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独身主义也不赖:选择不结婚究竟是选择了什么?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李一帆。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结束了对爱情全流程的讨论。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启三类常见爱情模式的全新话题。第一个要讲的,甚至不能叫爱情模式,而是一种反爱情模式——独身主义。
正如独身主义的口号宣称的一样,“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很多大都市的单身男女坚持自由至上的理念,认为任何人都有不结婚、不恋爱的自由,而且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本来作为一个讲恋爱课的老师,我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砸饭碗的行为。
但是,基于个人的认知和经验,我对独身主义却是非常支持的。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恋爱自由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只是独身主义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根本动力。
真正让人坚持选择不恋爱、不结婚的,并不是一股子叛逆心理中的反爱情因素。实际上,恰恰相反的是,多数独身主义的根源在于对爱情有理想主义的坚守,宁可单身,绝不将就。
当然,这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无对错之分。坚持理想一定会幸福吗?认命将就一定不幸福吗?
今天,我们就来对上述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做个分析。
真的是自己想结婚吗?
如今,自由恋爱的观念深入人心,包办婚姻早已经像一张废纸,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里,现在大部分的结婚都得经过本人同意才行。但是,本人同意就一定是本人意志的体现吗?
并不一定。
绝大多数人选择婚姻当然是为了选择真爱,但不容否认,也有一部分人其实是没有做好婚姻的准备,只是因为被“洗脑包”给洗脑了,慢慢变得盲从,导致自己匆匆忙忙就找人托付了终生。结果呢?要么是痛苦地凑合下去,要么是迅速地离婚。
那么,这些讨厌的结婚洗脑包有哪些呢?这些洗脑包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所有催婚的父母,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掌握着同一句至理名言——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你上学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应该六根清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谈恋爱?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是坚决不允许的,这叫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在你工作以后,他们又马上催你找对象,你仿佛就应该秒懂如何找对象,找到对象就要赶紧结婚,结了婚要赶紧生小孩,生了小孩还要赶紧生二胎,这叫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其实,父母们这么想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的上一代,是在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氛围下生长起来的人,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差不多,也有相应的条件支撑。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家都得对着这个时间表来过,人生才不容易出错,离经叛道的人往往没什么好下场。
但是,时代变了。在当下的中国,人与人的差别在拉大,人生的道路也充满了无限多的可能。我们不能再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个人的人生,这在客观上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这个洗脑包的洗脑之下,认为三十岁不结婚就是不孝,三十岁不结婚以后就不好结了,所以选择用一种运动式甚至突击式的恋爱来抢占三十岁大关。
因为,纵使时代如风云一样改变,传统的观念却依然强大。
传统的惯性不会仅仅靠一代人的时间就能停下,甚至发生转折。比如说,《傲慢与偏见》写于 19 世纪初,工业革命都已经搞了半个世纪,可是里面的班纳特一家五个女儿还是没有继承权。要再过一百多年直到 1925 年,大清都亡了十几年,英国才废除限定继承权。
这样推算下来,我们想在短期内靠社会自身力量来扭转这种理念是很难的,必须要靠个人的清醒来对抗群体灌输。读书的时间干读书的事情没有问题,但是并不存在什么应该恋爱的时间,应该结婚的时间。你在什么时间遇到那个让你心动的人,什么时间才应该恋爱。
第二种:找不到对象的是 loser
在我小时候,单身羞辱还仅限于大龄男青年——老光棍。当时的外国电影里,中学生会因为没有对象、没有性经验而感到自卑,甚至受到公开羞辱,这还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文化环境。
