴清铁腕反腐让很多垃圾企业显出原型,甚至很多地方国企造假都被退市,这当然是好事,但一个上市公司退市,就要埋好几万个投资客,吴清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铁腕,也是一种头铁,股市当然不景气。

岱岱之前就说过,吴清擅长反腐改革,不擅长拉牛市,用吴清就没办法规避这个。

这次吴清肯定是挨批了,毕竟地方诸侯利益受损,毕竟国家这个节骨眼上要拉股市对乱象不能一刀切,吴清不头铁了,提出一个政策,就是鼓励重组。

——《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这个是吴清对各方作出的妥协,以后那些本来应该退市的公司,可能不会退市了,而是会被大企业大公司兼并重组,炒热题材甚至还能涨下,特别是本应退市的地方国企,又能留在股市赌场上给地方财政续命了。

一个是资金量问题。

虽然说有二期三期定向股市注水,但大家都知道,股市盘子虽然不如楼市那么大,但也有上市公司5千家,总市值73万亿,这个盘子不是一两万亿就能拉起来的,有人估算过,要有6万亿的水注入,才能说是真正的资金牛。

按照一期8000亿的搞,还是有点慢有点少。

对此,部门间很配合,又出台了一个政策,《关于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明确股价短期连续或者大幅下跌情形时的应对措施》

看重点,是指数股,指数股跌了是要问责的,是要想办法拉起来的。

很明显,钱要用到刀刃上,我短期内水放的可能不太够,但足够稳住指数股就行,大盘就好看,大盘好看各界就有信心,就会众人拾柴火焰高,老百姓肯进入股市了,外资肯进入股市了,股市的钱就多多的,这样资金牛就来了。

目前看,券商和指数股是最受益的两个板块。

证监会连续两个政策,是真的十分关键,比8000亿还关键。

这意味着吴清放弃之前闷头反腐的头铁路线,股市反腐让位于股市发展,而且要复制美股那种格局。

反腐的确没有反到底,吴清属于半途而废,但没办法,国家认为美联储降息后大环境变了,重点不是股市反腐而是股市发展了,吴清经历过之前几次仕途挫折也知道自己是上面手里的一把刀,刀是不能有自我意识的,所以很配合,从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变成睁只眼闭只眼了。

复制美股,是说美股里只有10%甚至更少的企业是有投资赚钱效应的,但就这少数企业能撑起美股高位,美股那边没有和地方利益息息相关的国企,所以其他股票烂了就烂了退市就退市,但中国这边利益纠葛多,不能放任烂了和退市,那样神仙要打架凡人也遭殃,这就搞并购重组,允许续命,属于股市反腐让位于股市发展。

一言以蔽之,如果说8000亿是资金牛的信号,那么吴清两个政策就属于政策牛的信号了——国家是真的想拉股市了。

目前还有以下细节可以看出:

1、央行调降政策利率20个基点,降准0.5个百分点

OMO(公开市场操作)先行,意味着后续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都会同步下调,很多朋友后续的房贷支出每个月又可以少一些了。而此举的根本目的还是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同时央行放风,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 $7%$ ,还有一定下降空间。

这几个其实就是降息的起手式。

在中国角度看,中国大放水的时间方式,是对美博弈的重要手段,但终归迟早要大放水,既然要大放水,那么就要个蓄水池。之前是楼市当蓄水池,基本不可能再当了,新房改出来后搞双轨制,新房改当蓄水池的可能性都比楼市当蓄水池的可能高,那么上面可能考虑拿股市当蓄水池

只要大放水+拟定股市当蓄水池,那么牛市就出来了。

中国也会降息,但大概率不是年内,而是明年,在稳扎稳打的准备降息。

股市起来有牛信号后才降息,是正确的,这样资金不会空转不会流出,会跑去股市攒局。

2、地方诸侯跃跃欲试

湖南将召开全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 2024-09-24 16:39

省委金融办、湖南证监局、省国资委、长沙市政府和上市公司代表将在会上发言,省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将出席会议并讲话。

