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一 | 晋升等级:不同的职级体系如何对标?

你好,我是华仔。

现在,跳槽已经成为职场常态,很多人都是通过跳槽来实现职级的提升和工资的大幅增长。但是,你在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的时候,很可能在评级阶段面临左右为难的尴尬。

如果你的预期过高,而新公司认为你没有达到相应的等级,那么你可能会错失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但如果你要求的级别太低,在谈薪酬股票的时候又会比较吃亏。

这是因为不同的公司采用的职级体系往往也是不同的。你平时要是不关注其他公司的职级体系,在能力对标的时候,就无法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级别和市场行情。

所以,你需要形成合理的自我级别认知,对各个公司的级别对应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

为了让你能够清晰地了解公司之间的级别对应关系,在这一讲中,我挑选了几家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作为例子。我会带你分析它们的职业等级信息,让你在面试评级时心里有底,能够自信地向 HR 和面试官提出自己的要求。

对比原则

刚才提到,不同的公司职级体系不同,有的是跨越式职级,有的是阶梯式职级。即使两个公司职级体系类似,在级别设计、岗位名称上也会有很多区别,并没有通用的规范来一一对应。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一条通用的标尺,来衡量不同公司的两个岗位是否能够对等。这个衡量标准就是“年度总收入”,简单来说,年度总收入相近的岗位基本可以认为是对等的岗位。

总收入包括薪资、奖金和股票期权等部分,你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去了解:

面试的时候找 HR 详细了解。

跟 BAT 或 TMD 的同事 / 朋友聊聊。

找猎头聊聊。

因此,你在跳槽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面试定级到底是什么,尤其是跨越式职级体系。因为它除了明确的级别之外,还可能隐藏的细分等级,比如 P6 可能还分 P6-、P6 和 P6+。另外, 你也要根据谈的薪资来大概推断一下定级是否合理,这样就避免因为过高的薪资期望而错失机会,也不会因为只看级别而损失一些本来可以拿到的回报。

阿里:职级硬通货

从目前整个行业的认可度来看,阿里巴巴的层级可以称得上是行业“硬通货”,所以我先从阿里说起,然后再拿其他公司跟它对比。

阿里采用的是跨越式职级,相邻级别之间的跨度很大,目前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从 P5 开始定级的。你可能在网上还看到过 P1~P4 的等级,但这几个级别主要是给一些初级职能岗或者外包定级用的。

下面我从 P5 开始,逐一介绍各个级别的特点。

P5 是应届生定级起点,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以及工作 2 年内社招高潜人才。

P6 是开发主力,能够独立承担业务需求的开发任务。优秀的 P6 可能还会带 3~5 个人。

P7 是团队核心,要么作为 Team Leader 带人,要么作为初级架构师负责子系统的设计开发。

P7 有点像王者荣耀的“永恒钻石”段位,很多人到了这个级别就很难再晋升了。它虽然对应的管理级别是经理,但通常情况带的人在 10 个以内,跟很多其他公司的经理相比,团队规模要小得多。所以,P7 实际上就是一线的主管而已。

P8 是部门核心,基本都是带团队的,需要负责一块完整的业务。这里的业务规模可以理解为创业公司的一个初创业务的规模,所以 P8 去创业公司基本就是 CTO 了。

P9 是业务核心或者行业专家,基本算是打工的巅峰了,比如著名的安全大神云舒,在阿里时是 P9。各路业界专家、科研大牛进阿里也基本都是从 P9 开始定级的,比如网上出名的王垠,他受邀加入阿里时,面试的岗位也是 P9 级别。

P10 是业界大牛,从这个级别开始,我已经不太能够用普通的语言来定义了。

如果说 P9 是“最强王者”,那么 P10 就是“荣耀王者”了。现在科大讯飞的副总裁刘鹏,当初拿阿里 offer 时给了 P10;Facebook 的 HipHop 项目负责人赵海平加入阿里的时候,级别也是 P10。

P11 是业界领军人物、科学家。

这个级别既需要天才,还要有运气。比较有名的 P11,有江湖人称“道哥”的吴翰清,他是阿里首席安全科学家、阿里云安全负责人;还有阿里合伙人多隆,他是淘宝的第一代程序员,号称淘宝的“扫地僧”。如果还要拿游戏来类比,我愿意称他们是“国服最强”。

我把这些级别的信息整理汇总在这个表格里,方便你查看和对比。

关于阿里的跨越式职级,我还想补充几点:

像工作年限这些信息,都是针对大部分人的情况来说的,不是绝对的标准。比如阿里 P6,我说“需要工作 2~5 年”,是因为大多数人工作 2~5 年可以达到这个级别,但可能有些厉害的人,工作 5 年就达到 P8 了。