仅仅十来年过去,单身羞辱已经开始无差别火力覆盖了,大龄剩女、屌丝、老处男,直至女博士、老实人、直男癌、小镇做题家等等,只要没对象,总有一个帽子能扣上来。现在流行吹性魅力、吹征服力、吹约炮百人斩,以至于有些小三、绿茶、海王开始不以为耻,却反以为荣。
在这种语境下,个人的拼搏奋斗、学识谈吐都不重要。这个世界上,就分两种人,有对象的和没对象的。人的成功程度,完全取决于其对象的颜值……
连颜宁和杨丽萍这样的女神,都被中年大妈嘲讽说,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一个儿女。
正所谓三人成虎,不少人也从内心深处开始认同,有没有对象,或者有多少对象才是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为了脱个单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说,到时间就该结婚这种观念,虽然强大,但是终将过去;那么,找不到对象就是 loser 的观念,正在慢慢地占据未来。
一个人,如果把证明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寄托在能否找到一个高颜值对象这种外因上,那么,他整个生活就是颠倒的,无异于缘木求鱼。
爱情可以产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和场景,但我希望你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前,千万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因为这两种洗脑包给你制造的恋爱焦虑,才驱动你谈恋爱的。
反过来说,在当下,如果你坚持独身主义,恭喜你,你起码战胜了以上这两种洗脑包。
独身主义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不结婚的独身主义好处多多,自己挣钱自己花,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愁,想干啥就干啥,没人管,没人约束。可是,自由都是有代价的,从来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
经济代价
我们前面提过,婚姻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实质是一种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能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说明其效率在一般情况下是高于单身的。
只要有过独身生活的人一定会深有感触,工薪阶层白领两个人在一起无论是租房、吃饭等开销的分担,还是攒钱的速度,都是显著优于单身的。除此之外,两个人通过婚姻关系连接,抗风险能力也会显著增强。独身在外地的朋友只要得过一次病,就能充分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我相信,大部分选择独身的朋友,正值壮年,已经做好了承担这些经济代价的准备。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希望你还要充分考虑到未来老龄化 背景 下养老的储备。
舆论代价
相比经济代价,坚持独身的朋友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舆论。尤其在小城镇,大多是熟人社会,高密度人际关系无处不在。坚持独身是一个态度问题,会被视为异类,继而招来无处不在的说教、嘲讽和排斥。对你抱有善意的人会向你施压,对你抱有恶意的人也会向你施压。
在大城市,舆论环境还算相对友好,大家轻易不会跨越社交边界,干涉别人私事,所以北上广深,坚持独身的朋友相对更多。但是可能依然要付出舆论代价,因为可能会被视为一个能力问题,“年纪大了不结婚,这人多少有点什么问题”。
我一个妹妹在上海外企工作,175cm 的高个,盘靓条顺,过年回来却因为没找对象被长辈集体教育。我打着吃宵夜的旗号把她解救出来,安慰她还好是在上海工作,环境比较前卫开放,我们这种小地方比较保守,女孩过了 30 岁不结婚会被看成异类。
结果她神色一下黯淡,说我在别人眼里早就是个怪胎了。
人生之艰难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我们明知道别人是错的,但他们围观和讨论的成本,却要由对的人来支付。我说让你完全不在意,那是玄学,只能尽量远离这些压力源。
情绪代价
如果说经济代价和舆论代价都是外部的,那么内部的就是情绪代价。任何人情绪都有高潮和低谷,爱人的陪伴是度过情绪低谷期的良方。可没有爱人,独身就要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
或许在年轻的时候,这不是个特别大的问题,按照《三重门》(也可能是花季雨季,记不大清楚了)的说法,小学生是一队一队,中学生是一堆一堆,大学生是一对一对。在我们 18 岁的时候,同学朋友确实一大堆,干任何无聊的事情,你都能找到人陪你一起。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能够肆无忌惮、无话不谈的朋友越来越少,有的淡出你的生活、有的要回归家庭,有的存在利益冲突,就像《老男孩》歌词唱的: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
匆匆渐行渐远
……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你曾认为会永远陪在你身边的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甚至你想都想不到的原因离开。相比之下,人生这条艰难路上,婚姻伴侣确实是你最坚定也是最稳定的同行者。
所以,如果人生艰难,你选择独身,只身向前的准备,你做好了吗?
