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李兵。

今天是我们整个课程的第一讲,我会从一个高层的宏观视角来解释什么是 V8,以及 V8 又是怎么执行一段 JavaScript 代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入一些核心概念,诸如 JIT、作用域、词法环境、执行上下文等,理解了这些概念,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V8 是如何工作的,同时也能帮助你写出更加高效的 JavaScript 代码。

由于本节的目的是对 V8 做一个宏观的、全面的介绍,其目的是让你对 V8 的执行流程有个整体上的认识,所以涉及到的概念会比较多,如果你对其中一些概念不太理解也没有关系,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展开了详细地介绍。

什么是 V8?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 V8。

V8 是一个由 Google 开发的开源 JavaScript 引擎,目前用在 Chrome 浏览器和 Node.js 中,其核心功能是执行易于人类理解的 JavaScript 代码。

V8 执行 JavaScript

那么 V8 又是怎么执行 JavaScript 代码的呢?

其主要核心流程分为编译和执行两步。首先需要将 JavaScript 代码转换为低级中间代码或者机器能够理解的机器代码,然后再执行转换后的代码并输出执行结果。

转换为中间代码

你可以把 V8 看成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也称为虚拟机,虚拟机通过模拟实际计算机的各种功能来实现代码的执行,如模拟实际计算机的 CPU、堆栈、寄存器等,虚拟机还具有它自己的一套指令系统。

所以对于 JavaScript 代码来说,V8 就是它的整个世界,当 V8 执行 JavaScript 代码时,你并不需要担心现实中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也不需要担心不同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差异,你只需要按照虚拟机的规范写好代码就可以了。

既然 V8 是虚构出来的计算机,用来编译和执行 JavaScript 代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为什么计算机需要对 JavaScript 这样的高级语言进行编译,以及编译完成后又是如何执行的。

高级代码为什么需要先编译再执行?

我们先从 CPU 是怎么执行机器代码讲起,你可以把 CPU 看成是一个非常小的运算机器,我们可以通过二进制的指令和 CPU 进行沟通,比如我们给 CPU 发出“1000100111011000”的二进制指令,这条指令的意思是将一个寄存器中的数据移动到另外一个寄存器中,当处理器执行到这条指令的时候,便会按照指令的意思去实现相关的操作。

为了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工程师们为 CPU 提供了一大堆指令,来实现各种功能,我们就把这一大堆指令称为指令集(Instructions),也就是机器语言

注意,CPU 只能识别二进制的指令,但是对程序员来说,二进制代码难以阅读和记忆,于是我们又将二进制指令集转换为人类可以识别和记忆的符号,这就是汇编指令集,你可以参考下面的代码:

1000100111011000 机器指令
mov ax,bx 汇编指令

那么你可能会问,CPU 能直接识别汇编语言吗?

答案是“不能”,所以如果你使用汇编编写了一段程序,你还需要一个汇编编译器,其作用是将汇编代码编程成机器代码,具体流程你可以参考下图:

汇编编译器

虽然汇编语言对机器语言做了一层抽象,减少了程序员理解机器语言的复杂度,但是汇编语言依然是复杂且繁琐的,即便你写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也需要实现大量的汇编代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不同的 CPU 有着不同的指令集,如果要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实现一个功能,那么你需要为每种架构的 CPU 编写特定的汇编代码,这会带来巨大的、枯燥繁琐的操作,你可以参看下图:

需要为每种架构的 CPU 编写特定的汇编代码

其次,在编写汇编代码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和处理器架构相关的硬件知识,比如你需要使用寄存器、内存、操作 CPU 等。大部分程序员在编写应用的时候,只想专心处理业务逻辑,并不想要过多地理会这些处理器架构相关的细节。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屏蔽了计算机架构细节的语言,能适应多种不同 CPU 架构的语言,能专心处理业务逻辑的语言,诸如 C、C++、Java、C#、Python、JavaScript 等,这些“高级语言”就应运而生了。

和汇编语言一样,处理器也不能直接识别由高级语言所编写的代码,那怎么办呢?通常,要有两种方式来执行这些代码。

第一种是解释执行,需要先将输入的源代码通过解析器编译成中间代码,之后直接使用解释器解释执行中间代码,然后直接输出结果。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解释执行流程图

第二种是编译执行。采用这种方式时,也需要先将源代码转换为中间代码,然后我们的编译器再将中间代码编译成机器代码。通常编译成的机器代码是以二进制文件形式存储的,需要执行这段程序的时候直接执行二进制文件就可以了。还可以使用虚拟机将编译后的机器代码保存在内存中,然后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二进制代码。

编译执行流程图

以上就是计算机执行高级语言的两种基本的方式: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但是针对不同的高级语言,这个实现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要执行 C 语言编写的代码,你需要将其编译为二进制代码的文件,然后再直接执行二进制代码。而对于像 Java 语言、JavaScript 语言等,则需要不同虚拟机,模拟计算机的这个编译执行流程。执行 Java 语言,需要经过 Java 虚拟机的转换,执行 JavaScript 需要经过 JavaScript 虚拟机的转换。

即便是 JavaScript 一门语言,也有好几种流行的虚拟机,它们之间的实现方式也存在着一部分差异,比如苹果公司在 Safari 中就是用 JavaScriptCore 虚拟机,Firefox 使用了 TraceMonkey 虚拟机,而 Chrome 则使用了 V8 虚拟机。

V8 是怎么执行 JavaScript 代码的?