活久见了吧,之前地方召开的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大会,是房地产大会,召开市值管理大会,这是头一遭。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面写到,国家解决地方债问题的一个选项就是股权财政,就是拉起一个牛市让地方利益有关的企业发财,帮地方财政续命。

李迅雷估算,国有企业总资产增长一个点足以弥补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

从土地财政转到股权财政,国有企业总资产超过300万亿,如果300万亿的资产回报率能够增长一个点,则对财政的贡献就是3万亿,将足以弥补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

如果后续还有其他省份也搞这种,如果三季度局会议对股权财政有相应表述,那岱岱可以明确说,股权财政可能是真的要搞了。

而股权财政=牛市,这个逻辑就是如此的简单粗暴。

这里补充下之前各路神仙对地方下场投资企业的不同态度:

第二个是地方投资发言。

之前 30 年,地方政府有各种竞争。一开始是改革初期的招商引资竞争。然后是城市建设经营竞争,也就是基建和卖房子。中间穿插了高铁兴起后的地方高铁竞争。

新时代后,多了三个之前没有的竞争。

1.文旅兴起的地方文旅竞争。文旅爆发,是在新时代第一个五年就爆发的,这个市场天然和地方有巨大关系,短视频时代之前各地还是暗斗,争高铁争机场争高速啥的来争客流,短视频时代后就是明争了,各地百花齐放的文旅宣传,乃至各地文旅局有个隐秘工作就是让人上网灌水黑竞争城市。

2.地方举债竞争。重庆开的这个头,被贵州发扬光大,各省借着国家财税制度的设计漏洞和城投制度的监管空白,各种举债开启军备竟赛,不借白不借,借了也白借。

3.地方投资竞争。这个最早可以 在广东腾笼换鸟,派出懂产业懂科技的干部入驻企业乃至入驻车间,深圳作为广东腾笼换鸟的第一线给了最多机会和试错机会,深圳的产业升级后来也是最成功了,才有了“中国风投黄埔军校”的深创投,加上后来合肥一鸣惊人,连续投中京东方和蔚来等企业,产投之城合肥名声大造,全国各地也开启了产业投资竞赛,当然也有成都投资锤子科技这类败笔,有珠海国资委和格力撕逼的丑闻。但之前上面各路神仙,对地方自发卷产业投资赛道这个趋势,是不怎么认可的。

3、之前的淡马锡改革和国九条铺垫

毕竟日本央行下场买股票只有央行一个主体,中国魔改的淡马锡模式有财政部+各地国资委多个主体,而且日本央行下场买股市是买在二级市场,财政部国资委能买在一级市场,能有比日本央行更低的买入价掌控度。

更别说财政部要加大社保入世了——社保基金对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

因此淡马锡模式比日本模式,能高效的实现对股市更多的控盘力度,是毫无疑问的。

说到底,魔改淡马锡,是给股权财政做配套,给地方财政换锚,从土地财政换锚到股权财政。

换言之,日本模式适合股市危机的时候,jpo模式适合股市牛市的时候。

除了这两个模式外,就是第三个模式了,淡马锡模式。

这个模式和jpo.模式很像,一样是让国企多上市,填补地方财政,但重点不一样。

ipo.模式是只要上市了就不怎么管,上市圈钱。

淡马锡模式可以看做是ipo模式的进化版,它更进一步,我不仅要上市,我还要保证上市后可持续发展。

之前国企央企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公平效率要兼顾,导致利润不高,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是要国企淡化这种社会责任,让效率优先于公平。

大白话讲就是,淡马锡模式允许国企涨价。

岱岱可以更直透本质的说,这种涨价行为表明上看是淡马锡模式改革提高国企利润,本质上是对全体国民提高隐性税收。

表明是提高国企利润,本质是提高全民税收。

提高税收干嘛?说到底还不是补贴亏空的地方财政。

淡马锡模式只是给国企涨价提供合法性解释,提供遮羞布罢了。

更别说淡马锡模式主张政企分开,给职业经理人自主权去经营,的确能提高国企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

