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有机会和转管理前后的准经理或新经理聊天,并经常会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经历从工程师到团队 leader 这个转变,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有人会一脸无奈地对我说:“管理的事儿太杂,都没时间写代码了,越来越心虚……”

有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做管理最大的挑战是,要舍弃技术,特别难。”

有人会抬头反问我:“管理和技术到底该怎么平衡?”

有人会故作轻松地笑道:“突然不写代码了,感觉吃饭的家伙没了,哈哈。”

有人则会满心忧虑:“管理工作太琐碎,感觉离技术越来越远,现在特别担心个人发展。”

甚至,还会有人忿忿地跟我说:“管理是一个有违人性的事情,自己的技术专业性越来越差,但是却要带领整个团队。”

诸如上面种种说法,如果我告诉你,我接触过的上百位技术新经理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都有类似的担忧和反馈,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如果你恰好正在经历这个阶段,你对于个人角色转变的最大感受又是什么?你又如何看待技术和管理间的“冲突”呢?会不会也像我的几位学员那样或忧虑,或愤慨?最后只能无奈地说:“反正想不明白,就多投入一些时间来兼顾技术和管理吧!”

然而,“两者兼顾”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首先来看看问题的真正根源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回想一下上面我列举的那些烦恼,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我认为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三种情况:

  1. 转管理之前没有仔细了解过管理。技术人员,常常会沉浸在代码或者技术细节当中,在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上,整体偏被动。他们往往是被领导推到管理岗位上去的,而在此之前对怎么做管理并没有深入了解。因此对很多技术新经理来说,管理几乎是一个全新事物。在全新事物面前,因为无法掌控而感到或恐慌、或焦虑就在所难免了,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个念头:万一做不好怎么办?退路在哪里?
  2. 才开始做管理,还无法靠管理“安身立命”。至少在他们自己心中,管理能力并不能让自己安心,更不能让自己依靠,就好像还没有完全驯服的野马,还不确信能骑好,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3. 认为技术才是自己的“大本营”。由于技术作为自己依存的资本,在过去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因此非常值得信赖。所谓“成功路径依赖”,每个人都大抵如此,尤其是做事特别讲究精确与可靠的技术人,自然在所难免。

以上三个共同点归结到一起,恰好如实反映了新经理此时的状态:“患得”“患失”。当然,这里没有贬义和批评的意思,只是说明一种纠结的心情。“患得患失”出自《论语》,原文是“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翻译成白话就是“还没有得到的时候,担心得不到;而得到了之后,又担心失去”。

新经理的状态,从对自己安身立命的安全感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他们对于做管理,还没有摸到门道,不知道该怎么搞定,经常出现一些让自己不知所措的状况,倍感心焦;而之前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能力,因为在上面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感觉正在离自己而去,怎不令人烦恼呢!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根”,那么怎么祛除烦恼呢?我这里有三个药方,每一个都会缓解烦恼,如果三管齐下,应该会神清气爽了吧!

第一个药方,专门针对“患失”来开。

作为一个做过技术 VP 和 CTO 的所谓“过来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做技术管理,你并没有放弃技术,而且也不能放弃技术,放弃了技术是做不好技术管理的,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编码而已。那么,都没时间编码,怎样才能做到不放弃技术呢?

首先,把技术提到更高视角来看待。做技术的时候,把技术做好就是最大的目标;而做了管理之后,你会把技术作为一个手段来看待,看它究竟能为目标带来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再关心技术,只是关心的层次不同了,你开始需要借助每个人的技术能力去做更大的事情了。

这很像在学习组装电脑,即便已经不需要关心主板、内存、CPU 的内部运行逻辑,但你还是要很清楚它们的功能是什么,接口什么样,以及从哪些维度去衡量一个主板的好坏、内存的好坏、CPU 的好坏,也得清楚在整台电脑中,哪个部件可能会是短板,等等。所以,技术转管理并不意味着不关心技术,只是更关心更大的目标和整体结果了。

其次,换一种学习方式来掌握技术。你要深刻地认识到,亲自写代码固然是很好的学习技术的方式,但是作为 leader,你需要快速掌握更多的技术,并且快速判断该如何搭配使用,所以你一定得有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才行。这里我介绍三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1. 建立你的学习机制。你可以想想在团队内建立什么样的学习机制,可以帮助你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提升技术判断力,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创建。
  2. 请教专家。在了解某一个领域的情况时,借助你的平台,找你能找到的最厉害的专家高手进行请教,他们之所以成为高手,一般都能给出高屋建瓴、醍醐灌顶的认知。
  3. 共创。在这个知识型工作者的时代,和自己埋头思考相比,共创成果往往会出乎你想象,特别能增长见识,你可以看看在团队中如何建立共创机制。