岗位要求是我根据个人经验做的总结,不代表公司的详细要求。实际面试之前,你还是得对照职位描述(JD,Job Description)进行自我评估。

低于阿里 P5 的级别,我没有做说明和比较,因为现在已经基本不会再定这个级别了。

超过阿里 P11 的级别,我也没有做说明和比较,因为我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什么认知。

腾讯:天梯式职级

有了阿里巴巴的职级体系作为基础,我们理解其他公司的职级就轻松多了。接下来,我先说说与阿里并驾齐驱的腾讯。

腾讯在 2019 年进行了职级的升级,不过现在很多技术人员还是更熟悉腾讯以前职级体系。为了方便理解和交流,我把腾讯新、旧职级体系放在一起来跟阿里对比。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腾讯内部每年会有两次整体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就可晋升一个职等。在旧的体系中,腾讯大部分员工处于 T2.3~T3.2 区间,这个区间基本上对应了阿里的 P6~P7 区间。

腾讯的晋升标准主要有两部分:

硬性指标,也就是工作年限、考核成绩和是否有重大贡献等。

答辩,也就是专业通道面试。

在腾讯,T3(新的 9 级)是一个门槛。因为通常公司从 T2.3(新的 8 级)开始会严格要求硬性指标,并且安排严格的晋升面试。

百度:此总监非彼总监

百度的级别采用的也是跨越式职级体系,级别数字刚好比阿里小一,所以很方便对比。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和阿里类似,百度的大部分工程师处于 T5~T6 这个区间。应届生毕业进去会给 T2 或 T3,根据学历和面试表现来定级,低级别阶段一般都能 1 年 1 升;从 T4 开始,晋升的时候需要答辩;从 T5 开始,晋升就越来越难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套体系里的“总监”差异还是挺大的。阿里 P9 对应的管理级别叫“总监”,而百度的“技术总监”是 T10,相当于阿里 P11 的高级研究员,对应到阿里的管理序列是“副总裁”。

简单地说,百度的总监,其实级别要比阿里高不少。

头条:升级就像“升官”

了解完老牌的大厂,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互联网新贵。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字节跳动了,为了交流方便,我们还是叫它“头条”吧。头条的级别跟阿里的对应关系如下:

如果只看级别数字编号,头条的职级体系似乎是阶梯式的。但从实际的级别差异来看,它本质上还是跨越式的。比如头条的 2-1 和 2-2,实际上对标的是阿里 P6 和 P7,差别很大。

头条的职级体系还有一个特点是,级别命名比较有特色。3-1 以前是按照专业线来命名的,比如“初级工程师”。从 3-1 开始,就变成了按照管理线来命名了,例如“team 领导层”。

而且,这里的“team”和“部门”覆盖的范围很大。比如头条的 3-2 相当于阿里的 P9,在阿里对应的管理岗位是总监,这个级别管理的范围已经远远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team”这个范围了。因为我们说的一个 team,一般是 10 人以内的小团队。

这种命名方式偏向于从职责范围来描述能力,而不是从专业程度,在业界也算比较特殊的一类。

滴滴:大家都是工程师

至于另一家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大厂滴滴,它的职级体系跟阿里几乎是完美对应的,具体如下:

虽然滴滴的级别和阿里一一对应,但它的命名辨识度没有阿里那么高。

首先,滴滴所有级别全都叫“工程师”,不像阿里,还会用“工程师”“专家”“研究员”这样的名字以示区分。

其次,滴滴的命名也很有迷惑性,你很难通过名字判断等级高低。比如“专家”和“资深”,并不能很好地区分,“首席”和“杰出”更是难分高下。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被误导,连我一开始也以为“首席”是最厉害的,没想到“平平无奇”的杰出工程师比首席还牛 :)

小结

这一讲以阿里的职级体系为标杆,对比了几个知名公司的职级体系以及与阿里职级的对应关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评估自己在行业中大概的水平位置。

我用一张表格来整理汇总了这几家公司的职级对应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对应关系只是根据级别本身的要求和薪酬来对标的,并不是说实际面试的结果一定遵循这个对应关系。因为决定面试结果的原因,还有你的临场发挥、面试官本身的水平等多种因素。这也是很多人说的“要多面试几家”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综合多次面试结果,才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水平。

另外,美团的职级体系今年刚刚调整,现在还没有详细的参考资料,所以暂时没有加入对比。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在了解详细信息之后,按照我教你的对比原则自己做一个对比。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在你曾经的面试经历中,是否有面试定级与自己心理预期差别较大的情况(超出和低于预期都可以),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