对老百姓唯一的好消息可能是,股市因此会有人造牛市。

所以这次国九条三大诉求,前两个都是和这个有关一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这前两个,是中美金融战最重要的。所以吴清的国九条是强监管,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然后,重点来了。股市除了稳住这一点,能服务中美金融战外,还有哪些点能服务大局呢——

第三点,股市健康发展。大白话就是牛市,就是股民和机构在股市赚钱赚的多多的。这里是逻辑分析的关键。

国九条让股市走牛有几个可能。

1、拨乱反正后顺带利好牛市。

新时代没想着就一定要搞个牛市,毕竟新时代最怕股灾危机,股市越高越容易跌也跌的越惨,但为了消灭危机风险我们横扫了牛鬼蛇神,也构建好的股市机制,这些都间接利于股民散户,自然能利好牛市。

2、要股权财政就需要牛市。

新时代没想着一定要牛市,但新时代必须要牛市,因为楼市熄火,地方财政不行了,业界提出以股权财政替代土地财政的计划。之前地方卖土地赚钱,未来地方卖地方国企的IPO上市赚钱,或者打包地方基建服务上市,或者地方设置投资基金投资各类企业上市造富,在美元基金退出中国一级市场急需资金下,地方政府的确扮演了美元资本的角色,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要让地方财政顺利从土地财政转型为股权财政,就需要牛市,而且是大牛市

3、中国大放水下股市被定为蓄水池。

中国迟早要大放水,不然经济要崩,大放水了就还能稳住经济。美国情况比中国糟糕多了,美国是迟早要大放水,但只是大放水稳不住美国经济,因为美国挖的坑实在是太大了,美元在全球被其他货币撬墙角不复当年之勇,美国除了大放水外还需要中国资本外流吃中国

的肉,才能稳住经济

在中国角度看,中国大放水的时间方式,是对美博弈的重要手段,但终归迟早要大放水,既然要大放水,那么就要个蓄水池。之前是楼市当蓄水池,基本不可能再当了,新房改出来后搞双轨制,新房改当蓄水池的可能性都比楼市当蓄水池的可能高,那么上面可能考虑拿股市当蓄水池

只要大放水+拟定股市当蓄水池,那么牛市就出来了。

这是三个可能:

第一,股市拨乱反正,顺带利好股市;

第二,设定股权财政改革任务,需要大牛市;

第三,大放水拟定股市当蓄水池,来牛市

其中,第一个牛市最轻,第二个第三个,牛市就会很猛了。但是,这三个都是可能,都存在可能。

淡马锡和国九条,岱岱就分析预测过了,股权财政模式的铺垫路径。

现在美联储终于降息了,国家也明确表达出股市反腐让位于股市发展,明年放水+股权财政的两大信号,是越发明显了,而这两大信号是牛市中长期最大的保证。

当然,具体能牛到多少点,岱岱也不知道,岱岱又不是这个专业的,能精准到点数预测99%都是信口开河。

岱岱分享刘纪鹏的这段话,觉得这段话比较务实,没有说点数,而是说中国股市应该有的一个匹配点数。

—刘纪鹏:4000点是中国健康成长的基础点专家称股市到4000点就能提供25万亿资金

11月8日,《财经》年度对话在京举办。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在会上表示,中国股市3000点到4000点,就能够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25万亿的资金。我从一开始就老提4000点是中国健康成长的基本点,网上还有人给我起个外号叫“刘四千”。

只有短期的8000亿和吴清两大配套政策,也就打打三千点守卫战。

只有明年定投股市的量化宽松+地方明确转型股权模式,股市才有可能上到刘纪鹏说的4000点,乃至更高。

文章整理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吃瓜群众2023

也可加入微信群小瓜圈

小瓜圈同步岱岱官群每日圈文+群聊信息等

小瓜圈会有象征性付费

V: bus2100 (每日最新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