对于要快速提升技术视野来说,以上三个方式,比看书或写代码都更加高效,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最后,关于“患失”,还有一个视角,如果你是真心热爱技术,擅长用技术的思路和方案解决问题,你可以做技术型管理者。做管理主要看结果,对于手段并没有一定之规,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你是否发现,有的技术管理者已经带几百人的团队了,还是一副技术极客范儿?有的管理者擅长带人,有的管理者则执行力特别强,而有的管理者资源整合能力特别强,等等,不一而同,只要和自己团队的核心职能具有一致性就好。如果技术本身就是你的优势,你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打造出自己的管理风格。

以上就是我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你都并没有放弃技术,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学习和运用技术。所以,你不会失去什么,也不需要“患失”。

第二个药方,专门针对“患得”开出。

这里的“患得”其实是患“不得”,那么怎样才能不再担心做不好管理呢?

首先,做管理对个人成长和个人发展来说,不会失败。因为管理总体上是一项修炼,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实践、练习,你的造诣就会越来越高,最后你一定可以胜任某个规模或某个职能的团队。我们通常所谓的“不胜任”,只是说不匹配,而不是说你就完全做不了管理。而且,管理是很个性化的工作,你完全可以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达成管理效果。

其次,一线技术管理者,即便“做不好”也并非没有“回头路”。刚刚从工程师岗位转到管理者岗位时,离技术很近,如果尝试下来,感觉管理工作确实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回过头来继续做工程师,几乎是没有门槛的。所以,如果当下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管理,不如全力以赴去尝试一段时间,你其实还有充足的时间来慢慢做这个决定,不需要有后顾之忧。

最后,做管理所积累的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做“技术带头人”或“技术 leader”这个角色上。所以,你都不用担心管理的工作会白做,或者本来可以做技术的时间被耽误了。因为,即便你再回头去做工程师,也需要练习去做高级工程师或架构师,需要尝试去负责一个完整的技术方向,此时,你做管理时锻炼的全局视野、规划能力、结果导向意识、项目管理方法、沟通协调能力等等,都会派上用场。

所以,我开出的第二个药方就是:你一定会有所得,会在做管理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既然一定能“得到”,所以不需要去“患得”。

第三个药方,有点猛,叫做“认清现实”。

如果你把“编码时间减少”叫做放弃技术,那我得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你做不做管理,这事都不可避免。现实是,你要么做技术管理,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技术;要么你继续做工程师,也要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技术。

俗话说:“人穷则反本”,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想回到老路上去,这是人之常情。只是,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即便回头去继续做技术,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听指挥听安排就好、做好执行就 OK 的一线工程师,工作“升维”已不可避免。一方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成长的诉求;另外一方面,公司和团队也需要你承担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所以,无论是做技术管理,还是做技术架构师,开启一条技术升维之路,都在所难免。即便不做技术管理者,要做好一位技术带头人或架构师,工作视角也要做如下的升级:

  • 首先,从目标出发去看待技术。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做出最好的技术决策。
  • 其次,从评估的角度去看待技术。做工程师的时候,把一个技术方案设计好、实现出来就好了,而做了架构师之后,你需要非常清楚一个技术方案是通过哪些维度来评估其好坏优劣的。并且,当一个技术问题暴露出来之后,得迅速判断会造成什么影响,损失的边界在哪里,有多紧急,以决定要不要放下手头的项目去立一个紧急项目。
  • 最后,从借助自己的技术到借助大家的技术。做技术的时候,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就好了。但是无论是做管理者还是架构师,你都需要带人做事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熟悉团队里每个人的技术情况,知道谁能胜任做什么事情,适合做什么事,然后借助大家的技术去做事。

综上你可以看到,即使是放弃管理继续做技术,从工程师进阶到架构师,也一样有很多的视角需要转换,有很多的能力需要锻炼。

所以,第三个药方就是:既然你避无可避,不如奋力向前。你要做的并不是要免除“后顾之忧”,而是需要意识到,你已经没有机会“后顾”了。

总之,技术转管理的纠结,归根结底是“对管理的患得和对技术的患失”。既然你已经看到,做管理不会让你“患得”,也不会让你“患失”,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安心了呢?

向前冲吧,皮卡丘!

也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分享和探讨。