那么,V8 作为 JavaScript 的虚拟机的一种,它到底是怎么执行 JavaScript 代码的呢?是解释执行,还是编译执行呢?

实际上,V8 并没有采用某种单一的技术,而是混合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这两种手段,我们把这种混合使用编译器和解释器的技术称为 JIT(Just In Time)技术。

这是一种权衡策略,因为这两种方法都各自有自的优缺点,解释执行的启动速度快,但是执行时的速度慢,而编译执行的启动速度慢,但是执行时的速度快。你可以参看下面完整的 V8 执行 JavaScript 的流程图:

V8 执行一段 JavaScript 流程图

我们先看上图中的最左边的部分,在 V8 启动执行 JavaScript 之前,它还需要准备执行 JavaScript 时所需要的一些基础环境,这些基础环境包括了“堆空间”“栈空间”“全局执行上下文”“全局作用域”“消息循环系统”“内置函数”等,这些内容都是在执行 JavaScript 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比如:

  1. JavaScript 全局执行上下文就包含了执行过程中的全局信息,比如一些内置函数,全局变量等信息;
  2. 全局作用域包含了一些全局变量,在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需要存放在内存中;
  3. 而 V8 是采用了经典的堆和栈的管理内存管理模式,所以 V8 还需要初始化了内存中的堆和栈结构;
  4. 另外,要我们的 V8 系统活起来,还需要初始化消息循环系统,消息循环系统包含了消息驱动器和消息队列,它如同 V8 的心脏,不断接受消息并决策如何处理消息。

基础环境准备好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向 V8 提交要执行的 JavaScript 代码了。

首先 V8 会接收到要执行的 JavaScript 源代码,不过这对 V8 来说只是一堆字符串,V8 并不能直接理解这段字符串的含义,它需要结构化这段字符串。结构化,是指信息经过分析后可分解成多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间有明确的层次结构,方便使用和维护,并有一定的操作规范。

V8 源代码的结构化之后,就生成了抽象语法树 (AST),我们称为 AST,AST 是便于 V8 理解的结构。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在生成 AST 的同时,V8 还会生成相关的作用域,作用域中存放相关变量,我们会在《06 | 作用域链:V8 是如何查找变量的?》和《12 | 延迟解析:V8 是如何实现闭包的?》这两个节课中详细分析。

有了 AST 和作用域之后,接下来就可以生成字节码了,字节码是介于 AST 和机器代码的中间代码。但是与特定类型的机器代码无关,解释器可以直接解释执行字节码,或者通过编译器将其编译为二进制的机器代码再执行。我们会在《13|字节码(一):V8 为什么又重新引入字节码》这节课中详细介绍字节码的前世今生。

好了,生成了字节码之后,解释器就登场了,它会按照顺序解释执行字节码,并输出执行结果。

相信你注意到了,我们在解释器附近画了个监控机器人,这是一个监控解释器执行状态的模块,在解释执行字节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某一段代码会被重复多次执行,那么监控机器人就会将这段代码标记为热点代码。

当某段代码被标记为热点代码后,V8 就会将这段字节码丢给优化编译器,优化编译器会在后台将字节码编译为二进制代码,然后再对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执行优化操作,优化后的二进制机器代码的执行效率会得到大幅提升。如果下面再执行到这段代码时,那么 V8 会优先选择优化之后的二进制代码,这样代码的执行速度就会大幅提升。

不过,和静态语言不同的是,JavaScript 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动态语言,对象的结构和属性是可以在运行时任意修改的,而经过优化编译器优化过的代码只能针对某种固定的结构,一旦在执行过程中,对象的结构被动态修改了,那么优化之后的代码势必会变成无效的代码,这时候优化编译器就需要执行反优化操作,经过反优化的代码,下次执行时就会回退到解释器解释执行。

跟踪一段实际代码的执行流程

我们以一段最简单的 JavaScript 代码为例,如果将这段非常简单的代码提交给 V8 引擎,V8 在处理过程中,中间所产生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详细“追踪”下。

代码如下所示:

var test = ‘GeekTime’

我们知道,首先这段代码会被解析器结构化称 AST,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一阶段生成的 AST 是什么样子的?