价值代价
“价值代价”这个名字,起得可能不太准确,但确实找不到更好的词。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每一天都在追求人生价值,到最后,无非是为了“没有白来这个人世间走一遭。”
皮克斯在 17 年有部片子叫《寻梦环游记》,我朋友四岁的小孩看得嚎啕大哭。或许这是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你悄然离去;而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不结婚而保持独身,最高价值层面的代价在于,你将失去一个最容易与这个世界建立羁绊的途径。立德立功立言,我们普通人啥也立不了,程序员倒是可以流传一套代码,被后人吐槽“祖传屎山”又不得不用。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独身,你会发现与这个世界的羁绊越来越少。
哲学最终极的思考是“存在”(出自知名哲学家沃兹基硕德)。
学没学过哲学的人都会有存在性焦虑,缓解这种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一段关系中能被聆听、被重视、被回应。权力之所以让人陶醉,就是因为权力天然地将人摆在一段关系中的中心位置。而婚姻关系,也是让人真正存在于关系之中,而非简单处于一段关系中的绝佳选择。
所以,遇到真喜欢的人,也不妨松松土,试一试,还能减轻一点双方的存在性焦虑。
我每天熬夜写课程、回答问题、接受咨询,很多朋友常常时隔多年还在向我表示感谢。其实我做的非常有限,是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和这个世界建立了多元的联系,是你缓解了我的存在性焦虑,让我感到没有白来这个人世间走一遭。借此机会,向你说一声谢谢。
到底独身否?
你可能会问了,老师,又是洗脑,又是代价的,我到底要不要继续独身?
无论你是选择结婚,还是选择独身,都应是出自内心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大众的裹挟。幸福不是因畏惧风险而改变,也不是因无惧风险而坚持。幸福是明知风险,但为了心中所爱,坦然承受。
最后给坚持独身主义的朋友讲个故事。
从前,有只小熊喜欢一只小花喵,它采了一大捧玫瑰花送给小花喵,扎得满手是血。可是,小花喵死活不肯收,说自己和小熊不合适。小熊只好把玫瑰一朵朵地发给路上偶遇的小动物,也有小狸喵、小白喵很喜欢小熊,说你要是能给我一整束玫瑰,我们就在一起吧。
但是,小熊再也没有一整束玫瑰了。
我们知道,玫瑰其实一直都有,怕的是满手是血,却没人愿意收。所以,希望支撑你只身前行的,不仅仅是对伤口的恐惧,而是更多的价值思考。
爱情锦囊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独身主义,这是相对小众,也非常需要勇气的一种选择。
首先,我们对支持“结婚才是正确”的两个洗脑包进行了批判:
- 一种叫“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实质上是前人们生活习惯塑造的传统经验;
- 另一种叫“找不到对象的是 loser”,实质上是盲目接受外部的文化输入。
无论是害怕成为异类,还是彰显自身价值,都不应该是支撑恋爱结婚的理由。我们唯一能接受的理由,应该是真爱。
其次,我们对独身主义要付出的代价进行了分析:
- 外部的代价包括经济代价与舆论代价;
- 内部代价包括情绪代价与价值代价。
希望你能够在充分想清楚要面对的困难以后,再决定是否坚持独身。
最后,我想说,理想的婚恋环境,应该是大家都真诚地对待婚恋,但不将其作为人生的全部。
虽然,我们高度认同婚恋幸福的价值,因为这需要能力、精力甚至一点运气,但我们同样认同事业、爱好、友情等一切美好事物的价值,并允许支持鼓励人们将其作为毕生追求。
这样,单身的人会得到幸福和尊重,而不是一个内卷、焦虑和党同伐异的丛林环境。
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此共勉。
思考题
你曾经有过一生不结婚的打算吗?你对独身主义怎么看?有没有坚持独身主义的朋友,他们现在生活状态如何?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讨论、交流你的想法和见解,也可以留下你在婚恋上的困惑。
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回复,期待你在爱情上的蜕变和成长。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的身边有坚持独身主义的朋友,记得把这一讲分享给 Ta。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