要查看 V8 中间生成的一些结构,可以使用 V8 提供的调试工具 D8 来查看,你可以将上面那段代码保存到 test.js 的文件中,然后执行下面命令:

d8 –print-ast test.js

执行这段命令之后,D8 会打印出如下内容:

— AST —
FUNC at 0
. KIND 0
. LITERAL ID 0
. SUSPEND COUNT 0
. NAME ""
. INFERRED NAME ""
. DECLS
. . VARIABLE (0x7ff0e3022298) (mode = VAR, assigned = true) “test”
. BLOCK NOCOMPLETIONS at -1
. . EXPRESSION STATEMENT at 11
. . . INIT at 11
. . . . VAR PROXY unallocated (0x7ff0e3022298) (mode = VAR, assigned = true) “test”
. . . . LITERAL “GeekTime”

上面这个结构就是 AST,它就是 JS 源代码的结构化表述,AST 是个树状结构,直观地理解,你可以将其转换为一个图形树,如下图所示:

将源码解析为 AST

从图中可以看出,AST 和代码结构也是一一对应关系,并且后续所有的操作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基于它。

上面我们还提到了,在生成 AST 的同时,还会生成作用域,同样我们使用 D8 来看看它生成的作用域是什么样子,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查看作用域:

d8 –print-scopes test.js

执行这段命令之后,D8 会打印出如下内容:

Global scope:
global { // (0x7fd974022048) (0, 24)
// will be compiled
// 1 stack slots
// temporary vars:
TEMPORARY .result; // (0x7fd9740223c8) local[0]
// local vars:
VAR test; // (0x7fd974022298)
}

上面这行代码生成了一个全局作用域,我们可以看到 test 变量被添加进了这个全局作用域中。

生成了 AST 和作用域之后,就可以使用解释器生成字节码了,同样你可以使用 D8 来打印生成后的字节码,打印的命令如下所示:

d8 –print-bytecode test.js

执行这段语句,最终打印出来的结果如下所示:

[generated bytecode for function: (0x2b510824fd55 )]
Parameter count 1
Register count 4
Frame size 32
0x2b510824fdd2 @ 0 : a7 StackCheck
0x2b510824fdd3 @ 1 : 12 00 LdaConstant [0]
0x2b510824fdd5 @ 3 : 26 fa Star r1
0x2b510824fdd7 @ 5 : 0b LdaZero
0x2b510824fdd8 @ 6 : 26 f9 Star r2
0x2b510824fdda @ 8 : 27 fe f8 Mov , r3
0x2b510824fddd @ 11 : 61 32 01 fa 03 CallRuntime [DeclareGlobals], r1-r3
0x2b510824fde2 @ 16 : 12 01 LdaConstant [1]
0x2b510824fde4 @ 18 : 15 02 02 StaGlobal [2], [2]
0x2b510824fde7 @ 21 : 0d LdaUndefined
0x2b510824fde8 @ 22 : ab Return
Constant pool (size = 3)
0x2b510824fd9d: [FixedArray] in OldSpace

  • map: 0x2b51080404b1
  • length: 3
    0: 0x2b510824fd7d <FixedArray[4]>
    1: 0x2b510824fd1d <String[#8]: GeekTime>
    2: 0x2b51081c8549 <String[#4]: test>
    Handler Table (size = 0)
    Source Position Table (size = 0)

上面就是这段代码生成的中间字节码,关于字节码,我们会在后续课程《14 | 字节码(二):解释器是如何解释执行字节码的?》来介绍,在这里我们现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就可以了。

生成字节码之后,解释器会解释执行这段字节码,如果重复执行了某段代码,监控器就会将其标记为热点代码,并提交给编译器优化执行,如果你想要查看那些代码被优化了,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d8 –trace-opt test.js

如果要查看那些代码被反优化了,可以使用如下命令行来查看:

pt –trace-deopt test.js

由于我们这段代码过于简单,没有触发 V8 的优化机制,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展开介绍优化机制了,具体的流程我会在后续课程《15 | 隐藏类:如何在内存中快速查找对象属性?》这一节展开详细介绍。

总结

V8 是由 Google 开发的开源 JavaScript 引擎,也被称为虚拟机,模拟实际计算机各种功能来实现代码的编译和执行。那么,要想搞清楚 V8 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原理,我们可以从分析计算机对语言的编译和执行过程入手。

因为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指令,所以要让计算机执行一段高级语言通常有两种手段,第一种是将高级代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再让计算机去执行;另外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安装一个解释器,并由解释器来解释执行。

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解释执行启动速度快,但是执行时速度慢,而编译执行启动速度慢,但是执行速度快。为了充分地利用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的优点,规避其缺点,V8 采用了一种权衡策略,在启动过程中采用了解释执行的策略,但是如果某段代码的执行频率超过一个值,那么 V8 就会采用优化编译器将其编译成执行效率更加高效的机器代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来深入分析 V8 执行一段 JavaScript 代码所经历的主要流程了,这包括了:

  1. 初始化基础环境;
  2. 解析源码生成 AST 和作用域;
  3. 依据 AST 和作用域生成字节码;
  4. 解释执行字节码;
  5. 监听热点代码;
  6. 优化热点代码为二进制的机器代码;
  7. 反优化生成的二进制机器代码。

这里你需要注意的是,V8 是一门动态语言,在运行过程中,某些被优化的结构可能会被 JavaScript 动态修改了,这会导致之前被优化的代码失效,如果某块优化之后的代码失效了,那么编译器需要执行反优化操作。

课后思考

最后,给你留一道思考题:除了 V8 采用了 JIT 技术,还有那些虚拟机采用了 JIT 技术?欢迎你在留言区与我分享讨论。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